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成女神农-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三娘哭笑不得:“活三百岁的那是妖精。”

    秦妙,翠翠,冯三娘三人在后院说笑。冯秋和唐渊在后院扩建出来的小书房里收拾着入秋时需要带去中州州学的书籍。一时间岁月静好,欢乐且充满希望。

    那天大家伙儿去酒楼吃喝了一顿,各个带着微醺的酒意回来之后,又过了二十来日,一年里最热的时间终于过去。都没怎么察觉,就到了七月中。

    七月来了,八月自然就不远了。

    冯三娘和冯秋,以及唐渊,秦妙开始着手准备收拾带去中州的行李了。

    冯三娘,冯秋和唐渊此番去中州是要长住,秦妙却只是路过中州。她或许会在中州短暂的停留几日,之后便要一路北上回去齐州。

 第383章 去中州

    今年春天离开的齐州,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光阴,秦妙的心里有些想家了。

    尽管她刻意得让自己的生活回归正常,可是心里深处,某个角落,仍旧会时不时的蹦出来一个人来,将平静的心搅得纠结不堪。那个人正是自山洞里走开之后便一直没有消息的唐弈。

    八月初,炎热的天气渐远,一早一晚的很是凉爽了。

    冯三娘特地雇了一辆稍大的马车,马车载着冯三娘母子,以及秦妙和唐渊,当然还有那又是箱子又是包袱的行李一路由唐县往中州赶去。

    水墨没有跟着秦妙,因为翠翠说水墨是个特别勤劳细心的,一些事情交给水墨做要比交给别人做放心多了。秦妙想着翠翠今后要兼顾织布坊和布庄两个地方的事情,肯定忙的很,便将水墨留给了翠翠,尽管水墨委婉的说了想跟着小姐服侍。

    这个秋天,不仅冯氏母子,唐渊,秦妙要去中州,秦少贤也要去中州,他去考乡试。可是他不喜欢拥挤和热闹,自己一个人带着一箱子书,骑着匹马,独自上路去了中州。

    中秋节到来之前,秦妙一行人终于到了中州城。

    先找到了州学,为了方便冯秋上学下学,冯三娘和秦妙两个准备在州学附近买房子落脚。

    要买房子,少不得要去找中人。初来乍到,没有熟识的亲戚朋友打探房源,要买房子最好还是去中人那里询问一二。

    冯秋和唐渊两个去州学里报到了,秦妙便陪着冯三娘沿路寻找房屋中人的住处。

    州学是最近几年新建的,连带着州学附近也新建了不少的房屋,所以州学附近的一些街道也跟着沾了光,被一些个有钱的富户出银子修整了一番,石砖是新铺的,走在上面看着两旁崭新的房舍和铺面心里很是舒坦。

    就是这条新铺的街道旁,有些一家茶楼,茶楼的老板很会做生意,特地起了个名字叫“状元茶楼”,还贴出告示,说是找高人来看过风水,经常来这家茶楼里喝茶吟诗定能高中,即便不中状元也能考得一个好名次。

    秦妙路过这座茶楼的时候,看完了那张告示之后又特地抬头看了眼那道招牌,心里暗道,若是和几杯茶就能高中,天底下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老童生?

    秦妙看过了招牌之后便走开了,她还要和冯三娘一起去中人那里买宅子呢。

    可这座状元茶楼里面,二楼的一方靠窗的茶桌旁,一个梳着妇人头的年轻女子却是被秦妙的身影吸引住了目光。起初她只是不经意的往窗外看了一眼,就是那一眼让她惊讶不已,忍不住往靠近窗子,仔细打量着楼下的那道丽影,可是不等看清楚那道身影,身影的主人便走开了。

    她忙将头从窗子里探了出去,奈何那道身影越走越远,最后再也看不清楚。

    “婉儿,可是见着了什么人?”茶桌另一面坐着的斯文书生询问那梳着妇人头的年轻女子。

    女子从窗口回到茶桌边的座位上坐好,对那斯文书生微微一笑:“没什么,不过是见着了一位面熟的人。”

    这被斯文书生唤作婉儿的女子,正是朱老先生的孙女儿,朱婉。如今的朱婉十六岁,今春刚出嫁,眼下正与她相公出于新婚燕尔,此番两人特地趁着夏去秋来的好时节离开京城四处游玩。

    说到朱婉的这位相公,也算是京中众多才俊中的一位。姓苏名尚,二十出头便已经是吏部的郎中,同时还是定国公家的三公子。朱婉的爹一介酸儒,如今的官位仍旧是礼部郎中,等到今秋殿试一过,大批的进士入朝为官之后,这位朱郎中升迁的可能将会更加渺茫。

    礼部郎中和礼部郎中,虽然同一品级,且官名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手里面的实权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人苏尚还是定国公家的公子,朱婉嫁给苏尚怎么看都是大大的高攀了。

    这门亲事可是朱婉的娘亲吴氏自进京之后筹谋了许久才促成的。要知道人家苏尚年轻有为又是国公家的公子,日后的前程那叫不可限量,而朱婉呢,老爹是个酸腐的老书生,爷爷倒是个大儒,可是爷爷年纪大了,万一哪天闭了眼,老朱家在京城就什么都不是了。

    可就是这般的好亲事,朱婉还不大乐意。

    这会儿朱婉一面陪着苏尚喝茶,一面想着刚刚无意中见着的秦妙,心里一阵疑惑,那是秦妙吗?长得也太像了。可是传言中秦妙不是已经死了吗?当年就是因为秦妙死了,四皇子,哦不,应该叫四王爷,才按照贤贵妃的安排和兵部侍郎左大人的嫡女左灵成亲。

    左灵就算是嫁给了四王爷,也只是个侧妃,这几年来,四王府的正妃之位一直空着。朱婉知道四王爷这是仍念着秦妙,看看他府上宠妾的长相就知道了,和秦妙的眉眼是真的像呢!

    想起来四王爷,朱婉的心里一阵惋惜,想当初她是将四王爷箫洌当做最佳夫婿人选来争取的。

    四王爷多好啊,人长的俊不说还文武双全,文能辩得翰林院的一群文士们哑口无言,武能上战场当主帅,前不久京郊大营的将士们和倭寇打完仗回朝,便是四王爷带着那身穿盔甲的将士们接受圣上的犒赏。

    那天四王爷多威风啊,原本就长得挺拔伟岸俊逸潇洒,那天铠甲一穿战马一骑,打马自宫门外而过,端的英姿勃发,气宇非凡,啧啧,可真的是迷死人了。

    相比之下苏尚要差得多,身份上不及四王爷就算了,一介文弱书生哪里有人四王爷一身英气满满的男人味?苏尚不是国公府长子,袭不到定国公的爵位,虽然做了吏部郎中算得上是年轻有为,可是等今秋殿试之后一大批进士入了朝,人才济济之下哪里有他升迁的空间?

    有的事情,不去想就还好,仔细一想,心里就很不是个滋味。凭什么秦妙她就能夺得四王爷的钟情,而她朱婉嫁了个吏部郎中就是大大的高攀?

    朱婉越想就越是不郁,她很早前就把秦妙当成是宿敌,当初听闻秦妙的死讯时还幸灾乐祸了好一阵,此番在中州城里见着了酷似秦妙的少女,心里便吞了苍蝇似得,膈应难受得不行。

    刚刚只是匆匆之中看了一眼,朱婉现在还不确定那少女是否就是秦妙。可不管她是与不是,朱婉都不打算让她好过!

    朱婉也不知道自己怎的就这样痛恨秦妙,大约前世就和她有世仇,所以这辈子就格外的见不得她好过,早在三年前,朱婉刚认识秦妙的时候就已经将她当成了宿敌。

    苏尚见自家娘子心情突然就不怎么好了,以为她这几天游玩的地方太多累了,便结算了茶钱准备送她回客栈。

    这次苏尚来中州城,除了带新婚娘子游玩散心,还有个目的便是来中州的州学里面找昔日的友人。阔别数年的友人,如今进了州学做先生。他计划着送朱婉回了客栈之后就去州学里约友人吃酒,顺便打探一下这州学里有着那些拔尖的少年英才,也好为日后吏部的官员选拔做个考据。

    如此看来,苏尚其人算是个正直敬业的公侯子弟。圣上慧眼识才,任用他为吏部郎中也是有一定的考量的。

    说起大熙朝目前的官员,一半是当年跟着圣上一起定江山的功臣,还有一半则是公侯世家子弟里面选拔出来的才俊,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前朝的名士或者名士后代,比方说朱婉的老爹,他便是打着朱老先生的旗号才在朝中谋到的官职。

    来自勋贵之家的官员,第一代尚可,第二代大部分就不成了,这也是圣上为何要重开恩科的原因。只有面对全天下广纳贤才,才能保证朝中官员的质量一代更比一代好。

    苏尚作为吏部的官员,对于州学中的学子感情有点复杂,有心从里面结交贤才,又担心州学中出了大才的人挤掉自己的仕途。

    总之,虽然今秋秋闱的开始,京城,朝廷,乃至整个大熙朝都在屏息关注着。京城中的官员勋贵门如此关注今秋的秋闱乃是想要掌握朝局的变动,而天下百姓们对今秋秋闱的关注更多的则是感兴趣那些鲤鱼跃龙门,一朝皇榜高中改写整个人生的传奇故事。

    却说秦妙和冯三娘两个在中人这里挑拣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宅院。中州城的房子本就比唐县的贵,再加上又是在州学附近,地段好啊,所以付出去一张大几千两的银票才只买了个规模中等的宅子。

    银票是秦妙出的,冯三娘这些年拿着布庄的抽成和分红,虽然积攒了不少银子,可是也架不住这样几千两几千两的花。所以秦妙执意不让他出钱,自己掏银票买了这座宅子。

    宅子距离州学不远不近,九成新,宅子里面亭台水榭布置得宜,宅子外面安静和睦,据中人说这座宅子的左邻右舍都是书香门第特地买了方便儿孙们进州学念书的,因此不会出现市井中鸡毛蒜皮的矛盾,可以舒心的住着。

 第384章 秋闱

    除去这座宅子,秦妙又在州学附近选了个铺面,铺面要比宅子贵,花了近万两银子采买了个规模中等的铺面。

    不过这近万两银子秦妙花的不心疼,因为只要铺子开起来,买铺子的本钱很快就能赚回来。为啥,因为她打算那这间铺面开玉器铺子,出售的玉器全都是她空间净化库里净化多日的那一大堆的玉器,随便一件拿出少少说也得千两银子,几件玉器一出手,买铺子的本钱不就回来了么?

    况且这些玉器当初得来的时候一个铜板都没花,等到玉器铺子一开张就等于是只进不出,只管坐着数银票就好。

    中州州学里面都是些什么人,读书人啊!读书人最是喜欢附庸风雅,天底下的雅物有很多,玉器当仁不让排在前面,那些读书人或许会视金银如粪土,可是对于玉器是断不会排斥的,因为君子如玉啊,玉多高洁!

    铺子买了下来,又托人找了工匠来装潢一番。

    不过玉器铺子的装潢和开张,全都被秦妙推迟到了秋后。眼前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伺候大哥考乡试啊!

    考举人的乡试不像之前考秀才的州试院试春天考,乡试的开考时间在中秋前后,因而又叫做秋闱。眼前中秋节已经快到了,三年一度的乡试可不就要开考了么。大哥一路从唐县赶来中州,也不知道有没有好的住宿地方,住宿的地方不好,就会影响休息影响心情,心情不好如何能考得好名次?

    于是秦妙将宅子和铺子买下来之后就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大哥备考的事情上。

    首先让灵鼠去打探一下大哥来到中州城之后何处落脚。当初来中州,大哥并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