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奈三国-第6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馲驼,衔尾而入,騨騱颍恚∥倚蟆保ㄗⅲ骸堆翁邸AΩ贰#T僬撸笔毙竽磷ㄒ祷墓婺4螅慷唷S械摹靶笾凉攘颗B怼保械摹奥砼Q蚴骸保械摹奥砼Q蚴贰薄:何涞厶跄昙洌鞣ゴ笸穑⒈蛉顺龆鼗停安⒂信J颍砣蚱ィ俊⒙狻㈤乙酝蚴保ㄗⅲ骸逗菏椤肪61《李广利传》。)。这众多的牲畜,除官养的之外,有不少当是来自民间的私养。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户经营的目的明确,它不是生产自给,而是为了出卖,通过交换获利。如乌氏倮,擅长“畜牧”,将其牲畜“斥卖”之,购“求奇缯物”,乘间以献戎王。卜式畜养“羊致数千头”后,再“买田宅”。可见,他们的畜牧经营是一种商品生产。当时有“马侩”“牛侩”等畜牧经纪人,也说明畜牧的商品化走向业已明显。
马牛在畜牧类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史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注:《后汉书》卷24《马援传》。)“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注:《太平御览》卷837引《风俗通》。)又云:“匹马,匹牛,居则以耕,出则以战。”(注:《晋书》卷26《食货志》。)当时,由于边郡长期战争,发展骑兵需要马匹;驾车运输和使用犁耕需要“服牛”;而祭祀肉食需要用羊。所以马、牛、羊等成为汉代的大宗商品,买卖现象极为普通。如据《汉简》记载:“元延二年七月乙酉,居延令尚丞忠,移过所县道河津关遣亭长王丰以诏书买骑马酒泉”(注:《居延汉简甲乙编》1703A。);“□书曰:大昌里男子张宗责居延甲渠收虏隧长赵宣马钱凡四千九百二十”(注:《居延汉简甲乙编》2291,2292。);“已校左部中曲候令史黄赏以私财买马一匹”(注:《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建设丞行为郡买马”(注:《湖北江陵凤凰山9号汉墓木牍、竹简》,见李均明等《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64页。);“□昭三年三月中卖牛一肩水金关□”(注:《居延汉简甲乙编》);“出二百五十买羊一”(注:《居延新简》)。从《居延汉简》所见,当时市场上“买马”、“买骑马”、“买牛”、“买马牛”、“买羊”的记载不少,说明买卖频繁。
汉代,有关马牛等畜牧的市场价格记载不一,往往因时因地各异。就总体而言是边郡价格低于内地。边郡马价,据《居延汉简甲乙篇》记有“用马五直二万”,“其平宗马直七千”。《流沙坠简》有“一马直九千”(注:《流沙坠简》卷2《屯戍丛残考释簿书类》简五十六考释。)者。是知,每匹马在4000至9000之间。而内地马价,在战乱或灾荒年间,乃暴涨至一匹数万到数十万钱,甚至“马一匹值百金”,事见《史记平准书》、《汉书武帝记》、《后汉书杜林传》、《后汉书灵帝记》等文献记载。牛的价格,一般比马价较低。《居延汉简》记有“用牛二,直五千”,“服牛二,六千 ”每头2500至3000钱。而《九章算术》记的牛价,乃分别为1200、1800、3700钱。羊价,据《居延汉简》记有:“羊二头,直五百”,“出羊一头大母子种从君巨买贾泉九百”,“出羊一头大母勒君兄买泉千”,“出二百五十买羊一”。《九章算术》:“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之二十”,“羊价五百”,“羊价一百五十”等,每头分别为250、500、150钱。从马牛羊的价格观之,各地相差悬殊较大。
为便于衡量畜牧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现依中等价格计算,假若马一匹为7000钱,牛一头为3000钱,羊一头250钱。则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的桥姚,共计收入可达1650余万钱。其资产多到惊人!至于有“马牛羊数千群”的班壹和“畜至用谷量马牛”的乌氏倮,其畜牧出售后,获利当更为可观。此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做了另一种测估方法。他说,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者,“与千户侯等”,即除去成本百万,年利收入20万钱。在其中的价格测算上,虽然和我们上面列举的例证略有不同,但这同样说明畜牧专业户的马牛羊,通过市场经销扣除畜牧税后,仍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即投资100万能获利润20万钱。
三国小贴士 东南亚霸主公孙度
更新时间:2008…6…26 0:48:41 本章字数:2224
公孙氏割据辽东起自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后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并娶妻。建宁三年(公元170 年)公孙度举有道,被任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显赫,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当道,与公孙度同郡的徐荣推荐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到任后,公孙度立刻在郡中排除异己,树立威信,随后出兵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正当新大王伯固在位(公元126年至公元 191年),其在过往数十年内多次与汉军交战,攻掠汉边高句丽诸郡。至此时,始为公孙度击服,效力之。新大王于下一年(公元190年)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协助公孙度,一同剿灭富山贼寇。当年公孙度野心膨胀,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公然有独立于中土的行为。此后,公孙度遣柳毅越海并青州东莱诸县,命之为营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黄海的通道。公孙度又西败三郡乌桓,荡平辽东西界,东并玄菟、乐浪。为了牵制高句丽等国,他又嫁宗女给夫馀王,使之忠属于己。公孙度一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病故,其子公孙康即位。此时北方曹操正扫荡袁绍诸子,对公孙氏压力很大。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谭,张辽率军顺势击溃当年公孙度所置营州刺史柳毅,夺取公孙氏的东莱。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三郡乌桓,屠柳城,袁尚等投靠公孙康,后被康所杀献与曹操。在曹操强势之下,公孙康只能暂时表示臣服,后接受曹操授予的襄平侯、左将军。不过,当曹操把视野投向南方后,公孙康也明显活跃了。约公元209年,公孙康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迫使伊夷模将都城迁到丸都。后来,公孙康又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讨伐韩濊,由此乐浪、带方也兴盛起来。公孙康在用武力压服三韩的同时,也效法父亲的和亲收服政策,将宗女嫁给马韩中最有势力的百济,于是百济成为公孙氏属国。设立带方郡后,公孙氏在东北亚的影响达到了极限,此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各国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国(分属邪马台女王国)都附属于带方郡,所有向公孙氏的朝贡都由带方太守负责。到此时为止,濊貊成为化内之地,夫馀、三韩、倭都归附,高句丽、乌桓皆破败,公孙氏之威东北亚诸国无敢抗者。而且公孙氏数世领有辽东,天子以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于是便隔断东夷,完全切断了中土与各国联系,独断于辽东。这样,公孙氏复有各国为砝码,不惧中土王朝的威胁。
可能有人会感到困惑,辽东蛮荒之地,仅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怎么能够成为东北亚的霸主,三韩、倭、夫馀各国的宗主。事实上,公孙氏领地此时已经颇具根基。《后汉书》《郡国志》记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辽东、玄菟、乐浪(含后来的带方)诸郡户口数:辽东郡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W案:口数误,以一户五口记,当在三十二万口左右,有《晋书》《宣帝纪》谓司马懿平辽东时“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为证,此口数当脱去“二十”,为二十八万余);玄菟郡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W案:户数误,“一千”当为“一万”);乐浪郡: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共合计近六十万口。公孙氏雄张海东时户口必更多:一方面、有自然增长,依中国古代数千年的规律年增长率约0。12%,从永和五年至建安十五年即公元 210年,可增长8。7%,即约五万余口;次一方面、中原纷乱,士大夫及流民自然会流入相对中原安定的辽东,也会增加数万口;再一方面、公孙康等攻击周边小国,迫使旧民复出并抢掠异族为奴,也增加了人口。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载“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馀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综合来看,至襄平城破前,公孙氏所领当超过六十万口,甚或到达七十万口。再依照当时约略一比十的军民比例,公孙氏可以调动的军队也有六七万之众。
观看同期各国的状况,蜀汉被魏国灭亡时也就“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吴国灭亡时“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相比于吴蜀两国,公孙氏领地确实要小些,但是也决不弱太多,至少可以认为是同一量级的。当时高句丽仅三万户;沃沮五千户;濊二万户;马韩五十余国“大国万馀家,小国数千家,总十馀万户”;“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倭人少则千余户,至多邪马台国也仅七万户,总计在十五万户,但国家结构松散;仅夫馀八万户,较各国为多。在这种东北亚充满了小国的形势下,公孙氏很容易利用它们互相牵制,从而都划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建安后期公孙康去世,其弟公孙恭立,无所作为。至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康子渊夺恭位。此时鲜卑慕容氏流入辽西,或许又与其发生摩擦,但也不是公孙渊的对手。公元229年,吴国的孙权称帝,正式与魏国对抗。此后,吴国也谋求海外属国和领地,多次派遣船队出海寻访夷州、亶州。但是东海外的大小各国基本都是公孙氏的属国,吴国几乎无从插手,于是孙权只好谋求与公孙渊的联合。有着吴国的支持,公孙渊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这就导致他最终也与魏国破裂,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最终,魏明帝下定决定剿灭了这个在辽东、朝鲜存在了五十年的割据政权,慕容鲜卑和高句丽东川王位宫也参与了对襄平的讨伐。
三国小贴士 回复关于华佗之疑问
更新时间:2008…6…26 0:48:42 本章字数:4011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史载华佗约生于108年,卒于208年,享年百岁许。《三国志。华佗传》称: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并且“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