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总穿成渣男怎么破[快穿]-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债?这又是什么东西?”
  “奴才听说,古时有个帝王跟贵族们借过银子。还有个皇帝,打仗缺钱,也跟商人借过钱,押上了来年的税银做担保。到了第二年,还本付息,商人们还挺高兴。”
  “你听谁说的?”
  林枫这是现代大学里,听商业史老师讲的,她随口胡诌,“记不清了。或许户部尚书知道?”
  “行啊,有你的啊。要不,这户部尚书你当吧?”
  “那就不用了。”林枫嬉皮笑脸地说,“奴才没这个本事。”
  皇帝心情好起来了,“若是此事可行,给你记首功!余德,你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奴才不要什么赏赐。”林枫心里想,我只要完成任务就够了,“奴才只希望为皇上分忧,看到皇上为了灾民,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奴才心里难受,只希望难关早点度过去。”
  “就你会说话,阿谀奉承你最在行!”
  林枫心里翻个白眼,这皇上真是,会不会夸人啊?
  皇帝让人宣了户部尚书进宫,把林枫的主意都交代了一番,只是没说出大太监来,“……记住,是自愿捐献,不可摊牌,免得民怨沸腾,辜负了朕的好意,至于题字一事,先别说出去,等捐款完了,朕自有章程。还有那国债,要言明,以明年的税收做抵押,国家还本付息,至于利息几何,你们商议吧。尽快拿个章程出来,灾民们的安顿,刻不容缓……”
  户部尚书听着,没口子地答应,“是,是,臣,这就去办。”
  “后宫这些日子,众人捐出两万两银,一会儿让余德给你把银票带上,先拿去救急吧。”
  户部尚书眼睛都瞪圆了,“这,这,让娘娘们都费心至此,是臣无能。”
  林枫一听就明白,这是皇上对自己的保护,把自己一人的捐献说成是后宫的捐献。只是自己莫名成了“娘娘”,……户部尚书,你是觉得后宫只有娘娘,宫女太监都不是人了吗?这分明是歧视!林枫在心里,给户部尚书贴个标签。


第34章 穿成奸佞太监
  捐款的事情第二天就开始了; 户部在京城东西南北几处都设了捐款处; 从达官贵人到普通小民都能来捐款。
  第三天,户部上报,京城德盛记得柳老板捐了五万两银子出来; 因为遭灾的地方就有他的家乡; 如今那边道路阻断; 他连家都回不去。一时着急却无法可想的柳老板就捐款表示心意。
  皇帝知道了; 就手书四个字; “积善人家”给柳姓商人,并下旨; 凡是捐款超过万两银子的,第二年商铺、田地免税; 并且都会得到皇帝御笔亲题的“积善人家”; 另外; 还允许这些人家的子弟参加可靠。
  柳姓商人得到皇帝亲笔题字; 真是喜出望外; 更有次年免税这样的好处。不过,最重要的是,他家族的子弟可以考科举做官了,这是他改换门庭的好机会啊!
  本朝不许商人子弟考科举,有些人穷困时经商发迹,可是有了钱; 能请人教导孩子了; 却因为入了商籍; 失去了考试的资格。凭你再有钱,也不可能让子弟当官,这让很多富裕的商户人家扼腕叹息。
  可是现在柳老板捐了钱,就一下子拥有了改换门楣的资格,这可羡煞了城里的富户。要知道,京城是商贾往来最集中的地方,这个消息立刻不胫而走,听到消息的商人就跑去户部反复打听,再三确认。知道皇帝的圣旨内容,就纷纷回家凑银子去了。
  最后,有二十多位商人捐出了万两以上的银子,都得到了圣上恩典,欢喜无限不提。
  皇后不过寿诞为国家省钱,以及后宫捐出两万两银的事情,也被户部传扬出去,民众对这个消息更感兴趣。高高的宫墙内关着世上最美貌尊贵的女人们,但是普通百姓一生也见不到。
  但凡有点什么宫里的消息传出来,都会被人们私下里好起地议论。如今听到后宫也捐钱出来,用于救灾,这消息立刻传遍京城。
  这下,那些穿金戴银的官员太太、小姐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带着首饰匣子、银票跑去捐款。户部大人们看了咋舌,真没想到啊,女眷们也有不少私房钱呢。
  这回,不用林枫出主意,皇后娘娘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她特意来问过皇帝,“陛下,臣妾想着,给那些捐款多的官家太太、小姐们一些恩典,您看,以皇后名义下懿旨如何?”
  “甚好。多谢皇后了。如今天下臣民都知道,皇后为了给国家省钱,寿诞都不过了。都夸你是一国之母,真正爱民如子。”
  皇帝心情好,皇后脸上的笑容也轻松多了,“这是臣妾份内事,不过,臣妾倒是有个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这后宫捐款两万两,不知是谁捐出的?臣妾竟一无所知,惭愧得很。”皇后试探着问道,一双凤目不错眼地看着皇帝的表情。
  皇帝瞄了眼站在旁边的大太监,林枫立刻低头,心说,看我干吗?别看我啊!
  “该不会是贵妃妹妹吧?”皇后装作不在意地问,“我以前听说贵妃娘家一个堂弟,因为有她在,这些年每年都能拿到户部特发的盐引。贵妃娘家的贩盐生意,听说可是个聚宝盆呢。臣妾左思右想,这宫里,能拿出万两银子的,也就是贵妃了。莫非是贵妃妹妹,做了这大好事?”
  皇帝摸摸下巴,问大太监,“余德,捐了银子的是谁来着?”
  林枫躲都来不及,谁想说啊,她做个困惑的表情,“奴才不知道啊。谁啊?”
  皇帝瞪他一眼,“朕每天处理那么多公务,记性不好,你好好想想。”
  “奴才想,奴才这就想……”林枫心说,既然陛下你推卸责任,奴才就瞎编了,“哦!奴才想起来了,陛下从私库里出了两万两给户部,说是替宫里人捐的。这是皇帝体恤宫里人,说觉得大家也没多少财产,就自掏腰包给大家买个好名声。”
  “哦,朕也想起来了,是这么回事儿。忘了跟皇后说了,你看这个太监,都不提醒朕。”
  林枫只得帮忙把黑锅往自己头上扣,“奴才忘了,是奴才的错。”
  “原来如此啊,我就说嘛,贵妃妹妹怎么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银子,虽说她平日里大方,经常在宫里上下打点,众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可是要说一下子拿一万两出来,也是难为她。”皇后在不着痕迹地在皇帝面前告贵妃收买人心的状。
  林枫听着有些尴尬,这贵妃也没少派人给自己塞银子,要说自己捐出去的银票,里面至少有两千两是贵妃的人悄悄送过来的,让自己在皇帝面前为三皇子多多美言。最近自己也算是收钱不办事
  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贵妃就来兴师问罪了。
  林枫这边想着自己的小心事,皇后又开口了,“臣妾可是不好意思让陛下出钱,臣妾得名声。要不这样,臣妾也捐出一千两。其他的妹妹们就算了,他们当中有些人一年都见不到皇上几面,得
  不着什么赏赐。也不像贵妃妹妹,娘家有钱送进来,她们就不用捐了……”
  这是又提醒皇上去看看别的嫔妃呢,哦,分宠,只要皇上不去找贵妃,皇后就高兴。
  皇后念过四十无子,早就死了生孩子的心了。她现在就琢磨着把庶出皇子过继一个过来,只是把不准过继谁比较好。前些日子,还问过自己,皇上喜欢哪个皇子,私底下有没有提过。自己说不清楚,给推了。
  如今,为了忠于陛下,自己是对皇后和贵妃都不偏不倚,可到最后,别弄个谁都得罪了……不过,林枫转念一想,爱谁谁,得罪了又怎样,反正皇帝一走,自己任务完成,自然离开这个世界,得罪谁也不怕。
  想明白了,林枫把腰杆都挺直了些,对的,只要忠于陛下,其他的不用顾虑。
  又过了几日,户部尚书又来奏报,说是国债发行一事,也推行得很顺利。听说还本付息,利钱二成,还有国家税收作为担保,又是救灾专用,无论官员、商民,都踊跃购买。到最后,有人想买还没买到,直后悔。
  皇帝看到户部的奏报,一天天地都不断有银两、物资送到灾区去,灾区的官员也上奏说,钱和物资到了,安顿了灾民,民众感激朝廷,山呼万岁。
  “终于安定下来了,西北也终于下雨了,旱情算是过去了。这黄河的水也退去了,灾民安置的银子也送去了,朕,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皇帝往椅背上一靠,终于露出惬意的神色。
  “那是陛下洪福齐天,老天爷也为皇上勤政爱民感动了。”林枫现在说奉承话已经驾轻就熟,毫不脸红了。
  “哎,今天晚上去后宫走走吧,皇后前两天还提醒我,别太冷落后宫。余德,牌子呢?”
  “牌子啊,我这就给您上牌子。”林枫让人把牌子给抱上来,皇帝楞了,“怎么换桶子了?”
  还不是因为你的密集恐惧症!不过古代没这名词,说了也没人懂。“陛下,前两次您不是一看那么多牌子,就头疼嘛。奴才就给都装桶子里了,您就伸手进去,随便摸一个出来,这就是天意。”
  “去!”
  好几天没被踹了,这滋味甚是想念。


第35章 穿成奸佞太监
  灾情过去了; 皇帝舒心了; 可是林枫却烦恼了; 麻烦事找上门来了。
  小徒弟传话给她; 余氏族人来找她,就在宫门口等着呢。
  来了; 又一桩破事找来了。
  前世的余德虽然当了太监; 但还是被家族所累。族人有事就会来找他,什么借钱的、什么谋前程的、什么打官司的;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余德一声招呼还是管用的。
  其实; 有些事情,余德不想管; 但是,族长不放过他。
  余家族长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怜老惜贫; 是从来不见他做的。在他的管理下; 余家族人也是人情淡薄。
  当初余德家贫,被卖到宫里做太监; 族里没有管过他家。后来他父母过世,大哥过得不好,族人也没管过。
  可是余德后来成了宫里的大太监,族人听说了; 就不断地找上来。如果余德没见; 或者见了没给办事; 族长就会找来,当面训斥一番,还话里话外,说起余德的兄长,又说起祖坟祭祀什么的。那意思就是如果不给办事,就要让他父母祖宗在坟地里都不得安生。
  余氏家族在京郊的望山村,有几百口人,出了余德这个太监,一族人都引以为耻。即便是跑来找他办事,嘴上说几句恭维的话,心里依然是不齿的。
  族里也只有他的亲大哥从来不惦记他的好处,也不愿意到京城来住。朴实的大哥余槐曾经跟他说,“当初一家人实在是没办法,卖了你才能勉强活下去。爹娘一直后悔,临终留下话,说你在宫里讨生活不易,不许难为你。我们是庄稼人,到城里不会生活,我哪里也不去,就守着自己的祖业,种几亩田,够生活就行了。”
  不是没有人想过要利用余槐,去找他的太监弟弟谋好处,但是余槐都不为所动,就守着田地过日子,被人笑话傻,也无所谓。反正他的儿子已经被弟弟安排到城里的大商号当学徒去了,能学不少本事。他夫妻二人已经无欲无求,只想安稳度日。
  族里其他人后来打秋风越来越频繁,连余德的徒弟们都讨厌了。可是余德为了讨好族人,让自己在兄长一家过得安稳些,也为了得到族里的认可,将来能埋回祖坟,还是尽量帮助他们。
  曾经的余德,非常在意身后事,尤其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