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成女神农-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妙知道三大娘是个磊落人,绝对不会贪墨银子。于是便由了李柏,他跟着正好,有人帮她提东西了。
两人沿着西大街往前走,先去了杂货铺子,采办了油盐酱醋,然后又去了布店,买了几匹庄户人家常穿的粗棉布。布店的掌柜看到秦妙之后,认出她来,笑着问:“小丫头,又来买布了?”
秦妙点头:“是啊,替村上的一个婶子家采买的。”
布店的掌柜从货柜后面拿出了几匹轻盈单薄的料子来:“上次你来的时候问过夏天的料子,这不,货已经到了,只是天气还没热起来,没有摆出来。要不一起采买了,回家也好提前将夏天的衣裳裁出来。”
秦妙捻起那夏天用的布料的一角在手里捻了捻,确实很轻透,可见是好料子,整个镇上能用得起的人不算多。大约是觉得她每次来采买的东西多,付钱也大方,这才将这样的好料子拿出来给她看。
只是……秦妙不由担忧的问:“掌柜的,你这布料可会掉色?”万一夏天穿上身被汗水一浸掉了色在身上,那岂不闹笑话?
掌柜的立刻回答:“只要不长时间搁水里浸泡,就不会掉色。这是料子虽然轻透,可却是棉线纺织的,棉线上色,本就不牢靠,天底下的棉布都是如此。若想一点颜色都不掉,那得是上好的锦缎,还得是彩色蚕丝织成的缎子,颜色天然生成,自然一点颜色都不掉,否则,就算是皇帝佬儿的衣裳,那也免不了要掉色。”
掌柜的是精明油滑的生意人,一席话说得,好像是再要求料子不掉色那就是蛮不讲理了。
秦妙笑着回应说:“我一个小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懂,多谢掌柜的指教了。”
掌柜的立刻和善无比的笑:“小神医,你哪里是寻常的小孩子,实话给你说了吧,这些料子我门店可是很花了一些功夫进回来的,绝对是上好的货色,不说别的,光是那细细的棉线都很需要一番功夫,然后还要织成这样带暗纹的薄棉布,光是工钱就不在少数。你若是诚心想买,我就只叫一个公道价。五两银子一匹,怎样?”
第162章 皇帝的告示
大熙朝里面一匹布宽两尺,大半米的样子,长三十三尺,十来米的样子,一匹布裁三四个人的衣衫是尽够了。
秦妙选了三匹这样轻透的料子,一起给了布店掌柜十二两银子。掌柜的一面收银子一面夸秦妙这个小女娃太伶俐了,最后还说下回要买布还到他家布店来,绝对给她最实惠的价钱。
秦妙一一笑着应了下来。收好了布匹,交给李柏抱着,这便出了布店继续往前走。
走了没多远,发现一条西大街差不多快要走到头了,检查了一下已经采买的东西,差不多尽够了。原本还想买些五花肉的,想着明天冯三娘认干儿子要摆酒,少不得今天住在镇上,过了明天后天才能回村,便打算回村的那天在采买五花肉好了。
正想告诉李柏,不逛了,回粮店去。忽听见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响了起来,然后隐约听到有人在喊什么:“贴告示了!都过来看!皇上亲笔写的告示!”
每次朝廷来人贴告示,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都是一件稀奇事,不管认字还是不认字都少不得要凑上前去看一看。今天这告示,比之前的告示还要稀奇,居然是皇上亲笔写的,这还了得,顿时镇上的百姓蜂拥出来,朝着那贴告示的地方跑去。
人都往前挤,秦妙想着自己一个孩子大约是挤不到最里面去了。便和李柏一起先回了粮店,将采买的东西都拿到二楼秦妙的那个小房间放好了之后这才下楼来,让冯三娘去人群中打听一下告示上面的内容。
因为大家都很是关注那张皇上亲笔写的告示,这么一会儿的时间,告示的内容就被传了出来。
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娘看了冯三娘,不由玩笑说:“三娘,这个告示对于你来说绝对是好事。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就不那么好了。”
冯三娘忙说:“瞧大妹子你说的,我还不是个老百姓。那告示上到底说了什么,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糊涂了。”
那大娘叹了口气说:“皇上御笔亲批的,今年开始加税了。去年的税,沿用的前朝的例,今年开始,这税赋啊要上涨一大半呢!你说,这税一加,农户手里的粮食就少了,这粮价少不得要往上涨。粮价一涨,我们这些老百姓吃什么啊!”
冯三娘一听,寻思着这位大娘说的在理。天底下的土地能长出来的粮食就那么多,朝廷征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哪里够吃?遇上好年景还好,若是遇上灾年,估计又要饿死不少人了。
恰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打断了冯三娘的思绪,对那担忧没粮食吃的大娘说:“这位婶子,你怎地只看到那告示的前半部分,不看告示的后半部分呢?”
“皇上要征税不假,可是后面不是说了要开恩科吗?明年开春,天下英才便能下场一试,告示上说的清楚,只要能从科场上脱颖而出,定会委以重任。”
秦妙一旁听着,觉着这皇帝果然有手段,先说加税,再说开恩科。在老百姓为了加税叫苦不迭的时候,再给出一个机会。嫌税重,不想缴税,那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出来不就免税了吗?
如此既防止了因为加税而激发的民怨沸腾,有加强了百姓中的寒门学子投入到科场中的积极性。
如此一想,秦妙很快地就回想起来去年见着容誉容公子的时候,曾听容公子提到过,为了天下长治久安,今上必定要重开恩科。只是没想到这事来的这样快。会不会是容公子进了京城做了宰相之后给皇帝进言了呢?
不管上面的统治阶级是个怎样的想法,反正对于秦妙来说,重开恩科是个大大的好事。这样自家那样的庄户人家中的孩子就有了往上攀爬的机会。
这么一想,秦妙便又想起了去年容公子曾经给的那封信,引荐前朝大儒,朱老先生的信。
当初听容公子说过,好像那朱老先生就住在唐县的什么地方。
具体住哪里,当时秦妙没有打听,想着就算是重开恩科,应该也没有那么快。不想今上在求才一事上如此看重,这就张贴了告示将重开恩科一事昭告天下了。
冯三娘那边和过路的大娘就着那年轻人说的开恩科一事聊了一阵之后就散了,回了粮店照看生意。
不少的人因为看过了告示上面说要加税,生怕粮食涨价,看完了告示这就赶来了粮店打算多买点粮食回去,吃不完屯着也好让心里踏实一些。
如此冯三娘和李柏便忙了起来。秦少廉也加入了进来,帮着李柏搬粮食。
秦妙带着冯秋在后院里面帮着将那堆在仓库里面的粮食往一个个的粮袋里面装。虽然年纪还小,可是能帮些忙也是好的。
秦妙一边忙着手上的事情,一边在心里想着,如果大家伙看到那告示之后,全都起了屯粮的念头,那上回从空间移到那三进宅子里面的粮食可就不一定够用了。能支撑一个月都险。
是今晚再去那宅子里面补足库存呢,还是在粮店门外张贴个告示,承诺店里面的粮食不涨价?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了,张贴个告示承诺粮食不涨价的好。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算涨价也涨不到哪里去,涨太高,官府少不得要出面压价,与其那样,还不如承诺不涨价的好,如此既收拢了人心,还能免去官府的责难。
于是秦妙放下手上的活儿,出了粮店,找了街上的卖字先生,给了几个铜板,让他帮着写了个小告示,大意是本店承诺,以后不管遇上任何事,店里的粮食都不涨价,请大家理智购粮。如此,云云。
告示拿回来,往粮店外面的墙上一贴,顿时就起到了效果,前往粮店买粮的人少了一些。粮食一次性买太多,放在家里几个月吃不完,要生虫发霉,岂不可惜,既然人家粮店东家承诺了不涨价,那就不必屯粮。
第163章 被人盯上了
当然也有一些不相信粮店当真能做到不涨价的妇人,依旧是咬牙买了不少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不慌嘛。
可不管怎样,那则小告示贴出来之后,太丰粮店的口碑更好了。整个镇上的人,没有人不称赞太丰粮店的东家是个大大的善人云云。
其他的粮店,平日里被太丰粮店压着,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了这样的好时机,还计划着借机涨一涨价好大赚一笔呢,谁知道太丰粮店居然贴出来那么一则告示。这下好了,赚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可为了名声和口碑,为了不被太丰粮店给挤死,也只能忍痛跟着贴告示,承诺不涨价。
告示贴出来了,心里面的恨意却是烧了起来。断人财路,不得好死。太丰粮店的东家,你等着,逮到机会我不弄死你!
其他粮店里面的粮食,都是店主人花了银钱走了各种渠道收上来,进货成本加上库存维护成本,若是卖不出去,或者低价卖出去,根本就赚不到银子。不像秦妙,粮店里面的粮食全都来自空间,质量好,货源足,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银子。
所以秦妙这会儿并不知道自己被人给盯上了。
镇子不大,卖粮食的粮店也就三家。除去太丰粮店,剩余两个粮店的主人就这样因为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谋划着怎么给太丰粮店一个大大的教训。
正在太丰粮店后院仓库里面忙着将粮食装袋的秦妙不期然的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她揉了揉鼻子,继续干活,丝毫不知道自己就这么无缘无故结下了仇家。
黄昏之后,天色暗了下来,送走最后一批顾客,秦妙将粮店的门合上,让大家都坐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会儿。
因为都很累,冯三娘提议去翠花包子铺买包子吃,吃几个包子再喝一碗豆汁,又好吃又方便。顺便她去买包子的时候可以去点心铺子里面订做喜饼。虽然开门做声音挣钱很重要,可是认干儿子更重要。订了明天认干儿子就不能再改动。
秦少廉一听吃翠花包子铺的包子,顿时就馋了嘴。带着冯秋和冯三娘一起买包子去了。
如此,粮店里面就剩下了秦妙和李柏两个。
冯三娘和冯秋都是没有亲人的孤人,所以明天的认亲仪式很是上心。可是李柏却是有亲人的,他有个奶奶。
于是问李柏:“李大哥,你奶奶最近可好?”
李柏回答说:“将养了这几个月,身体好了不少,病也很少犯了,除了眼盲,大体来说身体已经大好了。”
“老人家是怎么眼盲的?天生的,还是后天得了什么眼疾?”秦妙好奇,作为一个学医的,本能的对一些病症比较关心。
李柏这下没有立即回答,犹豫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我奶奶的眼睛,不是天生的瞎,而是生生哭瞎的。”
“啊?”秦妙大惊。以前总在小说里看到有人哭瞎了眼睛,不想今天居然遇到了现实版。
都是些心酸的往事,沉沉的压在心底,李柏原本以为再不会翻出来示人,可是现在面对着秦妙一双清秀灵动美丽无比的带着浓浓好奇的眼睛,心底没有由来的一软,就这么实话告诉了她。
“我爹是行伍出身,早些年,旧朝的军队和新朝的军队打仗,我爹就这么没了,当时国家都保不住了,谁还关心哪些士兵……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