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闲唐-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珠”计划。

    李淳风只是被李二陛下派过来选日子的,并不知晓李元婴和李二陛下吹了什么样的牛逼。听李元婴说要给大唐沿岸都修上大海港,让蜿蜒的海岸把一颗颗“东方明珠”串起来,李淳风免不了在心里计算一下那得花多少钱。

    李淳风道:“你开这么多丰泰楼分号,为的就是建这个海港吗?”

    李元婴说:“才不是,丰泰楼赚的钱我早就想好要怎么用了。”既然李淳风提到了丰泰楼,李元婴就给李淳风说起他的另一个宏伟计划:他要修一条从泰山通往长安的、宽敞又好走的大路,给沿途驿站配上最多最好的畜力。这样一来,他皇兄想去泰山玩几回就去泰山玩几回,一点都不劳民伤财!

    李淳风算是明白李二陛下为什么这么纵容李元婴了。

    李淳风道:“那你准备从哪里找钱修海港?”

    李元婴卖关子:“很快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见李元婴不说,便也不再多问,安心在滕州住下。

    人力暂时还没到位,李元婴只叫人准备好扩建大海港的物资和钱帛,没急着马上让李淳风挑日子动工。

    李元婴全心投入到滕州书院的筹办之中。萧德言给他推荐的人陆陆续续到位,但想要满足他家大书院的要求还是不够,哪怕还没招来学生,他也要弄到足够强的师资!

    李元婴早已发布招贤令,让人自由举荐各地遗才,自荐他荐都可以,哪怕是邻州的,只要肯过来,他也可以帮忙把过所之类的办妥!

    李元婴给出的薪酬十分丰厚,年后过来应聘的人不少,李元婴让武媚她们轮番负责挑人,倒还真挑出不少适合的人。这些人不用有多高的才华,只要学问过得去、人品没问题,留下来当夫子都足够了。

    李元婴还让人去河南道各州县宣讲,把一些家境贫寒、失父失母的孩子都接到书院来,这些人虽能得些救济,读书却是不用想的了。现在书院之中建了不少宿舍,条件虽然不算特别好,却也能挡风挡雨;书院提供的饭食虽不算特别丰富,却也不会让任何学生饿着。

    李元婴许他们到滕州游学,不必在滕州落籍,若是他们将来有出息了,还得起书院供他们吃喝的银钱,他们大可用手里的余钱反哺书院;若是还不起,那就不用还了,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教育不是生意,李元婴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书院赚钱。养一个书院,他还养得起!

    随着书院竣工,从河南道各州县涌向滕州的人也日益增多。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元婴时不时要接见一批定下来的夫子人选,与他们促膝长谈,明确书院的教育理念,坚决不让自己人拖了后腿。

    这天李元婴刚见完一批人,就看到高阳跑来了,笑盈盈地和他说她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人才,连卢照邻都说他才思敏捷,诗文写得非常好。高阳说:“我听了他七岁时写的诗,写得确实朗朗上口,连我都能记住!”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那你背给我听听。”

    高阳觉得李元婴在怀疑自己,不高兴了。她现在也是爱读书爱诗文的人!

    高阳哼道:“少瞧不起人,我听一遍就记住了!”她当场把刚才记下来的《咏鹅》给李元婴背了一遍。

    李元婴听到“鹅鹅鹅”时觉得高阳在瞎闹,等听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觉得这人确实很有灵气,若当真是七岁时写的,那的确称得上是人才!李元婴问道:“这诗他七岁写的,现在他几岁了?”

    高阳道:“我怎么知道他几岁!不过他看起来和我们不多大,应该也是十四五岁。”

    李元婴点点头。他今天的正事忙完了,闷在王府里没意思,索性跟高阳一起溜达去书院那边和魏姝她们会合,准备认识一下那个据说七岁就能写诗的少年天才。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论吹牛逼画大饼,我最擅长了!

    更新!

    足足四千字!

    昨天单更的第一天!

    甜甜春情绪稳定!

    睡前甚至还看了段简明中国史课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此以往,甜甜春岂不是会变成一个有文化的甜甜春!(做梦

 172、第 172 章

    骆宾王正坐在武媚和狄仁杰几人对面。

    骆宾王今年十四五岁; 年纪与李元婴相仿; 不过面庞显得沉稳许多; 眉眼有些孤僻。他之所以会被武媚几人注意到,不是因为他卖弄文采; 自爆自己七岁能诗; 而是有相识的追着他奚落; 念他写的“鹅鹅鹅”; 嘲讽他说“不是七岁就能写诗吗; 怎么这般落魄”。

    骆宾王父亲当年在青州那边当个小官,他跟着父亲赴任; 后来他父亲病逝在任地; 他举目无亲,自己流落在兖州一带,生活过得很是拮据。偏他年少时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自己又不懂低调做人,讨厌他的人不少。

    这不,他刚到书院门口还没入内; 就有人围上来奚落了他一顿。好在这些人本意虽是想让他难堪; 却意外地帮了他大忙; 让他进入了武媚几人的视线之中。

    骆宾王打听过李元婴来到滕州后所做的种种,虽然李元婴看起来是个喜奢豪、好大喜功的,却没有做过横征暴敛之事。相反,滕州许多百姓的生活都在陆陆续续变好,甚至还有人自发到相邻州县拉亲友过来做活; 据说报酬颇高!

    骆宾王也是过来碰碰运气,据说像他这个年纪、能识文断字的,可以在书院里谋个差使。若是能得几位学士看中,他还可以跟着弘文馆学士求学,那可是许多人求都求不来的!

    坐在武媚几人面前,骆宾王有点局促。

    武媚看出骆宾王的紧张,和狄仁杰几人轮流问了他几个问题,觉得挺不错,不再多为难,只叫他针对书院的发展写篇文章来看看,不用特意追求文采,只要言之有物即可。

    “面试”之后,武媚几人把空间留给骆宾王,让他独留静室写文章。到了外头,狄仁杰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骆宾王挺不错。”

    卢照邻道:“《咏鹅》读来朗朗上口,我看可以列入教授诗目。”

    李元婴这家伙一向只出主意,不管实施,前些天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说要让他们挑些简单好读的诗出来给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当教材。

    李元婴特别提出,诗一定要简单好懂,不能太艰涩,不能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必须是读来顺口的、能想象出画面的。比如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等等,他很赞同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审美,认为诗歌教材可以从萧统编纂的《文选》里挑。

    由于当时在场的都是可靠的小伙伴,他还大逆不道地举了个反例,说李二陛下的诗坚决不能选,写得着实不怎么样,反正他看不太懂,不能把大唐的未来栋梁带歪了!

    一想到书院里可能天天开诗会写那种只追求文采的应酬诗,李元婴就浑身难受,直接给他们定下基本方针!

    几人正商量着骆宾王可以安排在哪里,李元婴就和高阳过来了。

    自从到了封地,李元婴浑身都透着股欢快劲,哪怕每天忙着忙那也没觉得累,瞧着永远都精神奕奕。

    高阳也一样。卢照邻偷偷看了眼高阳,见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其他人没注意到卢照邻落到高阳身上的目光,狄仁杰却注意到了。这么多人在场,狄仁杰没当场说什么,只问李元婴为什么过来。

    李元婴兴致勃勃地道:“‘鹅鹅鹅’呢?”

    武媚道:“我们决定要把他留下来了,他正在里面写文章,我想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想法。”骆宾王是她亲自去外面接进来的,算是替骆宾王解了围,也给足了骆宾王面子。

    李元婴听武媚这么说,对骆宾王更好奇了,毕竟能得到武媚她们一致认同的人不多。他溜达到静室外往里一看,只见个脸庞清俊的少年坐在那奋笔疾书,落笔没有半分迟疑,瞧着显然胸有成竹。

    虽还没看到骆宾王的文章,李元婴也已经很满意。他压根没有不打扰人写文章的自觉,推门走进去做人家对面看着人家写。

    骆宾王本来正写得入神,听到动静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少年好奇地看着他写了半截的文章。这少年长得唇红齿白,一双眼睛乌亮乌亮的,叫人生不出半分恶感。

    骆宾王愣了愣,执笔的手停了下来。

    李元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在妨碍人家写文章,还理所当然地催促骆宾王:“你怎么不写了?接着写,写得不错,我还想往下看呢。”

    骆宾王这才注意到李元婴的衣着。

    虽然大唐有不少藩王,但在滕州境内能穿成李元婴这样的却只有滕王一个。

    骆宾王忙要起身行礼,却被李元婴拉住了:“滕州不讲究这些的,又不是在长安。”他兴致勃勃地让骆宾王继续创作,“你这个想法不错,接着写,写得好了,我们拿出来一起讨论可不可行。”

    骆宾王手上还拿着笔,却不知该怎么往下写了。他不是爱卖弄的人,若是武媚要他写篇文章自吹自擂推荐自己,他肯定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但是武媚让他写关于书院发展的想法,他倒是可以写出点自己的见解来。

    现在好了,李元婴就这么凑在他跟前看着他写,他哪里下得了笔!

    李元婴见骆宾王不动,还对他谆谆教诲:“你这样不行啊,有人看着就写不出来,太不应该了!要是有人给你来个七步成诗,写不出来就摘你脑袋,你岂不是要丢了小命?而且我跟你说,科举的时候也会有考官走来走去,要是你不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到时临场发挥不好,岂不是白瞎了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

    骆宾王还是头一次遇上李元婴这么自来熟的。

    李元婴明明是天潢贵胄,生来比许多人幸运,兄长是皇帝,侄子是太子,从小到大见到的都是朝中颇有名望的大臣,身上却没有半点盛气凌人的锐利,听他吧啦吧啦地说个不停,不知不觉就有种奇妙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骆宾王道:“多谢殿下指点。”他还真不再受李元婴影响,接着把他刚才的想法往下写。

    李元婴见骆宾王这么配合地捧场,非常满足,果真凑在一边看骆宾王往下写。

    到骆宾王文章写完,李元婴第一时间拿走,连着读了一遍,觉得骆宾王是个挺有想法的人,文采也很不错。他夸道:“写得挺好。”

    这时其他人也进来了,在李元婴的招呼下分坐两旁,轮流看骆宾王写的文章。一般来说她们只需要一个人负责遴选人才即可,不需要搞联合面试,但今天是骆宾王遭人起哄才有这场临时加试。

    骆宾王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可以。

    李元婴亲自来了,所有人都默契地等李元婴来做决定。

    李元婴道:“接下来我有许多大事要干,身边缺个帮我写文章的人,你文章写得好,不如由你来负责吧。”

    骆宾王虽然年纪小,但李元婴自己年纪也不大,不觉得把这件事交给骆宾王有什么不妥。真要换成老气横秋的老学究,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符合他的要求!

    李元婴一向很替身边的人着想,还补充道:“平时若是没什么要紧事,你可以跟王学士他们学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