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万英多少也有些得意,有人问了就半遮半掩地说是他小孙子考上童生了,果然收获了一片羡慕的目光。

    方长庚心里暗笑他爷爷装模作样,但见长辈们在村人面前长脸,心里是满足的。

    *

    饭桌上,基本就是家里的男人和沈老头聊天说话,女人们围坐在另一边,精力就都放在了方长庚身上。

    虽说可以理解大家还没有消退的喜悦,只是方长庚看着自己碗里高高堆起的饭菜,还是有些哭笑不得。

    方启明故意装出气愤的样子:“我现在可算是彻底入不了你们眼了,就没人关心我爱吃什么,吃饱了没。”

    小李氏笑骂道:“都多大的人了,我看里长说的没错,就该给你说亲了,让你媳妇儿好好管管你,也能早点考个童生回家。”

    方长庚这才意识到,方启明已经十七了。在村里,这样的年龄娶亲的比比皆是,方启明还算晚的了。

    “我要有嫂子了!哥有没有喜欢的女孩子,赶快让娘给你说亲去!”方长庚冲方启明挤了挤眼,有些幸灾乐祸。

    方启明脸上微红,没好气地说:“我哪有那闲功夫啊,跟着袁大夫要学的东西可多了,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

    老李氏白他一眼:“那也得早些看起来,我这就托人问问有没有适龄的好女子。”

    方启明也说不清自己想不想要一个媳妇,打算先囫囵应了再说:“随便你们呗。”

    老李氏听了训道:“自个儿的事一点都不上心,这事能随便嘛?”说着目光又转投到大丫身上:“大丫年纪也到了,正好一块儿问问,女儿家家可耽搁不得。”

    何氏郁闷地看了大丫一眼:“这丫头也不知道在想啥,前两天我还给她说了一个,愣是说不喜欢,问她也说不出到底喜欢啥样的,我这当娘的能怎么办?”

    大丫又羞又气:“娘,你别当全家面说这个……”

    小李氏笑着说:“这有啥不能说的,有喜欢的尽管告诉我们,只要人品好,家里过得去,有大丫这样的好女子操持,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大丫腼腆地笑笑,似乎想到了什么,终究还是没说话。

    这时沈老头和方万英他们的对话引起了方长庚的注意。

    “……开什么山,买几块地种呗,到时候你们长庚有八十亩地可以免交赋税,怕啥?”

    原来是在说开山的事。

    沈老头继续说:“现在一亩良田五两银子,这附近有不少人家供不起田的,官府又不禁这等买卖,要买地也是易事。”

    方大山说:“那到时候还得劳烦里长帮忙办手续了。”

    沈老头爽快答应:“这有啥劳烦不劳烦,乡里乡亲的。”

    ……

    吃完饭让方启明送走沈老头,一家人就围坐着商量买地的事。

    老李氏说:“以后小明要娶媳妇儿,长庚还得念书,大丫她们总要一份拿得出手的嫁妆,这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销,是得想个法子多些进账。”

    方启明眼神坚定:“咱就种药材,我和那药贩子关系不错,打听了不少事,也不用着急,先试种一亩再说。”

    方长庚表示支持。

    他若想继续科举,这辈子就离从商这条路越来越远了,否则就会被士林瞧不起。但方启明不走这条路,大可尝试一下,没准真能发家致富。

    他俩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关系好得不分彼此,谁好都行。

    老李氏缓缓道:“咱家里现在还有六十五两银子,小明算算要用多少,得把长庚读书的钱留出一份。”

    方启明眼睛亮亮的:“只要三十两就够,我这就开始准备起来!”

    其余人都有些忐忑,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再说他们家没人有经商的经验,还不知道这银子会不会打水漂呢……

    方长庚倒挺相信方启明的,再说创业有风险,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29章 入v第一章

    中了府案首的消息很快就在这只有四十户人家的云岭传遍了; 来家里唠嗑的邻家大婶也多了起来; 说来讲去也就那些赞美奉承的话; 老李氏倒是听得开心; 反正方长庚只知道自己的耳朵快起茧子。

    而小李氏感叹最多的,是她没能给方长庚提供一个好的读书氛围; 这一切全是靠方长庚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再高兴也不能掩盖她心底的歉疚和心酸。

    各家婶子大嫂们都安抚她。

    “这说明什么?钱多不顶用; 脑袋瓜子好使才行; 你家长庚就是聪明!”

    “我早就说了; 长庚这孩子面相好,那叫什么,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那可是做官的面相……”

    “是啊是啊,早知道这样,我就该早点让我那小侄女和你家长庚定个亲,现在可高攀不上咯……”

    众人一阵哄笑,小李氏也没了自怨自艾的心情; 浅笑着说:“你们就瞎起哄吧,说得我脸都臊了,

    长庚就是肯吃苦; 离你们说的那些还远着呢; 再瞎说八道我可生气了!”

    一个直爽的嫂子说道:“不瞎说不瞎说; 我就想着到时候让我家那小子也念书去; 以后才有好出路。”

    “可别说了,我家的不是没送他去过蒙馆,天天逃学摸鱼,怎么打都不顶用……”

    “……”

    女人们又叽叽喳喳你一句我一句地嚷起来,到傍晚做饭的时候才散,在自个儿屋里也逃不了荼毒的方长庚终于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来者都是客,这些人走之前老李氏还各送了两个大白面馒头,不然难免被人背后编排吝啬。

    老方家的人都惜脸面,这些礼数都做得周全。

    倒是作为村长的方大树这回没来,方长庚不怀好意地想,恐怕是方松的心理阴影太大,这时候还没缓过来,在家里发疯呢。

    事实和方长庚想得差不离,自从方松回到家以后,只要一闭眼就是那天摔了个狗吃屎的画面,惊悚的是这个狗吃屎还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就不说了,第二天方松他娘炖了碗菜梗,炖烂了,蔫黄蔫黄的,上头还漂浮着一层油腻的菜油,方松的脸顿时成了咸菜色,跟怀孕的妇人似的吐了个昏天暗地,气得他老娘抄起掸子就要揍他。

    方松有苦说不出,不敢把这件糗事说出来,一来实在是太丢人,二来是这回府试没过,要是坦白自己弃考,还不得被他娘给喷死。

    最令他难受的还数上茅厕的时候,一靠近茅坑就汗毛倒竖,总之那日子是苦不堪言,人都瘦了一圈。

    事后他也在想,好好的怎么就会滑倒了呢?

    隐约只记得当时脚下好像不是踩到脚踏的感觉,滑溜溜的……在他之前,还有个小个子也进了茅厕,他怎么没摔呢?

    难道就他该这么倒霉?!

    这边方松还在冥思苦想,方长庚却早就把这茬扔到了脑后,就算方松想明白了,他也不怕。

    因为客人的原因,方长庚在家多待了两天,再耽搁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打算隔日就去镇上。

    虽然只是过了府试,但谢师礼也要准备。

    除了猪肉蔬果,小李氏还准备了二两银子,对他们这样的人家已经不算寒碜了。原来方万英想亲自上门道谢,只是梅雨季到了,腿脚酸疼不利索,就说好了让方大山去。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方万明亲自来了,当面好生夸奖了方长庚一番,坐下来以后才笑着对方万英说:“大哥,这回长庚中了府案首,考个秀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原来按规矩是要等院试过了才能进县学的,长庚情况特殊,县老爷说了,三天以后就让长庚去县学报道,跟着教谕读书!”

    县学?方长庚有些惊讶,听说如今的县学真正上课的很少,但学习条件很好,他竟能去县学读书了吗?

    方万英瞪大了眼,他做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和县太爷扯上点关系,还不是因为犯了事,而是有恩典给他们。

    他又喜又忧地看了一眼方长庚,却是欲言又止。

    老李氏知道方万英脸臊不好意思说,就替他开口道:“弟啊,这县学一年学费要多少,还有县里吃住行的花费呢?咱都是庄稼人,不懂这些。”

    方万明边摇头边笑,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县学一年虽要八两,加上吃住还有纸笔,怎么也得十五两往上。不过大哥大嫂用不着愁这个,王家老爷先前就说要奖励过了府试的学生,这里是十五两银子,刚好够长庚上一年县学了。”

    老方家的人顿时面面相觑,方大山有些不敢置信:“给、给了这么多?”

    方万明安慰他们不用在意:“这对王老爷算不得什么,你们尽管收着就是。过会儿我去和族长打个招呼,怎么着也能再拿五两给你们。”

    还是小李氏清醒,开口问道:“那县老爷那儿,可要准备些什么送去?”她是知道的,当官的都吃这套,人家可不会平白无故帮你。既然得了好处,她们就不能不知好歹什么都不表示,倒把父母官给得罪了。

    方万明耐心地解释:“咱这位县老爷为官清正廉洁,最不喜这些赃贿狼藉,送礼反倒玷污了人家一片好心。改明儿我陪长庚去县衙亲自道个谢,就足够啦。”

    “那就好,那就好……”一家人一颗心安定下来,只剩下对方长庚去县学读书的无限喜悦和期盼。

    吃饭时,方万英见方万明一直笑呵呵的,估摸着他孙子应当也考得不错,于是放心问道:“沅君那孩子也过了吧?”

    方万明抚了抚胡子,笑着叹了口气:“过是过了,不过只得了第八十,比长庚可差远了。”

    老李氏见方万明似乎并没有为此感到不悦,就道:“长庚和沅君好得就跟亲兄弟似的,谁好谁坏有啥可比的。依我看,两人都有福气,又有弟你在,考上秀才那不是早晚的事。”

    她的孙子比方万明孙子聪明,这么小的年纪就是童生,还是了不得的案首,她心里怎么可能不为此而沾沾自喜呢?和小李氏她们闲话时也会免不了感叹方思成读了一辈子书,也不过是个童生,今年的府试也没去参加,可见那颗心是淡了累了,可方万明对他们家有恩,这些想法也只能在脑海里一飘而过,若是太把自己当回事,那就是忘恩负义了。

    方万明听了乐了:“这俩孩子关系确实是好。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管不了太多,看他们自个儿本事吧!至于长庚我可是当亲孙子看的,他好我也高兴,一样!”

    气氛温馨热腾,老方家人的心里纷纷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也坚定了一个信念——读书才能兴家。

    *

    打点好一切,方长庚就跟着方万明去了镇上。

    “二爷爷,其琛他们考得怎么样?”没有交通和通讯工具就是麻烦,他到现在都还没见过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现在什么情况。

    方万明脚步松快,心情极好:“其琛考得也很不错,第六名。王复那小子倒出乎我意料,居然考了第三十五,把王老爷给高兴坏了。”

    方长庚彻底没了心结,笑着说:“那真是太好了!我们又能在一块儿了。”

    四个人里,周其琛已经十五,王复十四,方沅君十三,对于前两人来说考个童生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儿了,但以后四人能同进同出,还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方万明笑容收敛了一些,有些无奈地说:“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