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富贵荣华-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一箭跟要了郭匡半条命没什么不同,见到爱将惨死,郭匡目眦欲裂,心痛不已,差点没吐血。
  因为第二箭又来了,锦荣再度拉弓搭弦,不过因为战局混乱,变化多端,也没能射中郭匡,只弄死了他身边的几个人。
  郭匡此战输的很惨,带来的军队硬生生去了一半,包括他那视若亲子的爱将。
  而其他人看唐锦荣的目光也不同了,这样的本事,屈居于后宫实在太可惜了,难怪天子临终前令她摄政。
  一战定结果,锦荣在安排了剩下事宜后,便走下城楼。
  唐文宾面色有点小纠结,在见识了女儿的两项君子之艺后,忍不住问道,“你到底学了多少东西?”
  那个剑术师傅也就在他唐府待了两个月吧。
  锦荣眉眼一弯,“一点点吧。”
  有些是学的,有些在一接触始就似曾相识,好像本来就会那些东西。
  锦荣下了城楼后,在宫人搭建好的茶棚坐下了,并不急着回宫,
  “还有什么事么?”唐文宾疑惑问道,
  锦荣饮了一口蜜水,慢条斯理地道,“我在等。”
  “等什么?”
  锦荣眸中闪过冷芒,“等郭匡的人头。”
  很快,唐文宾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护送那些官员去迎接郭匡的禁军侍卫,真正回来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则埋伏在了今日一战后,郭匡会败退逃跑路上,以掩埋好浇上火油的稻草,预备好断裂的桥梁。
  绝对能让郭匡剩下的一半军马死无葬身之地。
  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阴毒狠辣,端得是好计谋,连锦荣也不得不内心愉悦了一把。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手段用的如此熟练,很简单,她就是那么厉害,还有什么不会的么。
  半个时辰后,倚剑带回了叛贼郭匡的人头。
  也正好给了锦荣提拔身边侍女为女官的理由,虽然即便没有这个理由,现如今,也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反对她的决定了。
  能在短短几个月,将京都守军变为一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匡原本管辖的州县也由京都派人接任,京都又传太后诏令,命各地州牧入京述职。
  有称病者,便以不堪其任卸职,等到各方州牧陆续入京后,就发现自己的人已经传不出消息了,也收不到外面的消息。
  分明是被软禁,却又有苦难言。君为臣纲,方为本分。
  唐文宾忧心忡忡道,“这会不会逼反一些人?”
  “那就反了好了。”锦荣细细批改着奏折,抬眸道,“道义这东西,只和懂道义的人讲。”
  唐文宾哑口无言,锦荣说的不错,有大夏皇室这个名头,做什么事都不为过,也从未有君王要讨好臣子的,雷霆雨露,俱是皇恩,各地州牧之职,可从来不是什么世袭的爵位。
  单是蓄养私兵,截留赋税这两项,已是罪无可恕。放在乱世,是明智之举,但若在太平之世,则无异于叛贼。
  单看谁更厉害些罢了。
  名为述职实为软禁留在京中的各方州牧有的如坐针毡,有的沉着静气,自恃在州地有暗手准备,哪怕身死也可以随手应对。
  甚至有少数者游走京都各方,拉拢利诱。近日,频频有车驾停留在蔺府门前,依蔺府名望之盛,故旧之多,也不奇怪。
  在众多宾客中,蔺素独独见了兖州州牧宋澄一面,密谈良久。
  宋澄离去时,神情却并不轻松。
  随侍问蔺素,“宋大人在兖州政绩卓越,公子不也是对宋大人赞誉有加?”
  蔺素却只是微微叹息,“可惜了……”
  可惜,宋澄生错了时代,亦或是偏偏这代出了个唐锦荣,注定乱世不成。即便宋澄有大才,也至多良相尔。
  锦荣待在皇宫里,借着底下人送来的情报,倒把各方州牧大吏计谋百出,手段尽用瞧了个清清楚楚,其中不乏有连她也赞赏之人。
  但这也只是纯粹闲暇时的乐子,她还有太多的正事要做。
  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士农工商。
  尽管很多人多次上折子表示所管州县事务繁忙不宜久留京都,但都被驳了回来,理由也是正当,述职未结束,还需评察。
  哪怕是最沉着冷静的州牧大吏也忍不住心急气燥了起来,却又无可指摘,在京都内一应待遇都是上等。
  没想到,这一留就留了两年。
  不是所有人都是周文王,被囚多年还能写出《周易》。就算有这份气度的,在被放出来后,发现外面已经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的位子也被换了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气晕过去了。
  锦荣整顿吏治的手段之一就改革吏治机构体系,收拢权力于中央,甚至改推举制,而试行招贤榜。
  这所触及到的利益甚广,包括蔺家在内的诸多世家贵族都站在了摄政太后的对立面,甚至有动过少帝的心思。
  然而,胜利仿佛始终站在唐锦荣这一边。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少帝的存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筹码,如今的摄政太后随时都有改换天下的实力。
  锦荣笑眯眯道,“爹,坊间传闻,你都要当太上皇了,高不高兴?”
  唐文宾:“……”
  论上位的本事,他果然不如他女儿唐锦荣。
  唐文宾深吸了一口气,“锦荣,不如……”
  “爹,你考虑这么久,那还是算了吧,反正我对当皇帝也没什么兴趣。”锦荣打断了他的话,摊了摊手道。
  唐文宾不会说,他早已经做好女儿会篡位的准备,现在锦荣却回答这个。
  锦荣纯良一笑,“我可是个好人。”
  大势已定,聪明人多懂得顺应时势,甘心拜服,就算有不甘心的,也只得收敛了爪牙,已失先机,难有翻盘机会。
  宋澄便是其中聪明又极有能力的人之一,于推行科举制上有功,拜为九卿之一。


第190章 
  “小子; 你醒了啊。”肩膀被人推搡了一把; 睁开眼对上的就是张宽厚络腮胡的大脸; 额头上还淌着汗,眉宽眼清明,面黄透着晒得黑红; 本分老实; 长年做农活。
  诶,为什么她能看出这么多来,她是谁来着; 她好像叫锦荣。
  不等锦荣细想,刀背大声敲在驮着粮草的木头车架上,砰砰作响,“既然醒了; 就起来走吧。”
  说话的是个穿甲胄的军士,语气虽有些冷硬; 但也不是不近人情。
  之前叫醒锦荣的黄脸汉子和声和气的笑道; “半大的孩子,大热天赶了几天的路,也挺不容易的。”
  那军士瞅了锦荣一眼,瘦弱得像个女娃娃; 个头也不高; 也忍不住心底一软“上头有令,新征的一批要赶在初七之前到大营。”
  “唉,又要打战了; 不知道这次又要打到什么时候才停……”
  听他们的谈话,锦荣才明白,原来自己是新征入伍的小兵之一,只不过半路上中暑晕过去了,被放在驮粮草的牛车上躺了半天。
  日头依旧晒得人发昏,即便是躺在牛车上也一路颠簸的浑身酸痛,但锦荣还是很知情识趣地从牛车上下来了。
  黄脸汉子看了一眼,原本还想和军士说两句好话,让这孩子再多躺会,没想到半大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一路上也没说过累,要不是突然倒了下去,还没人发现他半条命都快没了。
  若是他自家的孩子,哪里舍得吃这样的苦去战场上送命。
  “喝点水吧。”黄脸汉子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个巴掌大的水囊,递过去。
  锦荣抬眸看了他一眼,这人还挺好心的,“谢谢大哥了。”声音偏秀气了些,但因为干渴嘶哑也与寻常少年没什么不同。
  轻轻沾了沾唇,锦荣就将水囊送回去了,一边跟上行伍的步伐,一边整理着脑海中的记忆,就像是在看另一个人的人生。
  现在所处一个名为大启的朝代,她的名字叫宋锦荣,虚岁十四的小姑娘,现被强行征召入伍即将到达西南大营的数万新兵之一,
  而小姑娘的经历仿佛就像那句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宋锦荣家中没有阿爷,也没有长兄,而她却是唯一的‘男丁’。这就要说到宋家的悲剧史了,宋锦荣的祖父,父亲,还有两个伯父相继去世,又因为意外的,也有因为各种天灾**。
  总的说来,这个不算太平兴盛的时代,人命如草芥。
  何况宋家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唯剩下几个孤儿寡母,还都是女孩,宋家大娘,也就是宋锦荣的祖母,本盼着小儿媳怀着的遗腹子会是个男孩。
  不是宋家大娘重男轻女,她为人仁厚是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前面几个儿媳生的孙女她也没半句怨言,但谁能想飞来横祸,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也没了,族内有虎视眈眈,大启朝律法规定,一旦家中绝嗣,无继承男丁,名下田地皆归族内所有。
  连年征战,苛政杂税又多,若没了这几亩田地,单靠织布浆洗,根本养不活家里人,哪怕是最艰难的年月,宋家大娘也未想过把孙女卖了换口粮。
  这些可都是她早逝的儿子仅留下的骨血。正因宋家大娘这份好,三个儿媳都不愿改嫁,一心织布贴补家里。
  小儿媳更是卯足了劲头,把命都给搭上了,未想天不遂人愿,最后的一个孩子又是个女孩。
  听说族里都让人过来看了,看着咽气前还求她的小儿媳,宋家大娘一狠心,就和娘家妹妹蒙骗了众人,对外看是个男孩,族里的人也就悻悻而返了。
  宋家关系几个孤儿寡母口粮的田地也总算保住了。
  骗人一时容易,但想时间长就难了,宋家大娘咬牙充作男孩养,也打定注意,等前面几个孙女都找好了人家,自己再去向官府请罪,她一条老命滚钉板也不怕。
  宋家这几个孙女虽年纪小,却都是极为懂事的,从不多话,努力织布做活,帮忙瞒着这件事。
  宋锦荣也和其他乡里的男孩一样上学堂,其他时间也很少出门,也没什么玩伴,别人见了只当宋家对这根独苗苗宝贝的很,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然而宋家几个顶门户的女人,千防万防也没想到还会有征兵,这征兵令上还写上了宋锦荣的名字。
  老族长假惺惺道,朝廷有令,每家每户凡有年满十四的男丁者,必须入伍,为国效忠。
  已经升级为宋家奶奶的宋大娘连杀了他的心都有,但她再狠,也拦不住皇令。宋家几个女人抹着泪送宋锦荣去入伍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因为此次征兵人数极多,向天下各州各征召县,而且应征后便又分了好几批前往不同大营,宋锦荣运气还不错,同行这一批里也没有认识的同乡里的人。
  宋锦荣一路也谨守小心不多话,对她而言,哪怕死在了沙场上,也好过被发现身份,连累家中姐妹奶奶伯母。
  好在除了身形单薄了些,也看不出是女孩来。只是征兵一路本就跋山涉水,劳顿不堪,宋锦荣晕了过去,醒过来便成了锦荣。
  锦荣也没什么自己的记忆,成了宋锦荣也浑不在意。
  主要是目前也没多大工夫让她在意这些事,这副身子虚弱不堪,要是再来一回中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锦荣慢悠悠地想着,跟着牛车旁走,尽量不成为拖累。那黄脸汉子算是入伍的新兵中说的上话的人,叫孙刚,为人豪爽,心眼也不错,时常帮些路途中年老或年幼者。
  至于那些军士,更多是不愿太多新兵折损在了路上,要知道朝廷征兵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