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玉良颜-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是祖母的孙女,金家三房的长女,她当然能去,金玲珑算个什么东西,不过就是疯妇的女儿而已,她就是想和自己争,也是争不过的。
今天她要让老宅的亲戚们看看,她金媛才是三房长女,金玲珑连出来见人都不配!
宋秀珠穿件妃色盘领对襟绣金花褙子,配着暗红色八幅裙,梳了凤尾髻,却没有戴过多首饰,只插了支茑尾兰紫玉钗。
看到金媛打扮得艳若桃李的走过来,一旁的金敏眉头皱起,斥责道:“只是出城接你祖母,又不是去赴宴,你打扮成这样作甚?”
看到父亲竟然指责自己的穿着,金媛有些委屈,父亲以前从未如此挑剔过她,他还时常叮嘱母亲给她和妹妹打造新首饰的。定是在衙门里惹了不快,这才发作到她头上。再说,哪有当爹的嫌女儿穿得漂亮的。父亲是读书人,更不会管这些后宅之事。
她正想辨解,宋秀珠却已经在斥责木兰:“你是怎么给小姐梳妆的,还不快给她把首饰取下几件。”
木兰去摘,金媛老大不乐意,只好把两朵蜜蜡石簪花摘下一朵,算是应付差事。
宋秀珠恨铁不成钢的剜了她一眼,跟着金敏上了马车。
金媛委屈得快要哭出来,父亲这样,母亲竟然也这样。她一转身,就看到三哥金子烽和弟弟金贤也要上马车。
她今日才正式免了禁足,走出望荷园,并不知道金子烽已经回府,但却知金子烽和许庭深游学住在庄子里的事。
见到金子烽,她顾不上方才在父母面前受的委屈,快步走上前,给金子烽行了礼,便急急问道:“三哥回京城了,许家二爷也回来了吗?”
金子烽和金贤早就站在这里了,方才那一幕全都看到了,见金媛非但没有去重新妆扮,反而厚着脸皮来向他打听许庭深,不由的在心里冷笑,这样的蠢货,真若是嫁进许家,也只能添乱,根本帮不上自己。
“许贤弟还在书院里准备明年的乡试,没有随为兄回京。”
金媛失望,正想再问,木兰忙道:“三小姐,您快上车吧,老爷和二太太的马车已经要启程了。”
金媛无奈,只好随着木兰上车,木兰轻声道:“三小姐啊,您万不能向三爷打听许家二爷的事啊,三爷对您再好,他和五小姐也是一个娘生的,和您终归是隔着心呢。”
金媛的纤纤玉指把玩着腰间缀着梅花络子的汉白玉平安扣,不屑的向车帘外瞟了一眼,已经看不到金子烽的人了,想来也已坐进马车里了。
她哼了一声,冷笑道:“娘常说让我多听你的话,还说你是个明白人,可我看啊,你是越来越糊涂了。那疯婆子这辈子也别想翻身了,父亲之所以没有休了她,还不就是要给三哥留面子。”
看到木兰一头雾水,金媛得意的说道:“眼瞅着明年就是乡试了,三哥如今最怕的就是他中了举人,却被人翻出是休妇之子取消名额。所以啊,他现在巴不得讨父亲和我娘的欢心,那疯婆子的命运,可都在我娘手里攥着呢,我若是他,就卯足劲儿撮合我和许家二爷的亲事,这门亲事成了,我娘自是不会为难他,怎么也要给他留下几分颜面,给那疯婆子一个体面点的去处。”
木兰闻言却微微蹙起秀眉,小声说道:“虽是这个道理,可五小姐呢,依婢子看,五小姐可不是省油的灯,别的不说,就是那次您好心把首饰借给她,她可是翻脸不认人,婢子和王嬷嬷亲自去要,反而被她奚落一番,到后来那些东西白白进了她的口袋,宋太太也没有追究啊。”
提起这件事,金媛便生气。她当然不稀罕那两支南珠子钗和那副耳坠子,比这更好的东西,她也有的是。
她气得是她竟在金玲珑面前吃了这样的哑巴亏,而且就连宋氏也没能给她作主。
“她金玲珑算什么,不过就是穷疯了没见过世面,贪小贪到我头上,我就当打发个穷丫头,免得她光秃秃什么也没有,没脸见人。”
见自家小姐动气了,木兰只好小心陪笑:“是是是,咱家三小姐最是大方得体,五小姐算什么,不过就是个疯妇之女,别说是许家二爷那么出挑的人物,就是个寻常人家,也没人会娶个疯婆子的闺女,谁知道以后她生下的孩子会不会也是个小疯子呢。”
想到金玲珑或许会生下小疯子,金媛心里就特别痛快,她掀开车帘,夏日的天空蓝得透明,看不到一丝云彩,也和她此时的心情一样,没有金玲珑在眼前晃荡,别说是天空,就是一花一草,一块石头一滴水,也看着比以前让人舒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第六十二章 迎客亭
金老太太已有多年没来京城了,自从北直隶的生意都由聂氏掌管以来,金老太太便没有再踏进京城。
她膝下四子,嫡出的金赦、金政、金敏,庶出的金春,这四个儿子中,她最疼的就是老三金敏。
金敏生得眉清目秀,十八岁便中了进士。金老太太早就有意和妹妹家结亲,还把外甥女柳玉儿接到吴中暂住,只等金敏回来便给他们成亲。
可没想到,金敏刚中进士就遇到兵部郎中、永庆伯的幼女冯婉容。冯家是将门,冯婉容不通女红,少读诗书,但却生得娇媚动人。
那时金老太爷已经作古,金家长房是金老太太作主。但金敏贪恋着冯氏美貌,任凭母亲写信再三反对,还是做了冯家女婿。
得知表哥另娶他人,柳玉儿哭得泪人一般,次年便嫁给荣休回乡的吏部侍郎丁大人做了填房,可惜丁大人年事已高,不过几年便去世了,只留下柳玉儿和幼子相依为命。
这柳玉儿也是个能干的,把家业操持得井井有条,还在京城开了两间铺子,眼下又准备开第三间了,听闻姨母金老太太要进京,她便与金老太太作伴一起来了。
和金老太太一起来的,除了柳玉儿,还有金家四爷金春的正妻焦氏。
将至京城时,金老太太身子有些不适,多亏同住一家客栈的一位太太身边带了大夫,也只耽搁一日,金老太太的身子便已无恙。
这位太太夫家姓张,任庐州知州,只因她做月子时落下病根,娘家人在京城给她找到一位千金科的名医,她来京城娘家治病小住。
见是位从五品知州的太太,金老太太乐于结交,何况人家还帮了她。她索性请张大太太坐到她的马车上,和柳玉儿、焦氏一起搓起了麻将。四人之中金老太太是长辈,大家少不得多给她喂牌,虽说都是小钱,可还是哄得金老太太眉开眼笑。
两天后,两家的车马便来到距京城一里之外的迎客亭。
迎客亭素来是迎亲送友之地,金家西府众人早已候在亭外,待看到悬挂着“金”字羊角琉璃灯的马车在古道旁停了,金家诸人连忙跪了,恭请金老太太下车。
金老太太掀开福字细绸车窗帘子,看着外面跪了一地的子孙们,心情更加舒畅,对张大太太道:“张大太太在京里住着,改日一定到我家府上坐坐,说起来你家大人和犬子也是同僚呢。”
张大太太连忙道:“妾身在安徽时就听说过金家,庐州虽是小地方,可也有金家的商号,眼下有幸认识老太太,免不得日后要到府上讨扰,您到时可别烦啊。”
跟着金老太太来的金禄家的从外面撩了车帘,金老太太搭了她的手下了马车,张大太太、柳玉儿和焦氏也随后从马车上下来。
金敏原本也猜到母亲会带女眷前来,见下来的人里有一个极是面熟,仔细一看竟是曾经谈婚论嫁的表妹柳玉儿,忍不住皱皱眉头,心想母亲也真是的,怎么让柳玉儿一起来了。
迎客亭内已经备了茶点,金老太太在众人的簇拥下先到亭内小憩。
金老太太引见了张大太太和柳玉儿,宋秀珠听闻张大太太只是个从五品知州太太,也没有太过热情,她不知道金敏与柳玉儿的过往,得知这是老太太的亲甥女,便满脸是笑,嘘寒问暖。
因有别家女眷,金敏带着金子烽和金贤问安后便出了迎客亭,让女眷们在亭内寒暄小坐。
见男人们都退出去,金老太太便对张大太太道:“可有娘家人过来接你吗?”
张大太太笑着回道:“侄儿这会子还没到,小孩子做事怠慢,让老太太笑话了。”
金老太太看看站在外面早已在此恭候多时又穿着官服的金敏,只觉得说不出的气派,她金老太太在吴中是顶尖儿的富贵,就是来到京城也是有身份的,比起张大太太,不知要风光多少。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柳玉儿轻声道:“姨母,那可是咱家五小姐玲珑吗?这读书人家的小姐就是不同,您瞧这打扮这头面,金家各房的嫡小姐怕是都要给她比下去了。”
金老太太正高兴着,听到柳玉儿说起玲珑已是不快,又看到站在宋氏身后的金媛,她脸上的笑容凝住了,碍于张大太太在旁边,强忍着没有发作,淡淡道:“不是珑姐儿,那是宋姨娘生的媛姐儿。”
柳玉儿连忙陪笑:“您瞧瞧我这眼神儿,也太拙了。”
张大太太忙圆场道:“女大十八变,丁夫人认错了也难怪。”
金老太太却已经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狠狠剜了宋氏一眼,怪她教女无方,让个庶女打扮得狐媚子一般,在张大太太和柳氏面前让她丢脸。
金敏和两个儿子正在外面候着,亭内女眷的声音偶有听到,他皱皱眉,暗道金媛也真是不懂事,还是惹得老太太不快了。
正在这时,只见又有七八驾马车从京城的方向驶来,待得马车停下,金敏才看到,马车上也有金家标志。
从马车上下来的,竟是久不出门的金家大老爷金赦,他由聂氏陪着,身边还有两个嫡子金子焰和金子焕,已经出嫁的嫡长女金璇玑也和夫君一起来了。
他们身后还跟着二三十个穿着豆青比甲,戴着金镯子的丫鬟婆子,其中几个捧着红木描金的托盘,上面放着给老太太用的镶翡翠的梳妆匣子、乌木镶珠的点心攒盒、定窑粉彩花鸟茶壶茶盏,一看就是迎接贵客的排场。
这次请金老太太进京,是宋秀珠的主意,金敏也是准了的,但却没有和大哥大嫂商量。
一来他知道金老太太和聂氏素来不对盘;二来也是因为上次聂氏逼他责罚宋氏母女的事,他不想与聂氏正面相对。
可没想到,东府竟然还是知道了,而且如此兴师动众,与此相比,金敏却只带着个姨娘前来,除了金子烽以外,其他子女也全是庶出,但东府的庶子庶女和姨娘们,却一个也没让来。
金敏不知道这是哪里出了差错,东府知道老太太会在这个时辰到京,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倒也还罢了,可东府这个排场,却像是故意与他作对,不对,分明是在羞辱他!
虽是如此,但长兄来了,金敏还是要硬着头皮上前请安,他刚给金赦见礼,就见又有两驾马车挨着金家的马车停下来。
一个少年从马车上走下来,少年生得粗粗壮壮,走路也是虎虎生风,金敏正在诧异,不知这是何人,却见一旁的金子烽已经迎了上去。
“韩世兄,真是巧啊。”
金敏此时也已看清楚那马车上的徽记,建安伯府。
这少年便是建安伯世子韩云开!
第六十三章 是巧合
昨日聂氏接到由西岭庄子带回京城的口信,觉得甚是诧异,四丫头几时这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