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生赢家(快穿)-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茶楼,也有人提起这事还议论纷纷。
“一个才十几岁的姑娘,算什么道家高人?”
甚至有人忍不住道,“陛下因为一妖道,废了皇后,又疏远太子,实在有些昏聩。”
还有人危言耸听道,“长此下去,大梁恐生祸乱。”
渐渐的,这样的流言在京中甚嚣尘上。
“听闻陛下为应那位薛真人所需,下令各州县运送上等品质的玉石祥瑞进京,劳民伤财。”
“我说这位薛真人不详才对,长公主因她而死,临安伯大公子见了她一面就此残疾,皇后也因为她被废,只怕是个祸害。”
连带着薛叶的身世,年少丧父也被认为是不详的佐证之一。
传来传去,薛叶仿佛成了祸国殃民的奸佞妖道。
主要对此事大为不满又敢四处说的还是读书人。
一方面他们所受的儒家教育是维护正统,无论皇后还是太子都乃是国之正统,陛下因为迷恋仙道长生,疏远甚至废黜皇后太子,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再者太子褚贤这几年在民间尤其是士林的名声很好。与只是听过风闻的什么清源真人相比,自然偏向于太子。
另一方面,他们多是寒窗苦读多载才得以晋升官阶,对一步登天依靠旁门左道得到陛下宠信的人,也会心生鄙薄。前有内侍宦官,后就有薛真人,在他们眼中便是如此。如今一有事自然大加批判。
先是民间,等到渐渐发酵,连朝堂上都有人说起,而且还是什么人微言轻的小官,而是大梁丞相白粤,手持着笏板严肃慷慨陈词。响应的官员也有不少,都认为陛下应远离清源真人,不要再沉迷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求仙问道。
皇帝黑着脸,被大臣跟指着鼻子骂没两样,心情当然好不到哪去。
但皇帝也不是什么软弱脾气好的,见白丞相还要继续说下去,一气之下拿起桌上的折子就朝他砸了过去。正中白丞相的脸,朝堂上瞬间一片惊乱。
皇帝也不管不顾,直接起身拂袖而去,早朝就这么结束了。
但事情却没能不了了之,皇帝还迁怒于太子,三月的禁足又延长至半年。
皇后频频召见白丞相嫡女的事,皇帝又怎会不知道,不然以往他修道观,下令在天下搜集奇珍玉石时,白丞相也没有过什么异议,今日倒是特地站出来指责他喜好修道长生了,为的不就是前几日被他禁足东宫的太子。
皇帝冷笑一声,却没有半点想给他们好脸色的想法。
他是大梁的皇帝,除了薛叶这样立于世外的仙人高徒,何须听别人的话。
皇后被废还真不只是因为妄言,而是让皇帝感觉到自己的心意被违逆。虽说不喜欢下面人揣测圣意,但那么明晃晃的打脸,皇帝也不会喜欢,还让他亲耳听到皇后说的话。
他将薛叶留在宫中奉为上宾,尊称真人。
皇后就当着他的面说是妖女,而他就是那听信妖女的昏君了。
呵呵,既然皇后对他有这么大的意见,那这个皇后也就不用做了。
皇帝废黜起来一点也不心软,若皇后是个真正贤德淑良的,他可能还有那么一丝情份,稍稍犹豫。可惜皇后恰恰相反,蠢笨善妒,斤斤计较。
皇帝这种人大多宽于待己,严于待人,自己可以不好,但身边的人不能不够好。
所谓多年夫妻在他心里也就腻歪了。
何况废后也不是第一次这个念头了,后来若不是她所出的三皇子褚贤入了他的眼,太过出挑令他满意,封为太子。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才继续让她当这个皇后。
但现在情形变了,皇帝之前就因怀疑太子故意瞒下薛叶而对他心生芥蒂,废后时,太子又来触他的眉头,不但为废后求情,又话里话外都是劝诫。
皇帝自然不耐,很容易就迁怒了。反正他又不缺儿子。
东宫,陛下的内侍刚刚过来降旨,令太子继续禁足东宫,还不得与外人相见。
等人走后,心腹内侍为殿下不平道,“陛下怎能如此待您?”
这圣旨一下,外头不就知道太子失势了么。
太子面上浮现一丝黯然,垂眸仍带着温和的语气道,“孤真心实意劝诫父皇,并无过错,相信父皇不会听那些谗言构陷的。”
想到谗言构陷,内侍也不免为殿下担忧起来了,可不就是善清观的薛真人么,谁能想到她对陛下的影响力竟那般大,废黜了皇后娘娘不止,还令太子受罚。
想想就不免低头叹气。
太子褚贤微微笑了笑,眸色晦暗不明。
第329章 所有人都重生了
夜色沉沉;
太子褚贤独坐在案前,手持书卷似是静心阅览。忽然室内出现一身着黑衣的暗卫,跪在下首。
太子淡淡道:“叫你办的事如何了?”
“我们安排的人已然蛊动了京中的士子; 另外长春观和无量观的两位观主也已在来京城的路上,不出五日便会抵达。”
太子微微颔首,“好; 记住不得出半分差错。”
薛叶能够借助父皇的信任一步登天; 他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也是做过皇帝的人; 知道太子也可以是被废的。他可不是史书上那些毫无反抗之力最后被废黜甚至丧命的太子。
本想着利用前世的记忆慢慢布局承继大位; 成为天下之主; 迎四海升平。但一个薛叶就打乱了他的全盘。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 加快了积蓄势力的速度。
他也知道; 即便事成; 以后也会留下污名在天下人心中; 后世史书也会记载。
但薛叶的存在如附骨之蛆; 令他不能无法缓缓图之。
失去了谢安瑾和宋庭章虽有些可惜,但重生以来两三年的布局; 从夺得太子之位一步步; 他所收拢组织的势力也不小,手下秘密训练的暗卫连父皇也不知道。另外光是私下炼糖; 肥皂、玻璃这些生意,积累下的财富虽不能同前世的薛大老板相比,但也足够惊人了。
正是这样的财力和暗中的势力; 才让他得以避开父皇耳目设计散播谣言,引起天下人不满。
光是将薛叶打为迷惑人心的妖道,可不是他所能满足的,他要借此来个名正言顺,清君侧,请父皇禅位。
太子褚贤眸间燃起一丝野心火焰。
……
萧函在善清观依旧不受人打扰,但她对外界发生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有着雀鸟为她传递消息,这满京上下对她并无什么秘密可言。
太子褚贤也不愧是做过皇帝的人,能狠得下心将亲生母后送到冷宫去,只为了给这流言更增加一分重量,那谋朝篡位也不奇怪了。
知晓太子布局的萧函却不急着告诉皇帝,其实太子褚贤包括旁人都想错了一点。
他们以为她只是借皇帝的势,耀武扬威,一旦改朝换代她也就不算什么了。
但她可不是会随波逐流,将命运交托到别人身上的人。
大梁皇帝于来说,是可以利用的一环。
试问除了皇宫,什么地方能在短短时日内集天下奇珍异宝,除了大梁的皇帝,谁能满足她想在这个世界修炼的大量资源。
不过现在,谁当皇帝对她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只差这最后一步。
丹室,萧函凝声道,“将东西都放进去。”
宫人们手中端着的案牒上有天下少有的奇珍异草,天山雪莲,犀角磨成的粉末,鹿血等,也有一些古怪稀奇之物。他们依从薛真人的吩咐,将东西小心翼翼地陆续放进丹炉中。
这丹炉也不普通,是薛真人自己画的样子要求工匠去做,但对成品挑剔至极,工匠们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烧出这一个丹炉来,听说是万中无一,不知废了多少人力物力。
为此,似乎工部那边的官员也是颇为不满。
皇帝还是那个态度,对薛真人予取予求,甚至对炼丹这事表现出了一种热切,仙缘大道摸不着,但炼出的丹药可眼前看得见的好处。
不就几个丹炉,薛真人既然不满意那就是工匠做的不好。起初那些工匠在被薛真人退回了十几个丹炉后,回话说要达到薛真人的标准恐怕还需一段时间。这话说的也是合情合理,哪怕薛真人将丹炉构造样子都描好了,需要的材料比例,锻炼方式也告知,但真正做好一个丹炉也实为不易,而且还要达到薛叶的要求。
皇帝的做法也很简单,直接给了个限期。作为上位者,他不需要知道这其中的艰难理由,也不会费心时时关注进程,总之一句话做不好就掉脑袋。
萧函对此没有说什么,只加了一句,招收工部之外的匠人,谁若能做出来,便能得到封赏。
京中虽传着陛下沉迷修道长生,更是为此劳民伤财,但处于底层的匠人哪里会在意什么昏君妖道的流言,单是这份诏令,就足够他们为之埋头不眠不休锻造丹炉了。
而工部的那些工匠不知是因为皇帝的限期还是外来匠人的竞争,生起紧迫来。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终于锻造出了薛叶所要的丹炉,上面雕刻的丹纹都蕴含着些许道蕴。
不怪她要求苛刻,毕竟她要炼丹,无论化丹的灵气还是那些灵物俱为不凡,一般的丹炉根本不可能承受得起。
忙于炼丹的萧函根本无心理会外面的风起云动。
……
“师父。”
一身道袍梳着月牙冠的年轻弟子,从马车下来后被都城繁华晃了眼,但立刻被马车里的轻咳声惊醒。连忙转身恭敬去请车里的师父下来。
进了早已打点好的客栈,还遇见了熟人。“玄诚道人,好久不见。”
“上次见面已是数年前了,想不到能在金陵城再聚。”
这两位年岁已高仙风道骨的老人便是是长春观和无量观的观主。
大梁朝道家之风不算淡,而其中数一数二的道观便是南方的长春观和北方的无量观,自前朝起就有敕封,长春观的玄诚道人和无量观的观主云濂道人更是名闻天下几十年,乃是道教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能令他们两位动身来到京城自然不是什么小事。
早在听闻陛下封了一年轻少女为真人时,道教就有些许非议,如今京中闹得动静越发大了,他们也有些坐不住,要知道,道家虽是清净无为,但家大业大分支也多,本身内部的争斗就不小,现在还有个来历不明的人来抢饭碗。
若说陛下亲封真人,又修建道观什么的只是让他们这些正统道教真传有些不满,现下担忧的就是败坏道教名声。什么炼丹修道长生。就连玄诚道人和云濂道人自己也是不信的。
道教的确有些内家养生功法,但也不过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罢了。少有的能身轻如燕,返璞归真,但那已经是少得不能再少了。
炼丹长生那什么根本就是糊弄人的。古往今来,多少皇帝迷信这种炼丹术士,像他们真正的道教传人是不屑与这种欺世盗名,故弄玄虚之人为伍的,免得受了连累。
炼丹这种事也是讲究玄学的,
在炸了几炉药,难得炼出来的也都是些废丹后,萧函已经心平静气了。
走出丹室,“清源真人。”宫人眼中含着一丝畏惧,这几日丹室内炸炉的声音如晴天霹雳,幸好薛真人每每都安然无恙的出来,但也吓得他们胆战心惊。
“陛下想见您一面。”
长春观和无量观在大梁的信徒甚众,两位道人也是威望甚重,连皇帝也须敬三分,现在他们称想与清源真人一会,皇帝也不好拒绝,才命宫人告知,但也是等到萧函从丹房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