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科举-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娃一听,立即挺腰收肚看着太爷,有模有样的点头说道:“太爷,你马上教我吧,我保证背下来。”
陈茂立看眼前这个小人儿好像很有决心的样儿,真个教了几段《三字经》,教了两遍后,就让他自己默背一下,然后再考他。
谁知山娃却对他道:“太爷,不用了,我现在就背给你听。”
说完,山娃真个儿的朗朗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
见到山娃这么快就会背了,陈汉立真的有点呆住了,这小子了得,不定准他们陈家还真能出过读书人。
看来,这小子教得,日后族里要是有人说他偏心,教一个的不教一个,那就让他们跟这小子比试一下,看看有没得这小家伙厉害。
想到这里,陈茂立对陈汉鼎道:“汉鼎哪,你这个孙娃儿聪明的很,我就收下跟我识几个字。不过,也事先跟你说好,我的学问有限,也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所以也真只能教他识得几个字,以后要是想进学的话,你们还的另请名师才行哪。”
听到族长愿意教山娃,陈汉鼎高兴的连连道谢:“十叔哪里话,你能教山娃,那是山娃的福分。”
陈茂立连连笑摇头着:“你没读过书,你不懂,我可真不是故作谦虚。”说了两句他也不再多说。
而是拿起陈汉鼎送过来的烟叶闻了闻,对陈汉鼎道:“你种烟有一手,这烟叶真不错。”
陈汉鼎见他喜欢,也高兴的很,将自己的烟荷包递了过去道:“十叔,来,这里有切好的烟,你装点抽一袋。”
陈茂立真个接过装了一烟袋锅,紧着抽了两口才又拿过黄历翻了翻,说:“明儿是个好日子,你让山娃到我这里来,跟我识字。”
山娃兴奋不已,自己从此能真的开始识字了,虽然离后面真正的读书进学还远的很,但好歹不用装文盲了。
自己也可以好好认识认识这个朝代,以备以后真的科举进学。
等等,科举进学?
自己来了这么久了,一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朝代。自己现在所处的朝代应该也是有科举的吧,要不然,包道士他们也不会说什么秀才公状元公什么的。
既然有这些称号,想来差不多,就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知道的科举路数是一样的。
先不猜了,还是找个机会问问的好。
晚上,林淑芳兴奋的在屋子里不停的叮嘱儿子,一定要认真读,要听话,万不能惹得太爷生气了等等。
山娃乖乖的一一答好。见儿子如此听话,林淑芳高兴的摸摸儿子的小脑袋,以示鼓励。
见娘唠叨告一段落,山娃旁敲侧击的问起母亲,现在是啥朝代,皇帝姓啥。
当听到林淑芳说,现在是明朝,山娃的心放下去一点,再听说这个朝代的皇帝姓朱,山娃的心落到肚子里去了。
但是,山娃的心落定的太快了,林淑芳接下来的话将他炸的心都差掉跳出来了。
现在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这些都没有问题;可是,娘亲竟然说,今年竟然是建文十三年,那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建文帝只在位了四年哪,哪来的建文十三年。
山娃的心像猫挠一样,急切的问起娘亲,皇帝尊讳。这个问题就高难度了,林淑芳无法回答。
见娘是真不知道,山娃也不在追问了。想来也是,皇帝叫什么名字,别说像林淑芳这样的妇人,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眷,可能也不见得知道的。
山娃只得按下好奇,想着以后再想办法了解吧。
第二天一大早,陈汉鼎就拿上陈二婆准备好的一升麦子,二十个鸡蛋,一把面条,还有一坛子散酒带着山娃去拜师了。
山娃高高兴兴的走了,家里就有人不高兴了,四伯娘孟氏甩盆掼碗的对二伯娘包氏说:“娘就是偏心五房,你看,为个小毛孩认字,就将家里这么多好东西拿出去。不说别的,我家春娃儿过生那天,也才只有两个鸡蛋吃。还有那次,你家刚娃子病了,娘也才舍得烙了三个饼给刚娃子。”
包氏也早已经心里不痛快的很,听到孟氏这样发牢骚,也跟着说起来。
两人正说的起劲儿,林淑芳进来了,见到两个嫂子脸色老大不痛快,赶紧走过来将活儿揽下,让两个嫂子忙自己的事去。
想着今天为她儿子读书,家里拿了那么多东西,让她多做点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包氏孟氏老实不客气的真走了,将活儿都丢给了林淑芳。
山娃不知道家里的这段官司。现在正期待的看着太爷,听他给自己取名字呢。
收了陈汉鼎的礼,陈茂立就准备正式教山娃认字了。
一叫名字,发现不对,怎么还是小名呢,读书了,这得取个大名才是。
想了一阵儿,提笔在红纸上写下‘宗泽’两个字,取的是‘祖宗恩泽’之意。
山娃捧着这张红纸,看着上面的‘宗泽’二字,真是感慨万千,不容易啊,来这儿快四年了,总算有大名儿了。
陈茂立说只会《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还真不是谦虚,他真只会这三本书。
山娃,不,现在应该叫陈宗泽,跟着他读起了这三本书。
真是主要是读书;写字?这年头的纸笔墨比肉都贵,当然舍不得拿来给一个蒙童用。
第5章
陈茂立见宗泽读的快,于是又抽出时间用棍子在泥地里划着,让宗泽看他写字的笔画。
见太爷天天在地上教自己的认字,宗泽本想要试试写的,但陈汉立不允许。一是怕他的年纪太小了,手腕无力;二是,这毕竟不是正经的纸笔,一开始没练好,怕走了歪路。
于是,陈宗泽就这样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三百千’读完认完了。
看到宗泽以如此快的速度就将这三本书读完,陈茂立心中只嘀咕,莫非,陈家真要出个神童?
殊不知,这还是宗泽特意压过的进度,要不是怕吓着他们,他都想七天就学会这三本书的。
见到宗泽如此聪慧,陈茂立也认真以待;又想办法借了一本书过来,这本书里还有好些个字他都不大认识。为此,陈茂立还特意去包道士家请教了一下,这本书是包道士的老祖宗写的,没道理他不认识。
包道士看到这本书后,还真不好推脱,于是,只得勉力教了一下。
陈宗泽看到这本书,好嘛,《道德经》都出来了。那就读吧,很快,又是一个月不到,又背的滚瓜烂熟。
这下,陈茂立真是教不了了。于是,找了个大晴天,提了一包点心带着陈宗泽回家来了。
时值冬日,陈家服徭役的男人们也都回来了。都在院子里忙着呢,打草鞋的打草鞋,做棕袜的做棕袜。
女人们也没闲着,都在打棕壳晒棕壳,这可是山里农家人必备的东西。
将魔芋烧熟捣烂,调成浆糊;然后,一层旧布一层浆糊,再加一层棕绒,糊好后晒干用来做鞋底。
冬日农闲时,女人们将棕壳按鞋样子大小裁好,外面再蒙上一层布;就围着火炉一边纳鞋底,一边带孩子闲聊,一举两得。
见族长来,众人赶紧笑着迎上来。
陈忠运见宗泽被族长亲送回来,还以为他犯错了;给族长打过招呼后,就瞪着眼走过来对着陈宗泽喝道:“你这小子,是不是惹太爷生气了,看老子不揭了你的皮。”
见陈忠运误会了,陈茂立赶紧解释道:“你们可别着急,今天我带他回来,是想跟你们说,宗泽啊,实在聪慧过人。短短两月,我教得都学会了。我是真不能再教了,再教下去真是误人子弟了。”
陈忠运听到族长这样说,方放下心去,原来是儿子聪明过人,这是好事。
听到有人夸自己孙子,陈二婆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赶紧请族长进屋坐。
陈茂立答应着,又将手中的点心递给她后,说道:“今天太阳好,我就在这院子里坐坐就行了,天气好,晒着舒坦。”
陈二婆也觉得这个天气在院子里坐着也挺好,于是也不再坚持。
于是,陈二婆转头喊到:“老二家的,赶紧去打几个糖水蛋过来。”
包氏一边答应着去了,一边在心里嘀咕,又是为了老五家的事儿耗了家里的好东西。
刚才见族长拉着山娃回来,还道是这小子犯错了,正准备冷嘲热讽一阵的,谁知道竟然是来夸他来着的。哼,有啥子了不起,我刚儿可比山娃子强多了。
不过,包氏也只敢在背后嘀咕下,要是她敢漏点痕迹出来,婆婆能喷死她。
陈茂立客气的接过糖水蛋,吃完后抹干净嘴对陈汉鼎说道:“你们家宗泽真是读书的料子啊,你可得好好的将他送出来才是。”
听了族长的话,陈家众人心思各异。
陈忠运林淑芳当然是希望自家这个聪慧的儿子能学有所成。
陈汉鼎陈二婆老两口,听到这么多人都在夸自家这个小孙子聪明,当然也是希望这个小孙子能读出来,给他陈家光宗耀祖。
但是,这花销太大了,光一个蒙童开学就要给先生教那么多钱;还不算书费还有笔墨纸砚啥的,这些东西都贵的吓死人哪。
他们不光是宗泽的爷奶,也是这一大家子的掌权人;可不能轻易的就将家财用在一个孙子那里。这一大家子都要吃饭活命呢。
因此,陈汉鼎老两口听了陈茂立的话,也只笑了笑,就将话茬开了去。
陈汉立知道他家的情况,说完了也不勉强,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事,自己尽本分将话传到就行了。
陈茂立走后,陈家人的心思仍然不定。
四伯母孟氏正在跟老四陈忠明嘀咕道:“哼,读书?这年头饭都吃不饱,还去读书?我跟你说啊,娘如果答应了让山娃子去读书,我可是要闹着分家的啊。凭什么要我们出力,人家享福呢。”
老四陈忠明听了瓮声瓮气的吱唔了两声没说话,孟氏一看就知道他心里必然也是不痛快的。
就连一向比较宽厚的大伯母王氏,也担忧的跟老大陈忠耀说道:“你说,娘他们不会真让山娃去读书吧。不是我这个做老大的舍不得,实在是这读书花销太大了,年年月月都要钱。我们树娃儿马上也要说亲了,这实在是拿不出钱去供啊。要不,你去跟娘说下,这山娃儿读书的事就算了吧。我们穷家小户的,能识几个字也就了不得了,再读下去也没必要啊。”
老大陈忠耀听了,沉默了一阵子,对王氏道:“这事儿你别管了,看娘他们安排吧。他们说要送就送,不送就不送,我们做小辈的听到就好。”
王氏知道他一向孝顺,说多了也没用,也就不再言传。
陈汉鼎老两口也在说着这事,自家孙娃儿聪明那真是好事,但是就这花销让人受不了哇。
老两口正在那儿商量着呢,陈忠运来了。
他没从宗泽的聪明上讲,而是从宗泽科举成了秀才后,可以免徭役赋税上去说。
老两口被说动了,答应明天去打听下,看看那磨沟口的曹先生是咋个收学费的再说。
第6章
知道公公婆婆去打听曹士文那个教书先生了,老二包氏跟老四孟氏又嘀咕开了,抱怨了一大堆。
这还不算什么,当得知曹士文收学生一年不光要一千文钱,四时八节还要送肉面钱粮等;她们稍稍算了下,这些花销加起来,一年少说也得二两银子;而且这还不算,肉是自家养的。
包氏、孟氏顿时都炸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