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王者-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荀彧每每列出的政策都会在利民的情况下,给孙灿军带来莫大的好处,这一点让顾雍佩服不已,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位置让于荀彧。
    当然,这也是正常,历史上,曹操南征北战三十余年,不但一有大事就修书于荀彧商议,至关重要的粮草一事,从不需要曹操的担忧。
    在荀彧在位期间,除官渡之战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粮草不足的事情发生。
    这不为了让孙灿军不为粮食而苦,荀彧想出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学古人屯田,但是他此屯田和彼屯田不同。
    荀彧私下找孙灿,提议道:“史上屯田皆为自由耕种。因此,农物参差不齐,产量也不丰。若我等选择一块沃土,招募壮力务农,并给予赏罚,收取其中粮响,产量必然会上升多许。”
    孙灿明白荀彧的意思,人都是懒的,一亩地可以上缴粮响,并养活一家人,很少就会有人种两亩地。然而,募民屯田,就是采取半强迫性质的让一家人种三亩或四亩地,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此法非常的好,虽然说采取半强迫性质,但只要粮响合理,那么百姓得到的也将会比自己随意种的粮食,要多的多。
    食物一多,生活自然也会富裕起来。另外,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体力及力气,为招募良兵也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此法,不但可以增加领地中的粮食,还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更为日后的战斗做准备,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孙灿立刻点头同意,并颁布了指令,不过响应者却寥寥可数。
    无奈之下,只得暂且作罢。
    在规章制度及改革事宜都编写好之后,荀彧给孙灿推荐了一个叫陈群的人才,陈群字长文,颍川郡人,自幼于荀彧相识,后随父避难徐州。荀彧得讯,立刻修书请其来汝南。
    陈群早闻孙灿贤明,隐名相投,绝口不提荀彧相荐一事。
    孙灿接见,询问了几个问题,陈群夸夸其谈,分析的条条在理。孙灿知是大才,立刻予以重任。
    陈群见孙灿,唯才是用,立刻表明身份,真心相投。
    交谈中陈群对荀彧的募民屯田,非常感兴趣,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孙灿当即任命陈群为典农官,处理荀彧提议的募民屯田之新法。
    陈群在汝南干得有声有色,他找到了百姓为什么不响应的根源。
    百姓习惯于自耕自食的生产模式,担心被强迫放置在国有土地上耕作,既疑虑谷物成熟后自己能否得到实惠,又恐官家反悔。
    因此,几乎是无人响应。
    但在陈群耐心的规劝下,提议自由应募的方法,使当地人民自觉自愿地参加屯田。为孙灿日后的粮草支援,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第五部 荆襄争霸 第六章 神匠郑浑
     更新时间:2009…10…23 23:17:17 本章字数:3441
    军政上,孙灿也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听从荀彧的意见,以高薪聘请铁匠、矿工等人才,让谭山铁矿恢复了运转。
    谭山山脚,打造兵器的工坊就建立在此地,今天正是开工的日子。
    糊好几十个炉子,做好几十个风箱,一百三十名铁匠,红红火火的铁工坊在一炮响后,就正式开工了。锻打声叮叮当当,从早到晚。红红的炉火,将那一片地方映照亮了。明明暗暗,闪闪烁烁,十分壮观好看。
    就在这打造兵器的几排工坊中,经常看见一个高大而壮实的中年男子,他穿着普通的工作服装,时而在这个炉前,时而在那个炉前。他有时帮着拉扯风箱,有时挥锤帮着锻打。他干得十分卖力,脸额上浸出了汗,背心上冒出了汗。炉边映红了他的脸,烤红了他的眼睛,也将他的身影投映在地上,拉得老长。
    他就是这里的头,叫郑浑。
    说起郑浑还别有一番故事可说。
    郑浑字文公,开封人,是郑麻的后人。郑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汉廷御用的铁匠,不过这个人后来杀了当地名门后人,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
    郑麻酷爱造铁之术,无意间发现高昌县的兵器和大汉兵器的质地不同,各有优点和缺陷,在细心探察之下,发现原来高昌县的兵器是以西域锻造法打造的。
    发现这一点的他欣喜如狂,潜心研究,在高昌将西域锻造法和中原锻造法相结合,相互弥补不足。练造出一种奇特的钢材。无人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只知道这些武器锋利无比。
    后世,曹操得到了一些这种奇特的钢材,三年铸造宝刀五把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曹操爱子曹植赞扬这些刀的锋利,做了一片《宝刀赋》。赋中以“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这话来说明这五把宝刀更胜春秋之神剑巨阙、太阿。
    这种奇特的钢材因为郑麻所造,因此被称为麻钢。它的坚硬度几乎接近于钛合金的硬度,二十世纪时,曾有人在甘肃东汉末年的墓中发现了麻钢,其坚硬度让后世之人都为之咋舌。
    据传,天下第一神兵,伴随吕布纵横沙场的方天画戟,就是出至无双铁匠——郑麻之手。
    而郑浑是郑麻的后人。他继承了当时最先进金属冶炼技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铁匠,由他打造的武器防具是当时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东西。
    孙灿能得到郑浑也是一大奇缘,这功劳还得归功于王越。
    说话,在长安的王越得到了孙灿的秘信立刻就领众弟子来到了汝南,原因无他。除了孙灿没有一个人看的起他。
    虽然在张让一案中他立了大功,被举荐封为洛阳北部尉,可没当几年就被董卓给撤了。无奈只有重新当起了武馆的馆长,可不到一年,武馆又被董卓给烧了,人也被赶去了长安。
    在长安的王越一无所有,只能重新干保膘混饭,孙灿相召,岂能不来。
    王越一身除了十名武艺高强,又忠心耿耿的弟子以外,最大的优点就是浪迹天下时,认识的奇人义士。
    剑客经常打交道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同行剑客,另一种则是铁匠。这时候的锻造技术奇差,兵器只要经过猛烈的撞击就会缺口,折断。往往一战下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向铁匠铺里跑,要求修复兵器。
    一次,在寿春和一个高手比剑,他的剑轻易的就被对方削断,索性他武艺高强,用半把剑将对方打败。后来得知,那人的剑只是从铁匠铺买来的寻常兵器。
    后来,他去了那家铁匠铺,那铁匠铺的主人正是郑浑。
    虽然是一般的铁剑,但是从郑浑手中出来的就是要比一般人造的要锋利坚固的许多,至此王越的兵器全是郑浑手中出品的。
    王越来到汝南时,孙灿正为铁匠的事情而烦忧,就想孙灿推荐了郑浑。
    并且,当场做了示范,以一把郑浑造出的铁剑,连斩三把孙灿军营造出的铁剑。
    深知兵器重要的刘华,竟亲自代表孙灿去请郑浑前往汝南。
    郑浑和他的先祖一样,也是冶金技术的爱好者,可是苦于无资本,无法研究他先祖传下的麻钢之术。一直引以为憾。
    刘华就抓住这点,利而诱之。
    郑浑二话不说,立刻准备东西,跟刘华走。当时,郑浑就心想:“有一个大铁矿供我研究,只有傻子才呆在这里,挣钱买矿。”
    一代匠师,就这样被一个铁矿给收买了(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ωωω。1⑥κ。cn(1⑹κ。Сn。文。學網)。
    “郑老!”孙灿看着忙上忙下的郑浑,成功的造出一把利剑歇下来后,便上前和他打着招呼。
    “啊……”郑浑对孙灿的到来显得有些吃惊,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恭身行礼道:“孙大人。”
    这时,旁边的人才知道在一旁等候许久的有竟然是名震天下的孙灿,个个都万分惊讶。
    孙灿扫视了众人一眼,友善道:“千锤百炼出好刃,诸位把所有兵器真正的钢火都锻打出来。兵器精良,军队才可能精良。精良的人配以精良的兵器,必将无敌于天下。日后,若闻我大军节节胜利的消息,诸位也可大势庆贺。因为此中,也有你们一番功劳,不可为了灿的到来毁了你们手上的利刃。”
    听到的人无不感动,铁匠工坊里的人因为这句话,他们的铁锤声响得更起劲了,打造兵器的速度大大加快。
    郑浑领孙灿走出了充满怪味的铁匠工坊,问道:“孙大人,来找郑浑有何事?”
    孙灿以商议的口吻说道:“灿近日想起一事,想问问郑老的意见。”
    郑浑对孙灿的谦让有理,非常有好感,很爽快的说道:“大人想问什么就问吧,郑浑一介粗人,若有用的人的地方尽管开口。”
    孙灿微笑说道:“灿想在军中成立一处锻造司,愿请郑老担任锻造官。所有铁矿均由军中赠送,不需要任何本钱,每月亦可领俸禄,锻造官俸禄于将军同等,其他人员依照能力分别以校尉、都头等官员俸禄发放,郑老有何看法?”
    郑浑思虑了片刻,看着孙灿充满期望的目光,心中一片感叹,工匠之术,向来都被世人认为是奇淫技巧,难登大雅之堂。而对方为了自己可由军中第二号人物,亲自去请。此本就是莫大的殊荣,如今孙灿更是亲自与他商议,建立锻造司。大大的将工匠的身份提高,自己的身份更是可以于将军同级,此事古未有之。思虑再三,难挡当中诱惑,行礼道:“属下遵命,愿为主公效力。”
    孙灿大喜,有了郑浑就等于有了无数优质的兵器,也就有了其他诸侯没有的优势,大大的提高战士们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说道:“郑老无须多理,能得郑老襄助,才是灿之福分。”
    工匠们得到了孙灿所说的事情后,个个都越发的起劲,一件件优良的兵器也经过工匠之手,发到了将士们的手上。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三月。
    孙灿招集了文臣武将,商议军中日后的发展。
    首先,刘华将天下说了一遍,他道:“当今天下发生了三件大事,其一、袁绍由韩馥手中夺取冀州全境,公孙瓒起兵讨伐袁绍,在白马桥大败。后因董卓下帝令调解,才互相退去。其二、孙坚兴复仇之师,跨江攻打刘表,不幸中计被刘表军中将士射死。其三、董卓被其义子吕布击杀,而吕布也投奔袁绍而去。各地诸侯也纷纷备战,其中以曹操潜力最大,其在戏志才、荀攸、程昱等谋士的辅佐下利用时机攻取了兖州,并收编了十余万黄巾士兵,挑选其中精壮,经于禁训练,自称‘青州兵’。”
    这些事情孙灿都早已耳闻,袁绍是因为冀州一事和公孙瓒翻脸。孙坚一心报仇,误中蒯良计策,中箭身亡。董卓是因为吕布两次战败,对其信任度大减,在加上断臂一时,时常打骂李儒、李肃。
    李肃误中王允离间之力,唆使吕布、李儒反叛董卓。吕布、李儒早已对董卓心存不满,合计将他杀之。
    本以为可以顺利的取得董卓之位,可惜,当中杀出了一个贾诩,贾文和。贾诩劝李傕、郭汜回兵长安。李儒之智谋,远不如贾诩,中其计被杀大败,投袁绍而去。
    孙灿笑道:“群雄各自都有举动。我等也不能在坐以待毙,汝南一切都已经上了正轨,灿打算即可出兵袁术,诸位意下如何?”
    荀彧神色有些黯然,荀攸年纪虽大于他,但却是他的侄子,两人关系非常的好。原来,他打算让荀攸也加入孙灿军,却不想收到了荀攸的书信,信中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