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锦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公公行礼时,沈长映微微侧身回避,又躬身回了半礼。他虽然在成年后会有因淑慧长公主的嫡出公主身份荫封的三等侯爵之位,但到底现在只是个白身,没有官职,只是公主之子,算是半个皇家人。面对胡公公这个正四品的御前总管所行的请安礼,还是要还半礼,以示尊重。
而后面的吴羽,就要完全对胡公公行礼问安了。“给胡公公请安。”
等胡公公被沈皎扶起后,对着吴羽摆手示意,这次请安才算结束。
“老奴这次来是奉陛下之命,给郡主送来这在崇文馆中伺候的人。另外,带郡主参观一下这偏殿,看看有什么缺的东西,老奴好命人再送来。”胡公公从小看着沈皎长大,对其喜爱是出于真心的。在胡公公眼中,元嘉郡主出身高贵,盛宠无双,但从不骄纵跋扈,随意打骂下人。
她待他们这些阉人,既不会鄙夷他们不健全的身体,也不会用怜悯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们。她的态度,就像对待正常人一样。成为太监这么年的胡公公,只有面对元嘉郡主时,才会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她会亲切地叫自己胡阿叔,这种感觉十分美妙。所以,胡公公对沈皎十分喜爱,这份喜爱不仅是因为天和帝对其的盛宠,更是因为她待自己的态度。
在胡公公的带领下,沈皎三人进入了偏殿。偏殿正堂的摆放着两套桌椅,一高一矮,矮的那张显然为自己特意准备的。侧边摆放着适合孩童用的笔墨纸砚,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具是名品。
最中间放着四本急就章。并没有三字经等浅显的读物,显然,这位张大人很了解自己的水平。
正堂和偏厅由博古架和纱幔隔开。走到偏厅,便会看到一个圆桌和几个圆凳,圆桌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和点心,再往里去,便会看到一张软榻靠窗而放,显然是供自己休息之用。软榻旁是一株巨大的红珊瑚盆景,盆中的红珊瑚仿佛一株生长茂盛的火树,整株珊瑚树形态真实、自然,那红彤彤的颜色更让人十分喜爱。花盆是一只造型精美的景泰蓝花盆,蓝底配以金黄的花纹,纹饰精美华贵,漂亮的花盆映衬得红珊瑚更加灿烂夺目。
沈皎一看到这株红珊瑚就喜欢上了,大概是这辈子患有心疾的缘故,沈皎对色彩鲜艳,有活力的东西格外喜欢。
沈皎看完后对着一起走进来的胡公公道:“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缺少的。”实在是没什么缺的,该有的,不该有的,如今全有了。
“既然如此,老奴就回去复命。皇上还说了,中午让郡主去紫辰宫中用膳,郡主可别忘了。”
“谢谢胡阿叔,元嘉记住了,中午一定过去。”沈皎答应着,将告辞的胡公公送到门口,又送走马上要开始上课的沈长映和吴羽,便同伺候的宫女回到偏殿的正堂,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等待前来给自己上课的张博钧张大人。
第18章 老师
送走人后,沈皎坐在自己的小桌上,一个人静静地看着急就章,不多时,一位老者自门而入。
沈皎知道,这便是自己未来的老师,崇文馆大学士,闻名天下的大儒张博钧了。连忙从椅子上起身,行了个晚辈礼:“元嘉见过张大人。”因还未拜师,沈皎只能称其大人。
在这个时代,拜师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需要择吉日,准备拜师礼,以沈皎的身份,需要帛五匹、酒二斗、修五脡为束修,在崇文馆举行拜师仪式,很是繁复。而今日是师生两人第一次见面,并未行过礼,沈皎只称其大人。
沈皎看着眼前的老者,松形鹤骨,气宇轩昂,一双眼睛更是深邃有神,丝毫不像年过五旬的老人,衬得他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脸上还留着文士喜爱的山羊胡,一袭广袖长衫,更显得他气质儒雅,风姿卓然。
“郡主请起。”张博钧也在观察眼前的女孩,看着才四五的年纪,玉雪可爱,很是乖巧可人。但雪白几近透明的脸色,和一身病弱之态却让他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这若是自己的血脉后辈,他也只会加倍疼爱。可若是成为自己的学生,张博钧就不甚喜欢了。如此娇弱的女孩,又怎会吃得起练字,读书的苦。前两日,天和帝告诉他时,他本想拒绝,可天和帝当日态度坚决,由不得自己推脱。再加上皇命不可违,所以,张博钧只得接下了这个差事。
不过,张博钧实在想不明白,天和帝盛宠元嘉郡主,干嘛要给她安排自己这样的老师。众所周知,这位郡主身体不好,心脉有疾,而自己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崇文馆中都极有名声。
皇子们对张博钧的课又爱又恨,他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秉性温和,讲课时语气幽默风趣,能够引人入胜。但课后留下的作业却常常让皇子们左右犯难,一般为了完成他留下的作业,常常要两三个时辰才行。而且他要求极为严苛,稍有不好,都要打回重做,这种严厉的做法,让皇子们哀嚎不已。
正是因为其对学生的要求严厉,对待学问的精益求精,使得他最近几年只教授皇子,不再收徒。一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来是他被崇文馆的事情缠身,没有时间精力再去精心□□弟子,若是收徒却不教养,可谓误人误己。这是张博钧所不屑的。
张博钧对于这位即将拜师的女弟子,有些不知该怎么教导。他为人师表多年,还从未教养过女孩,他的女儿,孙女都归自己的老妻教养,他除了教过女儿描红外,其余的事再没插过手。自己的妻子就是位才女,平日里女儿学业也多是她过问。孙女们就更不必说了,他问都没问过。如今却接手了这么一个小女孩,张博钧对其该如何教导,有些没有头绪。
依照前两日圣上的意思,是要将这位郡主的课程安排得要与皇子们的大致相同,这让张博钧更看不懂圣上想要干什么了。要知道,皇子们每天除了学习君子六艺外,还要通读史书,总结历代帝王朝政的得失,有时还要点评当今的朝堂政务,这些事,张博钧觉得实在不是一个被娇养长大的小女孩所感兴趣的,也不该由她来参与。而圣上字里行间透露的深意,却显然是让自己在这方面对元嘉郡主多加教导。
明白了圣上的意思后,张博钧犯了难,不知该从何下手教导,后来听圣上提到元嘉郡主已经学完《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这四本书时,他还是很惊讶的。在不到六岁的年纪,就学完这么多书的男孩子都很少的,更何况是女孩。之后,他选择了《急就章》作为自己对授课的第一本书。
《急就章》同前面四本书一样都是启蒙用书,用它作为自己为元嘉郡主安排的第一本书,是为了检测这位郡主对另外四本的学习程度,也是为了查漏补缺。《急就章》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全文无一个字是重复的。这样在讲解时,方便自己提问,了解元嘉郡主的底子究竟是什么样?为了了解元嘉郡主的学习进度待两人落座后,张博钧便马上考教:“听闻郡主将《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这四本书都学完了。”
“是。”听张博钧这么说,沈皎别明白考教就开始了。
接下来,张博钧开始让沈皎背诵全文,解释意思,沈皎对答如流。连其中的典故都能熟知,可见她在学业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考教完背诵后,张博钧便让沈皎将其默写出来。
沈皎拿起笔,神色严肃认真地开始默写,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文章一字字写在宣纸上。
张博钧看着沈皎写在纸上的颜体,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丰腴雄浑。笔力强劲对于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来说,也是少见。这一笔颜体,已经颇得其中精髓,有“颜筋”之感。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名家。这一看就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想想刚刚自己看到元嘉郡主娇弱的模样时,还认为她受不了学习之苦,如今看来,是自己太武断了。
“郡主怎会学习颜体?”张博钧好奇地问道。一般女孩子都会习卫夫人的簪花小楷,因为其字体娴雅婉丽,清婉灵动,为贵族女子所喜爱。他的夫人,女儿都尤善此体。很少有女孩临摹颜体,因为后期的颜体崇端庄,重气势,骨力遒劲,苍劲古朴,所以多为男子所习。
“我喜欢颜体的端庄阳刚,气势恢宏之感,在江南养病时,皇舅舅又让人送来了许多颜鲁公的字帖,于是就临上了。”沈皎回答着张博钧的问题。她自前世起就喜欢颜体,瑰丽,雄健,阔大,是她最喜欢的楷书之体。
而一旁的张博钧看着面前的元嘉郡主,发现她与一般的女孩很是不同,突然觉得自己被迫收下的这个学生,以后会跟他带来很多惊喜。
第19章 学习
一上午的时间,沈皎都在各种考教中度过。这点难度,对于她来说应对的十分轻松。
她在江南静养时,不宜外出,只能靠书本打发时间。后来皇舅舅就派人送来了颜真卿的字帖,和各种启蒙书籍。随行而来的还有女官阿碧。
阿碧本名孙碧,是翰林院编修之女。不只擅长打理诸多锁事,还通晓诗书。因其是家中长女,曾教过几个弟妹读书,所以对幼童所学书籍颇为精通,沈皎在这之前,都是跟着她学习。
再加上她前世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一些知识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张博钧听着沈皎的回答,心中暗自点头,这位郡主与平常女孩不同,也许自己按照圣意收她为徒,会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待到中午,沈皎才完成了张博钧对于她的考评。
“郡主以前学习的功课都很不错,不需再重新来过。待用完膳,从下午开始,我会为郡主讲解急就章。”张博钧安排完下午的课程,便起身离去。
沈皎起身恭送,看着张博钧背影渐行渐远,想起早上胡公公传来的话,便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紫宸宫。”
“回禀郡主,刚刚宫人已将小辇抬至崇文馆外。”
沈皎听到侍女的回禀心中松了一口气,从崇文馆到紫宸宫要步行两刻钟的时间,以自己这病弱的身体和两只小短腿,从这走到紫宸宫,再走回来绝对会被折腾病。一想到那喝了三年的苦药,沈皎的内心真的想哭着拒绝,她想和这些药再也不相见。
显然天和帝十分清楚外甥女的身体情况,才会赐下这小辇来。为沈皎打造的铜辇车礼制上同公主相同,在內宫可以通行至各大宫殿的宫墙外,在外宫却只能行至崇文馆门口。
崇文馆位于大齐皇宫的最外围,每个来崇文馆上学的世家子弟都乘马车至崇文馆偏门下车,再步行至讲堂正殿上课。正门除了有规制的辇车外都不可在此停靠,所以一般在崇文馆正门下车的都是皇子,如今又多了个沈皎。
从崇文馆往里去,便是大齐的内阁等朝中大臣的办公区。外宫和內宫从皇上居住的紫宸宫分开,在外宫行走的皇亲贵族和朝中大臣,除皇太子这个储君外,任何人若无皇上恩典,都不得乘车骑马。所以,今日沈皎能从从崇文馆乘小辇到紫宸宫,在别人看来,绝对是一份旁人无法迄及的圣宠和荣耀,可是在她自己看来,不过是长辈的体谅和关爱罢了。
当沈皎走出偏殿,想要往正门而去时,便看到自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