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莱太史慈-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叹了口气道:“正是这个道理,而在此时,又偏偏发生了刘焉和袁术的事情,王允大人怀疑杨彪大人对自己不满也是有道理的。”
张绣却在一旁接了一句道:“温侯,你我三人都是王允大人的心腹,自然可以无话不说,咱们的王允大人虽然是个英雄,但是为人有时未免太过固执了,其实他和杨彪大人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我们却偏偏插不上嘴。”
吕布当然也发现了王允的这个特点,油然道:“张绣你说的没有错误。司徒大人有时候胸襟不甚宽广,对于别人防范太深。”转过头来看向贾诩道:“所以我现在才不知道到底是要感谢文和先生好,还是埋怨文和先生好呢。”
贾诩当然知道吕布这番话指的是什么事情,马上装出大感兴趣的样子,放缓马速,故作讶道:“哦?不知道温侯指的是什么事情?”
吕布笑道:“当然是曹豹出任徐州刺史的事情。你也知道王允大人的性格,你却建议曹豹去出任徐州刺史,这不是害我吗?”
贾诩故作恍然道:“原来温侯指的是这件事情啊,我看温侯想的多了,我提议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乃是出于我们长安的整个战略大局考虑的,那并非是为了讨好温侯。王允大人虽然对人防范甚重,但是这件事情对他大为有利,王允大人没有理由反对才是。即便王允大人现在有一点心中不痛快也没有关系,毕竟时间会证明一切,千万不要弄得王允大人和杨彪大人现在这种局面才好,本来都是与国有功之人。”
吕布长叹了一声,不再说话,贾诩却心中好笑,知道吕布和王允的矛盾并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徐州阙宣的事情才是两人的和睦关系出现裂痕的导火索。刚才自己的这番话正是要挑动吕布的不满,的确,同样是为国出力,为何王允现在大权在握,可以无视众人的存在?
这种想法一旦在吕布的头脑中产生,就绝对不会再消失,反而会像种子一样在吕布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早晚有一天会令吕布爆发出来。自己在离开长安之前埋下这伏笔也算是不错。至于杨彪那里就不用自己去了,现在杨彪和王允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明显了。
正在思索间,吕布叹了口气道:“这事情以后再说,总之多想无益,对了,文和,你们何时出发?”
张绣才要张开嘴回答,却没有想到被身边的贾诩拉了一下,马上闭上了嘴巴,就只听贾诩在一旁笑道:“大概就是在下个月吧,不过有一些事情颇为麻烦,到现在还令我两人头痛不已,还需要在准备一二。”
“哦?”吕布关心则乱,转过头来看向张绣,关切地问道:“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只要我吕布可以帮得上忙的一定权力而为。”
张绣年被吕布盯的浑身不舒服,心中更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那个高深莫测的军师到底在说些什么,大感吃不消道:“还是文和说吧,我实在是张不开嘴。”
贾诩心中叫妙,表面则皱着眉道:“其实这事情很简单,我们现在手下缺少能征惯战的将官。这件事情已经困要我们很长时间了。”
吕布哈哈笑道:“文和先生开什么玩笑?张绣这小子武功不错,我知道了你是在担心跟随张任回益州的关羽和张飞两人是吗?哼!这两人武功的确不错,不过张绣的长枪也不是吃素的,除了力量稍有不及外,我看张绣和他们的武功差不了多少。”
贾诩暗骂一声匹夫,这个吕布真是只知道打打杀杀,光武功好有什么用?难道说太史慈有今天的位置和成就仅仅因为太史慈的武功强横吗?不过他正好吕布这般认为,于是摇摇头道:“温侯此言差矣,少将军乃是军中大帅,要指挥三军,怎可以时时冲锋陷阵?可惜少将军手下的将官中只有胡车儿勉强算是个人才,其他人都费可堪造就之人。”吕布点了点头,知道贾诩说的话乃是张绣军队的实际情况。
“不过,”贾诩微笑道;“若是温侯能够忍痛割爱的话,这问题就解决了。”吕布笑道:“不妨说来看看。”
贾诩沉声道:“我看温侯手下的张辽张文远是个人才,若是温侯可把此人借给我的话,那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不知温侯意下如何?”贾诩此话一出,在一旁的张绣心中一跳,原来贾诩是为了张辽!真是想不到,不过那个张辽的确厉害,武功和自己相差无几。
吕布哪里想得到贾诩的居心,闻言爽快道:“原来你是说张辽啊,没有问题,我虽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这个张辽的武功的确不错,冲锋陷阵是个行家里手,而且带兵也有一套。好,我回去后便把张辽派到文和先生你那里去,随军听从张绣和文和先生的调遣,如何。”
张绣大喜道:“如此最好。”贾诩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些微的欢喜,不让吕布有任何的怀疑。头脑简单的吕布果然不虞有他。
看着遥遥在望的军营,贾诩心中出奇的轻松:长安的形势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发展。下一步就是为太史慈打下汉中和益州了。
得关中者得天下!
第二天,以王允这摄政大臣的名义向天下公布了对徐州刺史的任命:由徐州豪门望族,曹氏家族的曹豹暂时代理徐州刺史一职,直到太史慈安全的回来为止。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天下间关注此事的人意料之外,就连曹豹本人都有一些不敢相信。不过又马上趾高气昂起来。
郭嘉此时造就已经得到了太史慈的信件,这时候继续停留在徐州不离开,那理由是阙宣背后的主事人还未落入法网。而管宁则恰到好处地配合着郭嘉的行动以青州政府的名义正式要求郭嘉回兵,那结果当然是遭到了郭嘉的“断然拒绝”,于是,徐州在外人看来,形势变得加拔弩张起来。这时候,就算是再笨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青州的内部出了问题,郭嘉和管宁之间的争斗开始激烈起来。这样的假象令天底下有野心者无不对着青州虎视眈眈,希望可在青州的内乱中获得利益。
尤其是一直在汝南默默恢复视力的袁绍对这件事情更是兴奋异常,这证明郭图向他分析的事情完全正确,太史慈果然不再青州。更加积极行动起来,只要青州一乱,袁术的部队在被自己接收,自己就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而正在这时,远在荆州江夏郡的袁敏的信件也已经到了,说在江夏已经遭遇到了太史慈,但是因为意外情况,所以太史慈逃脱了,而袁敏也身上带伤,正在休养。
袁绍大为震惊,不知道到底谁能伤了袁敏,难道是单枪匹马的太史慈干的?追问下才从那送信的手下人处知道原来是被荆州方面派出的高手所伤,当然他们并不知道黄忠的名字。
袁敏受伤当然令袁绍很担心,但是袁绍却更加高兴终于确定太史慈果然在荆州。
随后,从青州东莱来了一封信,这封信当然是刘岱写的,达意是在说袁徽袁霸两人已经成功地把太史慈的母亲劫了出来,正按着计划坐船去辽东会合公孙瓒。因为现在青州的内部不稳,管宁等人知道这事情后只是震怒,派人寻找,却不敢声张,生怕引起更大的震荡。
袁绍大喜,连忙写信给公孙瓒,说青州的事情非常顺利,要公孙瓒放心。
袁绍却不知道,这封信乃是青州方面伪造的,而袁霸和袁徽两人早已经死于非命,现在坐着船去辽东的人,乃是一群假冒者。
与此同时,高顺大军终于赶到了冀州与兖州的边界,准备和张燕“大打一场”给袁术看。
就在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兖州的时候,并州的于禁大军却突然向南推进,打着要围剿张扬的名义,开始攻击在上党郡南部一带修整的张扬大军。只一战,本就元气大损的张扬大军马上溃败,张扬带着自己的手下,向南夺命狂奔,深入到司州,并且希望向河东郡转移,和自己的老搭档王匡大军会合。于禁大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可开始挥军南下,屯兵司州,名义还是围剿王匡和张扬。
不过于禁大军的行为马上引起了各方面的疑虑,张济当然是虚张声势地作出防守的态势,荆州的张允大军却没有什么动静,果然如同太史慈所料,张允想不出乎来对方到底有什么理由攻打自己。而袁术却不敢大意,一直以来,袁术都认为并州的于扶罗的种种行动都是在配合自己,但是现在于扶罗完全失去了联络,因为战争的原因,袁术根本就不知道并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按照袁术给于扶罗的书信,他是要于扶罗趁机攻击于禁大军,谁知道现在张燕大军和王匡大军已经兵败如山倒地退出了并州,而于禁大军却活蹦乱跳地在后面追击,想都不用想于扶罗凶多吉少,袁术更在猜想于禁大军已经知道了自己和于扶罗之间的约定,说不定于禁大军的南下是为了和高顺大军在兖州夹击自己呢,所以连忙命令准备深入到兖州境内的两支大军掉转方向,奔赴豫州和司州的交界处,严阵以待,以防万一。
于禁大军面对这种情形根本不为所动,继续向南挺进,进入到河东郡,那目标当然是王匡。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报复战,却不知道背后领军的人并非是于禁而是太史慈。
王匡自被于扶罗所伏击后,一路夺命而逃,来到河东郡后,凭借着自己在此地的声望还有众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很快便召集到了不少的兵马,屯兵在闻喜和安邑,同时派出人手守卫在闻喜正北方的新绛和西北方向的皮氏,以及安邑东南方向的夏县,妄图凭借着山川与河流的地利条件准备死守。而张扬的残兵败将此时正奔着闻喜而来。
于禁大军随后开进了司州的河东郡。
第十章破敌(一)
太史慈、许褚、于禁三人正站在军用沙盘前,谈笑风生。若是被外人看见的话一定会大为错愕。
要知道于禁大军只有三万人左右,但是王匡自身的兵力就有四万多人,再加上地方的豪强势力的族兵,总兵力不下八万人,于禁青州军虽然强悍,但是面对着一群志在死守的敌人,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青州自改制后军中分工极为明确,更实行了类似于后世军队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制度。
高顺大军乃是青州最早的精锐部队,实际上属于混合兵种,在青州军中装备最为精良,最善于闪电战术,尤其是手下的青州骑兵,兼有重骑兵和轻骑兵的特点。因为其强横无比的攻击性,所以手下的其它兵种,诸如斩马刀兵、重步兵、钩镰枪兵都相当于骑兵的附属而已。并且高顺接受太史慈的建议,在青州骑兵中采取了后代蒙古骑兵的战法,使得轻重骑兵的搭配日趋合理。
臧霸大军则擅长于游击战和山地战,手下士兵都有着极强的格斗能力,使之在某些有利的地形上发挥出不逊于骑兵的强大攻击力。
鲁肃大军则是一只高科技部队,这支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攻城,各种远程武器威力十足,但是因为一直在幽州按兵不动,所以鲁肃的军队的威力到现在还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若是以为这支军队的近战能力低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公孙瓒的大败而归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于禁大军在兵种编制上和高顺大军相差无几,只不过因为于禁领军以稳重见长,所以更加擅长因地制宜的利用军队,但是有一点和高顺大军相同,那就是攻城非其所长,当然若是非要强攻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