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阙-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丁卯年纪大了,提及老主人,一时间心伤不已,老泪打湿了脚底的沙土。
  往事就是这样,让人一会哭,一会笑。
  任弘宽慰了夏丁卯一番后,又追问道:
  “夏翁可知,那个诬告大父的北军粮官,如今在何处?”


第4章 人固有一死
  那个粮官,可以说是任氏不共戴天的仇人。
  提及此人,夏丁卯抬起头,原本悲戚的脸,满是愤怒!
  他咬牙切齿道:“我来到悬泉置后,曾向长安来的人打听过,听说那竖子善于钻营,靠着诬告家主的‘功劳’,一路高升,如今已是两千石的郡守大吏!这世道,真是忠良被戮,奸邪当权!”
  “两千石……”
  相当于后世高官了。
  任弘站起身来,踱步后回头问道:“他大概是早已忘了我这任氏遗孤了罢?”
  “或是以为,我熬不过敦煌的苦寒,或是因为,被流放禁锢的罪官子弟,再怎么折腾也很难重新起势……”
  区区悬泉置佐,对上封疆大吏,简直是蚍蜉撼树!
  想到这点,夏丁卯忽然有些害怕。
  不是怕自己怎样,而是怕任弘年轻气盛,反而招致灾祸,他继续劝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老家主翻案洗冤固然重要,但还是为任氏留下骨血更要紧。这件事,不急罢……”
  任弘却不作答,良久后才道:
  “夏翁。”
  “我大父字少卿,而他的名讳……是‘安’罢?”
  任安,这就是任弘祖父的名字。
  “我曾听夏翁说起,大父生前与太史公司马迁,是好友?”
  “没错。”
  夏丁卯回忆道:
  “家主与司马子长,乃莫逆之交!”
  “太初年间,两家便时常往来,司马子长曾游历全国,喜欢尝试不同地方的口味,为了迎接他,家主专程让我做过蜀郡的食物。”
  “后来,司马子长因李陵之事被下狱时,家主还替他说过话。”
  “之后二人往来不多,家主还做益州刺史时,曾派我给太史公送信,责以古贤臣之义,但司马子长始终没有回信。“
  “直到家主下狱待诛时,司马子长才去探望……”
  夏丁卯指着任弘:“对了,当时老仆在外,倒是君子,与家主同在牢狱之中!”
  “我在?”任弘仔细想了想,但在记忆里,丝毫没有这场景。
  所以司马迁和任安诀别的场景,他们究竟说了什么?任弘全然不得而知。
  倒是夏丁卯有些感激地说道:“司马子长当时已为中书令,重新得孝武皇帝信任,尊宠任职。老仆事后才听说,任氏未被诛灭三族,君子得以存活,多亏了他周旋,太史公,是任氏的大恩人啊!”
  竟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任弘颔首:“我牢记于心。”
  他心里想的却是:“可惜太史公已经故去多年,不然我还能去长安投奔……”
  但也就想想,因为普通人想要从敦煌去长安,光是向官府申请传符的过程,就艰难到让你怀疑人生,若是私逃,一路上更有无数置所关隘的盘查在等待。
  想到这,任弘却又对夏丁卯神秘地说道:“其实太史公,是给过大父回信的。”
  夏丁卯看向任弘:“君子何以知晓?”
  任弘道:“半年前,遭遇沙暴后,我不是沉睡数日么?期间做了一个梦。”
  “我梦到了许多事情,也包括太史公与大父的狱中诀别,还有,太史公写给大父的回信,历历在目,我清清楚楚看到了上面的一句话……”
  此事颇为神异,夏丁卯有些诧异,睁大了眼睛:“是什么话?”
  眼前,有一片胡杨的叶子轻飘落下。
  远处,有万年不变的祁连雪山傲然耸立。
  任弘轻声道:
  “他说,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
  夏丁卯品味着这句话,良久才道:“我尤记得司马子长的谈吐,如此言语,像是他的话,这莫非是君子少时在狱中所闻所见?”
  “或许是吧。”
  任弘是鬼扯,这句话,他明明是从后世选进语文课本的《报任安书》里看来的。
  那句经常挂在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谁能想到,这封司马迁最终未能寄出的绝笔书信背后,竟有这般曲折的故事……
  他心中感慨万千,嘴上却继续跑火车:“我以为,时隔多年,这句话能入我梦,必有深意!”
  任弘认真地说道:“夏翁,大父蒙受冤屈,喋血京师,你我牵连远徙,遭了多少罪过屈辱!”
  “那仇家如今是将吾等忘了,可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来呢?我若满足在悬泉置里做小吏,日后岂不是要如小蚂蚁般,被轻易碾死?”
  “我更不愿这一生,一直被不白之冤禁锢住,最终死得轻如鸿毛。”
  “那个诬告大父的仇家,他纵为二千石又如何?树大根深又如何?”
  任弘指着地上道:
  “我如今虽只是敦煌戈壁滩上一颗小石子。”
  “但往后,定要成为一座高千丈,重万钧的祁连山,将仇家活活压死!”
  这只是说服夏丁卯的借口,哪怕没有那任氏的仇人,没有这不白之冤,自己既然能来到这个时代,亦当在时间长流中留下痕迹,而不是了无声息。
  夏丁卯仰头看着少主,还记得从关中来敦煌时,一路艰辛,风雪中,自己将任弘背在身上,是那般幼小轻飘。
  不知不觉,他已变得如此高大。
  “不愧是任少卿的子孙!”
  夏丁卯壮其志,翘起大拇指:“君子这股犟气,真像极了老家主。”
  说到这,夏丁卯一下子想明白了一件事,有些激动地说道:
  “君子自从遭了那场沙暴后,就好似变了个人,为悬泉置出谋划策,还教了老仆许多新颖菜式。老仆最初还以为是效谷县的郑先生有大本事,让君子有如此大的变化,可后来打听又并非如此,如今看来,莫非也和那场梦有关系?果真是老家主庇佑啊!”
  “咳,必是大父有灵,让我开了窍。”
  任弘连忙转移话题:“如今我禁锢在身,像大父那样,从亭长慢慢积功到县令,寄希望于从一介小吏里脱颖而出,这条路已走不通。”
  至于汉朝选拔地方人才的途径,察举的四科取士,也与他无缘。
  用后世的话说,连政审那关都过不了啊……
  所以眼下,只剩下了一条道!
  “赶上大汉重开西域的风口,以奇功奇节,突破这层禁锢!再设法回长安去。”
  禁锢之法,对军功并不适用。
  再往后怎么走,任弘是有长远计划的,只要保证在三四年内去到长安,他就能赶上下一个千载难逢的风口。
  因为任弘知道,大将军霍光,未来还要玩一出大的……
  “君子请放手去做!老仆拼尽这区区性命,也会帮你到底!”
  但夏丁卯也有些发愁:“前段时间,那西部督邮得知君子身份后,便打消了提拔的念头,君子要如何让傅介子激赏于你?往后能带你出使西域?”
  任弘却胸有成竹:“我自有办法,只是需要数日时间筹备,此事还要夏翁相帮!”
  事关少主的未来,夏丁卯难免有些紧张:“那傅介子,还有多长时间便会归来?”
  任弘道:“傅介子在龟兹杀匈奴使者的事迹,已被丝路上的胡商,提前传了回来,至于他本人,恐怕也快到玉门关了。所以敦煌中部都尉,才让苏延年、陈彭祖二人去迎接。”
  “敦煌郡东西数百里,有九座置所,从玉门关到此地,依次有龙勒置、敦煌置、遮要置,这之后才是悬泉置,按照车马速度,一去一回……”
  “十天。”
  任弘有了答案:“最迟十天……傅介子就会抵达悬泉置!”
  还不等任弘与夏丁卯细细商议计划,却有一个矮个的黑脸汉子,从悬泉置里匆匆走出,朝他们大声唤道:
  “任君,原来你在这。”
  却是置卒吕多黍,他穿着一身粗麻短打,小跑过来,一把拉住任弘就走:
  “速速随我回去,置啬夫正四处找你,说是有要紧事!”


第5章 四时月令
  “屁的要紧事!”
  一刻后,任弘已站在悬泉置坞院内侧靠北的墙垣下,脸上笑嘻嘻,心里却骂开了。
  原来置啬夫火急火燎地将任弘叫回来,是要找他干活:将一份朝廷诏书,抄在墙壁上……
  没办法,谁让悬泉置,只有3个人识字呢……
  另外两个,分别是悬泉置的行政长官,置啬夫徐奉德,以及郡里派来监督驿站运行的置丞。
  置丞还负责与敦煌郡、效谷县的沟通,一天到晚经常不见人影。至于置啬夫徐奉德,又是个懒散的老头,说什么自己只管大事不管小事,所以文书抄录的活,就统统由任弘来干。
  比如眼下任弘手里这份《使者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足有数百字,抄写完毕,恐怕得半个时辰。
  任弘轻轻念着上面的字:“诏曰,往者阴阳不调,风雨不时,是以数被菑害,百姓不安。惟皇帝明王,靡不躬天之历数,钦顺阴阳,敬授民时,以丰年成。”
  “元凤三年六月甲子……”
  任弘算了算,六月初三时,这道诏令从长安发出,到了七月十八,敦煌郡就收到了传信,连夜向下层各机构传达。
  到了今日,七月十九,便送到了悬泉置……
  “一骑过一骑,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任弘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从长安到敦煌,将近2000公里,驿骑45天跑完,平均一天50公里,以汉代的路况,还算凑合吧。
  不过,这还不是邮驿的极限速度,遇上紧急军情,驿骑一昼夜疾驰数百里,半个月便能送达长安!
  这就是汉帝国政令,从中央到基层的速度。
  多亏了像悬泉置这样的驿站,遍布全国,随时喂饱了驿骑,把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由边疆传回内地。
  至于诏书的内容,其实很浅显明白:
  “禁止伐木,谓大小之木皆不得伐也,尽八月。草木零落,乃得伐其当伐者。”
  “毋夭蜚(fēi)鸟。谓夭蜚鸟不得使长大也,尽十二月常禁。”
  任弘读完后乐了:“这不就是环境保护法么!”
  诏书里规定了四季的不同禁忌,如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猎杀幼小的动物、禁止捕射鸟类、禁止大兴土木,夏季则禁止焚烧山林等……
  汉武帝时已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朝廷颁布的诏令,很讲究对于《周礼》的继承。
  这五十条,便是从礼记月令里摘选出来的。再加上为政者对“天人感应”较为迷信,认为在不同季节做合适的事,才能确保风调雨顺,若是违反了规律,比如在春夏处死犯人,就会招致不好的灾异。
  不过在任弘看来,这些条令,对敦煌郡来说,确实有积极意义。
  眼下正值温暖期,敦煌的植被远胜后世,但仍是绿洲森林少,沙漠戈壁多。随着移民涌入,农田开垦,敦煌人口激增,已有3万余人,若是像南方那般,无所顾虑地烧荒伐木,导致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你可别笑,在大西北,可持续发展真的得从古代就开始做起。
  “不管有没有人看得懂,看了会不会严格遵守,我还是好好抄了,让置中吏卒,以及过往行人知晓罢……”
  任弘便让人帮忙,在墙壁上画了个墨线绘成的栏框,又手持粗毫,用“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