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生赢家(快穿)-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函没有过多关注朝堂上的事,但想着镇武侯一家不在京城,萧若乔应该是高兴的吧。
  又是后宫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听闻皇帝还新修了玉衡宫,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往萧贵妃这里送。
  萧函入宫的时候,却见萧贵妃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心下正疑惑,萧贵妃开口了,“朱氏死了。”
  这还真是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她竟然是活生生吓死了。”萧若乔神情似悲似笑,带着对朱氏的讥讽和恨意,“嘉树,你说可不可笑?”
  要说她最恨的人,莫过于朱氏。
  却没想到会以这么一个荒诞的下场。
  萧函也有些惊讶,不过萧若乔在陈道夫妇归乡后还派人盯着他们,她倒没什么意外,这是萧若乔会做的事。
  “我的人带回的消息是,朱氏听闻我封为贵妃,惊惧而亡。”
  萧若乔没有多少高兴,她曾想过让朱氏失去所有依仗,尝尝失去至亲的痛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今她因为一个消息就吓死了,最恨的仇人死了,给萧若乔留下的却是怅然。
  “二姐如今也是做母亲的人了,不知道会是小皇子还是小公主。”萧函目光温柔地看着她,还有她腹中这个才书中因为仇恨没有机会出世的孩子。
  萧若乔微微沉默。
  其实朱氏也算饱受折磨死的,她和陈父回乡后,虽没了过去官夫人的尊荣,但好歹富贵还在,经过京城这一祸,她也收敛了许多。但谁料萧若乔怀孕,晋封贵妃,还有镇武侯府迁居江陵的消息传来,自听了之后,朱氏就日夜不得安宁,害怕萧贵妃再降罪到陈家头上,要她给萧大姑娘偿命。
  结果在一个夜里就去了,丫鬟去看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
  朱氏死讯也很快传到了京城,不管是陈徽还是韩瑾瑜,都还要回乡奔丧,陈徽更是直接丁忧了,只是不知道三年过后,还能轮上什么官职。
  韩瑾瑜向朝廷告了假,带上妻子陈妙盈同陈徽夫妇一道回宁州。
  路上唐宛月因路途奔波,抱怨了好几回,同样身子偏弱还常吃药的陈妙盈就没说什么。
  这种事怎么也是要快些赶回去的。
  带在身边的还有陈徽和唐宛月的儿子陈杞,这名字还是韩瑾瑜帮忙给取的。才三岁多,但对乳母比对亲娘唐宛月还要亲近些。
  也不怪孩子,唐宛月怀他时正处于担惊受怕,日夜不安,连生他也受了不少罪,产后唐宛月比孩子还要娇弱些,也就没什么心思精力照看孩子。
  紧赶慢赶,用了五六天的工夫终于到了宁州。陈家府邸已经到处挂上了白幡,陈妙盈和陈徽兄妹一见就不禁落泪。
  朝着灵堂的牌位行礼上香后,韩瑾瑜心中也是感慨。
  虽然缘由荒诞了些,但以韩瑾瑜对这位岳母性子的了解,会因惧而亡,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陈父也老了许多,鬓间生白发,大概是因为近些年的经历又突遭中年丧妻。
  韩瑾瑜还注意到,陈家门口冷清,来往的人也不多,连宁州知府也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让人送了丧仪。这虽然有陈父低调举办葬礼,心有戚戚未敢大办的缘故,但与昔日的一门两进士,又与镇武侯结亲的门庭若市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
  萧若乔还在朱氏的死感到怅然,也在犹豫,唐家失势,但韩瑾瑜仍在朝堂上,还有其他人。
  这时传来前朝的一道圣旨,“萧氏有女萧若兰贞静娴雅,明德惟馨,蕙心纨质,……教导弟妹,顶立萧氏门风。感其才德品行,追封为淮国夫人。”
  除了追封,还修葺了萧若兰和萧家父母的坟墓,命礼部制祭词等等。
  等到皇帝回到玉衡宫,温和一笑道,“爱妃可欢喜。”
  萧若乔眼中微微湿润,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多谢陛下。”
  心中那道结似乎也终于散开了。
  皇帝每日都来萧贵妃宫中,她心中郁郁,皇帝怎会看不出。
  无论宫殿再华美,送来的奇珍异宝再多,也不能让萧贵妃真正开怀,皇帝伤脑之时,幸好身边一个小黄门提议,曾听萧少卿说过,萧贵妃自幼由长姐教养,视长姐如母,人虽已故去,却是思念不已。
  往事不可挽回,但追封萧若兰为一品淮国夫人,向天下人赞颂其德行风骨,弥补萧贵妃心中的遗憾,却是他能为萧贵妃做的,可以说是很体贴了。
  等到萧函再进宫时,就还见到萧贵妃在看绣娘做的婴孩衣服,挑选样式,人也真正松快了许多,也没有再执着于镇武侯府还是韩瑾瑜陈家的事。
  然而不管是为母则刚,还是担心萧嘉树在大理寺待久了,得罪的高官权贵越多,萧若乔也没有变得软弱。
  哪怕放下了心中的仇恨,萧若乔也不会忘记权势高位的重要性。
  但就是这样几次教育萧嘉树这份道理的萧贵妃,也没有说过让他不要再待在大理寺,查案时小心得罪权贵这样的话。
  她也尝过被权势欺压,心中酸苦冤屈难诉的滋味,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萧嘉树不去为那些不公冤屈的事昭雪平反。
  萧若乔心底最后的那份良善幸好没有被仇恨泯灭。
  ————
  永嘉五年,新帝继位已经多时,朝政也初初稳固,想要提拔舅舅,也是现大理寺卿萧嘉树。
  不仅是太后所希望的,新帝也觉得这是小舅舅应得的,无论是太后亲弟这个身份,还是多年来在大理寺无案不破的政绩,仅三品的大理寺卿也还是低了。
  就是加封个承恩公也无可非议。
  新帝对这个低调,且聪明绝顶清正严明的小舅舅很有好感。
  结果还是被推辞了,
  当然这也不是第一回 拒绝了。
  他父皇在世时,也想过加恩封爵来着。
  小舅舅表示就想待在大理寺,其他官职就不用了,新帝不禁十分遗憾,还得回去跟太后告罪。
  萧太后比起过去,心结散开了许多,连新帝任用韩瑾瑜,也没有多管,当然这也有萧函同她说,新帝是她亲生子,但也是天下万民君父的缘故。
  关于早年的事,萧太后也明白了,除了陈家背弃婚约之过,还有世间对女子过于苛刻,流言伤人于无形。等她成为了太后,在她的有意影响下,民间女子地位渐渐有所提升。
  可以说,萧太后也没什么可忧愁的事了。
  除了不愿封爵进禄,萧太后还曾经挂念的一件事,就是萧嘉树不娶妻。
  这不就成萧家无后了。
  萧太后忧心忡忡,并且在对萧嘉树容忍多年后,决定要为他做主娶妻。
  百忙之中的大理寺卿为此还特地进宫了一趟,而且圆满地说服了萧太后。
  “臣弟倒觉得萧家足够荣耀了,从当今始,皇族身上都流着萧家的血,延绵百年,这还不能说是荣耀么。”
  萧太后闻言,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本就不是什么拘泥礼教的性子,再听进这话后,也没什么遗憾了,不再提娶妻留后的事。
  关于不娶妻生子的事,萧函的理由很简单,完成委托人的心愿已经是尽力了,她才不会勉强自己做这种事。何况无后,总比萧嘉树原来的结局要好吧。
  而可能产生的非议,萧函也做好了百毒不侵的心理准备,比如好男风,身体有疾等等。
  谁知道除了二姐萧若乔忧虑了一下,民间的传言画风有点歪。
  萧大人乃是獬豸化身,明辨善恶,秉持公正,有仁义清平之风。
  既然是神兽下凡,护佑大宁江山,为天下不平之人洗冤昭雪,怎么能与凡人相提并论。
  不娶妻生子有什么好奇怪的。
  萧函:“……”
  她不知道的是,她离开这个世界后,还真有人为她立祠供奉香火。
  ***
  萧嘉树,官至大理寺卿,掌天下刑狱,死后追封为明国公,谥号清正。
  曾留下破案手札数十本,由大理寺官员收集编纂。
  名为《大理案》,别名《獬豸录》。
  因一生破案无数,且无人喊冤,明断冤假错案,不畏权贵,深得民心,广为爱戴之,世称萧獬豸。这段传奇经历,被后人编撰出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萧獬豸始终象征着‘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


第300章 摄政王的白月光
  听宫人说陛下晚间的时候又发了一通脾气,连饭也不吃; 叶燕婉不免忧心忡忡; 询问下好似是因为秦王世子拒绝与小皇帝玩耍。
  叶燕婉只当做小孩子别扭; 一笑而过; 又道,“皇儿在宫里也的确孤单了些。”
  以往也不是没有宗室子入宫,但皇儿不是罚了这个,就是打了那个; 惹的叶燕婉头疼不说; 那些宗室子也不怎么入宫了。
  “今日陛下对摄政王的态度未免不敬了些; ”侍女冬儿有意提点道; 她是叶燕婉入宫时娘家安排陪在她身边的,一直尽心尽力,帮叶燕婉避开了不少明枪暗箭。
  叶燕婉叹了口气,“我也说过皇儿好几次了,只是他性子倔,小孩子脾气大。”
  再怎么是小孩子; 也已经是一国天子了。也就摄政王不见怪; 不然太后和陛下可怎么办啊。侍女冬儿在心中想道;
  只比陛下大了两岁的秦王世子; 却是谨慎小心; 进退得当,喜怒不形于色。
  皇家到底不比寻常百姓家,陛下又是年幼登基; 冬儿斟酌着言辞劝说太后注意对陛下的教养。
  叶燕婉:“你说要是让秦王世子同皇儿一起读书怎么样?那孩子看着就乖巧懂事,要是麟儿也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听主子这样突发奇想,侍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
  摄政王唯一的子嗣受伤,连宫里的太后都过问了,何况是朝中百官,听闻世子伤好,更是宾客盈门,送上珍奇药材,祝贺的礼物源源不断。
  王妃陈氏素来不管事,如今更是一心放在世子身上,负责王府应酬迎来送往则是摄政王的亲信臣属。
  将送来的贺礼清点入库时,颜晖拿着名目簿册,对身边人轻笑道,“你猜,这送礼的人中有多少是真心祝贺小世子平安康复的?”
  身边人是王府的侍卫统领秦泉,也是与他共事久了,自然听得出他的言下之意,无非是说现在朝中忠心支持摄政王的还有多少人。
  当年入京时,至少有八成支持摄政王。
  但时移势迁,过了五年,人心也变化多矣。
  先帝除了占了嫡长子的名分,其他无一处能比得上摄政王,如果没有当年的事,摄政王与太后本是天作之合的一对。
  颜晖能理解自家主公摄政王,也乐意见到曾经的叶家小姐,后来的叶贤妃成为主公在边关韬光养晦图谋大业的动力与欲望。
  但谁能想到秦王还真用情至深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
  想起这事来,颜晖就有些牙疼。
  都做好谋朝篡位的准备了,甚至正统大义都提前准备好了,结果忽然主公不要了。
  坑都跳了,还能爬上来换一家不成。何况秦王礼贤下士,多年来待他们亲厚信任,颜晖也只能继续费心筹谋,盼着摄政王能有朝一日回心转意。
  五年已过,他没有入朝为官,还是做着王府的主事幕僚。
  秦泉同样对秦王忠心耿耿,劝慰道,“王爷许是心里也有数。”
  他们之间的话在旁人看来只是谈论外头送给世子的贺礼,就是传出去了也没什么。
  而颜晖心理没说出来的话是,“秦王也变了。”
  王妃娘家也来了人,是陈氏的亲母陈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