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玩宝大师-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货款两清,摊主还特意找了个漂亮的锦囊,又拿起一条精致的线绳,一起放了进去,“不给你穿了,看你是个讲究人,回去肯定要清洗一下的。”
 余耀点点头,接过锦囊,起身拿着递给沈歌,“送给你。”
 两口子此时也起了身,见余耀买了,脸色更加难看。女子撅着厚嘴唇,“这年头儿,不识货的人越来越多了!”
 男子此时也附和道,“老东西玩儿的就是包浆,哪能清洗?唉,外行不吃几次药,是真不行。”
 余耀依然没有接茬。这样的人,你越搭理他们越来劲。
 这男子本来余耀觉得还算懂行,结果连包浆都没弄明白,包浆能洗掉么?老玉件肯定是可以清洗的,洗掉的只能是脏污,包浆是氧化层,清水刷洗根本毫无影响。
 当然,他也有可能知道,却故意这么说让余耀不舒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却总是有人乐此不疲。
 余耀拉了沈歌的手,就此要走。正在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哎?老弟!来了七星桥,怎么不去我店里坐坐?”原来是逸墨斋的老板黄永逸,老黄。
 “这不是想先逛逛么?”余耀笑道。
 老黄转而一看一男一女,“你们两口子也在?这不是巧了么!刚才我在店里说的那位眼力极高的朋友,余耀余先生,就是他啊!他可是大行家,全才!正好给你们引荐一下!”
 一男一女的脸上,都是红一阵白一阵,也没说出话来。
 余耀摆摆手,“我哪是什么行家!可别在他们贤伉俪面前吹捧我了!”
 老黄是个精明人,一看这两口子不太对劲儿,便打了个哈哈,“都是朋友,以后多交流嘛!”
 余耀点点头,转而介绍了一下沈歌,又说先逛逛,回头再聚,顺势还微笑着冲两口子点点头。
 有沈歌在,老黄便也没有再多说,只道临走前务必到店里坐坐。
 余耀走后,老黄看了看那两口子,“你们刚才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男子咳嗽一声,拉着老黄到了一边稍微僻静点儿的地儿,“黄老板,他这么年轻,真有你说的那么神?”他老婆也跟过去了。
 “他刚才在摊子上买什么了?”老黄却反问道。
 “一只玉兔。我看能到明,但是摊主开价太高。”
 “他能买,肯定是个漏儿!”老黄叹了口气,“格古斋的余耀,如今在江州古玩圈,那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这可不是吹出来的!你俩在圈儿里的人脉薄,本来这么好的机会,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的。他也不是个端架子的人,但刚才······看来你俩也想买玉兔,过程中不会说什么难听的话了吧?”
 女子嘟囔道,“本来我们先看了,放下想压价,他却把东西抓在了手里。”
 老黄哭笑不得,“你既然谈价,为什么不拿在手里谈?人家没坏规矩啊!”
 男子撇撇嘴,忽而冷声哼道,“算了!我们有自己的工作,就是业余玩玩,高攀不起什么大行家!”
 老黄皱了皱眉,张了张嘴,却最终没开口。一来介绍个眼力高的朋友,我也是好心,你怎么还甩起脸子来了?二来你自己犯错,本应该吸取教训,却反倒迁怒于别人。
第379章 大号石针
 一男一女走后,老黄默默在心里打了个叉。这两口子,他也是通过熟人刚认识不久,本来之前交流的时候还不错。但今儿这事儿一出,那以后尽量少打交道吧!
 余耀和沈歌离开他们之后,沈歌突然笑道,“你的表现我很满意!”
 “满意什么?你满意什么?”余耀一时心血来潮,学着某综艺节目某指点演技的女导师来了一句。
 “切!”沈歌白了他一眼,却又道,“有气度。”
 “装的!你不知道,刚才老黄来,我也想趁机发挥一下打他们的脸来着,可在你面前,又忍住了。”
 “哈哈哈哈。”沈歌大笑,“你都装得很有气度了,咋还说出来?”
 “这种事儿,就和‘万恶淫为首’一样,论迹不论心,能控制住就很好了。”
 沈歌听了,若有所思。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男;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世上无孝子。
 老话总是有道理的。关于恶念,人人难免,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就可以;而善念,心里能保持就不容易,因为有时候不能有善举,并非不想,而是出于无奈。
 余耀转而说道,“这玉兔,摊主是当成明代的了,其实应该是唐代的。”
 “其实我也觉得是明代的,因为感觉雕工有点儿粗,粗大明嘛。”沈歌轻声应道。
 “粗大明只是笼统的说法,明代还出了个陆子冈呢!而且,这玉兔的雕工不是粗,而是线条简洁,同时造型也不马虎,透出了写实的一面;而明代的玉兔,图案化倾向比较严重。不过,唐代的玉兔确实比较少见,这只的风格又有所创新,确实比较难断代。”
 共同语言是很重要的,沈歌听得津津有味。若是找个不喜欢古玩的女朋友,就算能一起逛市场,也肯定不会如此自然贴合。
 两人继续逛着,大致逛完了地摊区,却再也没有遇上合眼合价儿的东西。
 眼见着快中午了,地摊区的人开始渐渐少了。在地摊区边缘的一个摊子上,一个黑黝黝的小伙儿,开始吃饭了都。一手攥着个抹了老干妈辣酱的大馒头,一手端着碗牛肉汤,吃得那叫一个香,看得余耀都有点儿饿了。
 在这个摊子前缓了几步,余耀发现了一件东西。
 一件青花大笔筒,里面杵着两支老的竹制笔管,笔毫基本都秃了。
 另外,还有一根深绿色的和笔管差不多长的锥形器,有点儿青石的感觉。
 主体四棱,一端是缩小的榫头状,还穿了小孔;另一端在笔筒底部,看不到,但根据四棱的收敛弧度,应该是个“尖儿”。这很像一根加粗加大的带棱的缝衣针。
 “耽误你吃饭了啊!”余耀蹲下身来。沈歌一看余耀停了,便也停了步,不过她没蹲下,循着余耀的目光看了看笔筒。
 “不耽误不耽误。”小伙儿放下汤碗,一手仍拿着馒头,“看上什么了?”
 余耀指了指笔筒。
 小伙儿点点头,“自己拿着看吧,我手上有油。”说着又啃了一口馒头。
 余耀小心端起笔筒,不过并没有取走里面的东西,而是一手把住笔筒,一手扶住里面的笔管和锥形玉件,看了几眼之后,又翻底看了看,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
 这个青花笔筒的画片,是江边数人钓鱼的场景。
 “怎么卖?”余耀接着问了一句。
 “笔筒和里面的东西可不是一起的啊!”小伙儿先解释了一句,而后才道,“这笔筒仿得不错,给三千块钱吧!”
 此言一出,余耀不禁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这不是真康熙,但他是买家;可这小伙儿自己居然直接说“仿得不错”,这很出乎他的意料。哪有卖家主动说自己的东西是仿品的呢?
 小伙儿看了看余耀,居然又解释了两句,“就这笔筒,我要当真康熙开价儿,不懂行的哪会出这么多钱?懂行的一看画片,就知道不是真康熙啊!我进了五个,就剩这一个了,干脆点儿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嘿!余耀一听,这话还真有道理。
 同时呢,这小伙儿直接点出画片,说明他确实也是个懂行的。
 康熙瓷器上的画片,几乎没有钓鱼的,都是捕鱼的,拿着网也罢,拿着罩筌也罢,主要在追求鱼获。从乾隆以后,钓鱼的才占据主流。
 这是社会形态的变化导致的。康熙年间,天下初定,还不安稳,会有一种紧迫感,所以是“捕鱼”;乾隆年间,社会稳定了,心态平稳了,追求的是一种乐趣,所以是“钓鱼”。
 延伸一下,康熙和乾隆年间的瓷器上的画片,很多都是迥然不同的。再比如兽类,康熙年间都比较威猛凶狠,而乾隆年间,则变得放松恭顺。
 余耀点点头,转而问道,“那这两支老笔管和这根大号石针怎么卖?”
 说出“大号石针”,余耀自己也不由笑了笑,他也没找到什么更合适的形容词。
 “两支老笔管都是紫竹的,就是笔毫秃了,你一共给六百吧!”小伙儿却一本正经,“至于那一支,不能说是石头的!应该算是青玉的,只不过不是名种,地方玉吧!也不能是石针啊,石针得磨圆了,哪有带棱的?”
 “那你说是干什么用的?”
 “这我也说不好。笔管和玉件,都是在同一户人家收来的,这玉件据说是他们家老爷子原先在沙子上练字儿用的。别看玉质一般,但肯定是高古的啊,你看,上面有细线阴刻呢!虽然玉质透点儿石性,但估计也能盘出来。”
 这锥形玉件上,的确用极细的阴线刻着纹饰,只不过比较抽象,有圈儿有直线有曲线,不是常见的吉祥纹饰、或者兽形纹人面纹什么的。
 余耀笑了笑,刚要接口,小伙儿又道,“行了,我看出来了,你就是冲着这玉件吧?我也不坐地起价,头前有个人也看上了,我都让到八千了,他还不乐意。你要想拿,还是这个价儿。”
 沈歌此时也蹲下身来,从笔筒了拿起了这件锥形器,仔细打量起来。
 余耀顺势放下笔筒,“我也是有点儿犹豫的。就算年头儿够老,但玉质确实差,而且纹饰也没什么特点。”
第380章 唐人写经
 “高古玉就这样,特别是夏朝之前的。红山玉器里面,很多玉片子还没纹饰呢!”小伙儿就手点了一支烟,“你也不用放烟幕弹了,你既然看上了,我的最低价儿也报了,要不要,不就一句话的事儿么?”
 这小伙儿真是挺干脆。也或许是快过年了,能出的尽量出了,多换点儿钱,不想压货。
 余耀一看,估计他也不会再降了,便点点头,以八千块拿下了这件“大号石针”。
 离开这个摊子,也便出了地摊区。
 本来答应了老黄,临走前去他店里坐坐,不过这都到午饭点了,过去有点儿蹭饭的嫌疑,余耀和沈歌商量了一下,打算先在附近吃午饭,然后下午再过去,正好到了店铺区,有合适的也可以逛逛。
 吃饭的时候,沈歌才详细问了问余耀“大号石针”的情况。
 “这应该是良渚文化的锥形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折不扣的高古玉。只不过,玉质确实不算好,而且纹饰也不是良渚文化经典的兽面纹、人面纹、神纹什么的。我之所以拿下,是因为我还没有收藏过良渚文化玉器。”
 “嗯,看来不算个大漏儿啊。”沈歌接口。
 “对。良渚玉器,玉质、纹饰、刻工上佳的,容易出高价,但这根锥形器,两万左右也就差不多了。这小伙儿是个脑筋灵的,估计因为收来便宜,急于出手才让到八千。再就是他可能确定不了是良渚文化玉器。”
 “那这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沈歌又问。
 余耀挠挠头,这个问题,他没有细想过,而且就算是在学界,也没有定论。
 因为有孔,可能是佩饰,比如项饰、腰饰;也可能是笄簪之类的东西;再就是祭祀用的,但锥形器比较细长,不像是陈列品,不过古籍中记载过“以手举玉”的祭祀方式。
 也可能是一种工具,真的当成“石针”可能性不大,因为棱形口不利于贴合,不过下端尖锐,用作剔骨倒是可以。或者,当成针砭工具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可能性很多,难以定论。新石器时代几乎没有文字史料,所以只能根据器物推断。
 “回头我研究下纹饰,没准儿会有什么新发现。”余耀最后说道。
 吃完了饭,两人又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