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雀登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寿宁侯府再有权势也大不过天家贵胄,折了个女儿又算什么?
    只可怜自家安姐那般纯良的孩子,摊上那么一户狼心狗肺的人家,做了那等下作的事还不能让人出言指摘半分错处。偏偏这户人家当初还是自己斟酌再三才挑中的,张夫人一时又气又悔免不得悲从心中来,眼泪又急滚而下。
    张夫人悲了半响,才想起还有件极要紧之事要同媳妇商量。
    安姐昨个在宫里生产,虽说是意外可也是犯了大忌讳之事,好在宫里头这程子正乱着,谁也顾不上这头。皇后娘娘身子不好一向不管事,遇到这样闹心的事还不知怎么收场,安姐已经折了进去,太子断断不能再有事。
    皇后娘娘让身边的大宫人把那个小猫样大的襁褓递过来时吩咐道:“估且不论怎样,大人们不分青红皂白斗得跟乌鸡眼似的,再不能牵连到无辜孩子身上。”
    那小囡囡张夫人只瞧了一眼就不敢再瞧了,怕不舍得。
    毕竟是安姐挣了命才生的亲骨肉,自己的亲外孙女。只依稀记得那孩子还没有睁开眼,一身皮子白得透亮,眉毛细长乌黑,指尖一点点大的嘴唇色殷红,除了格外瘦弱些外看着实不像七月早产才落草的婴孩。
    只可惜这孩子生来命苦,刘家那边根本不肯认,宫里头也不会认,自己这个亲外祖母还要顾着寿宁侯府这么一大家子的老老少少,也不敢认下这个可怜的孩子。
    张夫人心口揪作一团,向李氏急急吩咐道:“找一户人家,不拘什么人,只要家世清白人踏实能干,把这孩子远远地送走,厚厚的打发金银,让他们再不要回这个是非之地了!”
    李氏自然明白此事关节重大。
    这孩子在风云跌宕的宫里头能拣条命出来己是靠了皇后娘娘的慈悲,若是等今上回过神来想起这孩子的来头,再迁怒于孩子身上,还不跟捏脚底下的蚂蚁似的。这位皇上在位小二十年了,那可绝不是心慈手软的人。
    李氏连提了几户人家,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没等张夫人参详自家就先否决了。
    已经三更过了,夜里寒气重,屋子里还添了一盆八仙过海云珠纹钮兽头的铜熏炉,穿了夹丝棉妆花褙子的李氏不知是心急的还是燥热的,脑门上一层密密的汗珠子,她撩手抿了抿头发,忽然福至灵来想起来一个人选来。
    “娘,您还记得前头锣鼓巷胡同宋将军家的闺女宋知春不?”
    张夫人眼前一亮,“怎么不记得,她家里头没出事儿前好像跟她母亲往咱府里来过两回,是个身量高笑起来极爽利的孩子。”
    说起这锣鼓巷的宋家,却不得不提及昔年一件极大的惨事。
    建狩七年七月末,北元大军叩边,半个月就掳掠了九边多个村镇。消息传来时今上震怒,当着诸多朝臣摔了御案上惯用的五瓣葵囗秘色茶碗,一日之间连下七道旨意着重兵悍将前往阻截。
    却在这时有辽东关总兵许思恩上奏,说其麾下宁远守备宋四耕在北元进犯时临阵畏战,不思抵抗望风而降。北元左都王大喜,亲为他父子三人披红挂彩许以高官,而满城百姓尽成羔羊。
    一时间满朝文武哗然,百姓奔走相告怨怼之气喧天,锣鼓巷宋家名声一时间臭不可闻,有文人甚至以宋姓为耻,好事地痞和无知百姓夜间往宋家门上行泼秽物之举。消息传开后,激愤之下的宋四耕发妻宋夫人为证清白,当天就一头碰死在兵部衙门口的石狮子上,京城锣鼓巷宋家最后只剩下十七岁的小女宋知春艰难支应门庭。
    谁知十日后峰回路转,辽东关麾下宁锦城守备齐大胜百里加急呈上军报,诉北元大军实为七月初九开始进犯,首取重镇宁远城。因其守备宋四耕性情一贯桀骜不驯,与总兵许思恩向有龌龊。接到宁远告急后,许思恩一时不愤私自压下军报直至七月二十九才送至中枢,而此时北元三万大军己在宁远城外纠集完毕。
    宁远城面对数倍与己之兵力,负隅顽抗长达二十日,兵士器械殆尽城中粮草空绝,宋四耕腹背受创十余处,膝下二子宋知夏、宋知冬尽皆阵亡。直至战末,宋四耕立于城头,要北元左都王亲口许诺保一城百姓性命才肯开城投降。
    左都王慨诺相允。
    北元铁蹄踏进城门时,宋四耕放下配刀解下盔甲,以发覆面跃下七丈高的宁远城楼。左都王敬其忠义,亲为宋氏父子装殓尸身。
    宁锦城守备齐大胜称:辽东关总兵许思恩戍守边关数十年,却因一己之私欺上瞒下,致宁远城沦失。为掩其罪,更将其罪行推在已殁之人身上,其行当诛其心当诛。
    军报末尾是数位高阶将领的亲笔画押,宋四耕被人构陷已成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群情奋勇。只是战场临阵换将为兵家大忌,今上连下三道斥责折子后许辽东关总兵许思恩带罪立功。
    几路大军的星夜驰援下,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时辽东传来宁远大捷,八月十九宁锦大捷,边关将士终于用血肉阻挡了北元铁蹄。
    九月初随了大捷队伍进京受赏的除了北元的议和权贵外,还有绵延一里地的宁远城阵亡将士的白幡和棺槨。宋氏父子三人的棺木也在其中,原来却是不知什么时候宋家的闺女宋知春悄悄出了城,奔波近千里至辽宁关,亲自接了父兄的灵柩回了京城。
    将父兄棺木安置在锣鼓巷,第二天一大早赶在百官上朝前,一身重孝的宋知春击响了太和门外的登闻鼓。
    当着满朝重臣,十七岁的宋知春毫不怯场。
    说到宁远城军民一体抗敌,城中房舍百户存其十,百姓十户存其一,满城残垣断壁尽余老幼妇孺,有母奠其子,有妇祭其夫,有子哀其父。更兼其父兄阵亡时的惨烈之形状,更是字字见血句句见骨,闻者莫不掩面泪泣。
    宋知春一番泣诉,让辽东关总兵许思恩这个朝庭二品大员边关重臣,前脚才出庆功宴后脚就进了诏狱。
    今上多加抚慰,给宋家赐下许多金帛,加授宋四耕为昭毅将军,入太庙。宋知春将赏赐之物尽皆散于其父昔日战死同袍的眷属,自己却骑了匹老马亲送父兄回归故土,锣鼓巷宋家至此悄无声息。每逢朝庭春秋大祭时,有官员去找寻宋氏女,其老宅只余几个老迈仆佣而已。
    昔年宋氏一家蒙冤时,百姓愚鲁人言皆言人信皆信,宋府的下人上街买菜时都受尽讥讽,可想而知新逢母丧的宋知春动则得咎行为艰难。世子夫人李氏的父亲也是边关武将出身,见之不免兔死狐悲心生恻隐,悄悄唤来身边得用的嬷嬷不时帮衬宋家一二,支撑宋家过了最难的一段时日。就是这一时的善缘,让从不人通消息的宋知春不管在哪里落脚都会打发人送来书信和节礼。
    李氏昔日想起这宋知春的洒脱,都不由心生向往。
    那场祸事之后,宋知春与她自幼订下的夫婿一路南下,走过不知多少村镇,看过不知多少风景,去年他们夫妻俩想是到了哪个海边小镇,随书信捎回的除了有鱼鳖海产干贝之外还有几个大如簸箕的海螺。
    李氏打定主意,向张夫人轻声道:“娘,这宋氏我们知根知底性情爽直,为人仁义又颇有侠风。我们向她推心置腹,把小囡囡托付于她,她定会不负所托。”
    张夫人心里已经肯了,却终究有些犹疑,道:“我记着这宋知春比你小两岁,不知她现下有几个孩儿在膝下?”这却是要细加探听宋知春的近况了。
    李氏迟疑了一下才道:“听闻年轻时在战场上伤了身子,宋氏现在都还未有子嗣。”
    张夫人闻言眼前一亮,遂即有些面赧。都是有难处的人,何苦往人家心口戳刀子。忙坐直身子和李氏细细商量该派谁去送,在那宋知春面前又怎样述说。两婆媳直到天边蒙亮细议妥当后,李氏才捧了张夫人给的一个紫檀嵌百宝婴戏图的首饰匣子退出了澄心堂。
    李氏回了侯府东院,靠在酸枝双拼镶啊镜男≡沧兰概愿械蕉钔非嘟钪碧补瞬簧闲糯蚩咸词资蜗蛔樱词且徽缀毂Τ嘟鹜访妗:毂鸩噬鹾茫龆ジ龅挠兄讣獯笮。鹜访嫦掠窒赶傅匮沽肆角Я揭薄�
    李氏叹了口气,想起枉死的安姐,复又叹口气。
    站起身子打开双门顶柜黑漆嵌镙钿大衣柜,仔细翻拣出一套赤金嵌多宝璎珞项圈并一对赤金镶珠缠枝莲纹的扁镯,又把儿子留哥儿小时用的一套银碗筷和冒哥儿戴过的一副银制绞丝手钏脚钏放在一起,用了平日少用的一个朱漆描红漆细玢木妆奁盒细细装了放在桌上。

3。第三章 妯娌

  
    巳时一过,一夜未曾合眼的李氏只带了大丫鬟碧心并陪房周嬷嬷驾了辆不打眼的马车赶往城外一处田庄。这处田庄是侯府张夫人的陪嫁,因其小巧精致景色秀美,隔条河就是大宁皇庄,张夫人在城外圆恩寺上香拜佛后喜欢在这个田庄歇歇脚。
    李氏一行人下了马车,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四十来岁梳了圆髻发上只一根卷草云纹银簪的妇人迎来出来,却是张夫人身旁第一得用的顾嬷嬷。
    待将小囡囡抱出来,李氏不禁暗赞一声好样貌。那女孩不过三朝,却已经看得出眉眼生得甚好,黑漆漆的眼珠子定定地望了一会儿人,打了个秀气的哈欠歪头就睡了。
    顾嬷嬷小心地给小囡囡裹好襁褓,眉眼平和地笑道:“这孩子带起来甚是轻省,每日睁眼就吃奶,换了尿布就继续睡,没见过这样疼人的小娘子。”顿了一顿,站起身朝李氏福了一礼道:“奴婢想求大奶奶一件事,奴婢想今后跟着孙小姐伺候。”
    李氏大吃一惊,这顾嬷嬷是婆母身边第一得用之人,从来都不离左右,这个主谁敢做?
    顾嬷嬷微微一笑,扶了李氏在黄花梨玫瑰交椅上坐定,才继续说道:“奴婢十三岁起服侍侯夫人,整整三十年了,容奴婢拿个大告个劳乏回乡养老。”又低眉敛目低低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孙小姐安顿好,侯夫人以后才能好,侯府也才会安好,您回府后就说奴婢这回最后给侯夫人尽尽心。”
    李氏立刻明白了顾嬷嬷的言下之意,安姐在宫中不明不白地横死,对张夫人不若剜心之痛,保住安姐唯一的血脉比什么都重要。低头抓住顾嬷嬷的手轻摇了一下,算是代侯府领了这副情义。
    李氏亲自打点好南下的一行人,顾嬷嬷和自家陪房周嬷嬷都是极稳当极干练的人,特别是周嬷嬷就是当年出面帮衬宋知春的人,由她来出面最好不过。看着这一行渐去渐远,李氏心想这本该是金堆玉砌长大的小娘子,如今这般凄惶仓促地离开,都是大人做的孽,也不知她还有未有机会回到这繁华京城中来。
    马车缓慢返还侯府时,李氏心头还是不得劲,心头说不出的难受,靠在大迎枕上唤了大丫鬟碧心让车把式慢些走,碧心低声应了。正眉眼饧涩间,一行配了双辕高头骏马的马车奔弛而来,扬起的路尘呛了一壁。
    李氏扭过头就看见那辆马车上碧蓝地双彩螺花纹的车围子掀开,一张宜嗔宜喜的俏脸恰恰探了出来,娇叱道:“快些,再快些!”见这少女面生得紧,却不知是哪家的闺秀,但这少女用的马车如此豪奢,只怕也是公侯出身。
    “是彰德崔家的人。”
    碧心指了指那驾马车身上的一个徽记,李氏见了默默点了点头,心下并不以为意。
    李氏在侯府澄心堂里细细地向张夫人回禀了经过,得知顾嬷嬷一意要南下,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