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农媳当家-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请人的事儿拖不得,好在之前赵氏就跟林青蕊提了几个可靠的人,手脚利索不说,还是处处要好爱干净的人。
  虽然酿酒也有方子,可对于林青蕊来说,方子并不是死的,也不是关键。但就算如此,她也不愿意惹上别的麻烦,毕竟若是遇到心思不正的人,就算是分工而干的,只怕也会想着法的套出其他人做活的工艺来。这样相互对照,指不定就琢磨出门道来,假如再把方子卖给别人家,多多少少的会给雕花酒跟冬元酒的买卖带来些影响。
  想到这里,林青蕊就想着仿照现代的合同跟做工的人签订协议。对于这个要求,被雇来的几个人自然没有异议,毕竟能在家门口挣钱,甚至比自家男人在外挣得都多,怎么说都像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更何况,自打李记酒坊收了村里人的粮食,他们对李家的信任跟感激越来越深厚。怎么说,人家也不会坑了他们几天的工钱不是?
  第二天一大早,签过协议的李秀梅跟高大山两口子就来了。另一边跟邱婶子交好的马大娘也带着闺女银锁跟儿媳妇郑氏来了。
  人到齐了,林青蕊就给几个人分了工。李铁柱跟李铁栓依旧是跑外的活儿,高大山就负责打泉水顺便收拾柴房跟帮着抬粮食。秀梅嫂子跟马大娘蒸饭,银锁跟郑氏还有赵氏要帮着封酒缸的盖子,开耙时候要加水搅拌酒缸里发酵的粮食。
  因为都是家里干惯了活儿的好手,加上也都用心,所以没过两日就能按着林青蕊的要求把自个的活儿都干完了。这让林青蕊忍不住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果然古人的智慧真的不能轻视,只几句话就能把断米蒸米做的恰到好处。
  他们也不是没见过林青蕊利落的指挥人装酒,然后就看着一车车的酒坛子被拉走,虽说会忍不住咂舌感叹李家当真娶了个好媳妇,瞧瞧这日子过得多红火。可要说起眼红来,却没有一个人如此的。
  因着没有别的心思,加上李家还在孝期,所以李家酒坊招工的事儿也并没打眼,那几个来做工的人也并没有多嘴多舌的往外乱说。
  随着活儿越来越上手,再加上林青蕊时不时的会让她们带些酒糟跟散酒回去招待客人,甚至有时候自家改善伙食,还会给她们装一些回家。久而久之的,大伙儿除了对李家两房感激之外,干活儿也越发卖力了。
  都是地道人家,接触的久了也知道李铁柱并不是传言中那种恶人,加上林青蕊和善,所以大伙儿倒是越发的有感情了。别说偷懒耍滑了,就算有时候林青蕊让大伙儿歇会儿,他们都没故意多歇着拖着活儿不干。
  林青蕊也感慨大伙儿的干劲,自然就不会吝啬中午那顿饭了,甭说是白饭管饱了,就算是肉菜也是十足十的量。
  前些日子一家人又商量了半晌,定下先在岔头镇盘一处门面,试试开个酒铺。若是可行,日后再慢慢于别的镇子上开起门面来。
  晚上吃饭时候,赵氏看了一眼自家男人,见李铁栓暗暗点头,这才打发了大丫跟二丫出去玩。然后从怀里掏出之前挣得那些银票来。
  “二哥二嫂,既然要去镇上盘铺子就少不得花项,这是我们今年攒下来的钱。”赵氏把银票推到林青蕊跟前,笑着说道,“虽然不多,可能添多少是多少吧。”
  林青蕊原本还真没想过要跟三房张口要钱,毕竟现在她还负担的起,不过看赵氏坚定的神色跟李铁栓赞同的眼神。她就知道,指定是三房两口子早就商量好的。
  想了想,她给了自家男人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说两句。毕竟他们没商量好,哪怕酒坊一向是她说了算的,可遇上事儿了她还是会先问一问李铁柱。
  她是不太懂得夫妻相处之道,可在感受到自家男人高看自个一眼之后,也就慢慢的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毕竟两个人感情再好,也架不住过日子时候磕磕绊绊的搓摩跟有事儿不沟通的隔阂。
  不过李铁柱向来以她的意思为准,只暗地里回了句听她的就没再言语。
  “那就当时你们入伙的钱吧,以后分红三房就再占一成。”倒不是林青蕊穷大方或者是信口开河心血来潮的随便说的,而是原本他们最初拉了三房一起干时候,就是打算分给对方两成利的。只是三房两口子实在,只拿了一成还处处争抢着干活。
  话音刚落,就见李铁栓跟赵氏连连摇头,“二嫂可不敢这么着,原本那一成利就是我们白得的,哪能再添啊。若是二嫂非得这么说,那这银子就权当是当初我们空手入伙补齐的钱吧。”
  这般念叨了许久,最终三房还是没要多出来的一分利。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活儿计算不得什么苦的干不下去的活儿,可三个月就能挣二十多两,哪还有不知足的?
  虽说他们穷了些,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所谓的骨气,可本能的他们就觉得那不是自个该得的。
  第二天,李铁柱赶了骡子车带着自家媳妇去镇上,顺便到万宝楼送货。俩人先到了万宝楼,本来就常来,所以店里的伙计并不陌生,见着车上的酒水不用俩人开口就到后院招呼了人来卸车。
  在伙计们卸车的时候,李铁柱就带了林青蕊到柜台上结账。
  这一次李记酒坊依旧是给万宝楼送了雕花冬元酒各一千斤,甚至都不用掌柜的再去查看,打交道多了,也知道李记酒坊的酒水质量每次都是只好不赖的,甚至连来吃饭的客人都会直接喊要一壶李记雕花或者冬元。
  等小伙计点完数过来回了掌柜的,钱掌柜就直接把人引进后堂,直接付了十两银子。等到俩人准备告辞了,他才赶忙把人拦住。
  “李家兄弟莫要急着走,现在雕花酒跟冬元酒卖的红火,所以我想跟李记酒坊换一份契约。”钱掌柜不是没后悔过当初的犹豫,当时担心李家两口子没法一直保证酒水的质量,甚至担心他们供酒不及时会耽搁酒楼生意,所以才会签下寄售契约。可哪里会耽搁生意啊,这分明就是财路,只要是李记酒坊的酒压根就没遇到卖不出去的情况。
  前些时段是他乐坏了一时间忽略了契约的事儿,直到东家那边提起来,他才想起,这份寄售契约看似得益的是万宝楼,可实际上却并不像是他最初预想的那般没有任何坏处。至少在万宝楼卖出去卖不出都是稳赚不赔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李记酒坊可以随时随地终止给万宝楼供酒。
  尤其是他打听到,最近镇上不少酒楼都有意搭上李家酒坊的招牌酒。至少到现在,岔头镇那几个大一点的酒楼跟馆子,都开始买李记雕花冬元了。
  一想到日后可能会有别的酒楼截断他的财路,钱掌柜就心焦的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嘴里都长了好几个大燎泡。
  林青蕊跟李铁柱对视一眼,其实俩人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的。不过他们原本也没打算拿乔什么,当初之所以换成寄售方式,也是为着给钱掌柜吃个定心丸做场第一锤的买卖。之后李记酒坊的酒大火虽然没再他们预料之内,但也并不是什么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儿,毕竟附近酒馆的酒水价格跟品质都不若林青蕊亲自酿出来的好。
  俩人没有为难钱掌柜的,只是言语间还是要讨个人情的,钱掌柜也是个通透的,只几句话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心里自然感慨李家两口子也就是生在了乡野之间,不然定然不愁干一番大事业。
  重现签订了供销契约,钱掌柜还特地让厨房做了几个拿手的大菜给俩人装上,非要他们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左右不过是几十文钱的事儿,他也能落个好。
  谈好了正事儿,李铁柱跟林青蕊就告辞了。出了酒楼,俩人就寻着街道寻摸合适地段的铺子,只是往日里没注意过,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到好的。最后还是李铁柱心思活泛,花了三文钱找了镇上的包打听问镇子街道上最近要出租的门面。
  包打听就是靠着打听消息过活的,就算他现在手头上没有消息,只要是岔头镇的事儿,待你付钱后,不过片刻他就能寻摸来你要的信儿。所以俩人一问,包打听就眯着眼弓着身子笑道:“二位可算是找对人了,岔头镇就没有我包打听不知道的事儿。”
  说完,又问了俩人想租什么样的铺子,这才离开。
  林青蕊其实挺好奇包打听这种职业的,前世的时候,她还真没碰到过,只以为那是存在在小说里的故事。要说最像的,恐怕还是小说里见过的征信公司之类?不过相比于前世那么多高科技跟方便的交通和无处不在的网络通信,这种只靠人口口传递的打探各路消息并且能把消息分门别类的方式,还真是神奇。
  见自家媳妇目露新奇,李铁柱低声解释道:“包打听自有他们处事的方式,这种人油滑又长袖善舞,所以甭管是店铺掌柜的还是大堂的伙计甚至是街边卖艺的乞讨的,都能说得上话。”
  俩人又说了几句话,就见包打听咧着嘴小跑过来。
  “哎呦,两位运气可真真的好,镇上石家豆腐坊边上就有一处铺子要租出去。”那包打听咳了咳,得意的说到,“二层铺面,后面有院子。因着以前的主家是开酒馆的,所以还有酒窖跟库房。斜跨院还能住人,也有伙计们的住处。”
  得了满意的信儿,李铁柱又摸出一文钱来扔过去,自然又得了那包打听的许多恭维话。
  跟着李铁柱看过那铺子以后,林青蕊是极其满意,许是因为对方急着租出去,或者是因为卖酒赔的太多,所以就连酒馆里原本有的酒缸长凳跟柜台都没收拾。说是若林青蕊他们要是要,就按五十文钱卖了,若是不要他们回头拉回去当柴禾烧。
  “虽说有些旧了,可也是能用的。”林青蕊围着酒缸跟墙角的坛子转了转,笑着对自家男人嘀咕了几句。最后李铁柱自然是大手一挥就说要了,接下来自然是写了文书按了手印,又一次性付了一年的租金才罢了。
  酒坊在镇上的分店定下来了,林青蕊自然是高兴极了,脸上的笑欢喜的都止不住。想了想,她又跟自家男人去铺子里定做了两块牌匾,上边写着“李记酒坊”四个瘦金体的大字。
  正事儿都办完了,俩人就想着到杂货铺转转,看看要不要买些什么。难得有时间出来逛荡,林青蕊也很享受自家男人护着自个在街上走走看看的时光。
  回去的时候,林青蕊捎带着买了些酱醋跟盐巴,然后俩人又去肉铺买了猪肉跟排骨。想着大丫跟二丫正在长身体,她又买了几根大骨棒子。
  等到买完肉跟零嘴,俩人才绕到粮行又定了粮食。想着日后也总不能每日里来拉粮,干脆又跟粮行掌柜的定下每隔天就要往下水村李家酒坊送一趟货,每次高粱米跟糯米各要三百斤。
  粮行掌柜的自然是没有不乐意的,得了这么大的买卖,自然是乐的几乎找不到北了。见林青蕊要称米,干脆直接让伙计给挖了一小袋给两个人放到车上,还连声说着若是吃的好,日后再来拿。
  回到家,正好赵氏打算煮米粥,见着二嫂提着个篮子回来,赶忙上去接过来。
  “二哥呢?怎么就让嫂子自个提这么沉的篮子?”若是以前赵氏绝对不会这么没大没小的说,实在是上次回娘家时候碰上村里个怀了身子的新媳妇,因着年幼不懂伤了个孩子。打那以后,她可是时时抢着干重活儿累活儿,有时候还会问几句二嫂身子乏不乏。
  她是真担心自家二嫂没怀过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