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他这一世的父母爷奶安心的笑容。

    认清了现实以后,他努力地练习走路,好好吃饭,试着听懂当地方言,并熟练地运用到与老方家的日常交流中。现在的他,就像是一颗石子落入湖里,看似融入了进去,只有他自己知道材质不同。

    前世他父母早亡,但是为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他顺遂地念完大学,硕士,并经导师引荐跟了一位业界大佬继续念博士。然而,一切按部就班,连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个标点都在deadline到来之前完美落下时,他的电脑爆炸了!

    这得是多么的倒霉!

    总之,他的现代生活终止在爆炸的那一刻,至于人是死是活已经超出他的感知范围。

    方长庚此刻已经懒得回忆那令他羞愧的穿越经历,一阵微风吹来,他吸了吸鼻子,问到一股浓郁而新鲜的臭味。

    “噗哒!”

    一只小母鸡踱步到他身边,撅着屁股在他脚下拉了一泡湿漉漉还冒着热气的稀屎,及时地吸引了方长庚的目光。

    他弯下腰,左手拿着方大山特意为他量身打造的小簸箕,另一手抓着树枝,把旁边一坨已经干了的鸡屎拨到簸箕里头。

    整个云岭村,生活的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也包括他家。

    现在是昭武五年,但以他有限的历史常识,并没有在记忆中搜寻到昭武这个年号,现在也没有能力去探究这个问题,在五年的日子中,他只得到一些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云岭村是从隔壁一个大村大岭村分出来的,本来是一个单姓村,所有人家的男人和子女都姓方,村头建了一个祠堂,按辈分数下来,家家户户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

    村里人禁止通婚,女子都嫁到外头,男子也只娶外村人。这规矩上百年都没有打破过。但自从前几年北方闹了饥荒,中部泛了洪水,一部分逃荒的来到这里,一部分躲避修建河堤徭役的来到这里,姓氏就杂了起来。昭武帝登基后,现世安稳,那些外姓人没想再挪窝,村里也接纳了他们。

    如今村里的大姓还是方,掰着指头数有四十几户人家,村里没有地主,只有少部分佃户,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他们老方家是方姓主脉,祖上出过两个童生,两个秀才。远的不说,方长庚的二爷爷方万明就是秀才,在镇上的富户王家做账房先生,方氏祠堂的奖学碑上还有他的名字。当初方万明在一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后生中显现出超凡的读书能力,全村凑银钱供他念书,虽说还是止步于秀才,但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据他爹说,考上秀才以后就能上族里的奖学碑,族里会奖励三十五两银子。他二爷爷当初是县学第二十名,刚巧挤进廪生的名额,每年官府补贴的廪饩(读xi,第四声)银就有四两,每月米六斗(约七十五斤),算上免去的徭役赋税和他当账房先生的饷银,在寻常人家看来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说到收入,他们家就是典型的农民家庭,全民种地,家里一共有三十亩地,算中农阶级,这么想想总比还要向地主交租金的好。

    但由于村里没有水利设施,几家共用一头牛,到了农耕繁忙的时节还是有些吃力。他娘小李氏和他二婶何氏轮流用家里一台织布机织些布匹卖到镇上的布庄,加上卖的粮食作物,算下来一年仅有三十两不到的收入。

    全国不同地方的税率都不一样,昭武帝即位以后,他们县里官府只收一成的农业税,相比其他地方都算是少的,同时那些零零散散专供贪官的过节费、撒花费都免除了,农民的压力减少了许多,就算这样,加上人口税,也要扣去约五两的税钱。

    总之,他们家就一直处在吃饱不愁,要富别想的状态。

    但方长庚只知道,他不想种地!思前想后,似乎也只有考科举一条路了……

    “弟,我回来了!”门口传来兴冲冲的幼童声音。

    方长庚收回天马行空的思绪,从椅子上起来,朝他的哥哥方启明咧开了嘴。

    没错,袁大夫给他取名那天,当时还叫方蛋子的方启明沾了光,他们兄弟俩凭借名字上的压倒性优势成功收获了全村小伙伴艳羡的眼神,这让方长庚也终于有了一点安慰,不得不为自己当时机灵的举动庆幸。

    “哥,你不是在二爷爷家吗?怎么又回来了?”

    方万明只有一个儿子方思成,是个童生,借着方万明的名气在镇上开了一间私塾,方启明享受到了关系户的待遇,得以跟着方思成读书,半个月回家一次,学费都免了。只是方启明脑袋活络,唯独缺了一根念书的筋,从他三天两头逃课往家里跑的行径就能看出他的学海生涯不会太长。

    想到这里,方长庚稚嫩的小脸上露出一抹忧虑:“哥,你这样跑回来,爹又要揍你了。”

    方启明被打惯了的,虽然心底还是有一丝畏惧,但在年幼单纯的弟弟面前,他表现出了哥哥的风范:“不怕!弟,你上回不是说想看书吗?我被伯伯罚抄书,我特意选了《三字经》,抄得手都断了,过会儿我教你认字!”

    方长庚挺感动的,家里别说书了,连个带字的东西都没有,他每天喂鸡铲鸡屎,差点儿连字儿都快不认识了。虽说学这些东西他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但一来这个朝代用的是繁体字,他不熟。二来他不知道科举考的究竟是什么,这对习惯了应试考试的他而言是大忌。他对科举的映象还停留在八股文上,但这已经不是他所掌握的范围了。

    本朝考童生和秀才并不限制年龄,但整个永州府也没出过神童。他不想做出头鸟,对官场也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如果能像二爷爷那样也算不错了。

    方长庚朝方启明笑弯了眼,奶声奶气地说:“谢谢哥~”

    方启明心里十分满足,他走过来牵起方长庚的手,两人兴冲冲一同进了屋子。

    这五年里,二婶何氏又添了一个女儿,他娘小李氏去年也生下了小妹,两个一岁多的小女娃躺在木头打造的婴儿床里睡得冒口水泡,都不是让人操心的主。

    两兄弟坐在炕上,方启明从怀里掏出那本他手抄的《三字经》给方长庚看。

    有简体字的基础,方长庚发现认这些字并不难,难得是用毛笔工工整整写出来。这比用中性笔写字难多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行。方启明的字就跟蚯蚓爬似的,缺笔少划他也看不出来,不过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古人开蒙普遍很早,方长庚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喂鸡混日子了。

第3章 启明

    两兄弟正说着话,院子里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是小李氏回来了。

    方长庚这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

    现在是春小麦播种的季节,小李氏和何氏都下地帮忙,二叔家的大丫和二丫也去田头干点除草打下手的活,只有方长庚在家里看两个妹妹。

    民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本朝湖广为天下第一出米之区,他们这一带多丘陵,少高山峻岭,地形十分有利于耕种,土壤也肥沃。

    永州本以生产水稻为主,前朝开始推行鼓励多种小麦,但在云岭种小麦的很少。由于很多北方人迁移到湖广,吃面食的人增多,小麦的价格水涨船高,为了多挣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小麦。

    现在云岭实行的是稻麦两熟制,轮流种水稻和小麦。因为水稻是水生作物,小麦却是旱地作物,因此种完水稻以后必须排干田里的积水才行,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方长庚家里所有的劳动力都出马,没有一个闲人。

    他们家里现在三十亩地,十亩旱地,二十亩水田,除了水稻和小麦,还会种粟、红薯、土豆和黄豆玉米之类的作物用来自给自足。

    这会儿小李氏要回家准备全家吃的午饭,方长庚小声对方启明说了一句“娘回来了”,然后挪着屁股蹬着小短腿从炕上下来,跑到门口清脆地叫了一声:“娘,你回来啦。”

    小李氏身上穿着下地干活时的麻布短褐,在太阳长时间的曝晒下面皮通红,神情有些疲惫,看见他乖巧地站在门口,眼神就软了下来:“我的乖儿,是不是饿了?娘这就去给你做饭吃。”

    方长庚心里着实不落忍,这么多年,他已经把老方家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小李氏是这些人里头对他最好的。

    亲眼看着自己关心的人为了生计这么辛苦,方长庚看着自己短手短脚的眼神更加哀怨,现在也只能平时在小李氏面前听话一点儿,尽量干些自己能干的活,多说些让小李氏开心的话。

    “娘,我帮你洗菜。”

    方长庚想到屋里的方启明,决定在小李氏发火之前先提高她的燃点。

    小李氏刚露出欣慰的笑,方启明就磨磨蹭蹭地出来了,心虚地看着小李氏:“娘……”

    果然,小李氏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上前几步拎起方启明的耳朵,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好你个小兔崽子!我辛辛苦苦送你去你二爷爷家念书,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这么不听话,啊!”

    她边提着方启明的耳朵,边狠狠揍他的屁股,很快院子里就充满了方启明的鬼哭狼嚎,连东屋里的三丫四丫都惊动了,咿咿呀呀要哭不哭地叫。

    方长庚连忙抱住小李氏的腿,替方启明求饶:“娘,你就别怪哥了,妹妹都吓哭了。”他心里一边腹诽,要是揍他有用,方启明早就成了十里八乡都有名的神童了,毕竟整个云岭村能念的上书的也就那么两三户人家。

    小李氏也知道方启明不是那块料,田里还有一大家子等她送饭,也没什么时间管他,只掸了掸袖子,压下火气说:“看晚上你爹不揍你!”然后摸摸方长庚的小脑袋,就急急忙忙进了厨房。

    方启明一脸沮丧,他虽然挨了揍,但自尊心特别强,一句求饶的话都没有说。

    方长庚安慰他:“哥,晚上我跟爹说,你是为了教我认字才跑回家的,不让爹揍你。”

    方启明感动地看着方长庚,摇摇头说:“没事,跟你没关系,爹要揍就揍吧,我就是不想念书,还浪费银子,没劲透了。”

    虽说方启明念书的学费免了,但生活费还有买书、买笔墨纸砚的费用都要他们家自己出,对方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氏明里暗里也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觉得这钱用在方启明身上浪费了。小李氏当然反驳回去了,只是方启明实在不争气,说出的话自己都觉得没底气。

    方长庚能理解小李氏的心情,但读书这事儿强迫不得。只是他从心底里不希望方启明将来也像老一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赚血汗钱过日子,至少也要督促他考个童生才行。

    虽然不知道这个计划行不行得通,但他还是决定从今天开始给方启明好好做思想建设:“哥,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要像二牛、柱子他们那样下地干活了,还要干一辈子,你愿意吗?”

    方启明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挺好的,还能帮家里减轻负担,反正比读书好多了!”

    连方长庚都听出他话音底下的心虚。

    其实方长庚自己也有私心,现在家里供一个已经让何氏不是很高兴了,要是再加上他,何氏肯定要提出意见,估计爷爷奶奶也不一定会支持他。如果方启明不念了,他只要在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