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宝大师-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我们?为了我们什么?”
“我不是参与了传国玉玺的案例么?您想想······”
“你怀疑,传国玉玺和许太炎有关、和鬼眼门有关?”
“我只是听过一些传言,并没有真凭实据。”余耀只得继续往下编。这传国玉玺千百年来杳无音讯,现在就连特调局也只是查到民国时期谭如肃曾经也在查,余耀如此编排,也不怕有什么马脚。
不过杨四海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就算如此,那你为什么不明说?”
“因为我还有点儿私心。本来是真不想告诉您的,但是今天您都说这么多了,我也就不好意思继续瞒您了。”
“你小子!少啰嗦,赶紧说。”
“许太炎先生当年有个独生子,叫做许长安,战乱时期,下落不明。如果还有后人在世,我很想私下结识一下,没准儿还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余耀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说出鬼眼门秘藏的。但是,许长安的事儿,如今这个情况,倒是可以说说。
首先,关于许长安,杨四海不可能不知道,如今既然杨四海挑明了,那干脆提出来算了,以后再问这方面的线索,也就不用遮遮掩掩了。
“许长安的母亲当年就去世了,他最终被人收养,而且是被带离汉口,战乱时期,一路颠沛,不可能有什么线索了!”
杨四海果然知道!而且,就和萧影查到的结果差不多。
“话不能这么说啊杨局,这传国玉玺的线索更加渺茫,不也在查么?”
“这事儿先搁一搁。前面你说的我姑且信了,但这和许太炎的笔迹有什么关系?”
编瞎话这事儿,编一个容易,但最怕的就是被追问,一连串下去,最后总是会难以自圆其说。
余耀就算反应快的,而且之前还掌握了大量的东西,但还是有吃力的感觉,“这个嘛,总归是个辅助,不管是关于传国玉玺、还是关于许长安······虽然暂时没什么具体作用,但有备无患嘛!”
杨四海那边一时没应声,余耀在听筒里听到了啪嗒一声,应该是他点了一支烟。
“余耀,你知道的真不少啊!那我今天干脆也再多说两句吧。许太炎和鬼眼门,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在民国时期,是功大于过,因为他们和倭国人对抗,阻止了不少文物外流······”
“那‘过’是什么?”余耀插嘴。
“过犹不及!”
“啊?这都不挨着啊!”
“他们虽然保护了不少文物,但是也控制了不少文物,就连国家都无法插手!”
“嗐!您这话说的!当时和现在能一样么?当时是小鬼子猖狂,故宫文物都辗转大半个华夏,东躲西藏的!”
“故宫文物南迁之后,如今还在华夏的国土上!鬼眼门控制的呢?直到今天,就连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一听这话,余耀的心头骤然一紧。
“杨局,这个没准儿在抗倭胜利之后,陆续就在国内流转了。”余耀尽量放松了口气。
“你自己也说了,没准儿。”杨四海话锋一转,“好了,余耀,说实话,我很喜欢你,问你你不说,我还陪着你东拉西扯,才到这关键一句!你,如果想打这方面的主意,我劝你趁早收心!如果鬼眼门当年有什么东西是集中暗藏起来的,即便找到,那也只能是国家所有!”
“哈哈,杨局您真逗,你们都一无所知,我哪来的本事?再说了,我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胃口?”
第517章 笔迹
余耀一边打哈哈,一边心道,听起来,特调局肯定是不知道鬼眼门秘藏的具体事宜的。不过,他们从当年的情况来推理,也能想到鬼眼门可能会秘藏一批重器。
杨四海说得义正辞严,但余耀没法儿听他的。
而且,即便找到,余耀自己也做不了主,必须所有字口掌眼传人共同商定。
“那就算我防患于未然,先给你点一盏灯!”杨四海接口。
“谢谢杨局点灯。现在能让我看看许太炎先生的笔迹么?”余耀却嘻嘻笑道。
“你啊!”杨四海叹气,“好吧,回头我给你发张图片,不过也只有许太炎三个字的签名。还有,要是有什么传国玉玺的线索,也千万不要擅自行动!”
“放心吧!”
余耀笑着挂了电话,但随后眉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
实际上,杨四海说的应该国家所有,道理上是有瑕疵的。因为这在当年都是私人物品,即便是暂时隐藏起来,也应该是继承人享有第一权利。只有在无主的情况下,才能归国家所有。
不过,余耀自不会和杨四海争辩。因为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所有的字口传人,都无法证明自己应该是继承人。
这秘藏里只有东西,没有指定继承人,也没有贴上当年是谁所有的标签。
所以,鬼眼门传人要是落在特调局之后发现秘藏,那就没戏了。
如果在赶在特调局之前找到,怎么处理,各字口传人可以商量着来。即便要捐给国家,那也得是他们商量之后自愿才行。
即便不懂古玩,也不可能不对这一批重器动心,因为从最基础的价值来说,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余耀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但他确实也不完全是因为财富。
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感受。
同时,杨四海对余耀,本身是没有恶意的。屁股决定脑袋,他坐在这个位子上,就不能不从官方的角度来行事。
余耀这时候需要静静。
可是现在他面前只有烟,没有静静。
烟头明灭,烟雾缭绕,窗外也逐渐暗了下来。
当晚,余耀没吃晚饭,就这么迷迷瞪瞪地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是被林丰草的电话吵醒的。
“能确定的都不是,上官雨暂时也没有何上善掌眼的笔迹,不过他会从美国那边再想想办法。”林丰草省却没用的,开门见山,“你那边呢?”
“杨局说会给我发一张图片,上面有大掌眼的签名。”
“这么顺利?”林丰草略略惊讶,“这手抄本我借来了,我现在就找找有没有许、太、炎这三个字,给你发过去,同时发一张完整的书页。”
余耀定了定神儿,“但是杨局跟我挑明了!”
“挑明了?”林丰草一听,“你是说,他们也知道秘藏的事儿?不可能吧?”
“他们不知道秘藏的事儿,但是他们掌握的关于鬼眼门和大掌眼的线索也不少,他们是推测,鬼眼门有可能会暗藏一批重器。”
林丰草长出一口气,“噢,这倒正常,没线索就行。”
“正常是正常,但是他提醒我了,说如果有,如果找到,应该是国家所有!”
林丰草性子沉凝,略略思索才开口,“他这么说有些牵强,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那现在,就看谁先找到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最起码现在对我们是有利的。他们没有线索,而且面临的事情又多,这件事儿暂时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林丰草分析。
余耀点点头,“只是我们的线索也很缥缈。”
林丰草忽而叹了口气,“其实啊,这批东西,最好的归宿,还是国家保护最好······但是,这得我们同意才行!”
“是啊。这事儿现在不必多想了。”
“嗯,那就随时沟通,如果也不是大掌眼的笔迹,何上善掌眼的笔迹也找不到······”
“那就先朝着西南这个方位追查试试!”余耀应道。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那先挂了,等我给你图片。”
刚挂了林丰草的电话,余耀就收到了一条彩信。
杨四海发来的。
只有“许太炎”这三个字,而且是抠图出来的,并没有底图。
附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附言别有深意,余耀品了品,便又开始审视“许太炎”这三个字。
半个小时后,林丰草的图也到了。
这三个字都有,还有一张完整的满字书页的图。
余耀看了之后,不用细对,就知道不是一个人的笔迹。
杨四海发来的“许太炎”这三个字,笔力雄健,隐然有金戈铁马之势;而林丰草发来的笔迹,笔锋之中虽然也有不小的力道,但透出来的,却是奇崛飘逸的感觉。
余耀立即给林丰草拨了过去,“不是。”
林丰草没有太过惊讶,“大掌眼的字如何?”
“金钩银划,铁骑突出刀枪鸣,不像是个文人的字。”
“那就肯定不是了,这个‘京华散人’的字,有孤芳自赏的飘逸之态。”
“不过,我看了之后,倒越发觉得像是何掌眼的字!虽然我没见过他的字,但我见过他的仿画!”
“嗯,上官雨隐隐也有这种感觉。他现在正在托关系想办法,何掌眼在美国多年,也有可能留下什么线索。”
“那好,我就不一一问他们了,到时候随时沟通吧!”
“妥!”林丰草话不多说,当即就挂了。
余耀放下手机,略略想了想,便去洗漱了。洗漱之后,自己下了个面,煎了个蛋,吃了之后便去了格古斋。
到店开门,顺手泡了一壶茶,点了一支烟。
刚抿了口茶,门就开了。余耀定睛一看,居然是老邱!
余耀放下茶杯起身。
“余老板自己在哪?”老邱拱拱手,“不速之客,不打紧吧?”
“邱老板说哪里话!请坐。”余耀自然不会喜欢老邱,但面儿上的事儿自然得说得过去。
“我这入行晚,不过你余老板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这得怪我,有眼不识真神!”老邱呵呵一笑,“倒是也好,不都说不打不相识嘛!”
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
余耀听老邱这么说,只是笑了笑表示回应。
之前买“陈寅生铜墨盒”的事儿,老邱其实就算已经被教训了,多花了钱,而且东西还未必好出手。现在,老邱上门主动示好,以后打不打交道两说,但是在眼前,伸手不打笑脸人。
老邱说完,便坐下了,而后掏烟递烟。
点了烟,老邱慢慢吸了一口,“余老板,在行里混,眼力上总有个山高水低,我眼力浅,东西看不真切,因为你说是老仿,所以特意上门来请教一下。”
余耀有点儿吃软不吃硬,而且老邱就事论事,单说东西,他也便没有端着,简单说了说这铜墨盒上的鉴定。
“受教了受教了。”老邱听完,拱拱手,“多谢余老板指点。”
说完之后,老邱也不走,只是笑眯眯地抽烟。
但凡能屈能伸的人,心思总是不那么简单的,除了老邱想示好,余耀暂时还看不出别的什么,但也不好直接撵人走。
抽了会儿烟,老邱又扯起了闲篇儿,“余老板是世代祖居江州么?”
“远了不知道,听我父亲说,至少我爷爷是在江州长大的。”
“噢,那我就算是外来户了,我爷爷本是北方人,四十年代参军入伍,解放后才定居江州。我爷爷有个二弟,也就是我的叔爷爷,后来去了台岛。那边和大陆不同,他改了姓,把这个邱字去了耳朵。”
老邱这么闲扯,余耀本来甚感无聊,但他说起邱姓和丘姓,余耀也是知道的,“是啊,本来没有邱姓,为了避孔子名讳,原来的丘姓才加了右耳,又多了个姓。”
避讳,是华夏的一个传统,只不过有轻有重。在清代,雍正皇帝专门下诏,说为了尊师重道,应该避讳孔圣人的名讳,所以丘姓就改成了“邱”。
满清灭亡后,有的人自己重新改了回来,后来大名鼎鼎的民国议员丘逢甲公开提议,说丘姓起源于姜子牙的封地“营丘”,这可比“孔丘”要早,不应该避讳他的名讳,呼吁恢复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