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小哥不好惹-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声,面上却很是恭敬地回话,只是说出来的话让蕴大柱颇为脸热。一个秀才还未考,一个已经领廪生的禄米,说不准马上就要考举人了,谁倚望谁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蕴老九可不管蕴大柱的脸热不热,他只知道蕴尉很受教,这就行了。之后,爷仨吃了饭,蕴老九又嘱咐两句让蕴大柱夫妇要多给蕴尉补补就离开了。
    从这天之后,蕴尉的伙食正常了许多,有干粮有菜,顿顿都能吃得饱饱的,眼看着脸色就比刚醒来的时候好了许多。
    不用担心吃喝,衣服脏了也有人洗,蕴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读书上,一本书基本一天背熟,一天默写,遇到艰涩难懂一些的会加一天巩固。
    感觉像是高三时候,那时候父母还在,蕴尉也是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时候他好像没有现在这么拼命。有爸妈在身边,孩子永远忍不住撒娇、偷懒啊!也不知道爸妈是不是也像他一样穿越到了古代,如果是,他希望爸妈能有一个孝顺的儿子,然后忘了自己。
    虽然这么期望,但蕴尉心底也是明白父母不可能像自己一样有机会再活一次,就算真的发生了,茫茫人海,再相见谈何容易?与其每次想起都会伤心,蕴尉宁愿父母忘了自己,每天过的开开心心的。
    跑了一会儿神,蕴尉重新接着之前默写的往下写。明儿是初八,他要跟着景福伯伯进县城,所以今天一定要把这本书默熟。一边默写,蕴尉一边庆幸古代先贤虽然说话晦涩,但是不会像后世的叫兽名家一样出本书动辄百八十万字,否则他就是把手抄断也没法一天抄完。
    当天晚上默熟了书的蕴尉早早地睡下,第二天一早就套了驴车,等景福过来领他进城。
    景福日日都要去镇上做工,早起惯了,这天来的也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他叫门了。
    因为今日要出门,蕴尉昨天就让伯娘烙了一些饼当做路上的干粮。见了景福,蕴尉先跟他寒暄了两句,才让景福驾车,他自己则提了包着烙饼的小包,怀里揣着又加了一把铜钱的和两小块碎银的荷包袱上了驴车。
    有驴车坐在很多人眼里是很值得羡慕的事情,但是对坐惯了汽车的蕴尉来说简直是中折磨。看着因为能赶驴车而格外高兴的景福,蕴尉只能默默地忍了。
    看景福的样子就像一个买不起车的人得到了开宝马的机会,虽然不是顶级名车,但是总比没有要好很多啊!
    因为坐的不舒服,蕴尉四处张望期望能看到点新鲜事物可以转移注意力,可惜四下除了田就是地,连片像样的林子都没有。似乎久未下雨,驴车走过,不仅颠簸还会扬起一阵阵的黄土。
    终于过了瘾的景福似乎看出蕴尉坐的不舒服,小心地问:“尉娃子可是觉得不舒服?是不是身子还没大好?哎呀,怪我,我把车赶慢点,你喝点水?”
    蕴尉摆摆手,“不碍事,就是晃得有点晕,我下去走走就好了。”
    景福原本不肯,哪有主家走路,帮忙的坐车的道理?可是看蕴尉实在坐的不舒服,只好停下车让蕴尉下去,“要是走累了就说,上车上歇歇哈!”
    蕴尉连忙答应,脚踏实地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尽管答应了景福,他还是暗自决定不到实在走不动,他绝不上车。
    伴着小毛驴有规律的蹄声,蕴尉脚步轻快地走着,舒服多了的他还有心情开始背书了。可是还没走上一里地,从旁边小岔路上突然蹿出一个黑影,险些撞到蕴尉身上……

  ☆、第13章 学正

也是蕴尉背书背的太专注,等他回神才看清,这哪里是一个黑影,而是三个人。
    一个老汉背着一个看不清样貌的男子,后面还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小心地扶着被背着男子,看到险些撞了人,连忙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俺们急着进城去看大夫,没撞坏了小哥吧?”背着人的老头也赶忙跟着道歉,如果不是背着人,蕴尉丝毫不怀疑老头回给他鞠躬。
    受了二十多年尊老爱幼的蕴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青年的,坐公交车遇到老人也会自觉让座。现在他只是被惊了一下,连衣摆都没有被蹭到,人家也诚恳地道歉了,他自然不会跟两个个老人家计较。
    “不碍事,不碍事,并没有撞到我!”蕴尉下意识伸手扶住了老头,“两位老人家是要进县城么?正好我们同路,不如把这个大哥放到车上,咱们一道过去吧?”
    “这怎么使得?不用不用,让老头子背着就行了。”老太太连忙拒绝。眼前的小哥穿着长衫,透着股文气,连他都不能坐的车,他们这些乡下的泥腿子怎么敢坐?
    “啊?大娘是嫌车脏么?出门前刚刚打扫过了,还挺干净的。”
    “不是,不是!”老头和老太太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哪里比得上蕴尉能说会道,几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了。最终只能把男子送上车,老太太上车照应着,老汉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上车的,硬要陪着蕴尉一路走过去。
    “大爷,我这是晕车,才下来走动走动的。”蕴尉哭笑不得地解释。
    “那俺陪你走动走动,没有主家在地上走,旁人坐车的道理。”老汉固执起来连蕴尉也说不动,只得退让一步,让老人家上了车,他坐在副驾,不是,是跟景福相对坐在驴车两侧。
    接下来的路程里,蕴尉为转移注意力就跟老汉攀谈起来。老汉姓王老太太姓姜。俗话说靠山赤山靠海吃海,老汉家里祖祖辈辈就是打鱼的,本来他的儿孙也该是打鱼的,可是前年老两口的俩儿子出海捕鱼再也没回来。
    可怜渔家多贫困老两口攒了多年也没给儿子娶上媳妇,所以孙子自然也就没了,如今家里只有这老两口熬日子。
    说起昏迷不醒的男子,老汉摇摇头,“这小哥俺也不认识,从山上滚下来的。昨儿黑天,俺家的狗叫不停,俺就出去看看,就看到小哥一身伤趴在地上。今儿天快亮都没醒还发起热来,俺们就寻思背他进城里找个大夫看看。”
    熟悉了之后,姜大娘也开口搭话。“幸好遇到了小哥恁,不然凭俺们这俩老东西还不知道走到啥时候呢!小哥心真好!”
    蕴尉连忙摆手,“不,我就顺手,还是二老心肠好,换了旁的人肯定装没看见,哪会背人进城看大夫。”
    “哎,俺家小涛没的那年,也是这么大呢,看着他俺就想起俺家小涛了,怎么能不伸手啊?”姜大娘眼中满是哀伤,险些流出泪来。
    “大娘,好人有好报,也许小涛只是被浪卷的远了,被跟您一样的好心人救了,如今正想办法往家走呢!”蕴尉连忙出声安慰。
    “会,会么?”姜大娘呆呆地问,似乎从来没有人这样跟她说过,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从来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可能还活着。
    “会啊,我听说海里有许多小岛,离我们很远,有的岛上还有人住,也许小涛就是被卷到这些岛上了呢?只是岛上没有能划回来的大船,所以小涛现在很可能正在造大船呢!”蕴尉越说越玄乎,似乎小涛活着这件事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是百分百会发生的一样。
    不管怎样,姜大娘似乎信了,她明显高兴起来,“他爹,你听到了么?小涛还活着,造大船呢!俺要使劲活,活着等咱家小涛划着大船回来!”
    大娘,我说的“很可能”是被猴子吃掉了么?蕴尉在心里吐槽,但是他没说别的什么,让老人家有一个念想好好活着也不错。
    等一行人进了县城,太阳已经升的老高,蕴尉让景福先去了药铺。药铺门口,面临分别老两口颇为舍不得蕴尉,简直恨不得揣怀里带回自家养。
    蕴尉也挺喜欢这朴实的老两口,“王老伯,待会瞧完了大夫先别走,我先去办事,办完了事儿就回来接你们,把你们送家去。”见老两口要推辞,蕴尉连忙道,“您二老就是不为自己也想想这小哥,被人背着哪有坐车舒服?”
    老两口对视一眼,同意了蕴尉了提议。约定好之后蕴尉就跟着景福去了办事衙门,见到了学正。
    “学生蕴尉见过大人!”有功名在身可以见官不跪,但蕴尉还是恭敬地作了个揖。
    “你是金家岭的蕴尉蕴君清?”学正疑惑地看着蕴尉。
    君清?蕴尉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字,可是古人不是在加冠的时候才会由师长赐字么?据蕴尉了解他那便宜堂哥今年也不过十九,尚未加冠取字。他不知道这中间有什么故事,但是这个蕴君清应该是自己没错的。
    蕴尉点点头,答道:“正是学生!”
    听了蕴尉的回答,学正眼中疑惑更甚,起身围着蕴尉转了一圈,因为蕴尉小小年纪得了秀才,文章功课俱都不错,所以学正对他印象颇深,发现眼前的人除了比当初清减了不少,模样倒是没大变。
    学正突然开口吟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蕴尉意识到学正这是要考校自己功课了,便接了下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何解?”
    “这是《中庸》最初一章中的一句,意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蕴尉中规中矩地做了解释。
    接下来学正又问了几个问题,蕴尉都一一做了回答。学正点点头。就在蕴尉以为已经过关的时候,学正突然问:“答得也算中规中矩,君清近来可是发生了一些事?”

  ☆、第14章 药铺

蕴尉不知道学正为何会由此一问,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问题:“学生的父母月前遭遇山匪,不幸遇难,学生……学生哀恸难以自已险些也跟着去了,后来多亏父母保佑被救了回来,可是,醒来后浑浑噩噩,之前的好多事记不得了。就连父母离世的事也是旁人告知的。”
    学正恍然,点点头,“这就说的通了!你从前都是自称君清,称呼老夫为老师的。”
    蕴尉连忙告罪,学正摆摆手,“此事也不是你想发生的,不怪你。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啊。”
    蕴尉再次告罪,“不论怎样忘记老师就是学生不对,多谢老师不跟君清计较。”没想到本该是他最亲近的亲人没有发现他的异样,反而是没见过几次面的学正第一个主动问了他异常。蕴尉顿时对这位老学正心生好感。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学正大人才给蕴尉“批了条子”,让蕴尉去找人领禄米。
    蕴尉向老学正道了谢,离开前问了岁考的事情。
    “老夫已经跟朝廷告老,等新的学正来交接,就要回家教孙子,考校你们的事儿就交给下一任的学正了。估摸着等学正来安顿下来,怎么也要到来年开春才有功夫组织岁考。你的境况老夫会跟新来的学正交代,岁考之事你不必担忧。只是,你从前学问扎实,老夫看好你能更进一步,所以,功课你还是要重新拾起来才好。”老学正摸着山羊胡说。
    蕴尉立时明白了学正的言下之意是说他现在的学问比起原来差远了。这是当然的,这些书原身少说念了十几年,他才死记硬背不到一月,能有现在的结果已经不错了。但是别人好意提醒,他也不会当做驴肝肺,再三道谢之后才告辞了老学正,按照之前老学正的指点领了属于自己的禄米。
    景福一直牵着驴车等在离衙门不远的角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