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一对天底下地位最为尊贵的父子,即便是聊天,聊的也大都是朝廷要事,也就是在一开始谈话的时候,还会关心对方近期的饮食起居,后续就只剩下政事了。
  好不容易,这父子俩手拉手上了马车,后边的人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往几十里外的京城前进。
  阔别好几个月,紫禁城一如既往,威严而又庄重,让人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对温宪来说,这可能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伴驾出巡了,也是生平的唯一一次。
  她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皇阿玛赐婚的旨意随时都有可能下来,倘若幸运能留在京城,那倒是还好,若是去了草原,那可就真是生死两茫茫了,能不能再见到紫禁城里的人,都不一定。
  康熙的三任皇后,都已经作古,紫禁城没有正儿八经的女主子,婚姻大事全由康熙做主,就连德妃,在这些事情上也很难使得上劲儿,老四的福晋,就是皇上乾坤独断定下来的,压根就没问她们这些人的意见。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末,诚郡王府竣工。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中旬,四贝勒府竣工。
  在全年最热的时候,胤祯总算是又逮着机会出宫了,三哥的温锅宴可没请他们这些在上书房读书的弟弟们。
  四哥原本是只请了他和十三的,结果九哥和十哥闹着要去,最后打包出来五个人。
  连带着老十二一块,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们都多了一天的假期,去宫外的四贝勒府温锅。
  这边四贝勒府已经建成了,一家人都已经搬进去了,隔壁还在施工,等建成了那就是八贝勒府。
  也不知皇阿玛是怎么想的,把四哥和八哥的地基披在了一处,两边紧挨着。
  这样的两处地方,也是和感情更为亲密的兄弟俩吧,比如他和四哥,比如八哥和九哥,再比如九哥和十哥。
  九哥有两个铁哥们,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一个是八哥,一个是十哥,相反跟九哥一母同胞的五哥,这兄弟俩都是宜妃所出,可却并没有多亲近。
  四贝勒府虽说是工部所建,最初的图纸也是工部所画,但修改图纸是由四贝勒亲自来的,所以这宅子处处都显示了四贝勒的审美。
  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清、素、雅。
  别看胤祯画画特别敢用色彩,出来的作品也偏绚丽,但是在建筑上的审美,跟自家四哥是差不多的。
  这四贝勒府他瞧着就很是顺心顺眼,正厅里的布置端方大气,后花园的安排错落有致,就连那湖心的亭子,也颇合他的心意。
  这样的设计风格,完全可以照搬到他未来的宅子当中。
  现在想这些,还稍微有些早,毕竟他只有十一岁,离大婚还早得很,至于等到皇阿玛下一次给他们这些儿子封爵,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胤祯出宫不光带了四个兄弟,还带了两个伴读和八个哈哈珠子。
  敬顺和明泰跟他的性子很是合得来,交情不错,他的八个哈哈珠子,大都出自乌雅一族,其中一个还算得上是他的表兄,那自然也是四哥的表弟,有同一个曾外祖父的那种。
  带着这个,就不好不带那个,在提前询问过四哥之后,他便把人都带来了。
  新竣工的四贝勒府大的很,阿哥所是没得比,尽管来的客人多,待客的地方也仍旧宽敞。
  四贝勒作为主人家,敬酒的有他的兄长,有他的弟弟,有养母佟佳氏一族的人,也有生母乌雅氏一族的人,这大部分人敬的酒,想不喝都不成。
  胤祯没跟着其他哥哥们一块去灌四哥,也没给四哥挡酒。
  他是个不爱酒的,如今这般年岁,也不太适合喝酒。
  给四贝勒挡酒的是十三爷,别看他只比胤祯年长了两岁,但跟胤祯比起来,真有些做兄长的样子了。
  尽管还在上书房读书,可是得皇阿玛宠爱、得太子重视,便是朝廷百官,也没办法忽视这位还没有入朝参政的皇阿哥。
  在饮酒上,更是胜了胤祯不止一筹。
  要说这酒量,还真不全是练出来的,有些人的酒量就是天生的大,像十三爷便是如此。
  四贝勒比十三爷年长了八岁,已经入朝参政好几年了,遇到的喝酒应酬的场合更多,可论及酒量,却还比不得尚在读书的十三爷。
  众兄弟当中,酒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郡王、诚郡王和十三爷。
  直郡王是出了名的海量,刚入兵部的时候,可是把好几个人都喝趴下了。
  诚郡王的酒量大,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不爱跟旁人拼酒,多是独酌。
  早些年读书的时候还好,入朝之后,那是日日都要饮酒的,需要上朝的时候不敢多喝,但必须得喝点儿,晚上用些酒才好入眠。
  休沐日的时候,自饮自酌也就不需要控制了,敞开了量的喝,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喜欢饮酒作诗,诚郡王自诩文人雅士,同样也喜欢饮酒作诗,大抵风流人物喜好也是相通的吧。
  十三爷的酒量是最让人难以揣摩的,没有人会劝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喝酒,众人知晓十三爷的酒量大,也基本上是在十三爷替旁人挡酒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十三爷只替两个人挡过酒,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四贝勒。
  敢灌太子酒的人不多,四贝勒为人方正、重规矩,又时常冷着一张脸,也没有几个人敢乱来。
  十三爷替这两位挡酒,虽说喝下去的酒不少,但没有人会硬灌,只要他态度坚决些,旁人也不会强逼着他硬喝。
  是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瞧见过十三爷醉酒的模样。


第14章 
  胤祯也没有。
  早上从紫禁城出来,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几个人才坐着马车往宫里赶。
  胤祯的两个伴读和哈哈珠子们,这会儿却是不用再去宫里了,直接打道回府。
  胤祯和十三坐在同一辆马车上,临走的时候,四哥就已经交代过他了,让他一路上好好照顾十三哥,毕竟喝了那么多的酒。
  喝了很多酒的十三爷,不用张嘴,隔着两步远,都能闻到身上的酒气。
  但是走起路来却是稳稳当当,一点儿也不慌,脸颊虽然比平时红的多,但双目有神,并不像醉了酒的人一般,眼睛直愣愣的。
  胤祯闻着扑面而来的酒气,胃里头都有些不太舒服,本来天气热,就不太爱吃东西,又闻了一路的酒气,今儿晚上是别想再用膳食了。
  胤祯不可能坐在马车里一路都屏着呼吸,但他又实在受不了这个味儿,只能是少跟十三哥讲话,免得十三哥嘴巴里的酒气扑面而来,让空气里的味道更加泛滥。
  十三爷倚着靠背,闭着眼睛,状态很是放松,大概也是累了,一直到下马车,都没说一句话。
  “到地方了,十四弟若是有空,不妨进去坐坐,你我兄弟也很久没有单独聊天了。”
  十三爷双目清明,看起来一点都不用喝醒酒汤的样子。
  胤祯摇头,“今日的大字还没有写,我还是先回去把这些补上,改日再来叨扰十三哥。”
  写大字是每日必备的功课,四哥每隔半个月就要给他送一次字帖,想来应该也快达到四哥的要求了。
  至于上书房的功课嘛,只要师傅们不是继续往上加砝码,按照九哥的标准来,最早今年,最迟明年,他也就能从上书房结业了。
  九哥在上书房的功课已经进行到了收尾阶段,要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可以入朝参政的人了。
  十哥比着九哥还差些火候,但也是十六岁的人了,已经到了可以赐婚的年纪。
  皇阿玛不会让十哥在上书房待太久的,实在达不到既定的标准,他相信上书房的师傅们还是会把标准稍稍降低,毕竟这制定标准的人就是皇阿玛。
  上书房的规矩表面上看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一切都是按照皇阿玛的心意来,所以这定下来的标准也并不同一,有的会把标准拔高,有的则是会把标准降低。
  在皇阿玛那里,阿哥们成长阶段必做的两件事情,首先是读书,书读够了,到了年纪,再去参政。
  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件,不可能让他们闲着。
  这几乎就已经决定了,在年纪还不够参政的情况下,即便达到了上书房结业的标准,可能也还是要继续读书的。
  简直是一把辛酸泪,都没地方说理去。
  胤祯一方面希望皇阿玛别那么严苛,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前头的那几个哥哥,赶紧从上书房结业。
  这入学是按照年纪来的,结业虽然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年纪,但一直到现在,也都是当哥哥的比当弟弟的先结业,从未有过例外。
  八哥功课够好了吧,虽然写出来的字体一直没让皇阿玛满意,但是瑕不掩瑜。
  在念书的时候,八哥的各项功课都是优于七哥的,武学就更不必说了,七哥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
  但还是七哥先从上书房结的业,尔后,才是八哥。
  所以,胤祯也算是琢磨出来这其中的规律了,在达到统一结业标准的情况下,想要顺利结业,还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
  第一,排行在他前头的哥哥们都已经顺利从上书房结业了。
  第二,皇阿玛认为他已经可以入朝参政了。
  这两点缺一不可。
  还是要感谢十三哥的,无论是从学业方面,还是皇阿玛的宠爱,十三哥都有望顺利甚至提早结业。
  排在十三哥后面当弟弟,绝对比排在十哥后面当弟弟,要幸运的多。
  七月初,赶在皇阿玛出行巡视塞外之前,九哥终于从上书房结业。
  小十五今年刚满六周岁,前脚九哥刚从上书房结业,后脚上书房就又迎来了新学生。
  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上书房目前正儿八经的学生还是五个。
  不过已经从上书房结业的九哥,并没有出现在伴驾的名单上,能够跟着去的阿哥们,跟上次南巡差不多。
  太子还是被留下监国,九爷和十爷,一个刚从上书房结业的,一个正准备结业的,两次都没有出现在伴驾的名单上。
  跟这两位一样可怜的还有十二爷,也是只能老老实实在宫里头待着。
  唯一一位在南巡的伴驾名单上,但是却没有在此次伴驾名单上的,就只有八爷。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同情的事情,人家跟着皇帝出巡,那是恩宠,人家留在京城,那是辅佐太子监国,是看重和信任。
  不像九爷,从上书房结业后,原本应该立马安排入朝的,但刚好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皇上要出巡塞外,朝堂上带走了一批的人。
  九爷非但没有被安排入朝,连伴驾随行也没有他的份儿,相当于是被闲置下来了,在旁人看来,还是有几分尴尬的。
  ——
  胤祯其实挺不想去的,出巡塞外跟南巡不同,一个是荒凉偏僻之地,另一个则是富庶美丽的江南水乡。
  后者是他自个儿争取要去的,还替自家额娘也争取了,但是前者。
  他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是有几分兴趣的,但是一想到长途漫漫,再加上吃食上的限制,这几分兴趣也就被抵消了。
  草原上的美食,从太后那儿就可以窥得一二,烤羊肉嘛,尽管他是个无肉不欢的,连着吃上一整个月的羊肉可能都不会腻味,但前提是只有羊肉得换着花样做。
  烤羊肉是一道做法,红焖羊肉是另一种做法,放到锅子里涮也是一种吃法,配上各色的食材爆炒,各式各样的羊汤……那做法可就多了。
  跟中华美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