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女人-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5章 公主命
  “盒子里是什么?”柳娘在心中发了一通牢骚才问道。
  承景奉上盒子; 道:“锦衣卫指挥佥事蔡吕林的折子。”
  “嗯; 我瞧瞧。”柳娘接过; 虽然锦衣卫被大幅度打压; 但是建制仍在。大明武职乃是世袭; 这些人不做锦衣卫又能做什么呢?军户的身份摆脱不了; 入五军吗?死得更快。所以,没有人比锦衣卫更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出现,重新启用、重用锦衣卫。
  大明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 但是皇帝身边包围这內侍宦官; 有时候锦衣卫都不知道从太监嘴里说出来的话; 是皇帝的意思; 还是太监的意思。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锦衣卫指挥使对太监负责的现状。名义上锦衣卫和东厂互不统属; 实际上锦衣卫想要做事; 想要得到皇帝欢心,就要讨好太监,成了宦官实际上的下级。
  柳娘曲指敲着装密折的盒子,沉吟道:“指挥使名存实亡; 同知二人; 一为外戚,一者老迈,实际权利就在两个佥事身上; 现在佥事位置上还只有他一人。告诉蔡吕林,别和杜勋争权,顺从他; 监视他,杜勋做不了锦衣卫指挥使。拉拢麾下两位镇抚使,十四所的诸位实权千户也不许怠慢,银子从我私库出。”
  柳娘一边想一边说,说完让沉水整理成书面命令,签字盖章之后,由承景原路送出。
  在太子面前,柳娘一个劲儿的说东林党的不是,趁机扩大成文臣的不是,读书人的不是。事实上事情分两面,东林党人的确可恶,袖手闲谈,空谈误国,全无实干。可东林党中也有能为之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的君子。只是这样的君子太少,在历史洪流中几乎不见,就不要说出来扰乱太子的思绪了。
  另一方面,不是只有东林党人才会误国,太监也会,尤其是权利大的太监。对皇帝而言,太监是平衡文臣武将的一把利剑,这把剑用不好,也会割伤自己的手。历史上难道没有太监当皇帝吗?魏武帝的祖父就是太监啊!英宗时期,宦官曹吉祥也盼着走魏武帝的老路,发起过宫变叛乱。
  所以啊,大哥别说二哥,五十步别笑百步,太监、东林党人,都可能是亡国的凶手。偏偏柳娘现在手上能用的也就他们了,在悬崖上走钢丝,用人啊,大学问。
  柳娘让承景奉上后金资料,现在大明人人需轻蔑的称其为“建奴”。
  柳娘正在看这些资料,高启潜回来了。
  “高公公来了,坐,沉水,看茶。”柳娘热情的招呼高启潜。
  高启潜却十分恭敬,他出去转了一圈,就看清的事实。现在东厂名义上是由他掌控,实际上底下那些档头、番子都听公主号令,自己这个厂公当真成了长工。高启潜想了想跟在身边的定光,坤仪公主说的很客气,把定光当成徒弟来带,让他弟子服其劳。可这年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自己要怎么才能打动坤仪公主,保住身家性命呢?定光有跟随公主多年的情义,自己有什么?资历吗?
  高启潜恭敬道:“回禀公主,东厂一应人等已清查完毕,俱等待公主号令。”
  “嗯,高公公是父皇老臣了,你办事,我放心。”柳娘颔首。
  “老奴恨不能时时为公主分忧,虽是一把老骨头,力有不逮,不过这宫中上下,老奴都是熟悉的。”高启潜谄媚道,急切的表达自己的诚意。
  柳娘一遍听高启潜介绍收服东厂的具体事项,一边接过沉水奉上的密折,折子里写的就是高启潜正在说的。锦衣卫和东厂相互渗透,两者在京城的势力达到这样密集的程度。野史小说上描写皇帝能知道大臣晚饭吃什么,绝不是夸大。
  “高公公辛苦了,在本宫看来,你的本事可不止在内宫。听说你素知兵事,而今建奴在关外气势汹汹,不知公公何以教我?”柳娘对照一听,发现高启潜基本没说搞鬼,是个看得清形势识时务的俊杰,因而笑问他对后金的看法。
  “老奴那个牌面上的人,敢在公主面前说教。”高启潜惶恐的站起来,他想要投诚,可这橄榄枝伸出来的太快了,完全不符合宫里弯弯绕的套路。难道不该云里雾里说一番似是而非的话,先敲打他,再重用他吗?这种熟悉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多亏柳娘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然就没有后续了。现在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哪还有玩儿阴谋斗争的时间。
  柳娘把手上的折子递给高启潜,上面写的是后金情况。
  高启潜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这上面的消息详细得令人害怕,难道在后金公主还有一套自己的情报体系?怪不得!东厂有那么多她的人,想来锦衣卫也是如此。高启潜越看越觉得眼前的坤仪公主深不可测,看在同事多年的份儿上,高启潜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杜勋,不可小瞧了公主啊!
  拜后世“秘史”“演绎”的福气,柳娘对后金的历史比对大明崇祯年间的历史还要熟悉。一个是垂垂老矣的夕阳,一个是朝气蓬勃的朝阳,即便有民族隔阂,当年的柳娘依然喜欢后金。
  现在不一样的,身为大明公主,他们只能是建奴。
  “公主高瞻远瞩,满朝无人能及。”高启潜先拍马屁,见公主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等着他的高论,连忙组织语言:“建奴关外野人,贸然称帝建国,上苍不佑。建奴野蛮,兵力分散于各旗主,若能行挑拨离间之计,大有可为。”
  “公公与我想到一处去了,当年建奴不就是用一招反间计,令父皇杀了袁崇焕吗?”柳娘轻笑,“建奴大汗皇太极乃是前大汗□□哈赤第八子,上有长兄,下有老汗王疼爱的幼子,如今战功卓著的幼弟,他的汗位,来路不正。大贝勒代善乃是□□哈子长子,素得人心,又有战功。幼弟多尔衮战功赫赫,却是□□哈赤最后一个大福晋阿巴亥的次子。当年阿巴亥是被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威逼自尽的,多尔衮想来不知道这件事情。若是有人告诉他这杀母大仇,他刚灭了朝鲜,声威正隆,难道会忍吗?”
  当然,这是基于事实的胡说八道。皇太极的皇位稳稳当当,别看有那么多戏说,正史上□□哈赤的继承人只有皇太极一个。皇太极能征善战,更重要的是他有政治头脑,他此时能带领后金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
  当年□□哈赤死后,有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身份最高。四小贝勒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四人,别说什么身份高啊、□□哈赤喜欢啊,都没用,他们太小。□□哈赤死的时候这些小毛孩子都没有战功,怎么可能继任汗位。后金在创业之初,比谁都实在,能打的才能做头儿!再说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敏是舒尔哈齐(□□哈赤弟弟)的儿子,基本被剔除继位资格;莽古尔泰鲁莽,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性格决定他绝不会成为汗王。最有可能的代善内帷一团乱,还曾与□□哈赤后妃有染,尔后他大度的说自己什么都不争了,最后以和善不争保全自己。
  在搞阴谋的时候,有当没有,没有当有,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才是好间谍。就把那些后世的演义提前四百年吧:四大贝勒之争,阿巴亥死亡之谜,多尔衮与庄妃有染……演绎能让历史更精彩。
  “公主英明。”高启潜叹道。
  “建奴与我中原不同,礼仪败坏,纲常沦丧,汗王可取多个妻子,如今皇太极最宠爱的妻子是博尔济吉特氏,被封关雎宫宸妃。皇太极的后宫多是蒙古小王、满洲旗主之女、之妻,若能挑拨得当,一个独宠的汗王,总是容易引起其他妃妾不满。”
  “公主说的是。”
  柳娘说了这么多,最后一句是关键:“本宫正缺一个主持对建奴用计的总管,高公公可有人才推荐?”
  高启潜扒着指头算了一圈,这个职位不就是为他设的吗?刚刚还在想怎么才能赢得公主欢心,不被只当了一天的徒弟定光顶替。现在好了,不用想了。
  高启潜并未挣扎,他的靠山正躺在床上,不知是被谁气病了。“奴婢愿往。”
  “高公公乃是父皇心腹之人,父皇曾对本宫说,愿任你为督军,督促宁、锦前线,本宫也是这样认为。你到前线之后,也正好对建奴用计。”
  高启潜起身拜倒,这才算心服口服了。当年崇祯皇帝有意任他为督军,后来被人否决了,高启潜一直找不到敌人。现在兜兜转转又回到这个起点,高启潜欢喜不尽。
  “用计,公公是老手,我没有什么要叮嘱的。只是多说一句,到了前线,你是辅佐协助孙承宗,一切军务大事,皆由他安排。你虽为督军,但若是说的和孙将军不一样,本宫只信他。你可明白?”
  “老奴明白,必定兢兢业业襄助孙将军,不敢自恃内臣,不敢越俎代庖。”
  “就是这样,你带着东厂麾下人马去,好好辅佐孙将军。”
  “是。”高启潜恭敬答道,心里其实已经笑开了花。作为督军,每次行军都会被告诫不可逾越,可每次上位者信任的依旧是他们这些督军。连东厂人马都派出了,自己手下有兵,比什么都强。
  高启潜以为这又是一次雷同的督军经历,很快他就发现不是了。


第106章 公主命
  早上; 柳娘做了最后的挣扎; 无果; 给崇祯下药。崇祯病倒; 柳娘上午与大臣争吵、安抚周皇后; 下午与太子朱慈烺交心; 引导他思考。见缝插针陪周皇后用过晚膳,期间不停劝她保重身体,为儿女坚强; 保护好丈夫; 不受外臣干扰; 再次强调“我们一家人”的概念。到了晚上见了高启潜; 安排他去前线督军顺带搞间谍活动。
  然而; 这一天还没有完; 柳娘接到急报,她派去朝鲜的人回来了。
  “李倧怎么说?”柳娘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是朝鲜王给公主的回复信函,请您过目。”沉水为柳娘检查后打开信件。
  朝鲜国王李倧乃是柳娘的目标之一,去年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大军进宫朝鲜; 朝鲜国王李倧不能敌; 往南汉山城。随即皇太极率兵包围了南汉山城。在数次交涉之后,李倧于今年正月三十穿青衣出城投降,到达三田渡; 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正式城府于大清。在整个过程中,朝鲜数次向大明求救; 一直寄希望于明朝援手施救。
  “丁丑下城”盟约订誓,约定朝鲜从此脱离大明,成为大清属国。国王李倧的长子李溰、次子李淏、三子李濬赴大清都城盛京作为质子,期间奉送金银财宝美女仆妇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大清要求交出亲明的所有官员。李倧作为亡国之君又有什么选择呢?
  但是,朝鲜对大明一直十分怀念亲厚,即便大明没有去救他们。此次战败于大清,也被称为三田渡之屈辱。若是没有柳娘横插一脚,他们再恨,也只能恭迎清朝的统治。如今朝鲜仍旧阳奉阴违,李倧护着亲明的大臣,诸如金尚宪、沈器远等高官都躲过了清朝的清洗。
  想到这里,柳娘就对袁崇焕恨得牙痒痒,他为了专权,矫诏杀了毛文龙,若是有毛文龙牵制,大清如何能灭了朝鲜。也许这样说也不对,大清不是没事儿干打仗玩儿,打赢了之后,朝鲜依旧是李氏王族的。他们要的是无后顾之忧,放心把大量兵力投入到对明战争中。若是毛文龙还在,有他牵制,辽东前线压力骤减,大明局势不至于这么危急。袁崇焕杀毛文龙是错,崇祯杀袁崇焕更是大错,一错再错,柳娘只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