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玩宝大师-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看了余耀几眼。余耀和他有过短时间的对视,觉得面熟,却一时没想起来哪里见过。直到吃完了饭,他才想起来,原来是曾经和林少骢一起在京雅古玩城出现过,那个赵总。
 没想到他也来了,而且是冲着后一场的大头儿来的。这个小妹子估计是磨着一起来开开眼、看看热闹什么的。
 第二场的人明显增多,估计得有三十号人。
 而且,第二场是一次上一件东西。这要“抢”起来,怕是挺麻烦。
 余耀的担心是多余的,开场之后,老头儿宣布了新的规矩。
 先抽签,拼运气,一次抽十个人,这十个人才能参与,若是一件东西这十个人没有出手的,剩下的人再抽。
 这十个人,可以站在长桌两侧细看,其他人只能在外围一米外观摩。同时,也不宣布开席了,东西一摆定,随时可抢。你要瞄一眼就能定性,那是你的本事。
 东西最长可以摆放半个小时,没人抢就换人。这个过程中,也不改换摆放形式了,谁想看哪个部位,可以提出来,老头儿亲自拿着给展示。
 就是还是不能自己上手。
 “玩得还挺花哨!”余耀低声对杨锐说了一句。
 “上次没抽签,是喊要!”杨锐解释道,“就是一堆人看,不抢标价牌了,谁先喊‘我要了’就是谁的。不过还是有点儿乱,不如这个办法好。”
 第一轮抽签结果,余耀没抽中,杨锐抽中了。叶霁云也没抽中,那个赵总抽中了。小妹子不能近前,在后头拿着手机以长桌为背景搔首弄姿地想拍照,却被一个小伙儿上前制止了。
 这个流水席很灵活,不是不能拍照,拍东西完全可以,但她这个拍法儿,拍到谁的脸,不愿意怎么办?
  余耀虽不能近前,却站在杨锐侧后方,这样扭头就能以眼神和口形交流。
  第一件摆上来的东西,是一只碗。
 标价三百六十万。
 杨锐看了有半分钟,突然抬手对老头儿说道,“老爷子,这轮我不参与了,换个人上来行不行?”
 老头儿摆手,“当然不行!”
 “那我撤了!”杨锐说着,竟直接离开桌边,走到了余耀身旁。
 这碗太贵,他吃不动,而且他和老头儿说话的时候,是盯着余耀的,余耀没有任何示意。
 “看来,款儿应该是弘治的了。”一走到余耀身边,杨锐就耳语道。
 刚说完,就有两个人同时提出来看底,老头儿照办,落款果然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明弘治年制。
 黄釉属于单色釉,而且是出现得偏晚的单色釉,白釉红釉蓝釉,都是在元代之前就有了,黄釉在明代宣德时期才开始出现,但是技术不成熟,数量上也是凤毛麟角。
  从明代到清代,最著名的黄釉,就是弘治黄釉。
 弘治黄釉,又被称为鸡油黄。实际上弘治黄釉比鸡油黄的颜色要稍微深一点儿。弘治黄釉,还被称为娇黄,顾名思义,黄得很娇嫩。娇黄还有种写法,浇黄,这也说得通,因为弘治黄釉上釉的方式是“浇釉”。
 清代的黄釉数量,要远远多于明代,除了鸡油黄,还有米黄,柠檬黄,等等。但,鸡油黄一直被历代藏家追捧为黄釉之最;而且,弘治以后,没有任何一朝的鸡油黄能出其右。
 所以弘治官窑黄釉的行价也不低。
 这只碗,形制很普通,侈口圈足,直径不过十几厘米,但如果是真品,三四百万是不难出手的。
 三百六十万的标价,基本就是老玩家认定的行价。不过,杨锐即便没细看,心里也打起了鼓,弘治黄釉市面儿上很少见,会是真品么?
 余耀隔得远,看不太真切。
 老头儿展示碗底的时候,他倒是能在老头儿变换方向时看出,碗底是略略有点儿凹的。这是弘治黄釉碗、盘的一个典型特征,不少仿品的底是平的。
 另外,这黄釉的颜色,看着也比较真。弘治鸡油黄,很难仿,成化时期有过,但偏黄白,后来的仿品,颜色又有点儿深黄。
 不过,远看,也有远看的好处。
 弘治黄釉它是两次上釉,第一次是白釉,第二次的黄釉,圈足处是白釉和黄釉交接的地方,真品是很整齐很自然的。
 这只碗,要是近看,能看出交接处也很整齐;而余耀远看,整齐到什么地步看不清楚,但是却能看出,白釉黄釉的交接处,有点儿拘谨的感觉。
  PS:欠影子护法一次加更,今天兑现不了,记下,以后不赖账。
第308章 雍正宣德炉
 这种拘谨,不太好形容,以余耀的眼力,也只能说是感觉。
 这种感觉,也因为有黄釉的基础。
 黄,皇。在明清时期,黄釉被严格控制,不能乱用。黄釉作为搭配色彩出现,唐朝就有了,陶器上的黄釉,唐三彩就有。但纯粹的黄釉,宣德才有,成化才成熟,前面说了,成化黄釉偏黄白,弘治才有鸡油黄。
 这只碗,碗壁碗心是黄釉,碗底是白釉和青花款儿,黄和白在圈足的交接,真品会有一种“仪式感”,一旦有了拘谨的感觉,就和“皇”距离远了。
 古玩之所以是眼学,就是因为很多东西无法量化,最终要靠眼力;而眼力到了高处,有些细微的东西难以表达,也只能靠“感觉”。
 余耀越想越不对。最终,这件弘治黄釉碗,是被打了叉号的。
 这件黄釉碗,有人出手了。
 那个赵总。
 而且他不拖拉,拿下之后直接找到了老头儿,说明情况,接着就出去了。看起来,这是要结账走人的。
 他知道后面有什么货品的可能性按说不大,不过,他也有可能是碰上一件心仪的东西拿了就走。
 网红脸的小妹子不太开心,因为意犹未尽。不过赵总瞅了她一眼之后,她便如同乖顺的小猫,跟着走了。
 间隙,杨锐和余耀到了房间一角,杨锐低声问道,“你认识这个人?”
 “以前在古玩城见过一面,好像不差钱。”
 “肯定不差钱啊,拿了就走。这东西······”杨锐说着,比了个手势。
 余耀点点头,“非一流高手不能为之。”
 杨锐又凑到余耀耳朵上,“瓷都那边,单色釉出得少,这东西,没准儿是汝都出来的。”
 “汝都不是主要做老窑么?”
 “对啊,老窑单色釉多,特别是青釉、天青釉这些。黄釉以前少有人敢做,现在看来,有突破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胜防。”
 “别谦虚,对你来说,不存在。”
 两人悄悄聊了一会儿,但第二场东西少,这个赵总拿得又快,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始抽签。
 “我这运气好像不大行啊!”余耀第二轮又没抽中。
 “谁让你之前用光了!”杨锐意有所指。
 不过,杨锐这次也没抽到,倒是叶霁云抽到了。
 “这个叶老师,好像也不差钱啊?”余耀不由说了一句。
 “光凭当老师的死工资,肯定不行。这个谁知道,家里有钱?老公有钱?都不一定。”
 两人在后面看着,叶霁云到了桌边,此时她顺手整了整衣服,棉服一提一落,杨锐朝余耀挤了挤眼,“我去,果然是体育老师,真圆啊。”
 “以前怎没看出你怎么这么浪?”
 “无聊呗,原来她后面比前面好看。”
 说话间,东西摆到了长桌上。
 “宣德炉?”杨锐差点儿叫出声来。
 这是一件点金双龙耳铜香炉,确实是宣德炉的造型之一。所谓点金,是铜炉之上有点点金斑。
 三足,炉盖是祥云纹镂空,白玉花果纹炉顶。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的两种东西,在艺术品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一种是苏麻离青,一种是暹罗红铜。
 苏麻离青是永宣青花的基础,虽然元代就用了,但是元代灭亡之后,原先这种颜料的商路断了。郑和又搞了一批,宣德之后,再无苏麻离青的青花器。
 暹罗红铜被冶炼成了风磨铜,这是宣德炉的原料。
 宣德炉惊世绝尘,珍稀罕见,不要说这里了,就是在大型拍卖会上见到,相信绝大部分人也是要先打一个问号的。
 实际上,这件铜香炉标价只有两百万,显然不是当宣德炉真品卖的。哪怕是当初督造宣德炉的工部吴邦佐后来仿制的那一批,价儿也不会是这样。
 这香炉摆上来不久,便同时有好几个人喊了一声,“看款儿!”
 这香炉的款儿在炉底,老头儿轻轻拿下顶盖,然后双手把住香炉,给大家展示底款。
 先对着一侧桌边展示,又对着另一侧桌边展示。
 展示的时候,叶霁云还拍了照。
 不过,因为所有人都是凑近了看,而且底款是铜色,不似弘治黄釉碗的白釉之下的青花款那么鲜明,余耀根本没法看清楚。
 “元芳,你怎么看?”杨锐低问。
 “狄大人,我实在是看不清啊!”余耀苦笑。
 “不说款儿。”
 余耀想了想,“从包浆和光感上,像是清代仿的东西。整体上的感觉,有可能是雍正朝仿的。看这标价也像。不过没细看,不好说,因为雍正宣德炉也比较出名,后世仿雍正也没准儿。”
 宣德炉的仿品,除了当时督造的吴邦佐仿的那一批,清早期的仿品,算最精良的,特别是宫廷仿品。
 宫廷匠人的资源自然很多,铜料优中选优,也加入了黄金白银等一些贵金属,冶炼方面也能不惜工本,而且清宫中可以参照的实物和图谱也比较全面。
 其中,雍正朝的仿品,更为有名。雍正宣德炉,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种,后世出现了不少仿“雍正宣德炉”。
 两人说着,叶霁云居然也提前离开了桌边。
 杨锐注意到她拍照了,笑着招了招手。
 叶霁云走了过来,杨锐指了指手机。
 叶霁云也没拒绝,调出了底款图片。
 杨锐正对手机,余耀的角度偏了一点儿,但一看之后,便立即明白了,果然是雍正宣德炉的款儿!
 雍正时期宫廷仿制的宣德炉,并不想以假乱真,只是借鉴冶炼方式和造型、工艺等等,所以,在落款上,稍加区别。
 虽然和真品宣德炉一样,都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儿,但是“德”字的写法略有不同。
 真品宣德炉的“大明宣德年制”,“德”是没有那一横的。而雍正仿宣德炉的刻款,却在“德”字上,多了一横。
 “厉害啊!”杨锐冲余耀伸了伸大拇指,“没看款儿,就知道是雍正!”
 余耀没在意这个,却暗想,这件香炉器形端庄,包浆自然,炉顶的祥云和双耳的龙形,美感都很强烈,整体看来,很像是雍正仿宣德炉的真品。
 若是如此,两百万算是物有所值。
第309章 兔毫盏
 不过,仿“雍正宣德炉”的东西,同样不少。这一件余耀并未细看,一时也难以定论。如果是高仿的雍正宣德炉,那也是一流高手所为了。
 这第二场,如果把高仿的事儿放到一边,就上的东西的名头来说,还是很有档次的。
 这件“宣德炉”,过了二十分钟,才有人拿下。
 这个,不管余耀看上看不上,都没办法,没资格抢。叶霁云也不是杨锐,不太方便让她代劳;而且,余耀在后面也看不清楚。
 这个过程中,叶霁云听余耀和杨锐说了几句,不由对余耀刮目相看,特别是他没看底款就能判断出是雍正时期的东西。
 第三轮抽签,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余耀,而杨锐和叶霁云则落空了。
 只是这次上的东西很小,是一只茶盏。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茶碗,不过这东西不能用现在的说法。
 口径十厘米左右,高五厘米左右。
 标价却比前面两件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