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玩宝大师-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周将橄榄瓶放回到桌上,看了看余耀,“还是你瞅瞅吧!这样的东西,我是真吃不准,光是这四个字的款儿,走一趟市场,能见到几十种,还都不一样。”
 随后余耀拿了起来,一边看一边问濮杰,“店里就这一件啊?”
 “是啊,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洪宪瓷,他要是多了,我也不信啊!”
 这个款儿,的确比较特殊,因为它代表了所谓的洪宪“官窑”。
 大清亡了,但是皇帝却不是再也没有了,几年之后,又冒出一个袁世凯,年号洪宪。所以,溥仪的年号宣统,并不是华夏最后一个帝制年号,洪宪才是。虽然不足百日,可毕竟他是称帝了。
 就在袁世凯筹备称帝和称帝后的一段时间内,瓷都御窑厂烧制了一批御用瓷器。说它是官窑有点儿牵强,行里人更喜欢称之为洪宪瓷。
 洪宪瓷主要就两个款儿,一个就是这个“居仁堂制”,还有一个,是“洪宪年制”。后者更少,因为先烧的是“居仁堂制”。
 还没等正式开烧“洪宪年制”,袁世凯下台了,存世的只有极少数提前烧好用以“登基”的瓷器。
 所以,“居仁堂制”几乎就成了洪宪瓷的代名词。
 洪宪瓷年份很短,但是工艺很高,而且价值独特,存世量又少,所以追捧的人非常多,这些年的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但问题是,洪宪瓷的真品流传在市面儿上的太少了!古玩市场里,随便逛几个摊子就能看到“居仁堂制”,都快泛滥了,一般人也不会相信是真的。
 所以老周一看“居仁堂制”,第一反应就是假的!不过反应归反应,他确实是看不透,只能让余耀来看了。
 这时候,濮杰对余耀又补了一句,“对了,他店里还有一些洪宪瓷的碎片呢,我看了,觉得胎质什么的都还行。老板说是他妹夫在工地上发现的,连这个瓶子加碎瓷片都匀给他了。”
 “刚和老周说过杀猪,你就扮上天蓬了。”余耀苦笑着放下了橄榄瓶。
第40章 卢记瓷行
 濮杰一听,一屁股坐到了床上,“一点儿悬念都没了?”
 “你听老板给你讲故事呢。”余耀摇头,“多少钱败的?”
 “一万整。”
 “一万你就想买洪宪瓷?还是一个完整的橄榄瓶,还是在瓷都,你用脚指头想想可能吗?”余耀不客气地点了一句。
 按说濮杰也不是菜鸟了,这种错误不太容易犯。但很多高手也有吃药的时候,一来要看当时的心态,二来要看货主的技巧。当然,最基础的,还要看东西的逼真程度。
 这件橄榄瓶,做得的确不错。即便是余耀,也得瞅个仔细。
 不说别的,现在市面上的仿品,光是“居仁堂制”款识的种类,几十种算是少说了,其中不少臆造的种类。濮杰吃药这件,是红料双框篆书,有过同款真品出现被认定过,仿制者是很用心的。
 仿制洪宪瓷,做旧上不用太下功夫,因为本来年份就不长,但是对画工要求比较高,因为真正的洪宪瓷的画工,完全是可以比肩清代官窑的。
 余耀定了性,濮杰抽起了闷烟。一万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老周拍拍濮杰的肩膀,“你这是泡不到妞,要发泄一下啊?”
 “吃一堑长一智吧。除了洪宪瓷,这堂号款儿的官窑瓷器,因为仿的少,更应该留心。”余耀接口道。
 官窑瓷器,最多的是年号款儿,不过清代的堂号款儿也不少,算是一个传统。比如康熙官窑用过的中和堂,雍正官窑用过的朗吟阁,乾隆官窑用过的敬慎堂。就连慈禧垂帘听政时期,也用过体和殿制、乐寿堂什么的。
 袁世凯用的这“居仁堂”,原名海晏楼,就是慈禧建的,袁世凯称帝之后当成寓所,改名居仁堂。
 真品“居仁堂制”,实在是太少了。有些顶级藏家之间有所交流,高的能到几百万上下。甚至,个别民国时期的仿品,有的也被炒到了几十万。
 但濮杰买的这件,虽然手段也很高明,却是现代仿品,不能说一文不值,千儿八百买来装装逼估计有人也愿意。一万,肯定是被宰了。
 “这个店叫什么名字?”余耀也点了支烟,面色不善。
 “卢记瓷行。”
 “店里只做瓷器?”
 “算是吧,瓷器为主,也有些别的小件,不多。”
 老周看了看余耀,“怎么着?这是想找回来啊?”
 “直接找后账是不可能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而且人生地不熟的。不过,得去看看,看看有没有机会捡回便宜来。”余耀应道。
 老周皱眉,“我看够呛。这店,没准儿就是专门做高仿生意的。”
 濮杰这时候冷静了不少,“学艺不精,吃瓜落怨不得旁人。这玩意儿,我就收着,摆出来,也不难看,就当个警钟了。”
 听了这个,余耀和老周忍不住对视一眼,都有点儿憋住笑的意思。当然,他们不可能笑话濮杰,主要是因为那次窜货场,刘大头吃瘪之后,也特么这么说。
 “卢记瓷行,我记住了。不管怎么说,都得去看看!而且,这次就算没机会,以后要是有机会,还可以再去!”余耀接着说道。
 “卧槽!”濮杰略显吃惊,“你特么比我还上劲啊!太特么记仇了!”
 “靠,这话说的!成了我的毛病了。”余耀说完,又摆了摆手,“不说了,晚上我请吃饭,安慰你受伤的幼小心灵。”
 濮杰忽而看了看余耀,又看了看老周,“你俩,不会是捡漏了吧?”
 老周摆摆手,指了指余耀手上的袋子,“别看我,问他!”
 濮杰拿过来一看,袋子里面是几本旧书,翻了翻,夹着几张信笺,“你可真行,跑到瓷都来,不弄瓷器,抓上软片子了!”
 “这不是软片硬片的事儿,是赶巧碰上了。”余耀道,“我知道你对这个不感兴趣,告诉你得了,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的一封家书手迹,甭看了。”
 软片和硬片,是古玩行的老分类方式,简单而又形象。
 狭义上来说,软片指字画古籍。要是宽泛说,但凡能翻看能折叠的,统统都叫软片。
 而硬片,则是瓷器和玉器青铜器这些。还有竹木牙角、笔墨纸砚等等,一般被划到杂项里。要是笼统分,杂项就归到硬片里。
 “瞧不起我?软片高级是吧?”濮杰其实是真不感兴趣,顺手就放起来了,只是嘴上吆喝两句。
 不过,行里还真有这么句话,叫:软片看不起硬片,硬片看不起杂项,黑老虎谁都看不上。
 因为字画的门槛是比较高的,鉴定起来,境界上的东西多,难度大;而瓷器玉器青铜器这些的鉴定,相对更具体;所以收藏软片的,看不起收藏硬片的。
 而且,专搞软片的往往会认为,字画是文人手底下的东西,瓷器玉器,还有杂项里的那些,是匠人手底下的东西。而且匠人也有高低,杂项的匠人,比不了瓷器玉器的匠人。
 黑老虎呢,专指古碑帖。这东西,年代久远,考据困难,内容又有深度,很难摸清门道。
 现如今的古玩行,除了有时候还用软片和硬片的笼统概念,早没那么多说法了。市场,逐渐成了决定性因素。
 而且这看得起看不起的,本来就没什么硬道理,有小圈子文化的意思。古玩里各种门类,都是有其相应的价值的。
 “老黄回来了么?”余耀接过袋子,“我先回去放下东西,你们问问他,晚上有别的安排么?”
 “行,我回房给他打电话。”老周点头。
 结果,余耀和老周开了濮杰的房门刚走出来,就看到老黄从走廊里过来了。
 “正想问你呢!”老周道,“这就回来了。”
 “见了两个人,都是小打小闹的二道贩子,看了看样品,货源都不行。”
 “怎么了,瓷片有假?”
 “那倒不是,主要是窑口和品质不行,基本没有御窑厂的东西,而且太杂,碎的也多。”老黄应道。
 余耀接口道,“甭着急,慢慢再找找,今晚我请客,聊聊再说。”
 “嗯。不过又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老板,说他手里有成批的好瓷片。他还有家店在晨光路古玩市场里,叫卢记瓷行。”
第41章 影青
 “待会儿我联系一下,正好明天我们不是要逛市场么?看看顺道见一面······”
 老黄还没说的完,就被余耀和老周异口同声地打断了:
 “卢记瓷行?”
 接着,濮杰也跑到了门口,“卢记瓷行?”
 “卢记瓷行很有名么?”老黄一脸诧异,“好像你们都知道的样子。”
 “来来来,看看卢记瓷行的拳头产品。”濮杰将老黄领到了房间里。
 老黄带着一脸疑惑进了房间,直到仔细看了这件粉彩橄榄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在这卢记瓷行被杀······”后面那个字儿没说出来,转而尴尬一笑,“看来这卢记瓷行不靠谱啊!”
 虽然老黄不能完全确定真假,但洪宪瓷毕竟少得可怜,再加上濮杰的口气,也知道是被宰了。
 “靠不靠谱的,既然有人介绍,你打电话约约呗,明天去会会这位卢老板。”余耀说道。
 老黄点点头,“行,只要你陪我去,我心里就有底。”
 晚上余耀做东,请四人在瓷都的一处大酒楼搓了一顿,完事儿都早早休息了。
 第二点四点,四人就起床了。周一,晨光路古玩市场有鬼市,一般四点来钟就开了。
 酒店就在市场附近,四人步行着过去。先在临街的早餐铺子里各自吃了碗牛杂粉,随后才来到晨光路古玩市场高大的牌楼前。
 牌楼下方就是市场入口,一条长街两侧已经鳞次栉比摆上了摊子。市场里不止这一条街,但都不宽。
 此时周围一片寂静,但是市场里却已经灯光闪亮。有路灯的灯光,有广告灯箱的灯光,还有摆好的摊子上支起的简易台灯的灯光。逛摊的人,基本上也都人手一个手电筒。
 “好家伙!鬼市鬼市,原来都是黑灯瞎火的,现在是一闪一闪亮晶晶啊。”老周叹了一句。
 虽说这些灯光不至于照得市场一片通明,但交易肯定不是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了。
 “与时俱进嘛!”老黄道,“以前的鬼市,那真是见不得光的,现在就是个交易环境罢了!”
 鬼市这个词儿的来源,说法不一,总之都和见不得光沾边。
 这里面,有来历不明的东西,比如盗墓来的鬼货,偷抢来的贼货,所以才选择天不亮的时候交易,完事儿之后一拍两散,谁也不认识谁。
 还有,清末民初,京城有不少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拿着家里的好玩意儿出来卖钱;也有家道中落,本来体面的爷们儿落魄了,变卖古玩换取酒食。
 这些也都不愿让人看清真面目,在鬼市上最合适。
 到了今天,鬼市没那么多事儿了,基本就是提前开场的古玩集市,借用鬼市的名头和天不亮的环境,有个噱头而已。
 不过,这里面,也有奸商趁机出手赝品,借机蒙混;因为灯光毕竟比不了大太阳,而且也不算是十分明亮。
 晨光路的鬼市,也不是只在凌晨这段时间开,会一直延续到将近中午。每周一的这大半天时间,是市场里最热闹的。有些摊主会积攒一周的货,专等这一天来倒腾。
 逛鬼市的,有玩家,有商贩,有陶瓷学院的学生。甚至还有来玩的游客,虽然一窍不通,全当凑热闹了。
 他们四个走进鬼市,时间已经是四点半了。天挺凉,老周和老黄年纪大了,火力不足,不时用手搓搓脸蛋子。
 拉货的三轮车的喇叭声,来来往往的人声,路灯之下流动早点车上蒸腾的热气,都让这个鬼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