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十年代小日子-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粮的也是这伙人吧?
  他们在大锅饭里混着,没起到啥好作用。
  也消磨了其他农户的劳动积极性。
  直到八十年代搞起了“包产到户”,才彻底打消了这些人混吃混喝的念想。
  *
  徐甜甜抱着冬娃进了村。
  她根据以往的记忆,摸到了徐家。
  从外面看,宅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破旧了不少。东边的院墙也塌了半截,
  没见修理,就那么半敞着。
  想着爹以前可是个讲究人,现在咋成这样了?
  这么大喇喇的,是做给村民们看的?
  徐甜甜不觉有些好笑。
  就连冬娃都瞅见了。
  还趴在她耳边,悄悄问道:“娘,姥爷家的院墙咋塌了?”她压低了嗓门说道:
  “呃,你姥爷家忙,还没顾得上去修理呢……”
  她叫开了门,是志和过来开的。
  他见了长姐,欢快地打着招呼。
  还冲着堂屋里大声喊道:“爹,娘,姐和冬娃回来了!”
  “是翠儿回来了?”
  娘一见到她,眼泪就落了下来。
  她一手拉着她,一手扯着冬娃,进了堂屋。
  爹正在屋里坐着。
  见闺女和外孙儿回来了,呵呵直笑。
  他让翠翠娘再去灶屋里炒个鸡蛋,好犒劳一下。
  徐甜甜坐下后,问了爹在县里的情况。
  爹说学校里开的薪水不多,可一年有两个假期,工作还不错。这会儿,正赶上
  学校里放暑假,你三个弟弟也都在家。
  现在,你这一回来,可真是团圆了。
  听到动静,志君和志勇也从屋里出来,向姐姐了问了声好。
  徐甜甜和爹说了会儿话,就听到娘一声吩咐,“志和,去把桌子拉开,准备吃
  饭了!”
  饭后,她听爹说在学校里住的是教职工宿舍,一日三餐都吃大伙。就向爹提起
  了,章家爹那边打算去镇子上看宅子的事情。
  爹一听,也动了心思。
  土改前,他按照闺女的建议在县里悄悄租了房子,专门用来盛放家具等物件。
  他考虑着买房子目标太大,就一直没敢动手。
  现在听闺女这么一说,似乎可以买了?
  只是,最近几个月一直装穷,这贸然去买宅子恐怕也不妥。
  不过,这宅子早晚要买。
  一是要瞅准时机,二是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名目。
  也唯有这样,才不会引起旁人的关注。
  于是,对城里的房子也留起心来。
  *
  徐甜甜在家,住了整整一个星期。
  除了好吃好喝之外,还出去逛了逛。
  爹趁着假期,带着她娘俩儿去了一趟县城。
  这些年来,还是出嫁前去过一趟,对那点心铺子印象特别深。
  如今在街上一逛,感觉特别舒心。
  相比起来,这县城和镇子就是不一样,其繁华程度也不同。
  冬娃见了,更是稀罕得不行。
  嘴里一直哼哼着:“娘,冬娃不想回去了……”
  徐甜甜也有点动心。
  她想,如果能搬到县城来,也不错啊。
  这边离徐家湾也近一些,爹在学校里教书,啥事都能照应着。
  只是到了这里,如何生存又是个问题?
  虽然爹博学多智,能做些读读写写的事情,可他却不像章家爹那样会做买卖。
  对她来说,在未考虑好谋生技能之前,只能一步一步来吧?
  临走那天,志和从城里带回来了一份报纸。
  虽然是过期的,可家里人还是传阅了一遍。轮到徐甜甜时,心想反正自己已经
  识字了,就大大方方地看了起来。
  其中,头版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她的关注。
  东北边境那边准备开战了。
  也就是后续被称为志愿军出境作战,保家卫国的那场正义战争。
  算算时间,好像再过几个月就要跨江了。
  这可是今年的又一桩大事。
  她不由得想到了二哥章启安。
  他和嫂子会不会也奔赴前线?
  想着那场战争的艰苦卓绝,心里不由得一揪。
  但愿一切都平平安安的。
  她可不想失去任何亲人。
  *
  叶抒文在报馆里工作,对消息的敏感度非一般行业可比。
  东北边境的动向,自然了然于心。
  想不到这么快就要开战了?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可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不应对也不行啊。这时候的他,只是出于一种审时度
  势的心理,也未考虑得太多。
  对他来说,报馆工作总体上还不错。
  每天都很忙,但忙得挺有价值。
  他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
  每天加班加点忙着审稿、排版,偶然还用笔名写几篇随笔。
  可有一天,这种平稳却被一桩意外给打破了。
  林教授一家回来了。
  当然包括美华在内,都从南方回来了。
  原来,他们一家匆匆赶到花城之后,却未能成行。
  解放初期,这边的过境口岸与香江的闸口都是开放的,想去那边投靠亲友的,
  只要那边肯接收便可通行,也没啥限制。
  可最近几个月,香江那边的当权者开始故意刁难。
  对过境客宣称“出一进一”,单方面关闭了闸口。
  花城这边还抗议来着,说香江那边搞单方面歧视,要求自由通行。可一番交涉
  之后,那边的闸口还是未能开放。
  结果,花城这边滞留了大批过境人群,引得政府一再出面交涉。
  林教授一家,在花城呆了三个多月。
  可到头来,还是未能走成。
  眼瞅着闸口紧紧关着,长期滞留在外也不是个办法。
  最后,只好又拖家带口地返回了省城。
  好在这边的宅子未做处理,打扫一下就可以入住。
  只是大学那边,是不是能继续聘用?
  还得去找找教育局。
  林教授是个善于钻营的。
  他去拜访了教育局的王主任,把新政府夸得天花乱坠,绝口不提自己想去香江
  之事。而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自家亲戚,说自己上当受骗了。
  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于是,坚决要求返回。
  王主任对花城口岸的情况并不了解。
  还以为是林教授思想觉悟高,主动要求回来的。于是,就出面和学校打了招
  呼。黎校长一看,就卖了王主任一个面子,答应下学期继续聘用林教授。
  再说,林教授的业务水平还是不错的,也颇受学生们的欢迎。
  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林教授这才松了口气。
  可唯有一点,这次未能出去。
  却与叶家解除了婚约。
  对此,他虽然有些遗憾,可这趟出去也算开了眼界。
  时代变了,联姻的对象也跟着变了。
  像叶家那样的书香门第,已经不吃香了。反倒是新政府里的官员和部队上的革
  命军人变得格外抢手起来。
  他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就想借着美华的婚姻好好谋算一下。
  而林美华呢,觉得自己没脸去见叶抒文。
  当初,她要死要活地闹着出去,结果竟没走成?
  还把好端端的一门亲事给退了。
  这可咋办?


第36章 
  林美华十分后悔。
  可又鼓不起勇气去见抒文。
  一连数日; 她眼巴巴地瞅着院门,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她想,他终究
  是爱她的,也一定会原谅她吧?
  如果得知她回来的消息; 一定会来找她吧?
  可叶抒文呢; 经过这几个月的冷静思考; 也终于意识到了他和美华之间存在着
  某种差距。而这种差距; 不是一时半会的就能改变的。
  想明白了这些; 感觉稍微好受了一点。
  可心里依然空落落的。
  好在馆里的工作; 十分繁忙。
  日子久了; 对那段感情也渐渐地淡了。
  这天在报馆里,有同学打电话过来,说林美华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 他心里一阵激动。
  恨不得立刻就放下工作; 跑去看她。
  可接着,又冷静了下来。
  他和她已不复往日。
  即便未曾经历过那一场婚变; 他与她之间依然存在着某些问题。
  除了性格之间的差异; 还有新旧时代更迭所造成的裂痕。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
  偏差;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消除的。
  还有; 日后可能发生的那一系列变化,更是她无法承受的。
  时代变了。
  无论是他还是美华; 都不可能继续呆在象牙塔里; 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是一股潮流,裹挟着每一个人投身进去。
  在这场变革中; 只能顺势而为。
  想要逆向而行或呆在原地,都是不可能的。
  他想了又想。
  还是决定把这事先放一放。
  让自己的头脑更冷静一点,再做出最后的决断。
  家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娘知道他的想法后,有点舍不得。
  话里话外,多少带着一点重归于好的意思。他明白娘的心思,作为长辈都想看
  着儿子早日成家立业,抱上孩子吧?
  而爹呢,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冲着他说道:“文儿,我看这事就算了吧?那叶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那个叶
  教授与咱不是一路人……”
  吃了晚饭,还悄悄和娘说道:“林家那是活该!早就知道香江不是那么好去
  的,瞧瞧这不是灰溜溜的回来了?至于再做亲家?想都不要再想,那样的亲家咱也
  高攀不起,这样的儿媳妇不要也罢……”
  娘听了,只好把那份心思搁了起来。
  也没了与林夫人相交的打算。
  由于这几重因素,两家也没了来往。
  林教授继续忙着四处钻营,叶家照旧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而林美华呢,开始还盼着抒文来找她。
  可一天天过去了,不但未见人来,甚至连封信都没有。
  她实在忍不住了,就主动写了信过去。
  可惜,却石沉大海。
  也曾去报馆的路上,想装着偶遇的样子,与他说几句话。
  可一连跑了几趟,也未见到人影。
  她试着打电话过去,那边却说叶先生不在。
  这是去了哪里?
  难道人间蒸发了不成?
  *
  一恍,两个月过去了。
  林美华还是未见到人影。
  她也感到失望了。
  对抒文的怨念,不由自主地生了出来。
  虽然心里还是想着他,可却憋着一口气。当爹说起教育局的王主任那边牵线,
  给介绍了一位解放干部时,就勉强点了点头。
  这天,在茶馆里,她穿着一身洋装与那人见了面。
  那人穿着一身土黄布制服,看着还算厚道,待她也挺热情的。就是面相显老,
  长得又黑又粗,一看就是乡野出身。再一问年龄,竟然比她大十六七岁?
  她心里有些疑惑,这个年纪不是早就该成家立业了吗?
  怎么可能一直单身?
  那人却笑着说道,以前家里的确给说了一门亲事,可媳妇过门后不久,就生了
  一场大病,早早地去了。这些年来,他随着部队东奔西走忙着闹革命,结果就把婚
  姻大事给耽误了。
  听了这番解释,她嘴上没说什么。
  可心里却哼了一声。
  即便她与叶家闹得不堪,也不至于找个鳏夫吧?
  瞧瞧那人的模样,哪里喜欢得起来?
  可回到家里,爹却劝她。
  说陈同志虽然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