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玩宝大师-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对方吞吞吐吐。
 余耀因为刚起来,所以开始有些迷糊,但是聊了几句,忽而明白了,便道,“我知道了。我自己去取吧,不用发给我了。”
 如果不去,要了邀请函和入场卡也没用;如果去,提前一天去取了就是了。
 最近事情比较多,余耀上午在家里慢慢捋了捋,到最后突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中午在家简单熬了点儿葱油,下了个面,做了个葱油面,吃完余耀就去了格古斋。
 余耀走到门口,一看上着锁,正要掏出钥匙开门,突然听到了急刹车的声音,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老太太歪倒在路边,旁边是个骑电动车的送外卖的小伙儿。
 小伙儿停下车,走到老太太身边,却不敢去扶,而是对余耀说道,“这位先生,您看到了啊,我没碰到她,她自己摔倒了!”
 余耀点点头。确实,电动车和老太太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且电动车原先的行进轨迹偏向路中间,而老太太是靠着路边走的。
 说话间,老太太一只手撑起身子,声音虚弱地说道,“不关你们的事,快,我兜里有药,得马上吃。”
 外卖小伙儿仍是犹豫着不敢上前,余耀一看,也不顾不了那么多了,立即上前,按照老太太指的,帮她掏出了药瓶,拧开之后,“几颗?”
 “一颗就行。”
 吞下药丸,过了不到一分钟,老太太的脸色就缓和了很多,余耀慢慢将她扶起来,“我送您到医院吧!”
 “谢谢,不用,老毛病了。是我老糊涂了,以为出门前吃了药。”
 余耀心想,帮人帮到底,“那您到里面坐会儿,我给您倒杯热水。”
 老太太犹豫了一下,“好吧,那谢谢你了小伙子。”
 “没事儿那我走了啊?”外卖小伙儿连忙说道。
 余耀帮老太太拾起落在地上的一个布艺提包,又扶她进了店里,给她倒了杯热水。老太太喝了几口热水,精神又好了一些。
 这老太太看着应该有七十多岁了,衣着朴素,但收拾得很是干净利索,齐耳短发,容貌端庄,言谈之间平和温良。
 “小伙子,今天谢谢你了,你是这格古斋的店老板啊?”
 “嗯,小店,谈不上什么老板不老板的。”
 “我姓王,小伙子你贵姓啊?”
 “王奶奶,我姓余,叫我小余好了。”
 “小余啊,你这里卖古玩,还收古玩么?”
 余耀听了这话,不由一愣,心说随便碰上一个老太太也有古玩要出手?可转而一想,也不奇怪,老太太到这有几家古玩店的老街上来,没准儿就是来卖东西的。
 “收啊。做生意,都得有进有出。”余耀随后应道。
 “那你看看我带的东西能收吗?”
 “不忙,您先休息好了。”
 “吃了药就没事,我恢复过来了。”老太说着,便拉开了布艺提包。
 老太太拿出了一个锦盒,又从里面拿出了一个葫芦。
 不是普通的葫芦,而是蝈蝈葫芦。
 肚略圆,腰略细,敞口,红润油亮。
 口上罩了白色的蒙芯,看着应该是牙的,而且带雕工,中间雕的是莲叶莲花。
 蝈蝈葫芦,又叫鸣虫葫芦,就是养蝈蝈养叫虫用的;蒙芯,就是镶口配盖子。养蝈蝈的葫芦,自然得有气孔,蒙芯自然有空儿、有类似网眼的东西,以便透气,也是为了能听到蝈蝈的叫声。
 “我上手了?”余耀大致端详之后,眼睛不由一亮。
 “你看吧。”老太太笑吟吟说道。
 葫芦本身余耀基本已经看明白了,上手之后重点看看了牙雕的蒙芯。
 这蒙芯是二层楼台,也就是镂空的底子上多加了一层雕刻。这一层雕刻纹饰,会极大提高观赏性。蝈蝈葫芦的蒙芯题材广泛,动物人物植物物景物都有。
 这一件上雕的是莲花,余耀仔细察看,不由暗暗称赞。
 这莲花雕得精细生动,巧妙利用了牙的纹理来表现莲花和莲叶的层次,而且还有两滴露珠,是利用了牙心最润的地方巧雕出来的。
 “这是宫廷的工手啊!”余耀心中叹道,“难道这一件蝈蝈葫芦,竟然是三河刘和董三保联手制作?”
 三河刘是清代咸丰朝制作葫芦虫具的顶级高手。和康熙朝的大太监梁九功不同,三河刘主要是活跃在民间。
 他是京东三河人,制作的葫芦虫具虽然都是光素,但绝在造型和做工。晚清时期,三河刘葫芦的价钱,已经超过了官模葫芦。据说到了光绪年间,买一只三河刘的蝈蝈葫芦,就需要上千两银子。
 而董三保,则是咸丰朝造办处如意馆的牙雕师。
 当然,他到了造办处如意馆之后,估计是不可能和三河刘联手制作一件蝈蝈葫芦的。但他在进宫之前,就是牙雕师,民间也有少量作品传世。
第622章 翻十倍还是漏儿
 不过,这蝈蝈葫芦上没有落款,余耀也只是初步判定。
 这葫芦,他能大致判定是出自咸丰朝,在咸丰朝能做出这种蝈蝈葫芦的,基本就是出自三河刘之手。
 至于这牙雕蒙芯,在咸丰朝有如此水准的,余耀也就能想到董三保了。
 董三保不是造办处牙作的牙雕师,而是造办处如意馆的牙雕师。
 造办处的作坊很多,但是这如意馆,在康雍乾清三代,却是皇帝直管。最初的时候多是绘画的工作,后来扩展出很多门类,包括瓷器、玉雕、牙雕、木雕等等。直到晚清年间,如意馆才划归造办处。
 造办处也有“牙作”,但是出来的牙雕,比如意馆的东西,还是稍逊一筹。
 董三保在咸丰朝的如意馆,名头是比较大的,而且曾被咸丰皇帝高度评价为“鬼工”。有时候他雕刻的东西,咸丰皇帝得用聚光镜来看,因为太细腻了。
 不过,在皇帝手下当差,董三保也没落个好下场。有一次他为皇帝雕刻一枚团凤珠,因为要求太过复杂,珠子做成之后,他竟然双目失明!一代大匠终成绝唱。
 董三保是先在民间有的名气,而后进了如意馆,所以,民间也有他的少量作品流传,但是终究不多。
 这蝈蝈葫芦上的牙雕莲花蒙尘,堪称巧夺天工。
 就算是一个三河刘的蝈蝈葫芦,没有落款的,好几年前就到了十万的价格。如果加上董三保的牙雕蒙尘,两大高手联袂的作品,上了大拍,几十万没问题;飙到百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奶奶,您平时喜欢匏器么?”余耀看完之后,轻声问了一句。他之所以说匏器不说葫芦,一来是习惯,二来也是想问问是不是老太太本人的藏品。
  “小余,你确实挺专业。以前我也听我家老头子说过匏器,不过这个分类很具体,就是鸣虫葫芦。”
 余耀点点头,心说原来是她家老先生的东西,“老爷子这是以藏养藏?”
 以藏养藏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手里没那么多闲钱,出手老东西,换钱买新东西。
  “他去世很多年了。有些大件和喜欢的,我有的留下了,有的传给儿女;剩下一些小件和不喜欢的,打算陆续卖一卖。”
 “噢,不好意思啊王奶奶,我不知道老爷子他·······”
 “没事儿,人总有走的时候。”
 “那除了这一件,您还有其他东西要出手么?”
 “有啊。怎么?这件不能收?”
 余耀摆摆手,“不不不,能收,我这不是顺带问问么?一起来您也省事儿。”
 老太太想了想,“这件你先出个价儿。”
 余耀也想了想,“您要出手,该您出价儿。”
 老太太笑了,转而从口袋了掏出一个小本本,翻看看了看,“老头子买这件东西是捡漏儿,他以前说过,我要卖,至少翻十倍。”
 “那他买的时候是多少。”
 “六千。”老太太倒不绕弯子。
 “也就是您要六万卖?”
 “对。”
 “还能让点儿么?”
 “不能了。”
 余耀掏出烟来,刚要点,又看了老太太,“王奶奶,我能抽支烟么?”
 没想到老太太竟道,“给我也来一支。”
 余耀稍稍一愣,但还是递给老太太一支烟,“您得多保重身体啊!”
 “没事儿,我一天只抽一支。”
 抽了两口烟,余耀道,“行,这价儿我不跟您讲了。只是您要是有东西要出手,也多往我这里送送。”
 “小余,价钱谈好了,可是我还得多说两句。”老太太只抽了几口烟,就摁灭了烟头,“这葫芦,你要是赚了,我也不眼红;但是买了之后,出任何问题,也不能再找我。”
 “这您放心,找后账的事儿我从来不干。”
 “好,那就过手吧!”
 货款两清之后,余耀将蝈蝈葫芦放进了锦盒,收了起来,“王奶奶,以后再出手东西可别忘了我啊!”
 结果老太太微微一笑,拍了拍布艺提包,“不用以后,这里还有一件。”
 刚才的买卖做得痛快,老太太把来价儿翻了十倍,但余耀还是捡了个漏儿!
 最关键的是东西的确是精品,所以余耀这一听,还真有点儿惊喜,暗想老太太又会拿出什么好东西呢?
 “王奶奶,您不会带了好几件东西来出手吧?”
 “没有,就两件。刚才那件鸣虫葫芦,我还带着过去七星桥,但是没有一个人出价高过三万;到了老街上,没想到碰上你了,你很痛快,六万都没还价。”
 老太太顿了顿,“最主要的是你帮了我,心眼儿好。”
 余耀心思比较敏捷,心说老太太的话听起来是逻辑不通的。她既然带出来两件,那就是要卖的,哪会因为自己帮了她才卖?
 而且,如果感谢自己的出手救助,应该在第一件上优惠才是;虽然东西本身也是个漏儿。
 不过,很多事情,表面上逻辑不通,但内里却有别的因素,老太太接下来的话,便说清楚了:
 “这一件东西,是我娘家传下来的,可卖可不卖,我带着是因为顺带在七星桥找专业店铺清洗了一下。你要是想收,我也可以给你便宜点儿。”
 余耀冲老太太笑了笑,“那我先谢谢您。”
 老太太又从布艺提包里拿出了一个锦盒,这锦盒是长方形的。余耀心想,娘家祖传的,又当成陪嫁品,多半应该是首饰。
 结果老太太打开锦盒,里面居然是一把折扇。
 扇骨是红湘妃的,做工很是精细。
 湘妃竹的扇骨,算是比较出名的,贵在湘妃竹自身的斑痕,天然装饰纹路,生动美观。
 这把折扇的扇骨是闽省的红湘妃,老料,红花,纹路满且圆。而且尺寸不小,看着长应该是10寸的,2厘米以上的排口。
 所谓排口,是指最大扇骨最宽的地方。因为湘妃竹扇骨,想做大排口,要取原先竹节间的弧形竹材,还得磨平,在保证一定厚度的前提下,能做出平整的10寸长度、2厘米排口,在湘妃竹里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
 “王奶奶,那我上手了?”余耀看了之后立即开口。
第623章 虎头陀
 这把折扇余耀只在折起来的情况下看扇骨,加上扇子轴口外镶嵌的牙圈情况,余耀判断应该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东西。
 不过,古玩折扇和工艺品折扇不一样,工艺品折扇主要看扇骨和做工,但古玩折扇,扇面的书法或者画作,却往往可能更有价值。
 清末到民国时期的扇骨,扇面是什么样的真不好说。可能更早;也可能更晚,是后贴的扇面。
 余耀打开折扇,看起扇面来。
 这扇面一面是素的,一面题了诗: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
 有落款。落款是:戊午孟春,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