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奈三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的磕头认错,还真都有点莽撞,不过,这二人的兄妹情深,到都是表露无疑,确实得令人感动。
此时那个小丫头糜糜,实在受不了这两个兄长了,拉了哥哥的衣袖埋怨道:“哥哥,这回我可没闯祸。你道什么歉呀?”
那两个兄弟被小丫头说的一愣,迟疑的看着刘明。
刘明点了点头,和颜悦色地说道:“令妹说得没错,这回她没惹祸。你们快起来吧。我此次前来,只是因为我的夫人和令妹一见投缘。送了她一个风筝。事后,怕你们怪罪令妹乱收东西,同时又不放心令妹一个人回家,特此送令妹回府。你没可千万不要因此责骂令妹。”
这兄弟二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心里大为奇怪:怎么会是这样?不过还是跟刘明说道:“不敢,不敢。有劳大人了。”
刘明笑了一下,挥手示意,率人打道回府,蔡琰也和小丫头糜糜告了别。
回到府后,刘明安置了蔡琰休息后。立马就叫人把马钧找来了。
马钧现在可是一个大忙人,自打刘明任命他为制造总监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不过,这改动东西,到也是他的乐趣所在,因此也不以为苦,反倒乐在其中。最近,马钧刚研制完四轮马车,正在休息当中,听闻刘明传唤,立马就赶来了。
起点中文网 www。。c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回 糜竺献宝
更新时间:2008…6…26 0:50:38 本章字数:4472
马钧到了之后,刘明把自己的那两个想法一说。马钧稍微想了一下说道:“主公。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大。可要都想干好了。那也不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
刘明很是奇怪马钧的说法,于是问道:“德衡,何出此言?”
马钧回道:“主公。这两件事说容易吧。却也容易,那个马掌,我们已有主公画出来的图形,照做就是了。至于那个布告栏,我们也有了主公的设想,只要用木头搭建一下就可以了,不会比做一把椅子难。可这马掌做好了,如何钉到马蹄上,而且还不影响马的奔跑,不让马感到难受,那就不是我们制造部能做的了。而那个布告栏,根据上面张贴的内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如果只是通告,那自然一贴了事,可如象主公设想的那样,起到用人者和找活者互相协调的作用,那还需要设置人员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县丞等的管理,属下的制造部,更是无能为力了。”
刘明一听,觉得马钧说得在理。于是让马钧先回去做出两个样子来,等明天拿出来和大伙一起讨论。
次日,刘明召集了郭嘉、杨军等一干人等,先处理了一下公事,随后把马钧做的那两个样子拿出来讨论。大伙对于马掌的用处都不置可无,都不知道这马掌到底有什么好的。
最后,还是郭嘉相信刘明,诚恳的说道:“此物既然主公觉得有用,那我们就先在军中实行一段时日罢了,至于马掌如何钉到马蹄上,还不伤了马蹄,让马奔跑自如,我们可以让马夫配合铁匠,多加试验,也就是了。倒是主公这个布告栏的设想,虽然简单,可实在是大巧不公,思维绝妙。既省的人群阻碍城门的流通,也同时传递了我们的法令。我看也没什么可改的,就直接设立在城门二十丈外即可。上面张贴的如只是公告,那也就算了。如象招工一类的。可在公告下标明详细的出处,以便看公告人的寻找。至于主公提议的那个雇用人员的中介机制,我们现在互相找人的情况,也不是很多,现在都可以归在县丞的管辖之下。如今后确实事务繁忙,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的话,到那时,我们再成立一个‘佣人属’也不以为迟。”
郭嘉说的一席话,在座之人,无不认同。事情也就这么的定下了。可就在大伙准备散去的时候,突然门外有人来报:“东海糜竺、糜芳兄弟携宝求见大人。”
刘明迟疑的接过拜贴,心想:这糜竺、糜芳又是何人?自己好像不认识呀。突然间,刘明想到小丫头糜糜,也姓糜,难道这两个人,就是糜糜的那两个兄长。那他们今天又来见我干什么?还携宝求见。那他带的又是什么宝物呢?刘明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拜贴,只见上面写着为了感谢刘大人的送其妹妹归家之德,及其赠送的飞翔之宝物——风筝。特向刘大人进献其祖世代收集而全的《吕氏春秋》全册。刘明看过了拜贴,这回算是确认了,这糜竺、糜芳果然是这糜糜的二位哥哥,刘明对糜氏兄弟所献的《吕氏春秋》并不是多感兴趣,可刘明对昨天见过的这两个糜氏兄弟,却是十分的有好感。一面随手把拜贴给杨军、郭嘉传阅,一面吩咐人叫糜氏兄弟晋见。
刘明不知道《吕氏春秋》的珍贵,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在意,这可能是一个现代人对待书籍的通病,毕竟现代资讯发达,什么样的书籍都能找到,都可以大批量的印制,甚至除了原版外,还有许多得盗版书籍,充斥民间。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书籍,习以为常,不甚重视,甚至连原本那些在五六十年代时,看书小心谨慎,从不折角,压书,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整本书还跟新书一样的爱惜书籍之人,在盗版书籍的浪潮冲击下,都不太爱惜书籍了。
虽然刘明这样,可杨军、郭嘉这样的读书人,现在还是视书如宝的,尤其是这《吕氏春秋》博大精深,乃是先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包含了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之学说。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相传成书之日,吕不韦于城头之上,悬千金,以求易一字,而不得。可惜到后来,始皇焚书坑儒,还道于天。多有流失,只有一些残篇,散落于民间。收藏者皆视之为珍宝,向不轻易予人观看,既是以杨军、郭嘉之流,博学广记,或者是蔡邕那样的爱书如命,藏书如海。对这《吕氏春秋》也是收集不全。只知道一鳞半爪。现在这糜氏兄弟,竟然敢说献《吕氏春秋》全册,这杨军和郭嘉如何不感到惊讶,连忙在叫人在主公的吩咐上加一个请字。不过,就这样,两人还是觉得有点不够重视此书的出现,于是,二人干脆亲自迎了出去。不为的接见糜氏兄弟,只为了显示对宝书的郑重,以及先睹为快。至此,郭嘉和杨军的文人爱书之风气,显露无疑。
可他们的如此做法,到把刘明弄愣了,不知道郭嘉,杨军因何如此重视糜氏兄弟,难道糜氏兄弟很有名吗?甚至连那些不知道糜氏兄弟到底是所献何物的一干人等,也十分好奇郭嘉和杨军的举动。
不多时,郭嘉和杨军已经迎了糜氏兄弟进来。
此时昂首阔步走进来的糜氏兄弟,和昨天刘明看到的那为妹求情,诚惶诚恐的样子,又是不同,这举止得体,信心十足的二人,才应该是此兄弟二人的英雄本色。
糜氏兄弟给刘明施过礼后,其兄长糜竺向刘明说道:“刘大人,我们兄弟二人久仰大人,不贱视商旅,以材用人,故心慕已久,早有投靠之心,苦无晋见之机,今我兄弟二人进献《吕氏春秋》于大人,一为感谢大人送舍妹回家之德,二是作为我兄弟二人的晋见之资,望大人收录我兄弟二人,哪怕是我兄弟二人只是作为大人的门客,幕僚,也是心甘情愿。”
原来这糜氏兄弟此次来幽州,一是做那生意买卖。而更为重要的就是因为此二人,听到过刘明的仁义大名,而且用人唯才,不计出身,甚至连苏双,张世平这样的商旅都可谋的重用。故此,特携《吕氏春秋》前来走访刘明,如果刘明真是一个可以投靠的人,他们兄弟二人就惦着在刘明这里谋个出身。毕竟商人的地位比官员低多了,而且糜氏兄弟也吃过不少官员的苦头,最后都是用金子摆平的。到得幽州地面,糜氏兄弟稍一走访,就觉得这个刘明,刘大人太了不起了,把这幽州的百姓治理得太好了,集市也是繁华无比,比之京都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兄弟二人,立马就决定投靠刘明了,所以才在蓟县的城里,购置了宅第。可没想到,刚住了不久,还没找到晋见刘明的机会。刘明就把他妹妹给送回来了,那个家人又因为平时糜小姐的惹祸纪录,乱喊一气,这兄弟二人既感到自己的出身无望,又怕妹妹因此有个闪失,毕竟向刘大人这样的高官,那架子也是十分大的,万万不是自己兄弟惹得起的,有时根本就不问道理如何,就会定人一个罪状,故此,此兄弟二人才会那样的惊慌失措,可没想到刘明竟然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这大大出乎了糜氏兄弟的意料之外,可也更坚定了糜氏兄弟要投靠刘明的信念,在刘明走后,糜氏兄弟一商量,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投靠晋见刘明的大好机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刘明虽然不知道糜氏兄弟这些事情,可糜氏兄弟要投靠自己的想法,自己还是听明白了,说真的,虽然刘明现在的管理早就上了轨道,各处都有人在职并管理,可是刘明有时还是觉得人员不够用的,那郭嘉和杨军也老是抱怨人才短缺,不住地让刘明招人,现在有人送上门来,刘明自是高兴,不过刘明虽然昨日对这糜氏兄弟大有好感,并且也十分欣赏糜氏兄弟的重情之举,可这兄弟二人到底会什么,刘明还是想知道,并要以此来决定如何的安置此二人。故此,刘明笑着问道:“二位的心意,本官心领了。只是不知二位所善为何?”
那糜竺躬身回道:“某家兄弟,世居东海,乃是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人,鄙人糜竺,字子仲,舍弟糜芳,字子方。某家世代经商,家资颇富,我兄弟二人皆精通经商理财之道。而且我兄弟二人也读过许多的经书,知晓礼仪,颇通韬略,可以为大人代为谋划,或是治理地方。”
刘明一听乐了。心说:哦,不错。还是一个全活人。干嘛都行。这倒要考你一考了。可还没待刘明提问,杨军向刘明行礼说道:“大人,我对此二位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一问?”
刘明一看杨军到想先提出一个问题,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就点头同意地说道:“杨老有事不明,那就先问吧。”
杨军转身对糜竺问道:“糜公子,时才听你所言,你的家道颇丰,既然如此,你直接就可向朝廷买个官爵,又为何要投靠我家大人?”现在杨军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替主公盯住了这些手下的忠诚,所以上来就问糜氏兄弟投靠刘明的因由何在。
刘明一听,觉得杨军问的大有道理。于是也认真的聆听。
糜竺虽然还不清楚杨军到底是何人,可看到杨军能在刘明面前说得上话。而且刘明对杨军也是十分的尊敬,竟以杨老称之,可见此人必是刘明的心腹之人,不可怠慢。于是恭敬地说道:“回这位大人,我兄弟二人虽能在朝廷之中买得一官半职,可我兄弟既熟读圣贤之书,哪能行此苟且之事,且买官之后,必和那卖官之人结为一党,我兄弟虽非圣贤之士,可也不屑与那乱政的十常侍之流为伍。而刘大人建虎啸山庄,四大义事,足可传名千载,平黄巾,灭张举,更是英雄盖世,刘大人的风光事迹,坊间多有流传。我兄弟投靠刘大人,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一展胸中之所长,造福一方的百姓。能够追随刘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