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成女神农-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料,显出隐隐轻柔端庄之气,大方而含有雍容之风,她敢打包票,这些布料已经面世,定能活得那些高门大户当家主母的喜爱,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个时代的女子,越是身份尊贵,越是讲究德言容功,衣着打扮上面追求的是端庄大方雍容简朴而非艳丽花哨。再加上寻常的布料掉色,自然比不得自家这新织出来的颜色自然且不掉色的布匹质量好,或许能将布料的价钱再往上抬一抬,如此穿着这些料子裁出来的衣裳的人才能更加彰显不凡的身份和地位。

    也许可以让织布的工人在布料上面做个暗纹表示,表明此布出自元色布庄,既打响了招牌又能增加自家布料在贵夫人中间的影响力。

    冯三娘将这一想法告诉给了秦妙之后,秦妙再一次的被冯三娘天生的商业头脑而折服。这种只迎合高端人群,放弃华丽花哨的表象,选择低调朴素的高贵,抬高价格,增强品牌意识,可不就是她前世的奢侈品营销路线么?

    既然冯三娘的商业头脑如此敏锐,秦妙自然乐得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冯三娘定夺。

    谁说媒婆是个不光彩的职业?媒婆出身的人可真是个全才啊,不论是卖粮食还是卖布,都是一套一套的。

    第一批布料送到元色布庄出售的时候,最初秦妙移出来的那些棉花便消耗的差不多了。从空间里面再移一些出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凭空多出来那么多的棉花不好和人解释。

    于是秦妙打算在县城郊外置办一座农庄,农庄里面种植棉花蔬菜水果,以此做幌子,正好方便她将空间里面的棉花水果等的东西往外拿。

    置办农庄,太小的不成,因为种不了多少东西,太大的比较昂贵。秦妙想着一个九岁的女孩儿出面买价格昂贵的农庄怕是又要被人盯上,于是给了冯三娘银票,让她以元色布庄的掌柜身份出面在城郊置办一片大农庄。

    待农庄挑选好,签了地契付了银子之后,时间已经是五月底了。

    秦妙正式搬进了城郊的农庄里面。让秦少廉帮着将农庄里面的地都整出来,之后的所有事情便都不用别人插手了,秦妙一个人就能搞掂,空间里面培育出来的种子都是极好的,不生虫,不倒伏,生长周期短,产量极高。基本上是种子播下去之后就不用管它了,只管等着时候到了作物成熟去收获就好。

    之前的新麦种生长周期是三个月左右,这次空间升级了,所有的土地都被灵雨水给浇灌过,因此培育出来的棉种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一个半月就能收获棉朵。

    此外农庄里面还种了彩色果树。生长周期同样不长,树苗长起来需要月余,之后便是每过二十多天便能收获一次成熟的果子。并且这种果树不受季节影响,冬天里也可以结果。只要树根不死,树干不遭雷击等的损毁,果树便可以一直这样生长下去,一直结果。

 第301章 小三元秀才

    之前的新粮种因为推广了的缘故,引来朝廷的注意,险些害自家卷进了朝廷的党争。这次秦妙学聪明了,才不要推广什么棉种果树种,统统都关起门来自己种,别人休想再觊觎她的好种子。

    所以自从秦妙住进这座农庄之后农庄便成了全封闭的状态,除非是每月织布作坊来拉棉花,不然农庄的门是不会开的。

    元色布庄的第一批布摆上柜台的时候,秦妙便雇了人朝作坊里面送了一大批棉花。事先将棉花装袋,移出来。然后再雇了搬运工将棉花给运到织布作坊去。这个做法之前在镇上处理空间里面的蔬菜时用过。用一次还行,不能经常用。

    好在这一批棉花足够作坊正常运作,并撑到农庄里面的棉花收获。

    六月初,秦妙住在农庄里面白天种地加补觉,晚上进空间练功整理空间里面的作物的时候,中州传来了好消息,大哥秦少贤榜上有名,再一次的中了个案首!

    一连三个案首,俗称科举中的“小三元”。

    秦少贤考上了秀才!一时间所有人都高兴得不得了。消息传回了唐家庄,秦家作为外来户,因着家里出了位秀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士农工商,士子就是这样的高大上,家里做生意赚了两万多两银子都没能让秦峰和李氏扬眉吐气,家里面出了个秀才,整个秦家顿时就扬眉吐气了!

    秦少贤是个沉稳的少年,即便是得了个小三元,有了秀才功名,也丝毫没有骄傲自大。从中州回了,写了封信给村里的爹娘报喜之后便又住进了朱老先生的家里,刻苦读书,为着三年后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做准备。

    原本朝廷在各州设立了州学,是为官学。考上了童生和秀才的学子都可以进州学念书,因着是朝廷拨款建立的官学,学子们并不需要出太多的银子。可是秦少贤是个例外,他有了朱老先生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自然是不需要和旁人一起挤州学。

    唐家庄里秦峰夫妻两个正为着家里出了位连中小三元的秀才而大摆筵席的时候,县里面秦少贤的生活又恢复到正常,白天背书做文章,晚上习字。

    而县城郊外农庄里面住着的秦妙从大哥考取秀才功名的喜悦之后,便又恢复了白天补觉晚上练功的生活。农庄里面没有留任何的闲杂人,就连伺候她的丫鬟水墨也是每隔个七八天才过来一次,其余的时候都在作坊里面帮着厨娘给众位女工做饭,打杂。

    因为有了安静的环境潜心练功,秦妙的功夫进益颇多,虽然一个人住着一大片农庄,可是寻常的小毛贼根本都不够她看。三下两下就跟教训了扔出围墙。有时候她倒是希望爬墙的小贼能多一点,这样她就能积累不少的实战经验。

    时间一晃就从六月来到了七月。

    炎炎夏日里,元色布庄里面的布料在冯三娘的苦心经营之下,一匹布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

    织布的时候,女工们会将特殊字体的“元色”两字织进布料中去,这字体是秦妙精心设计的,按照她的书法造诣和两世为人的心理积淀,设计出来的“元色”两字甚为绝俗庸雅。元色布庄的标志“元色”两字,暗地里被当世的书法大家赞美过。

    因此原本就受欢迎的布匹在被书法大家赞美过之后更加的受上流人群的欢迎了。

    当然了,出于商标保护意识,“元色”两字统统都由翠翠来织不敢假以人手,省得那人被其他的布商收买了,辛苦创建的品牌毁于一旦。

    翠翠其人,秦妙是绝对信得过的。想当初秦家还是被全村人排挤的外来户的时候,翠翠的爹一个老绝户却能站出来替秦家说话,可见翠翠父女都是心胸磊落之人。贫时不丢气节,富贵时亦不会忘形。

    炎炎夏日,元色布庄的各款布料异常畅销,因为这里的布料不掉色。不会因为天气热出汗多浸染了布料褪了颜色也皮肤上或里衬上而难堪。

    布店里面布料畅销,作坊里面的女工们异常繁忙,额外招了不少人,一天分了早中晚三班,昼夜不停歇的赶织布料。

    棉花方面自然也是尽够的,表面上棉花是产自城郊的农庄,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棉花都来自秦妙的空间。每半个月秦少廉安排搬运工来农庄运一次棉花。

    秦少廉没工夫质疑小妹的农庄是如何产出这么多棉花的,因为他最近很烦,自从大哥考中了秀才之后家里的爹娘便又开始催他找先生念书了。大哥这边也是隔三岔五的想要向他引荐朱老先生的得意门生给他做师傅。

    秦少廉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上被催逼的很了产生了逆反心理,现在是谁和他提读书写字之类的事情他就跟谁急。

    七月底的一天,秦妙前天晚上练功练得太晚,这会儿正补觉,睡得正香呢,突然听到农庄的大门被人拍的震天响。

    秦妙不由纳闷,今天不是拉棉花的时间啊,会有谁来拜访呢。

    起了床,来到农庄的大门,开了门,见是冯三娘。不由更加惊讶了,最近布店里面的生意奇好,冯三娘不在店里呆着,来农庄里做什么?

    冯三娘见了秦妙,直接道:“妙妙,不好了,二爷走了。”

    “你是说我二哥?他去哪了?”秦妙忙问。

    冯三娘摇头:“不知道啊!他走的时候只和秋儿说了一句‘出门奔前程了,安好,勿念’,之后就收拾包袱走了。等秋儿跟我说起这事的时候二爷已经走了好几个时辰,也不知道现在还追不追的回来。”

    秦妙琢磨着自家二哥的那句“出门奔前程,安好,勿念。”一时间哭笑不得,幸亏二哥不会写字,不然就不会当着冯秋的面儿留下这句话。

    冯三娘见秦妙没有说话,不由自责起来:“都怪我,成天就知道忙店里的生意,连二爷走了都不知道。”

    秦妙拦住她:“无妨,三大娘不用自责,二哥也不是小孩子了,是该出门好好的奔个前程了。”

 第302章 京郊大营

    秦妙自然是不担心自家二哥的,因为她有灵鼠啊,等会儿送走了冯三娘就派灵鼠出空间找寻一下,相信灵鼠很快就会告知她二哥的行踪。

    冯三娘见秦妙对于秦少廉的突然出走并没有那么的担心,原本还紧张不已的一颗心顿时就放了下来。店里面生意忙走不开,关门一个时辰就会少挣好多的银子,于是冯三娘又匆匆的离了城郊的农庄,回了店里。

    不想冯三娘刚离开不久何花又来了。

    带来了一食盒点心,全都是水果为主要原料,面粉鸡蛋等为辅助原料做成的,有糕,有饼,还有借鉴凉粉的制作方法做成的果冻。

    这些日子,何花每天的主要任务便是琢磨各种点心的做法,整个唐县的糕点铺子几乎都被她尝遍了。自己钻研出来好几种新式样的糕点,每天都练习其做法,水果面粉之类的原材料都从秦妙这里拿,不费银子,做出来之后便给女工们当点心吃,顺便调查一下大家对糕点口味的评价。

    秦妙搬到了城郊的农庄来住,水墨与何花便也不常回那个小院了,多半的时间都住在染坊宅子里。水墨帮着做饭的厨娘打杂,何花也在自己的小厨房里钻研点心的做法。

    最初何花还担心自己一个村姑去了县里会被人瞧不起生活不适应,不想在县里生活了几个月之后发现,县里也有许多生活艰难的人,也一样的要付出劳动才能有吃有穿,而那防线织布的女工们都是好性子的,大家在一起像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亲人一样,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说笑聊天,一起领工钱……

    却说秦妙请了何花进来农庄。农庄里面以前有好几座房子,不过秦妙买下这个农庄之后选了一座宽敞明亮的房子找工匠修葺了一番,搬了进来,其他的几座房子全都被当做了库房。

    七月里面天气炎热,秦妙请了何花进来她的卧房,这间精心挑选出来的卧房外面有树木遮阳,通风效果又很好,因此很是凉爽。

    何花将自己做的点心拿了出来一一请秦妙品尝,秦妙尝了香蕉饼,感觉味道很纯,将香蕉的香味很好的凸显了出来,中州位于中原大陆的中央,没有香蕉这种热带植物生长,因为没有所有稀罕,等点心铺子开张之后这香蕉饼一定畅销。

    然后尝了凤梨酥,草莓糕,苹果糕……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果冻,感觉好极了。前后品尝了好几次,要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