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老公死了我登基-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37章 离间
    
    大山的故事,触痛了受尽压迫的百姓,也触怒了“乐善好施”的地主。
    没去赶集的杨再林,听完手下青皮的汇报,一怒而起,接连踹倒几个凳子,方才略微气平。
    没有人是傻子,管平波编了戏曲,无非是想谋夺百户所的土地。
    然而管平波携百余壮丁盘踞,又是他不得反抗的。
    杨再林开始后悔,万没料到,管平波比土匪还难缠。
    李德元固然跋扈,也不过给些钱财收买。
    给的爽快了,不独花钱买平安,甚至于能借其威势,吞噬庶民与军户之土地,从长远看,是划算的。
    在杨再林看来,土匪,流寇耳,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百姓被折腾的够呛,却更能助他们兼并土地。
    横竖家家户户都是要买看门狗的,身强力壮的土匪,不过是贵些的看门狗罢了。
    就如窦向东养育谭元洲,豪宅娇婢、华服美食。
    贵么?自然是贵的。
    可无投入,何来产出?尽管土匪不似谭元洲或张和泰兄弟乖巧顺心,总归能忍。
    而管平波与土匪全然不同。
    抢夺盐井,占山为王。
    石竹再是偏远弹丸之地,亦曾凭借水路,有过上千年的商业繁荣,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从走投无路到悄然崛起,仅用了一年!待她圈住百户所的土地,便彻底站稳了脚跟,与数代积累的他们平起平坐。
    且不论管平波欲要谋夺的土地,是从他嘴里抢夺,便是与他无干,又如何忍的下这口气?一个外乡的女人,竟堂而皇之的做起豪强来!便她是窦家的小老婆,也不能忍。
    强龙难压地头蛇,杨再林心中怨愤的想,要抖回你巴州抖去!
    可惜怨恨归怨恨,管老虎凶名再外,那是她一个才及笄不久的女人,带着一群未成丁的孩子,刀光剑影中打下的威望,是一点运气与侥幸都没有的威武强悍。
    提起母老虎,全石竹境内,无人不服。
    否则早在她纵容刁民偷盗时,一群豪强早买通青皮流氓、猎户土匪打的她哭爹喊娘,而不是老老实实推举姚青山去服软,继而被她耻笑羞辱,无可奈何。
    山川林木倒不算大事,全当管平波是土匪,何况她还收地主们的木材。
    然动到土地,便是挖杨再林的根本。
    杨再林在屋中绕了数圈,也无良法。
    那一千亩土地,昔日杨家能巧取,今日管平波就可豪夺。
    道理是这个道理,杨再林依旧怒的恨不能生啖其肉!
    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杨再林自然不是单打独斗。
    他使人请来了族中几个得力之人,其中两个乃与窦宏朗打过交道的杨昌毅与杨盛源。
    论起亲族关系,着实有些远,远的辈分都错开了好几辈,无法再用族中称呼。
    不过此用人之际,便不讲亲疏,论的是本事了。
    县衙废止,杨昌毅与杨盛源没了去处,只好回家务农。
    作为同姓,二位姓杨的典吏天然的站在了杨再林一头。
    闻得管平波之谋划,纷纷出起主意来。
    到底是积年混迹县衙的,礼义廉耻不曾学到过半分,心黑手狠耍阴谋的本事倒是随手就来。
    杨昌毅皱眉想了半日,就计上心头。
    压低声音道:“我有一计,大老倌①且听之。
    倘或不好,请勿怪罪。”
    杨再林摆摆手:“你在县衙混了几日,学起酸人来。
    我们石竹人最是爽快,有甚说甚。
    我又不是县太爷,你那般恭敬作甚?”
    杨昌毅笑道:“法子不大好,怕你笑话。”
    略顿了顿,不敢太卖关子,便道,“论起来,管老虎囤粮十分丰厚,又有盐井,有的是人眼馋。
    本来就招人记恨,她杀了李德元报仇不算,还把石竹土匪得罪个遍。
    我们石竹,何曾只有几百号土匪了?她拿食盐做诱饵,挑唆刁民去抓人,能抓着几个厉害的?土匪们避她锋芒,却还在人世,无非投了隔壁几县的当家。
    云寨水路纵横,大老倌不若写信告之他们管老虎的家底,她能以盐做饵,我们怎么就不能拿她做饵?便是几个大山寨家大业大看不上管老虎,总有被夺了地盘无处可去的。
    与其等死,不如一搏。
    待到他们两败俱伤,更有的是土匪趁火打劫。
    说来不是什么新鲜法门,正是管老虎当日使的离间计。
    我说句公道话,那女人,当真灵泛的很!”
    杨再林没好气的道:“土匪要是能打的过她,何必被她赶出石竹?”
    杨昌毅摇头笑道:“蚂蚁咬死象,打不过她可以骚扰她。
    她要对付土匪,哪里还有心情谋夺田产?”
    杨盛源却不同意,只听他道:“土匪要是不来呢?岂不是等着她明抢么?依我说,土匪那里说上几句不费什么,要紧是当下。
    田里那多晚稻,不拦住她,她今秋就能发财。
    待到她有了钱粮,土匪算什么?她不会招兵买马么?到那时,土匪反倒要管她叫爷爷,没准调过来打我们,也是有的。”
    此言正是杨再林之忧,忙问道:“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杨盛源点头道:“也是描了她的办法。
    她当日杀土匪,杀的自家死了一多半。
    屁滚尿流的往夫家求救,夫家送了人,她才又抖了起来。
    次后杀人,都不费一兵一卒,皆是百姓抓了送上门去,她就给两碗米饭一个兔头,端的是好划算的买卖。
    如今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她不是想要田么?不是唱戏说地主不是好人么?那我们便告诉那帮泥腿子两件事。
    第一,就说管平波要抢田回去自己种,不独抢百户所的,还要抢老百姓的。
    她人多势众,再多的田都种的完,何必佃给人种。
    如此一来,不独百户所的佃农,连周遭的农民都要反抗。
    自然,农民不成事,还得有人领头。
    大老倌且喊几个有名望的族老,合着土匪一起,才可能赢的了管老虎。
    否则休说胆小如鼠的农民,便是土匪,也未必敢挑衅老虎营。
    大老倌觉得如何?”
    杨再林拍手称妙,追问道:“你方才说两件事,还有呢?”
    杨盛源勾起一抹阴冷的笑,道:“管老虎一个女人,哪里就那般厉害了?不是亲眼所见,你们信一个小小女子,竟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便是亲眼见了,我心里都犯嘀咕,何况不曾见过她的人。”
    杨昌毅被抢了风头,十分不爽快,遂道:“那又如何?”
    杨盛源道:“我原先在外做过行商,闻得有太监为了长生,采童男童女之心脏炼丹。
    此乃谣言,朝廷屡次辟之,然百姓深信不疑。
    我们石竹左近,亦有类似传说,不过是太监换成了土匪。
    我们不消做别的,只传管老虎之所以凶悍,皆是童子心尖肉所培。
    没了心尖肉,她便成了猫,不足为惧。
    到时百姓对她又怕又恨,欲除之而后快,她还能有什么作为?猎户们也不是个个都是武松,不照例能使出百般手段打的着老虎?何况我们无甚损失,姑且一试吧。”
    杨再林听完,喜笑颜开。
    拍着杨盛源的肩道:“到底是你见识多广,想的法子都与旁人不同。
    就照你的办!”说毕阴狠一笑,跟着管平波骂地主?待到将来,你们这群刁民,便知她的心狠手辣了!
    如此,一条谣言不知不觉在云寨炸开,继而随着集市,扩散到石竹全境。
    百户所自成一系的堡垒是守护,亦难免致使他们脱节,且老虎营的谣言,必然是老虎营最后才知道。
    谣言造成的杀伤力有限,稻草只有累积到最后一根时,才能令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单独的一根,除了捆捆白菜,毫无用处。
    杨再林的才智,也不仅限于此。
    八月初一清晨,在百户所内驻扎半月的老虎营,人事调整完毕。
    正式成立宣传队,并归于陆观颐的镇抚司管理。
    管平波就在此时发现,云寨城内的戏班子不好使了!即便有免费派盐的诱惑,百姓们也是远远驻足观看,不肯靠近。
    头一回的热烈,更是不复存在。
    他们的眼神带着怀疑与疏离,甚至敌意。
    若是寻常军阀,百姓如何根本不足挂齿。
    真正把“得民心者得天下”实施到位的,纵观古今,唯有1921年后的那帮神人。
    因为只有他们,才首次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在此之前,难道剃发易服的清很得民心么?难道残忍暴虐的秦,有过民心么?能窃取天下,或称霸一方的,要么是铁蹄,要么是制度革新。
    蒙元满清是铁蹄,周秦隋唐便是制度。
    可管平波偏偏来自于后世,她的历史知识告诉她,固然制度的革新可以无视民心的存在,亦可取得天下。
    但显然效率不够高。
    如果只是当个注定要消亡的帝制下的帝王,那她堂堂一个穿越者,岂不是混的比太祖哈赤还不如?她有正确答案,有着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驾齐驱之野心,岂能视百姓于陌路?
    管平波面容严肃,火速派出夜不收化作私盐贩子,去往百姓中调查真相。
    就在此时,百户所厨房的组长杨巧巧急急来报:“营长!有人往我们的水里下毒,塘里的鱼全都翻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大老倌,对大地主的称呼。  倌,小臣。  方言里有指对丈夫的称呼,例如管平波唤窦宏朗为老倌。  亦有对中老年男性的称呼,与北方“老爹”“大爹”类似。  算是民间的一种客气的尊称。
    
    第90章 下蛊&挖心
    第138章 下蛊
    
    管平波赶到水塘边,才放下去的、幼小的鱼苗漂浮在水面上。
    水塘围了一圈人,养殖组的王小四出身贫寒,最见不得此事,咬牙切齿的用土话骂出一串串的诅咒。
    同样立在水边的陆观颐神情严肃,百户所有着完善的水利设施,可供所内生活所需。
    古人不曾听过自来水,却有着类似的概念。
    诸如窦家,便修建了绕屋而过的水渠。
    水从山间引下,蜿蜒过家家户户,最后汇聚在水塘。
    下毒是很古早的手段,但如此大的水量,能药死整塘鱼,那便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
    休说诸如砒。霜之类的毒物难以买到,便是有人肯卖,精穷的石竹人,也是买不起的。
    这不是井中投毒,一包药完事。
    而所内门户极严,吃穿用度不是自给自足,便是统一交易;所内战兵、后勤等闲不得随意出入,奉公办事则有对牌、有登记。
    如此,所内下毒不是说全无可能,至少可能性十分低。
    不是所内,只能是所外的源头了。
    百户所内,除便捷的水利设施外,还有水井。
    陆观颐果断下令,暂停从渠中取水,改用井水。
    一则是告之众人水源不止一处,稍安勿躁;二则是井水挑取不便,已习惯洗手洗澡的老虎营,在水渠不能使用时,要想尽办法取水存水。
    思路一转,便没空纠结诸如谁下毒之类容易人心浮动的问题。
    管平波听见陆观颐的处置,暗自点头。
    顺势补充了一句:“一二旗队分工协作,不要一窝蜂的排队打水,浪费时间。
    按组接力,我看哪个队挑的水又快又好,且不洒的满地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