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世间之事,一向都是知道归知道,实际的操作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皇阿玛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这些占着位置不干活儿的老臣们继续留着,不光于国于民无益,反而对带给新晋的官员们一些坏的影响。
  可是皇阿玛却是下去手大力整顿。
  眼看大清的官员队伍越来越庞大臃肿,胤礽的心里当然是非常的着急,这些人将来都会变成一颗祸害大清的大毒瘤,此时不除,更待何时?
  可是,还是那句话,康熙皇帝下不去手。
  胤礽其实也理解自己皇阿玛的意思,就和傅山先生刚刚说的那样儿,凡是总是分个轻重缓急,张弛有道才好。
  因为四年前修订《大清律》引发的朝野震荡,也才只是过去了四年,朝廷也才刚刚缓过来这口气儿,康熙皇帝的意思是暂时还是求稳。毕竟,这几年,最主要的是北边和西边儿的战事。
  在心里叹了口气,不再想这些他暂时无能为力的事儿,胤礽捧起来先生刚刚写的这篇草书,慢声念道: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读完了这首词,看到老先生脸上的惆怅和怀念,胤礽发现他好像又犯了一个错误。
  满清统治着当年一句“留发不留头”,这大清目前已经有了历史上清末时候的大辫子,不再是金钱鼠尾,可是这“千年来作为文人标志的头上巾”却是实实在在的没了。
  叹了口气,胤礽对于在皇阿玛的有生之年,恢复大清子民的发型自由,不抱有任何希望。
  “先生,你心里的大拿先贤是“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先生。李白先生又尊陶渊明先生是个角儿。陶渊明先生有句诗写到,“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看来这个美酒,真的贤者们的圣物。”
  老先生瞬间恢复精神,跟个大孩子教导小孩子“不逃课枉少年”之类的,哥俩将来一起去做小坏事儿一样,一脸神秘向往的循循善诱,“太子殿下说的对。”
  “人要表达抒发感情志向,就要有个寄托。比如石溪老道寄情山水,老夫寄情于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醉里挑灯看剑”;“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
  “喜怒哀乐,少了美酒,那就是如同厨师炒菜不放菜油和盐巴,没滋没味的。太子殿下今儿能有这番感悟,实在是不枉老夫给你写的这首词了。”
  胤礽不置可否的笑着点头,“先生说的有道理,古往今来,“酒仙”,“酒帝”,“酒樵”,“酒客”,“醉吟先生”等等多的数不过来。”
  “虽然孤认为,乙醇和水加上那一眯眯的香气,不过是麻醉人的大脑神经,让人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罢了。”
  无视老先生因为不满,激动的翘得老高的白胡子,胤礽继续说道,“关键是,喝醉酒后需要很长的醒酒时间,需要有人照顾伺候。否则,“酒壮怂人胆”,喝了二两白酒,就冲动闹事的人很多。”
  “现在民间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小电瓶特别盛行,因为喝醉酒导致的车祸时有发生,皇阿玛和孤正打算对驾驶人实行戒酒令。”
  说到这两年来,因为司机醉酒导致的翻车事故,老先生也是无话可说,虽然他认为“黄包子”在强词夺理,他又不会是开车的司机,喝醉了也多的是有人争先恐后的上前伺候,怕什么?
  胤礽摇头,坚持己见,“先生,美酒很好,只是不适合孤。对于有闲情雅致和空闲时光的人来说,美酒就是知己好友,是人生三大乐趣“诗酒茶”其中之一。可是对于孤而言,只有酒香夺智,酒者烧身烈焰。”
  老先生明白太子殿下自持稳重的意思,可还是不大认可,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理由,“太子殿下在和那些蒙古台吉们会盟的时候,也不喝酒?岂不闻,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
  胤礽还是摇头,举行宴会或者参加典礼的时候,给他喝的一般都是白开水。
  眼见“黄包子”还是不为所动,傅山先生却是被激起了兴头,他非要让“黄包子”有一天能和他痛痛快快的畅饮一番不可。
  苦思片刻,傅山先生终于又想到了太子殿下肯定会感兴趣的一件事儿,立刻兴致勃勃的说道,“太子殿下,可听过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
  胤礽听了果然来了兴趣,他对于宋朝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情趣别致的这一段儿千古佳话,一直都很是欣赏肯定。
  “孤当然知道,只可惜的是,大相国寺那堵题有君臣和唱墨宝的粉墙,早已不复存在了。”
  傅山先生闭着眼睛,美滋滋的撸了一把胡须。他就知道,皇上不会把这样的小事儿告诉太子殿下。
  得意洋洋的老先生,面对胤礽的询问的小眼神儿,欢喜乐呵够了,才终于大度善良的开了尊口,“太子殿下此言差矣。人世间,失而复得的事儿,可是不少吆。”
  果然如他所料,“黄包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会惊喜非常。瞧这双桃花眼亮的,哎吆吆,幸好这里没有小姑娘。
  胤礽可不是又惊又喜吗?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深以为憾。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会把那堵粉墙给找了回来。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那堵粉墙可是彻底的消失了的。
  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的故事,是发生在民风自在,文豪辈出的北宋时期。
  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和尚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东坡先生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就看见粉墙上新题的佛印和尚的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性情豪爽乐观,一向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东坡大文豪,发现这首诗写得虽然是颇有哲理,却是四大皆空,禅味太浓,读来有意志消沉之感。
  他做人的态度一向是,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想躲也躲不开,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过是如何掌握一个“度”而已。
  于是,苏东坡先生当即就在佛印和尚题诗右侧,题上了《和佛印禅师诗》一首,诗中写到:“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把笔一掷,乘着醉意,他就离开了禅房。
  第二天,神宗皇帝赵顼在臣子王安石大人的陪同下,恰巧也来到大相国寺休闲赏玩。
  神宗皇帝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觉得很是风雅,别有一番潇洒不羁的斗诗情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诗一首?”
  王安石大人闻言遵命,略一沉吟,当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上了《亦和佛印禅师诗》诗一首,“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先生乃是华夏几千年来难得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
  他以诗人的才情聪慧,跳出了前人古人的老套子,机智巧妙的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百姓生计结合起来。给人人恐惧的“酒色财气”四大害,赋予了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乐呵的色彩。
  神宗皇帝对于爱卿的才华抱负深为赞赏,乘着这大好的兴致,就在粉墙最上面写了一首诗附和,“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这一段君臣与民同乐的趣事被后人津津乐道,那堵粉墙也被大相国寺当成了宝贝一样,供起来给香客游人参观。可是前朝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那堵粉墙就不知所踪了。
  大清入关以后,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下令重建大相国寺。
  康熙十年,康熙皇帝下令重修藏经楼,这些年更是不断的翻修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等,大相国寺恢复了以前的“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巍峨壮观,辉煌瑰丽的大相国寺,又有了以前名动天下的气势,香火鼎恒,游客如织,慕名前来学习佛法的各国僧人络绎不绝。
  作者有话要说:  撒娇打滚儿求评论,还差50就到四位数了,嗷


第111章 飞机
  得益于历代帝王的崇奉; 声名显赫; 历久不衰,历经大水之灾; 洗劫之难,却又被几番重建重修的大相国寺; 虽然是宝刹重光,再现辉煌; 可是那些遗失的历史古迹,文人墨宝,却是后人们心中永远的一大憾事。
  唐宋大家们倾注在大相国寺的心血,如今也只剩下一声叹息。
  “画圣”吴道子先生那堪称神来之笔的《文殊维摩菩萨像》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吴带生风”的典故给后人怀念。
  “塑圣”杨惠之先生汲取绘画艺术的养分; 创造了古华夏雕塑中的新形式; “壁塑”; 又为了和他的师弟吴道子先生互别苗头,倾尽心力在大相国寺创作了; 跟真人一样立体形象的五百罗汉像,如今当然也是不见了。
  就连杨惠之先生的那本《塑诀》著作,也没有流传下来。
  胤礽在心里感慨的又是叹了口气,江山代有人才出,就好像傅山先生留在杏花村的“得造花香”的碑文一样; 华夏大地总是不缺少异事奇迹的。
  回过神来的胤礽,发现老先生正眼巴巴的看着他,一脸的委屈; 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
  “先生放心,你既然告诉了孤这个好消息,孤自然是答应你。等孤满了十五周岁,过了成人礼,就和先生找个诗情画意的时候,畅饮一番。”
  ···
  “太子殿下,一般人家,十二岁就开始锻炼酒量了。而且你这马上都要大婚,成家立业了。更是不需要等成人礼了。”
  胤礽眨了眨眼,“先生,太医院的研究也是证明,女孩子十五岁笄礼之后,再行婚嫁,十六岁以上生育最好。大格格今年满岁才十一岁。”
  ···
  傅山先生被太子殿下的厚脸皮气得差点儿蹦起来,“太子殿下,你当老夫无知不成?皇家都是十二,三岁就成人。”这天下谁不知道,当今皇上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出生的?
  “那是以前,现在和以后不会了,都是最低满岁十五。”
  ···
  傅山先生郁闷,不用问,这肯定是“黄包子”的意思。
  虽然天下人都知道,在父母十五岁以前生育的孩子,大多都不好养活,可是对于皇家来说,却是一向不在乎这些的。否则历朝历代的皇帝,怎么会有那么多夭折的孩子?就拿当今皇上来说,在他十八岁之前,夭折了多少个孩子?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番难得的善心。所以,他为了能和“黄包子”畅饮一回,要等到四年后?
  烦躁的在屋里走了几步,傅山先生终于妥协道:“行,行,就约四年后。不过先说好,不允许用功力把酒力逼出来,要真真正正的喝一回。”
  别以为他老人家没有练习内家功夫,就不知道黄包子刚刚瞬间神志清明,脸色恢复正常的原因。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五点了,估计康熙皇帝马上就要来检查“黄包子”的功课,老先生习惯性的提前开溜,免得见到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