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奋斗日常-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皇兄!”乐仪在景和园里呆得久了,整日里也没有人能陪她玩儿,孤单极了。一见到裴清殊,她便兴奋地扑了上来。
“慢点儿,慢点儿。”太上皇在一旁嘱咐道:“你现在可重多了,别压着你皇兄。”
“父皇!”乐仪不依地说道:“人家哪里重了?!”
和一旁的小黑球十四相比,乐仪的确不算重,裴清殊还能将她抱起来举高。
乐仪高兴坏了,笑声就没停过。
裴清殊含笑对太上皇说道:“乐仪大了,等到明年,儿子也抱不得了。”
乐仪生于延和二十三年底,现今刚满八周岁。等到明年,她虚岁就十岁了。就算是亲兄妹,裴清殊也得避忌着些。
“乐仪的确是不小了。”林太后坐在炕桌上,看着女儿说道:“我这几日就在想,是不是该让她回宫,去慧曜楼里学学规矩。在景和园里头,这丫头成日里上天入地,皮得跟猴儿一样,是时候该管管了。”
按照规矩,大齐的公主满了五岁,就要像皇子一样,离开生母,去慧曜楼居住,学习琴棋书画和各种宫规礼仪。
乐仪都八岁了,现在去慧曜楼,已经算是晚的了。
不过太上皇的儿女们,目前就只有乐仪养在膝下。要是离开乐仪的话,太上皇实在不舍得。
林太后了解丈夫,自然知道太上皇是怎么想的。
其实,现在宫里头除了宁太妃这种老实安分的太妃之外,其他的太妃都被接出宫奉养了,也不会有人来打扰林太后。所以林太后觉着,回宫里住上一段日子也无妨。
就是不知他们要回宫的话,裴清殊这个皇帝会怎么想,所以她今天,才特意在裴清殊面前提起。
第82章
裴清殊听了,稍稍斟酌了一番便道:“您说的是。乐仪大了; 也是时候该正式地学习一些宫规礼仪和琴棋书画。要说起来; 婉晴那孩子也早已满了五岁; 早该搬去慧曜楼了。只是因为之前慧曜楼里没有别人; 怕她自己住会害怕,才请了人去慈安宫教。现在,若是乐仪回宫的话,那晴姐儿,也可以一并搬去慧曜楼了。两人年纪差不多大小,还可以一起做个伴。您和父皇若是不放心乐仪的话,这次就在宫里安心住着; 别急着回行宫了。”
对于裴清殊来说; 太上皇唯一能对他造成的威胁; 就是在他刚刚登基的那两年贪权不放。不过显然,这个威胁早就不成立了,所以太上皇回宫与否,裴清殊并不介意。
唯一的差别; 不过是太上皇和林太后回宫之后; 裴清殊免不得要多跑几趟,去给他们请安罢了。
这时,太上皇不知忽然想起什么,张开了嘴,却是欲言又止。
裴清殊见了,不免有几分好奇地问道:“父皇有什么话想说吗?”
“殊儿啊; 是这样。说到和乐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朕就想到了你三妹的女儿婉云。朕知道,她不是公主,去慧曜楼学习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她毕竟是朕的外孙女,你的外甥女,身世又那样可怜……”
“父皇,您不必多言,让婉云也一并搬去慧曜楼就是了。”裴清殊笑了笑说:“以往是怕云儿依赖宁娘娘,宁娘娘又不舍得,才没让她搬去的。现在婉云差不多也有十岁了,想来已经独立许多。她去慧曜楼里,正好能照顾两个妹妹。”
乐仪闻言,不禁十分不服气地说:“不是这样的皇兄,乐仪是‘仪’字辈的,她们是‘婉’字辈的,乐仪可是她们的姑姑呢!”
“好,我们乐仪是姑姑,是长辈。”裴清殊宠溺地捏了捏乐仪的小圆脸儿,“那你年后去了慧曜楼,可要好好地听教习姑姑们的话,给两个侄女儿做表率哦。”
小乐仪信心十足地说道:“皇兄放心,乐仪一定会照顾好两个侄女的。”
“乖。”裴清殊放下乐仪,摸了摸她的头,“先叫乳母带你出去玩会儿吧,皇兄有事要和父皇母后说。”
“喔。”乐仪应了一声,去拉一旁的十四,“十四哥,你陪我出去玩儿雪吧!”
十四向来也很宠乐仪这个小妹妹,闻言正要答应,却听裴清殊开口道:“十四,你先留下。”
十四向来很听裴清殊的话,闻言便应了一声,安抚地捏了捏乐仪的小脸儿,让她自己出去玩儿去了。
乐仪走后,十四便好奇地问道:“皇兄,是什么事儿呀?”
裴清殊看着眼前的弟弟,发现不知不觉,他都已经长得这么大了,竟是只比自己矮半个头。
十四比裴清殊小十岁,在裴清殊心里,自己这个弟弟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小不点儿。
若不是前些日子,傅太后提醒他,说是该给十四找侍寝女官了,裴清殊都没意识到,十四竟然都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老实说,刚刚听到要给十四找媳妇儿的这个说法时,裴清殊心里是感到非常不适的。
一个孩子,怎么能够成婚呢?
不过,仔细想想看,当年裴清殊在十四这么大的时候,婚事都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现在给十四挑选一位王妃,已经不算早了。
“你年纪也不小了。年后,就该让侍寝女官教你通人事。现在正好父皇母后都在,朕想谈一谈你的婚事。不知父皇和母后,心里是否已经有主意了?”
“这……”太上皇显然和裴清殊之前一样,一直都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当成孩子,完全没意识到他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
这主要还是因为,十四本人的性格,还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当年裴清殊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可是比他要成熟稳重多了。
“殊儿,阳儿还小呢,他的婚事,父皇还真是没想过……”
林太后也道:“我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要阳儿喜欢就成了。”
“皇、皇兄……您说什么?婚事?”虽说十四打小就闹着跟裴清殊说自己要娶媳妇,可是真到了要相看媳妇的时候,他却怂了,“不要嘛,臣弟还小呢,您就让我再在宫里呆两年吧,嗯?”
“朕看你是不想领差事,还想继续在长华殿里混日子呢吧?”裴清殊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朕也舍不得你,只是你毕竟大了。就像乐仪要回宫里学规矩一样,你也要学会独立,自己开门建府,撑起一个家才行。”
十四听着就觉得头疼:“可是……可是这也太突然了一点儿吧。”
“从定亲到婚礼,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定亲,并不算早。不过朕最近要忙迁都的事情,顾不上你。你若是不急的话,就等到三月份选秀的时候,亲自去相看一番如何?”
“啊?选秀?那不是给皇兄选妃子用的吗?”十四摆摆手,忙道:“我哪敢僭越啊!”
“臭小子,想得倒挺美。”太上皇闻言,不由笑骂了小儿子一句:“就算是在选秀的时候给你选媳妇,那也是在挑完要进宫的后妃之后,再在剩下的秀女当中给宗室挑选。难道说,你还想和你皇兄抢人不成?”
十四连忙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不敢不敢,儿子可不敢!”
裴清殊笑了笑,故意使坏:“不,倒也不尽然是这样。在儿子挑选之前,父皇还是可以,自己先去挑选两个可心的嘛。”
太上皇闻言,下意识地看了林太后一眼,然后赶忙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不敢不敢,父皇也不敢!”
一屋子的人,都不由地笑了起来。
……
雍定五年,迁都一事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除了修建宫室之外,长安城的西城、东城,都要修建一些大小不一的房子。东城是要赐给皇亲国戚们的府邸,西城的宅院,则是要租、或者卖给一些京官们居住。
好在长安是古都,原本的建设就还算不错,用不着大兴土木。
不过这么一折腾,还是难免要花上不少银子。
裴清殊心里清楚,为了这事儿,在背后骂他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甚至还有一些老臣,在朝上就敢公然对他冷嘲热讽,明里暗里还是不支持迁都。
裴清殊执政,不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过身为皇帝,就没几个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不是的。
所以对于这些顽固派,裴清殊也没怎么留情面,直接在朝上告诉他们,如果留恋故土的话,没关系,只要辞了官,继续留在京城就好了,他绝不勉强。
这样一来,就没几个人敢再多嘴多舌了。
毕竟现在,已经不同于裴清殊刚刚继位、手中无人可用的时候了。
经过两次科举考试之后,裴清殊已经培养了不少和自己政见相投的人才。如果他们这些反对派辞官了的话,对裴清殊来说不仅无关痛痒,甚至他还会隐隐感到高兴呢。
那样的话,不仅省了他的口舌,还省了朝廷的粮饷了。
不过,裴清殊也得承认,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
比如迁都一事,花费巨大的问题,裴清殊也有同感。所以他最近,除了安排迁都的各项事宜之外,还在考虑继续开源的法子。
由于还要防着匈奴,暂时没有兵力对付海贼和倭寇之故,海禁暂时还不能开。
倒是可以想想办法,从大齐内部生出些银子来。
说到这个,裴清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商税。
早在裴清殊继位之初,他就想动商税这一块了。只是当时户部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根本顾不上再进一步改革。
现在,税制改革已经进入平稳实施的阶段。裴清殊觉得,也是时候,动一动商税了。
户部尚书龙启章,今年已经快六十了,不过他还是不愿意告老。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不争气,至今还没能考中进士。
龙启章无人接班,自然不甘心就这么退下去。
裴清殊见他身体还算硬朗,将户部打理的还不错,就暂时没有将他换下去。
不过想要进一步改革商税的话,龙启章恐怕确实没有那个精力了。
在把户部众人叫来紫宸殿商议了一番之后,裴清殊决定,命户部侍郎贾昂,以及内阁学士陈起等人,共同研究商税改革之法。
商税改制,迟早会为天下人所知。所以裴清殊也没有藏着掖着,除了命贾昂和陈起负主要责任改制之外,也让其他朝臣各抒己见。无论品级高低,皆可上奏,对此事发表意见。
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折子不免向雪花一样地涌向了内阁。这其中,大多是一些华而不实、十分不现实的想法。很多折子都还没有被呈上裴清殊的御案,就被内阁的人给筛选下去了。
不过,在众多的奏折当中,还是有几本,引起了裴清殊的特别注意。
第83章
比如说,雍定四年的新科进士; 翰林韩歇的奏章里; 就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法子——收取契税。
契税是指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买卖时; 根据地契或者房契的价格; 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的一次性税收,由买家支付。
在过去,契税时征时罢,并没有全面、详细的规定。
韩歇提出来之后,裴清殊等人都认为可行,就在此基础之上,详细规定了契税的收取规则。
从今之后; 不仅是买卖房屋和土地; 包括买卖奴婢、牛马等; 只要是这等制定了契约,有文书的买卖,都要收取契税。
一般来说,能够买房置地; 呼奴唤婢的人家; 都是有一些家底的。契税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完全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许多人都只是私底下偷偷骂了一声之后,就乖乖地向朝廷交上了这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