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兼祧-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景途无法,只得悄悄到离岸不远的涠岛置了新珠田,再把即将能采收的珠蚌全数转移到新珠田里去,确保不让今年的珍珠颗粒无收。
  “当日我是怎么说的,如今信了吧。”花羡鱼道。
  花渊鱼愤愤道:“果然是个贪得无厌的。”
  康敏却不解,“我只是不明白,把我们家珠田吹嘘得成这般天下难有的,同他有什么好处的?”
  花羡鱼信誓旦旦道:“闹得人尽皆知不胜其扰了,我们自然要有求于他了。那时还不得凭他搓圆按扁了去的。”

☆、第八回家有不测之风云花羡鱼未雨绸缪(八)

  花渊鱼嗤之以鼻道:“他还想独得其利不成。”
  花景途笑道:“依我看,这倒不算是什么坏事儿。既然有人费心为我们家珠田宣扬的,如何还能辜负了别人的用心。”
  花羡鱼问道:“爸,你想如何?”
  花景途道:“既然我家的珠田好,天下人都想要的,那我有何卖不得。只是卖给这家,那家又怨,能卖那家,这家又不服的,不如干脆公开叫卖,价高者得。”
  花渊鱼一想,拍手称快道:“可不是,眼见不过是几两银子的事儿,如今得这番传扬,怕是没个百八十两的拿不下我们家的珠田了。让我们家得这么一笔意外之财的,回头真得谢谢这位县太爷才是。”
  傅泽明却不以为是好事,道:“先生家的珠田虽好,到底不是外头传言的那般神奇。外人也不过是受了谣言的蒙蔽,花了大价钱买了,日后若知道也不过如此,难免不心生怨恨的,到时会生出多少官司来。”
  花景途点点头,道:“这层我也想到了,所以我打算就在广州叫卖,再请来官府作证,三言明珠田的实情,没人卖便罢了,若还有人要买,便同我不相干了。且最后叫卖所得的银子,我是一文不要的,全数拿来修路建桥,做好事。日后他们就是发现上当了,也不好借此状告我了。”
  楚氏心慈,道:“阿弥陀佛,修路筑桥这样的好事,也是积阴鸷的。我们家不见得因此就是吃亏了。”
  花羡鱼听了,却想得更远。
  就听花羡鱼道:“做好事积阴德自然是好,但若是只拿来修路筑桥,不如建藏书馆的好。”
  “藏书馆?”众人觉着新奇,“什么是藏书馆?”
  说来,花羡鱼能想到建这藏书馆,还得归功于柳依依。
  前世柳依依就曾说要建一座集天下书籍于一处的书馆,只可惜此愿过于宏大,非一年半载便能成,所以搁置了。
  花羡鱼道:“不说天下的学子,只论本省便是了。因家贫而不得好书,耽误了前程者多少的,只怕也难有个数了。不如就拿这笔银子买书建馆,无偿将书借予这些学子刻苦的。这事儿于本省有益,日后于朝廷也是大有益处的。再者能得这番政绩,别人如何不知我是不知的,藩台大人定首个鼎力相助。”
  都没想到花羡鱼能说出这们番深远的话来,一时间众人都诧异得很。
  总归是听了个一知半解的楚氏,回过神来的快,一把抱住花羡鱼好一顿夸奖的,“祖母不懂这些的,但也知道我们阿羡这主意好。”
  花景途、康敏、花渊鱼和傅泽明等人,自然也是欢喜的。
  到底是花景途年长所经过的事儿多,首个提出疑问来,“阿羡的法子是好,但若是只做无偿出借,怕是又有人要骂我们家了。”
  花羡鱼不解道:“这是好事,怎么会的?”
  花景途道:“你是不知,我如今不过是一届商贾,多少熟读圣贤书的不耻与我为伍的。就是我真心相助,也难免清贫学子中有自诩清高的,骂我这是沽名钓誉,有辱他们这些斯文的。”
  花羡鱼思忖了片刻后,道:“那便这样,立下规矩,凡馆内翻阅者依旧无偿,但凡要出借者,需不论诗词歌赋文章作上一篇,以文为酬,方可出借。”
  “以文为酬,这倒是十分新鲜的。且以文章换圣贤书,也算不得是有辱先贤的。这好,这好。”傅泽明和花渊鱼都不禁击掌叫好的。
  花景途又道:“若是有人拿别人之作滥竽充数,冒名顶替怎么办?”
  花羡鱼笑道:“那便更简单了,只令借书人不但要作文,还得留姓名、住处,和所借的书籍等,罢了一概表挂于馆外,供天下人监察。再选一二首上乘之作打头,抱砖引玉。只要有人是不怕被天下人所耻笑,只管滥竽充数,冒名顶替。且前有佳作在前,还可避免有人为胡乱应付而作的狗屁不通。”
  花渊鱼道:“这主意好,这主意妙。”
  花景途亦点头了,“嗯,也算是周全了。”
  傅泽明思忖了片刻,也道:“我想这样一来,还可每年在其中选出上乘之作,请人篆刻在成碑,流传百世。”
  花渊鱼也道:“就该如此。依我说将那些上乘之作刊印成集,广散天下也不为过的。”
  此时花氏藏书馆不过是花家人口头里的一个主意,日后谁都没想到,这花氏藏书馆因而闻名。
  那时多少文人墨客因未能亲来一睹名作,或留下诗作墨宝,皆不敢称是大家的。
  故而多少人不远千里万里而来,令花氏藏书馆终成胜地。
  然,世人皆不知,花羡鱼提议建藏书馆的初衷,不过想为日后家里那场滔天大祸,未雨绸缪。
  若他们家终究躲不开那场祸事,只盼日后这些学子中能出有所成就者,顾念他们家的恩情,搭救他们家于水火之中。
  主意一定,花景途便赴广州向布政使司欧尚龙说明意图,且还道:“若那日叫卖筹款不足,草民就是自己拿出银子来亦要办的,这到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儿。”等话。
  欧尚龙也是读书人过来的,听花景途有此志向,大为称扬,“此乃前无古人之壮举。”
  且花景途此举于他欧尚龙政绩有大助益,欧尚龙果然对花景途大开方便之门。
  罢了,欧尚龙还告诉花景途,“本司也知道你受了委屈的。如今本司虽动他们不得,但终有一日,本司不会让你今日之心白用的。”
  这话花景途当时不明白,也是后来张阁老倒台了,韩家大房秦夫人的姐夫——林侍郎,广东巡抚吴志勇,还有刘知县等人,如一条藤上的瓜,被一气掀起,花景途才知道,原来欧尚龙那时说的是他们。
  在得了欧尚龙的鼎力相助后,花景途广下名帖,邀有意他家珠田者齐聚广州。
  刘知县那里,花景途自然也递了帖子。
  虽都不明白花景途到底要做什么,但刘知县和他夫人知道定是花景途想到对策了,情急之下刘知县狗急跳墙,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就派人去私封花家珠田。
  只是待县衙的官差拿着封条要来查封珠田时,就见花家珠田早换了人,一色省府的公差把守,且珠田封条已上,俨然正是布政使司的字样。
  刘知县听说后,大呼道:“糟了,迟了一步。”
  刘夫人道:“相公莫急,赶紧给抚台大人修书请示才是。”
  刘知县当夜便写下书信急送广州。
  然,这封书信就如同沉海之石,再无音信了。
  刘知县那里会不明白的,若只是私下里收授谋取便罢了,如今花景途却将珠田之事公之于众,且还有布政使司保驾护航,纵是吴志勇还官高欧尚龙一头,也不好公然压制了。
  六月的广州暑气炎炎,只是多少珠户客商不畏暑热齐聚广州,只为一场叫卖。
  就是花景途和欧尚龙等人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前来的。
  花景途向欧尚龙略略告了罪,上台主持。
  只见花景途抱拳见礼,一番客套寒暄之后,道:“今日花某邀约诸位,不为旁的事,就为叫卖我家的珠田。”
  话音刚落,不少人当场便问:“此话当真?”
  有人更直接问:“如何一个卖法?”
  就在不起眼的角落处,刘知县同他的师爷,脸上的颜色不太好。
  待众人议论过一回后,花景途才又欠身笑道:“诸位且听花某说来。想来前番传言花某珠田的事儿,诸位都有耳闻了。”
  众人点头称是。
  花景途笑道:“有传言我家珠田风水极好。说实话,非花某自夸,我家珠田风水到底如何?自然是极好的。至于我家海里的蚌种好不好的,就看我们家只那二三十亩田的,若全靠那点子的蚌种,那花某连饭都吃不上了的。”
  罢了,花景途又道:“后来花某又听说,原来我家珠田所出珍珠还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更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奇效。若真有其事,那我们家的人早每日嗑它百八十目地当饭吃了,还能流传出来的。”
  一阵哄堂大笑之后,有人又问:“若你家的珠田真没那些好处,又怎会连得御用珍珠之名,且当日你当场砸碎珍珠给藩台大人公子入药,救其性命之事儿是多少人亲眼所见所闻的,这还有假的。”
  花景途又笑道:“这位仁兄所说自然有些道理。那便先不说花某家的珠田,只是说南珠。为何只北部湾方有,别处是不能再有的?只能说是北部湾地杰人灵。花某的珠田亦在这其中,不可否认自然也占了这其中的好处,才得以有今日之名。可诸位细想,就是任凭花某珠田得天独厚了去,占尽了北部湾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千百年来也没听说北部湾能养出起死回生的神物来的。再说欧公子之病,花某的珍珠不过是药方中的一味,欧公子的病能好,也是因方子好。谁见过有光吃珍珠,就能把病吃好的?那这世间不该称珍珠为珍珠,该供作仙丹。”
  花景途这番话,有人信了,也有依旧执迷不悟的。
  于是花景途道:“言尽于此,花某也知在座诸位皆是有意于我家珠田的,故此花某在此叫卖珠田。只是我家珠田到底有限,不可能让在座诸位人人有份,唯有让价高者得了。”
  众人道公平。
  花景途最后道:“花某在此再作声明,此番花某叫卖珠田所得,分文不取,全数用来筹办本省首座藏书馆,以便我省学子人人能读圣贤书。”
  听闻,哗然之声不绝于耳,大为赞许花景途之慷慨。
  刘知县在听说花景途要高价叫卖珠田时,就有打算事后让人状告花景途所卖不实,以谣言蒙蔽众人,诈骗钱财的。
  可没想,话锋一转,花景途却说所得分文不要,且先前花景途便说明他家珠田的实情了,这下任凭是天皇老子也说不出他花景途的不是来。
  在花老太爷之时,花家的珠田有百亩之多,如今分家后,花景途只得三十多亩,其余皆是花景途后来再置的。
  所以花景途将三十多亩老珠田划分为五亩一卖,每亩起价也不过是二两银子,最是公平公道,童叟无欺的。
  起先是宁可相信花家珠田有别家不能有的好处的人纷纷出手竞买,眼看价格越叫越高,尚在犹豫的人便有些从众之心了,也耐不住要出价了。
  最后三十余亩珠田,竟卖得了近三千两之巨。
  不说花景途,就是欧尚龙也是吃惊不小的。
  得了银子后,花景途在布政使司监督这下,在广州城郊买了一处占地不小的庄园翻修改建,又大肆购置书籍。
  听闻花景途要筹办藏书馆,不少文人法家纷纷捐书,傅老爷子和康老太太自然也在其中。

☆、第八回家有不测之风云花羡鱼未雨绸缪(九)

  花景途便再馆中辟出一处墙面,让人刻上捐书人的姓名。
  花氏藏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