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桐-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有出世修行,有入世修行,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法。”福安长公主的话越说越有玄机。
“唉,我就不爱听你说修行这两个字。”赵老夫人长叹了口气,“阿真哪,你也别怪我依老卖老,我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孝心更重,可太后走了,守上三年孝,这就是尽了人子最大的孝心了,到哪儿也没有父母去了,儿女就都要出家的理儿,你不能总在这庵里住着。”
“老夫人,我跟你说过,母亲一走,我的心就死了,我本来就厌恶凡尘俗世,当初因为有父母的生养深恩拘着,不得不在凡尘俗世中承欢膝下,后来,阿爹走了,母亲又走了,我生无可恋,不在这庵里住着,还能去哪儿?”
福安长公主言语冷淡。
“话可不能这么说!”赵老夫人看起来十分头痛,“太后临走前,别的都放心,就是不放心你,当时,太后怎么嘱咐你的?让你一定要尽早挑个好人家嫁了,相夫教子,太后临走前,把这件大事托付给了我,阿真哪,太后可是一心一意为了你好,你不能总这么违着太后的意思不是。”
李桐听的愕然,原来赵老夫人是来劝福安长公主嫁人的!
“就是因为母亲如此疼爱我,我才要终此一生,替母亲祈福。”
“真姐儿!你不懂,你这可不是真孝敬,什么叫孝?顺父母心意才真正叫孝,真姐儿啊,我知道你是个真孝敬的,可太后已经走了,这父母,都是要走在儿女前头的,我知道你难过,可难过,又能怎么样?这日子总是得往下过,咱们得往前走,是不是?”
赵老夫人苦心婆心,李桐心里涌出股极其滑稽的感觉,福安长公主不嫁人,至少不是因为那个孝字,这个,她现在都能听明白了,难道赵老夫人真以为她理解错了那个孝字?
福安长公主低头沏茶,没答赵老夫人的话。
“真姐儿啊,你听我说,这出家,修行,那都是历经大难,没办法了,不得已才这样,你这样长年住在这庵里清苦清修,你不知道皇上心里有多难受,那些官员士子,嘴上不说,你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别说是皇家,就是普通人家,有吃有喝,日子过的好好儿的,有个妹妹偏偏出了家,人家怎么说那一家的家长?也得被人嚼舌头根子不是?真姐儿啊,你就算不为自己,你也得替皇上想一想,皇上多疼你!”
赵老夫人换了个方向,李桐听的一颗心提了起来,这一番话,里头的意思就太多了,往严重了说,福安长公主这就是陷皇上于不慈。
“老夫人,我实在是……一想到母亲,心里滴血一样,贵妃娘娘说母亲都是因为我,操心太过才病倒的,我也……老夫人,一想到这个,我这心里,痛的没办法。”福安长公主垂着眼帘,语调哀伤。
“唉!”赵老夫人这一声长叹更加难过,“你这孩子,是个实心眼孝敬的。真姐儿,我跟你说,为人父母,都是这样,儿女但凡有一丝不好,那当父母的,就揪心扯肺一样。
就说六哥儿吧,其实就是皮外伤,上了药,眼看着一天比一天见好,可我这心里,还是难过的两三个晚上没睡好,天天要是不看上几眼,不让我眼看着好些了,我这心就这么提着放不下,就是看了,也放不下,那你说,这能是六哥儿不孝顺?
不能这么说,太后是因为你这亲事愁的不行,可要说因为这个病倒的,就算是因为这个病倒的,那父母心,就是那样,这事不能怪你,你也不用这样自责,这当父母的,替儿女操心,就是死了,那都是心甘情愿,你不能总这么想。”
“母亲这样待我,我也要一样回报母亲才是。”
“你看看你这孩子,净说傻话,唉,你说我怎么说你你才能明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父母怎么对儿女,不是要儿女就一样待父母,而是要儿女过得好,孝敬公婆,夫妻相合,儿女成群,千子百孙,这才是合上了父母的心愿。”
赵老夫人看样子说的口干了,示意绿云替她添茶。
“老夫人,要不是皇上,这三千烦恼丝,母亲走那天,我就舍去了,如今虽然还没舍,可我心里,早就已经没有这些了,我也早就看破红尘,只盼着早日归入轮回,也许还能见母亲一面。”福安长公主慢慢晃着手里的杯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三章 福安长公主的难题3
“唉,真姐儿,你自小就倔,可如今……你不能这样!昨天我进宫,皇上一看到我就问起你,一提你,皇上眉头就拧在一起,你没见皇上那样子,皇上说,他答应过先皇,也答应过太后,要照顾好你,你这样孤苦一人,他就是……都不闭眼!皇上说,你这样孤苦清冷度日,他以后怎么有脸去见先皇?见太后?就是每年祭祀,进享殿时,他都得愧疚无比。真姐儿啊,不瞒你说,我当时听的啊,眼泪都下来了,你就算替皇上着想,也不能再这样苦着自己了。”
赵老夫人真的眼泪淌淌。
李桐看看赵老夫人,再看看低着头慢慢啜茶的福安长公主,突然想起头一次和福安长公主说话时,福安长公主说的那句:你阿娘很让人佩服。
要是阿娘也象赵老夫人这样,哀哀盼着她和姜焕璋夫唱妇随,百子千孙,她该怎么办?
赵老夫人从皇上的哀痛苦心,说到太后的遗愿,再从太后的遗愿,说到女人不嫁人不生孩子简直就不是女人,长公主只有嫁了人生了孩子,才能明白人生真正的幸福,轮一圈再说回来,说回来再轮回去,洋洋洒洒一直说到日头升到正头顶,到午饭时候了。
李桐敬佩无比的看着赵老夫人和福安长公主,一个能翻来轮回的说上几轮丝毫不烦,真情依旧,该淌眼泪必定淌,一个端坐听了整整一上午竟然面不改色、一丝脾气没有,都不是常人!
赵老夫人总算站了起来,和福安长公主告辞,“……真姐儿啊,我的话,你好好想想,唉,你也不小了,不能总这么任性固执,一是,你得替皇上想想,二来,真姐儿啊,你听我一句,等你成了家,有了孩子,你就知道我这些话说的有多对,这女人哪,有孩子跟没孩子,那就跟换了个人,换了个天地一样,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那才是真正的女人呢。”
“老夫人今年六十七了吧?您上了年纪,好些闲事,您就别管了,好好保养自己,这是最重要最要紧的事,我来扶您出去吧。”福安长公主站起来。
“别的事我还管什么?我早就统统不管了,就是你这事,你说我不管怎么办?往谁身上放?我能不管吗?太后临走前,拉着我的手交待,说就把你托付给我了,你一天不嫁个人好好过日子,我这心里哪,就一天不得安生!唉,我愧对太后啊!”
赵老夫人连声叹气。
福安长公主将赵老夫人送到小院门口,站着看了一会儿,才转身回来。
“走,陪我到后山散一散。”福安长公主脚步碎而快,路过刚刚推门出来的李桐,停也没停的吩咐道。
李桐跟在她后面,两人出了宝林庵后门,福安长公主脚步丝毫没慢下来,一直走到小山顶上,才停住步,仰起头,闭着眼睛,在大太阳下晒了好一会儿,长长吐出口气,一言没发,转身又往山下走。
李桐赶紧跟上,福安长公主脚步比刚才慢多了,走到半山,转上一块突出的山石,福安长公主站在山石最前,“阿爹走后,太后头一件事,就是清空了我的书架,不许我再跟先生上课,把我的教引嬷嬷全部换掉,从那天起,只许我看女孝经、女四书,太后说,阿爹把我教坏了,她得把我较正过来。后来,她就让我嫁人,嫁进随国公府。”
李桐听呆了,愣愣的看着福安长公主,她怎么能跟她说这样的话呢?这种皇室隐秘,怎么能跟她这个其实还挺陌生的人就这么说了?
福安长公主的话顿住,好半天,幽幽叹了口气,“太后虽然……可她还是疼我的,我毕竟,是她亲生的女儿。”
福安长公主的话又停住了,半晌,声音低落的几乎听不到,“日子总是这样,越过越艰难。”
李桐心里猛的抽了一下,是的,她的日子,确实是越过越艰难,几年之后,艰难到她只能吞金块死了!
“为什么,不嫁个人?”半晌,李桐显的有些艰难的问道。
“你为什么不跟姜焕璋把日子过下去?”福安长公主扭过头,眯眼看着李桐问道,“这世间的夫妻,绝大多数不都是这样?做丈夫胡作非为,做妻子的,不都是要容忍一切,使尽手段对付一切,就这样一天一天熬过去?”
李桐愕然看着她,福安长公主轻轻呵了一声,“难道不是吗?姜焕璋和姜家这样的,最好是算不上,可中等总有吧,你怎么不熬下去?怎么不忍下去?怎么不使尽手段和小妾、和下人,和姜家诸人,甚至和姜焕璋斗智斗勇一辈子?你怎么逃了?”
“您可以挑尽天下男子。”沉默片刻,李桐答了一句,她和她不一样,不是吗?
“挑尽天下男子又能怎么样?若是天下男子都是一样货色呢?”福安长公主语调里满满的都是不屑和鄙夷。
李桐哑然,她和她不一样,身份地位不一样,眼光自然也不一样。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福安长公主斜着李桐。
“我不会再和姜焕璋、和姜家一起熬日子,姜家是伯府,开国以来,有爵位的人家,还没有休妻,以及和离的先例,我现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大约也没什么办法能从姜家脱身,以后,也许我也会出家吧,不过。”
李桐顿了顿,垂下眼帘,“现在,我得先保住命,我的,我阿娘的,我们李家的。”
福安长公主眉头高高挑起,随即落下,“你想的太多了吧?就凭绥宁伯府?”
“长公主眼里,绥宁伯府自然不算什么,可对我们来说,就很算什么,我家是商户,一直以来又是女户,刚刚过继了个大哥,也是刚刚才过继的。”
“你这个大哥,是因为你嫁人不淑,才起意过继的?”
“是,要是不过继大哥,姜焕璋就能出面替李家支撑一切,不管我和我阿娘肯不肯。”李桐看着福安长公主答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四章 宴宾客1
“律法如此,世情如此。”福安长公主声音平淡,“你阿娘能当机立断过继,这一步走的很对,可是,”
福安长公主回头看着李桐,“当心腹背受敌。”
“大哥,人品极好,阿娘算是看着他长大的……”李桐将李信和自家的过往低低说了,福安长公主听的很专心,“原来还有这么多渊缘,你阿娘多少年前就布下这样的后手,很难得。”
李桐一愣,“不是长公主想的这样,我阿娘当初帮大哥,就是看他可怜,阿娘当初不帮他,大哥可能就活不下来。”
福安长公主斜着李桐,似笑非笑,“你倒是天真,你阿娘帮李信,最初也许是看着可怜随手帮一把,可后来……”福安长公主拖着声音,“这才是高手布局,于无形中自成大局,你这个大哥,明年有多少把握?”
“他学问文章都够了,在外面游历多年,见多识广,世情经济也懂些,前些天,”李桐顿了顿,“家里又帮大哥请回了上元县的文涛文先生,听说文先生幕僚世家出身,钱粮刑名都极通,明年春闱,只看运气了。”
“上元县……给袁清江参赞过军务的那个文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