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二人森林-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的红薯苗还没有长出根,要把它们放在碗里泡上两三天后,就有根了,然后,选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移栽到室外。
  从切块泡发到栽种在土里,前前后后要比今天晚一个多月。
  何田做完了这些,偷偷爬上梯子看了看,易弦还没醒呢。
  她泡上一碗小米和几粒红枣,把那两条鱼身侧的肉片下来,切成一厘米厚的块儿,用酱油、糖腌上,想了想,又加了几粒花椒。
  小麦闻到鱼肉的香味,早就馋了,但是何田不发话,它不敢出声,只用黑溜溜的小眼睛盯着她,小尾巴轻轻敲在地板上。
  何田把剩下的鱼头鱼骨放进陶锅里,加上水煮熟,放凉了一点夹在一个大陶碗里,把鱼肉剃下来,放在小麦的碗里。
  “去吃吧。”她轻轻说。
  小麦立即跑过去,埋头在碗里嗷呜嗷呜吃,几下就吃完了,又用力舔了舔碗,碗底被它拱起来又落在地板上,叮当叮当地响。
  何田怕小麦还太小,会被鱼刺卡住,它现在也还不能光是吃肉,仔细回忆了很久当年奶奶是怎么喂养小米的,找出一点杂粮磨成的面。
  这些杂粮面磨好后炒过,是当干粮吃的。
  何田把陶锅里剩下的鱼汤过滤,倒进一个小陶盆,和杂粮面搅拌好,加上一点酵母,揉成一个面团。
  江鳕没什么腥味,又是新鲜鱼,做出的汤很香,小麦早就闻到了香味,看到何田揉面,它以为这又是给它吃的,坐在她脚边等待着。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主人把陶盆放在炉台边上,站起来,叫它一起出去了。
  出去!出去也好玩!今天早上看到的那个大家伙也好玩!
  小麦跟在何田身后,甩着尾巴跑到林子里。
  林子里就更好玩了!
  对于一只幼犬来说,这里就是游乐场!
  啊,大家伙也在这里。
  小麦见到大米,又呜呜低吠着去逗它,一会儿在它脚边伏地汪汪叫两声,一会儿就跑到它头边跳来跳去,可是大米连何田都不理呢,对这新来的小家伙更是视若无睹,低着头不停地啃嫩草和新长出来的小树叶。
  春天的林子对小麦来说是游乐场,对大米来说是豪华自助餐厅。
  何田提着一只小竹篮,在松树下寻找松菌。
  前几天下过一场雨。
  天气暖和之后,松树下常年累积的那些松针就会成为各种蘑菇出生的暖床。松针腐殖质充满营养,在春雪融化之后,太阳照射,就会长出很多小蘑菇。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灰黑色,像把合拢的小伞,伞柄长长的,另一种是白色小伞,不过伞面像是被狂风吹得倒翻过来,中心凹陷,伞柄胖乎乎的。
  两种蘑菇不论是炒菜、炖汤,各有千秋,都很美味。
  何田更喜欢灰色蘑菇的口感,易弦更喜欢白色的,说口感像肥嫩的鲍鱼。
  何田带小麦来,不光是为了省得它在家里吵醒易弦,更是为了让它尽快熟悉这片森林,还有,它得学着工作了。
  何田采下的蘑菇放在小麦鼻子下让它嗅嗅,拍拍它的小绒毛头,“去找这些。”
  小麦刚开始并不太明白主人让它做什么,把蘑菇咬得稀烂,但何田带着它从一棵松树下到另一棵松树下,见到那些小伞一样的东西就赶紧蹲下,开心地把它们采下来,拿给它看看,放进篮子里。
  这么重复了两三次,小麦就明白了。
  它在松林中奔跑,金黄色的小尾巴高高背在背上,在松树下找到了蘑菇就昂起小脑袋汪汪叫两声。
  起初,它还试着要帮主人把这些小伞给刨出来,但被主人赶快给制止了,之后它就明白了,主人只要它帮忙找,不需要它刨出来。
  何田采蘑菇用的是一把竹剪刀。一条坚韧的竹子两端削成薄而锋利的剪刃,然后在火上烘烤,弯曲成U型,一捏中间,就能剪断蘑菇柔嫩的茎。
  不伤到蘑菇的根须,它很快还会再长出来。
  遇到根茎非常粗壮肥厚的蘑菇种类,就得用竹刀了,实在不行,拔出蘑菇后,还得原本根部的土踩实,这样才会有新蘑菇再长出来。
  有小麦帮忙,何田很快捡到不少松菌。每次小麦成功发现松菌,她都会摸摸它的脖子脑袋以示鼓励嘉许。
  这些松菌放在篮子里,半浸入山涧中淘洗一下,冲掉上面沾着的灰尘沙粒,然后被何田摆在竹匾中晾晒。
  晒干的松菌可以存放很久,是为冬日准备的储备粮之一。
  捡松菌是件费时的活儿,去年她没能捡到很多,只有些花菇。
  这时已经快六点了,天已经要黑了,炉台上用鱼汤拌好的杂粮面团也膨胀的有原先两倍大了。
  她往面团里加上一点鹅油,揉匀,杂粮面里掺了小米、黄豆、红豆、燕麦、野米,还有些面粉,做成的面团是棕红色。
  何田拧掉一小团面,放在手心做成一个窝窝头,搁在蒸笼上。
  很快,蒸笼上摆满了头顶圆圆的“小斗笠”。
  何田把泡了一下午的小米和红枣放在煮粥的陶锅里煮上,蒸笼架在陶锅上,盖上盖子,又往炉子里填上一把干草和两块木柴。
  不一会儿,粥煮沸了,蒸笼里也散发出面食的香味。
  何田算着时间,带小麦去把大米赶回家,收拾好它的窝棚。
  她回来时,易弦已经醒了,正站在炉台前搅粥呢,蒸笼也拿下来了,不过……
  “你怎么吃了一个?”何田看着一手搅粥一手拿着窝窝头吃得正香的易弦,再看看仰着小头舔嘴的小麦。
  易弦马上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了,哈哈笑了一声,蹲下揉揉小麦的狗头,“对不起啊!”然后又对何田说,“还挺好吃的!你也尝一个?”
  他们的晚餐是小米粥,菜是松菌炒鱼片,再配上何田之前给易弦做的夹腊肉丝干饼。
  也难怪易弦会误以为这笼窝窝头是给他们做的。
  窝窝头蒸好之后是深紫红色,大概是野米的颜色最后占了上风,可能是因为是用鱼汤和的面,又加了鹅油,不仅香味浓郁,卖相也不错,表皮光亮,捏在手里又暄软Q弹,一个个小巧玲珑。
  这哪儿能想到是给小狗做的呢。
  桌子上现在摆满了装着红薯块的陶杯,何田易弦只能并排对着窗户坐着,一边吃饭一边憧憬光秃秃的红薯块长出嫩芽后的样子。
  “……红薯叶子长出来之后可以当菜吃!掐最嫩的叶芽,和野鸭肉一起炒着吃,或者滚水一焯,用核桃油和盐扳着吃……”何田喝着粥,“春天就是吃新鲜蔬菜的季节呀!”
  炉灶边上,小麦也吃得正香,何田用一点热水泡软一个窝窝头,加上一点没炒过的鱼肉。
  何田说得没错,春天就是吃新鲜蔬菜的季节。
  蕨菜已经长得很丰硕了。
  它们长在草丛中,山壁上,有时石头缝里也长出一大蓬。
  刚长出的蕨菜芽是嫩绿色,卷曲成凤尾的尖端带一点点鹅黄色的晕,轻轻一掰就断了。何田喜欢茎的脆爽口感,采的时候会故意掐长一点。
  她跟易弦说,小时候看画册上的古装美女所戴的金钗玉簪极为羡慕,就把蕨菜芽插在头发上,意淫那是“碧玉钗”。
  “还有丝瓜络子!不是有卷曲的细丝么?拔下来就是‘累丝凤钗’了!”何田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又问易弦,“你呢?你小时候有这样么?”
  易弦淡淡笑笑,果断地摇头,“没有。”
  何田叹气,“我们家附近没有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你也没有?”
  “……”易弦绷着嘴唇,“没。”
  采好的蕨菜放在竹篓里,直接把篓子浸入山涧,让泉水濯洗干净。
  鲜蕨菜用烧水焯过去掉那股涩味就可以吃了,即使不沾油盐也脆爽清口,和腊肉在一起炒,另有一番风味,放在陶盘里只是颜色就很好看了,碧绿如翠玉的蕨菜,和嫣红的腊肉。
  蕨菜可以采多一点。放在陶罐里,毫不客气地洒上盐埋住,就能保存到冬天。在白雪纷飞的日子,把蕨菜坛子打开,菜虽然已经失去了脆脆的质地,变得软软的,可是还留着八分颜色和七分美味。
  坛子里这时充满了水,全是蕨菜被盐泡出的汁。
  把软得像面条的蕨菜打捞出来,用清水浸泡一碗,第二天滤干,挤一挤,不管和什么一起炒,都很好吃。
  这可是保存了一年的春天的味道呀。
  去年何田没能收获足够多的貂皮,换的盐比平时少,春天又没多少时间采集蕨菜,就更没保存蕨菜了。
  少了盐,很多美食就没法制作了。
  比如咸鸭蛋。
  腌咸鸭蛋的方法不止一个,有人喜欢直接把鸭蛋放在高浓度的盐水里腌,有人会在鸭蛋外壳裹一层泥巴。
  何田家的方法是后一种。
  泥巴是掺了木炭渣的黑泥,掺上大量的盐、锯末,加适量放凉的开水——开水这点是奶奶坚持的,蛋腌得不好会臭,更可怕的是,吃了这种蛋,会拉肚子。
  腌料搅合成泥巴后,裹在鸭蛋鹅蛋上,放到半干的时候再在松针里滚一圈。
  裹好的蛋比原先大了两圈,一圈一圈挨个放进坛子里,最后,再把坛子盖也用泥封好,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腌上几周之后,要打开看一看。要是腌咸鸭蛋的泥土上能看到细小的小虫子,那十有八九是失败了,不然的话,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
  去年冬天没能吃到咸蛋是何田的一大遗憾,所以,腌上蕨菜后,她也腌了两坛鸭蛋。
  春天才刚开始,还能收集到更多的蛋,到时,可以多做几坛。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也祝大家愉快。
  我有段时间总是睡不好,朋友推荐我看《小森林》,说能帮助睡眠。真的有效!要是大家看这个文的时候也能吃好睡好,就太好了。
  韩版小森林我看了开头十几分钟,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没有日版的那种治愈感,反而感到很焦躁,就没看下去。


第37章 竹林中的美食
  在森林中; 每个季节都是繁忙的。
  尤其是春季; 森林中的居民——无论是小松鼠,还是猎人; 全都有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
  土豆种下之后,就要种小米了。
  去年深秋,何田狠狠地研读了种植书籍后; 严格按照书上的方法; 先放火烧了地里残留的谷草,这样能杀灭病虫病菌,然后深翻了几遍地; 把地里的石头、根茎、杂草通通铲除,又施了秋肥,现在,到了撒种的时候了。
  何田和易弦把地又翻了两遍; 确保土壤肥沃,酸碱度适合,排水良好; 然后在一个没什么风的早晨,把小米种了下去。
  小米种子是何田今年购买的主要种子之一。
  去年小米歉收; 她也找不出什么可以留着当种子的谷穗。
  种之前,他们又薄薄地洒了一次水; 这样土壤湿润,小米种子就不容易被风吹走了。
  他们还在地上铺了一层编的极为松松散散的草帘子。
  草帘子每隔几十厘米扒开一个小洞,何田和易弦蹲下去; 用竹铲在帘子露出的小洞中挖个浅浅的小坑,把种子种下去。
  这层草帘子不仅能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
  被盖住的地方见不到阳光,自然难以长出杂草,就能确保小米生长所需的营养不被夺走。
  种下了种子,工作才只做完了一半。
  何田和易弦在小米地的周围插上竹竿,竹竿上栓着干枯的草藤、叶子、破布条,还有几根竹竿上,钉着用细竹篾做的圆网。
  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