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汉-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她毕竟是个聪明人,从此之后,再也不在政治上掺合任何事务。只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务,一味的讨好起刘邦来。
    身为大汉皇帝,刘邦身边的女人当然也不会少了,能叫得上来名号的就有十几个,生了儿子地也有五名。不过从来没有听说刘邦多么宠爱某个妃子——这是素来为大汉朝廷的臣子们所称道的一点,不宠爱妃子,保持神智始终清明,那是一个合格帝王最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大汉皇帝五十八岁的这一年,或许是皇帝自己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或许是戚夫人终于铁杵磨成针,把大汉皇帝这块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皇帝自从搬到长安之后,就一时一刻也离不块这位看上去仍然只有二十多岁的戚夫人了。
    不过他是皇帝,多宠爱某位妃子一些,那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臣子们最多腹诽几句也就是了,绝对不会去在这件事情上和皇帝过不去。
    但倘若这名妃子——请注意,是妃子,而不是皇后,对于“家天下”地汉朝来说,对天下臣民来说,皇帝是家主,皇后是主母,那是理所当然要干政的——想干政的话,臣子们就会开始抵制了。
    原因无他,皇后只有一名,而皇帝的妃子理论上可以有无数个,倘若个个都来干政,那臣子们还要不要活了?
    汉八年,就在汉皇帝和皇太子双双北征,击退匈奴,取地千余里,胜利班师后不久,内廷里就传出消息来说,皇帝有意纳北地大将军秦莹为妃。据说,这个建议,是戚夫人提出来地。
    朝野哗然。
    其实汉朝是个思想很开放的时代,妇女绝对不象后世那么没地位。秦莹以一介女流,能做到与商并称“关中双壁”地北地大将军,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楚汉战争时,秦莹曾经在戚夫人麾下做过一段时间的亲卫队长,但后来因为属下女兵尽数身殒,秦莹又辞别汉王,回到水重新招募女兵,并以北长城一带的民兵为基础,组建了新的队伍,成为镇守大汉边疆的重要将领。
    秦莹的相貌原本就不怎么样,再加上常年征战,那更是近乎丑陋了,象她这样的女子,平素好色的大汉皇帝绝对是看不入眼的。但如今竟然传出要纳其为妃的消息,那就只说明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戚夫人已经很好的控制了大汉皇帝,开始准备在内宫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了。
    而刘邦的行动更验证了这一点。汉八年五月,刘邦东巡洛阳,唯一随行的便是戚夫人;汉八年六月,回到长安后,刘邦立即下令,召秦莹回都面圣。
    这下子,刘常满和吕雉都真正感到了危机。
    人家说,老男人一旦迸发出了爱情,那就是无法挽回的事情,所有的劝诫,都如同火上浇油,只会让他的爱情越燃越烈。
    所以
    很聪明的没用去向父亲进言,甚至也不让别人去劝诫这不耽误他破坏刘邦娶秦莹这件事情。
    这只需要一个最简单的手段就足够了:到达京城后,吕雉以皇后的身份召见了秦莹,并且与秦莹相见甚欢,于是吕雉便当着宫里其他嫔妃的面,收秦莹做了自己的干女儿,并且令刘常满和刘乐前往长乐宫,拜见自己这个新收的“姐姐”。
    这一下子,把刘邦弄了个哭笑不得,却把戚夫人策划了许久的事情给打乱了。
    不过戚夫人也不是容易认输的,一计不成,她又生一计,要求刘邦在诸候里面挑一个位高望尊的,替秦莹择偶。
    要说起来,秦莹投军时候已经二十一岁,如今也是二十七岁的老姑娘了,这择偶也是理所当然的,正好吕臣新近丧偶,刘邦便放出话来,让吕臣来京朝见,准备见了面后,再把这事说出来。
    不料此事又被吕雉知道,她暗地里遣刘乐前去套话,问秦莹到底有没有喜欢的人。
    要说起来,还是吕雉更理解女人的心思,这秦莹开始不说,后来经不住刘乐的催逼,便红着脸说出,自己喜欢的,原来便是公冶长!
    说实在的,这公冶长虽然也封了候爵,却是个只有六百户的最低等的候爵,而且说起来本事也不大,既无勇武也无文才,谁也没想到,秦莹便是在当初公冶长送她去阳的路上,便喜欢上了这位以善于驯鸟出名的冶旗都尉!
    不过知道了她的心思后,事情便好办了。
    不知怎么操作的,反正就在吕臣还没动身的时候,吕雉便发动了第一波攻势。这一波攻势,看起来跟秦莹的事情毫无关系。
    —
    大汉八年七月,由十几位功劳最大的功臣一起联名上表,请求追封楚汉战争中死事的大功臣、汉太子刘常满帐下大将军奚涓为候。
    表文拜上后,刘邦留中不发。但群臣不死心,又接二连三的上表,并在朝堂之上,和刘邦争论起来。
    刘邦本来是不想理会这件事情的,可是看看表上那些联名的臣子吧,萧何、王陵、樊哙、傅宽、王吸、薛欧、周昌、虫达……
    个个都是大汉朝威名赫赫的功臣,这些人的面子,实在不能驳得太狠了。
    可刘邦确实没法答应。为什么?因为刘邦大封功臣的标准,是以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的功绩合起来计算的。想想吧,单是一个灭秦战争,死了多少有功劳的诸候将军?就算是楚汉战争中,以死事的臣子也不在少数,倘若这么一个一个的追封起来,有多少人户用不完的?
    其实象这种事情,本来是有一个解决方法的,那就是将他的功劳,封在他的儿子身上,也算是不埋没了功臣,比如说赵王张敖,以他的功劳,本来也就是个三四千户的候爵罢了,但因为他老爹张耳的关系,刘邦依然保持了他的王位不动。
    问题是,现在奚涓的情况不同——他没有后代!
    按照大汉朝的律令,没有后代的诸候,不管是诸候王还是列候,死后所属的土地都一律充公,回归大汉朝廷所有。
    因此,刘邦觉得这些臣子们,全都是在无理取闹。现在追封他又怎样?追封了之后,他没有儿子,这地不还是直接归进了汉朝?
    关键是这个口子不能开,奚涓固然是没有儿子的,但其他那些人可不见得没有儿子,到时候那些有后代的也跳出来,追述自己先人的功绩,都让追封,刘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所以刘邦是坚决的不同意追封这个玩意。其实终大汉一朝,也极少有追封这一说。
    不过群臣不依不饶,连续上表,也让刘邦很是烦闷。
    最后,还是太子刘常满出了一个主意,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来,当初奚涓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孩子。他自小父亲早死,唯有一个寡母相依为命,这些丰沛故人们都知道,而且他活着的时候,多次说过,如果自己死在战场上,希望刘常满能把他的封号转封给他的母亲。
    大汉朝是起兵造反,夺了人家秦朝的天下的,所以刘邦上台之后,就标榜要“以孝治天下”——其实后面的朝代,几乎每个都这样标榜。
    如今有了这样的活榜样,刘邦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于是,汉八年八月初八,奚涓的母亲大人被封为鲁候。
    在封鲁候的同时,大汉皇帝刘邦下诏,让宗正府计议了十八位功劳最大的列候,将他们的功劳记在玉册之上,典殿内府之中,其中,萧何名列第一,虫达名列第十八,而鲁候奚涓名列第四。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二章 女候秦莹的婚事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7 本章字数:3569
    大汉皇帝和臣子们各让一步的情况下,大功臣奚涓的定了下来:赐封号为鲁候,四千八百户。
    汉七年九月,大皇帝下诏曰:“鲁候奚涓以死事,因其无子无弟,故以其母代候,世世勿绝,以褒其功!”
    这算得上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了。在刘邦的儿子们中,就算不论血缘,只论功劳,大汉太子刘盈的功绩,足可以封以天下任何大国。把秦晋齐楚任何一国的国土整个封给他,也都不算过分。
    不过他既然是太子,大汉国的储君,这天下所有国土将来都是他的,所以这个王位就不封也罢。
    不过太子麾下的将领们则不同。
    当初在太子麾下,功劳最大,最后又以死事之的,便是这位鲁候奚涓。偏偏因为他死在平定天下前夕,竟然没能封上候爵!
    奚涓的地位很有意思,他既是大汉太子的麾下,陈涓、虫达等楚将军,唐厉等蛮将军,黄极忠等降将的直接上司,又是丰沛故人,萧何、王陵、曹参等人的同伴,所以,在为他争取封号的这件事情上,刘邦麾下的诸候,竟然出奇的一致。
    不过大汉开国皇帝坚持认为,在这个时候,追封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开先例的。但为奚涓争取的臣子面太广,势力太大,就算是刘邦,也不得不掂量一二。
    因此,最后陈平献计,把奚涓的爵位,转封给他的母亲孙老太。才算是双方各退一步。共同接受了这个结果。
    然而,这样地结果,正是刘常满最愿意看到地。他推动这件事情。并非全是为了奚涓,而是为了另一个目标:女候!
    是的,刘邦在不经意间,造就了大汉帝国首位女性候爵,这就为刘常满下一步的运作,扫平了道路。
    刘常满地目的很明确。按照秦莹的功劳,她最起码也得封个千户以上的候爵。而一旦封候,她的所有事务都可以自行做主,完全不必再禀报皇帝——这是大汉国的规矩,皇帝以家治天下,王候就是另外一个小家,在这个小家里,除了立继承人这样地大事外。其余的事情完全不必禀报皇帝,包括婚娶大事在内。
    按照大汉朝的规矩,十月是过年的月份,所以既不杀人。亦不封候(难道大汉皇帝跟现在做生意的一样,正月间不送钱送地给人?)。所以在汉八年十一月,经过楚王、齐王、羹候、沛候四人共同上书,请求尊羹候刘信母、沛候刘母——也就是刘邦的大嫂和二嫂了,为女候爵。
    这都是一家人,盛意难却,刘邦只好下令,封自己的两个嫂嫂为列候。
    这么一来,麻烦事就接踵而至了。
    先是皇后吕雉放出话来,说自己和皇帝刘邦乃是敌体(就是对等身份的意思),要求封自己妹妹吕嬃、还有两个嫂嫂为候。
    刘邦已经很生气了,不过没办法,吕泽和吕释之地面子可以不给,这樊的面子不能不给,便下诏封吕嬃为候,驳回了吕雉给自己嫂嫂封候的意图。
    刘邦是个聪明人,看出了自己无意间弄出的漏洞,于是,汉八年十一月,他诏令天下道:“自此之后,无军功者,一律不得为候!”意思是刹住这股封女人为候地“歪风邪气”。
    但这样问题就来了,那有军功的呢?为响应皇帝地号召,大汉太子刘常满上表道,皇帝既然令无军功者不得为候,那反过来说,就是有军功者,必须褒奖为候了?
    如今北地大将军秦莹,自楚汉战争以来,屡立功勋,为国征战多年,又辅助皇帝攻打匈奴,夺河套之地,却匈奴千余里,当为候。
    饶是刘邦再聪明,也想不出来,只因为自己听了戚夫人的话,想纳秦莹为妃,竟然闹出这么多事情来。不过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秦莹这个候爵是一定要赐的了。
    于是,汉八年十二月,皇帝下诏道:“北地上将军秦莹,守边有方,拓疆有功,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