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空间]田园记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幸亏除了华裔之外,这个国家的人对针灸都比较陌生,要不然他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毕竟钟医生的医术相当高超,在海外中医当中算是德高望重。
    阿尔伯特是三年前才在钟医生这里治疗,他是在母亲的推荐下才肯让陌生人在他的身上扎针。
    钟医生细说起来算是阿尔伯特的故旧长辈,只不过那个时候他的年纪太小,早就已经记不得。
    阿尔伯特的祖父是建国前离开国内的,辗转来到了英国。他在这里娶了一个英国姑娘,落地生根。
    只是他挂心国内的情况和家人,心里郁结不得开解,最终郁郁而终。
    那位英国妻子和他只生有一个儿子,就是阿尔伯特的父亲。
    那时祖母每天外出工作,他的父亲被托付给邻居照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钟医生一家结识了。
    不久之后,下班归家的祖母遭遇了车祸,阿尔伯特的父亲成了孤儿。
    他的街坊邻居见他可怜,就收养了他,靠着众人的帮助,他才顺利的长大成人。
    阿尔伯特的父亲和他的祖父、祖母一样,跟亲人没有什么缘份,在阿尔伯特几岁的时候,生了急病,离开了人世。
    钟医生可以说看着阿尔伯特父亲长大的。只是阿尔伯特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太过伤心,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导致阿尔伯特彻底不记得这个人。
    还是他出了车祸之后,他的母亲寻医问药,想要试试中医,才又找到了钟医生。
    钟医生看到阿尔伯特身受残疾,也很痛惜,他曾经尝试各种办法,却不见起色。
    “你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一趟中国。”钟医生收起消毒针,对阿尔伯特说:“我知道那边有一位医术很棒的医生,你可以试试看。”
    阿尔伯特这些年看过的医生和专家很多,基本上全世界的权威和名医都看了一个遍。
    钟医生给他推荐的中医,虽然他并没觉得一定有用,他还是颔首说:“谢谢。”
    钟医生自然看出他的不在意,暗自叹息一声,认真地说:“这位医生是我在中医交流大会上认识的,他很有名望,特别擅长调理身体。”
    他转身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一旁的戴维恩。戴维恩赶忙收下了,放进一个小本子里夹好。
    “你知道的,中医总是有它独到的地方。这些年我只是给你针灸,是因为中药药品的不全。只有在中国内地,才有成分足够纯粹的植物来配药。”
    钟医生说这话都是含蓄了,这些年出口到这边的中医都是中成药剂,就算是他们这些海外中医想要开中药方子,也凑不齐。要不然就是药品里边的药性不够,药效大打折扣。
    阿尔伯特虽然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不过他对那个国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怀,只是单纯的当做他的祖父来的地方而已。
    对于中医的疗效,到现在他还心有疑虑。
    他双腿血脉到现在循环通常,肌肉没有出现任何退化,是因为钟医生的针灸?还是因为戴维恩每天的按摩?
    “我会考虑的。”
    桃溪村,仙桃林,1号宿舍楼。
    桃溪村这些年来就一直没有停下过各种工程。
    现在整个桃溪村有农家乐五家,家庭旅馆三家。
    除了专门开家庭旅馆的人家,其余翻盖自家房屋,用来开民宿的也不少。
    阳光小区的主体楼现在才盖了两层,估计等到全部完工要等到明年春末夏初。
    盖是不慢,就是内外装修和地面硬化和绿化的时间也不短。
    现在村子里边来疗养的人越来越多,住房整个呈现一个供不应求的现象。
    很多疗养的人都是长期包房,一包就是一个月,最长的三个月半年的也有。
    本来村子里边的房源就比较紧张,他们这样长期包房,让短期游玩的人在村子里很难找到住的地方。
    他们只好去旁边的两个村子,或者更远的姚仙镇和塘口镇找旅馆住。
    如今不用黄哲刻意去推动,白龙谷漂流项目建成之后,姚仙镇和塘口镇上开旅馆的人也多了起来。
    可以说黄哲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现在这两个镇已经算是以桃溪村的旅游为中心,快速地发展了起来。
    除了阳光小区之外,就是胡晓雯的桃园增建。
    她在木头盖的宿舍后边,另外起了一栋红砖水泥的三层宿舍楼。其余还有一栋专门用来办公的三层小楼,也在紧张的建设当中。
    葛师傅和马师傅两个人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人左右,比起当初刚来的时候足足多了九十来人。
    胡晓雯去看了看淘淘和它的幼崽。
    这三只幼崽非常健康活泼,就算是还没有睁眼,躺在柔软的珊瑚绒毯子上,也是到处的乱爬乱滚。
    淘淘偶尔会离开房间到外边方便或者活动一下,不过时间都不太久,很快它就会赶回来。
    胡新民已经回来了,距离秋收只有十几天,最后这一段时间胡新民想要守着他的劳动成果。
    对于胡晓雯一声不吭的买回来一匹马,除了惊讶,胡新民没有任何的表示。
    他只是对胡晓雯说,马是她自己要养的,就要承担起责任来好好的照顾它。
    胡晓雯松口气,要是周青在这里,肯定又要骂她乱花钱了。
    胡晓雯和赵大军,以及另外两个果园里边会木工的人,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马鹏给建好了。
    这一次胡晓雯是直接去木材厂要的成品木板,回来只是锯了锯,把木板钉在了一起就算是好了。
    马棚建好了之后,还刷了一层防水的清漆,等到油漆干透了,红云就可以住进去了。
    胡新民回来之后,胡晓雯就不好在家里的时候把红云收到空间里。
    于是,她把红云牵到外边,让它吃外边的草。
    还好只要不是吃干巴巴的麦麸,对于鲜嫩的草来说,红云并不挑剔。
    它跟胡晓雯走在河边上,低着头吃着草。
    胡晓雯眼睛盯着红云,眼神却是放空了。
    现在桃花小筑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霍红霞、田桂英跟她商量想要在进行扩张。
    胡晓雯最近就在琢磨这个。
    田桂英的想法是想要再开一家店,主营的方向只是餐饮。
    桃花村内并不缺客源,三个人就另外一家店的选址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田桂英的意思是想要在村南开,霍红霞和胡晓雯不想在村内再开一家。
    这样距离太近了,除了跟村内其他农家乐竞争之外,对自家本身的产业也有所影响。
    可是去姚仙镇和塘口镇,又不一定有足够的顾客。
    霍红霞和胡晓雯两个人觉得,在游玩景点开一个就行。
    现在可供选择的地方有仙桃林、小元庄竹林、白龙谷口、闲云观小广场、桃源村草原入口。
    游客游玩完了之后可以就近用餐,而用餐完了之后这些人也可以选择去游玩。
    这是对双方互惠互利的事情。
    最后霍红霞和胡晓雯说服了田桂英,决定桃花小筑的分店开在景点里。
    现在把分店开在哪里就成了让人纠结的问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0章

晚上餐厅闭餐之后,三个人都没有下班回家,坐在雅间里边开起了小会。
    “我觉得白龙谷不错。”田桂英说,“从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季,三个季度都有不少的人来,只不过在这里就是要牺牲冬天的营业额。”
    胡晓雯点了点头,她扭头对问霍红霞:“你呢?觉得哪里比较好?”
    霍红霞撑着胳膊说:“那就竹林吧。其实我觉得这条线上的位置都不错,都是有游人经过的地方。”
    田桂英也点头说:“不错,除了现在还没有修好路的桃源村,我觉得这几个地点都是一样。三个季度的盈利应该很客观,等到冬季就进入淡季,甚至有可能会是零收入。”
    胡晓雯说:“其实这几个地方不论是不是桃花小筑,还是随便什么人,去开个茶水摊,小吃摊摆在这里,三个季度每个月的盈利都不会少于两三万,撑死了也就是这样了。”
    现在的桃花小筑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二十万左右,个别高峰时期,或者是举行活动的时候盈利更是惊人,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跟这样的数字一比,两三万显得少的可怜。
    霍红霞皱眉:“还不如去姚仙镇上开一家分店,那样去住宿的游客至少会就近就餐。”
    胡晓雯摇了摇头,她说:“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要的分店,是顾客能够坐下来好好的品尝美食,是让顾客能够舍得花钱享受的地方。”
    “这样一个地方,在赶着去游玩的路线上很显然不是很合适。”
    霍红霞的眉头直接拧成了疙瘩,她疑惑的看着胡晓雯:“你到底什么意思?”
    胡晓雯说:“你想想看,咱们的桃花小筑本身,是景色、建筑与美食相结合,给村北的旧民俗景观增色不少。所以,咱们的分店也要照着这个特色去建,而不是多增加一个店面那么简单。而是在吃饭的时候同时让人能够欣赏到风景,或者是本身就直接成为风景。”
    田桂英恍然,然后自愧弗如:“还是晓雯你想的全面,我光顾想着要扩展店面,增加收入了。”
    霍红霞想了一下:“那这样白龙谷就不合适了,桃源村的草原除非修建蒙古包,要不然没有啥建筑跟它的风格搭。闲云观也不行,那里以后是要扩建的,地方还不够自己用,更别说在那里增添饭店了。”
    “嗯。我今天下午想了想,也就竹林和仙桃林这两个地方的景色能够跟建筑融合在一起。”胡晓雯说。
    “我听黄哲说,村里的旅游公司打算下一步开发竹林。”霍红霞说,“这样会不会跟他们冲突了?”
    “黄哲他们的打算是在竹林当中开道,和在竹林的尽头增添楼梯,山上边修建竹制的复式建筑。”胡晓雯对这个知道的很清楚,“我们要是建的话就在外边,也用竹子作为材料,建立一个供人们休息吃饭的地方。”
    霍红霞手指头在桌面上点了点:“那仙桃林呢?你打算怎么搞?”
    最让霍红霞想不通的就是仙桃林了,那个地方毕竟是采摘园,胡晓雯打算在那里建饭店?
    胡晓雯说:“在果园里就简单了。现在三道弯只有一道弯的北坡和南坡两个地方用上了,后边还有二道弯和三道弯。”
    “这两个地方都已经清理好了,二道湾的工人们正在栽种四百亩石榴苗,冬天最后一道弯的将栽种五百亩柿子苗。”
    田桂英还没有想到什么,霍红霞心算了一下说:“那你还有三百多亩地空着,就什么都不种了?”
    胡晓雯说:“不是。这三百亩地是朝向不太好位置,并且在山顶上方,坡度有点大,不利于果树种植管理。所以,我就想要把这三百亩地地利用起来,看看能不能弄点什么特色。”
    霍红霞说:“要是在山坡顶上的话,平整一下,修建一个建筑物,登高望远挺不错的。”
    田桂英说:“这么说的话,在山顶修建分店新址比在竹林里边好。从三道弯的山顶春季正好能够看到桃花盛开的壮观景色,要是在竹林外边那个地势有点低,被群山环抱是看不到外边的景色的。”
    “林海听涛也很不错啊。”霍红霞反驳道,她每年为了竹荪要往竹林跑很多次,很喜欢那个地方,“有人还喜欢幽静呢。”
    “你要是喜欢那里,咱们可以在那个地方看三店。”胡晓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