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再续雄汉-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摸了摸山羊胡子,眼珠转了转,凑到参赫隶耳边轻轻地说道:“这羌汉经济特区是成公英提出来的,你先送成公英三名美女贿赂一下她,稍后,我再跟成公英去淡,由成公英去找主公,建议主公等到农场有了收成才回长安,此事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参赫隶大喜,回营之后立即给成公英送去三名貌美的羌女,成公英很高兴,正准备脱了衣服去完成王嵩交给他的艰巨任务,亲兵来报贾诩来访……
 第二天,蒙着黑眼圈的成公英向王嵩建言道:“朝廷二百多年治羌,未见成效,可见治羌工作非同小可,希望主公在这个特区现场指导,多呆三个月。若是这三个月能对治羌起到关键作用,那主公必然会因这三个月而名垂千古。”
 王嵩本想留下成公英做特区负责人,然后自己早点回长安的,听成公英如此一说,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是“名垂千古“几个字,实在是份量够大啊!
 不过终究对袁绍和曹操有些不放心,有些犹豫不决。便开口道:“袁绍已经打败公孙瓒,占了幽州,曹操也已经打败吕布占了徐州,两人都是风头很劲,势力大涨,让我有些不放心啊。”
 贾诩见状,连忙上前劝道:“袁绍与曹操,都刚结束战争,虽然势力大增,但短期之内,应该不会发动对我们的战争。
 而从战略形势来讲,袁绍的发展方向的是向南而不是向西,因此,袁绍很可能会与曹操交恶而无暇顾及主公。更何况有荀彧戏志才等人坐镇长安,就算有事,也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主公大可放心。
 当务之急,便是从根本上彻底治解决百年羌乱问题,这是战略的重中之重。”
 王嵩想了想,觉得用三个月时间治好这百年羌乱,无论怎样讲都是值得的。
 于是王嵩写了封信给长安的荀彧和戏志才,说自己会在陇西治羌直到秋后,大将军府一应正常事务由荀彧和戏志才主持,若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可六百里加急送到陇西给王嵩处理。
 待王嵩写完信交给传信的亲兵之后,回头看成公英和贾诩,两人都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王嵩从未见他们如此疲惫,便问他们的亲兵原因,才得知两人昨晚各纳了三名羌女,完成了王嵩交代的“艰巨”任务。
 王嵩不由苦笑一声,轻轻地对亲兵道:等他们醒来,跟他们说一声,叫他们悠着点,别太拼。”
 然后,王嵩扛起锄头,跟早就等在外面的格丽莎一起走向农场,一边走一边悠然自得地吟唱道:
 “阡陌稼黄拱远山,
 村墎漫布隐林边。
 鹂鸣阵阵惊晨露,
 马啸声声吼晚烟。
 渔唱清和传岸柳,
 童歌稚嫩透云杉。
 诗情画意田园梦,
 不慕神仙慕野倌!”
'206。第206章 煽情演讲台,抓兔玉米地'
 陇西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非常适合规模化经营玉米和土豆的生产,在后世,甘肃地区的玉米种植那可是在全国都非常有名的。
 以汉朝这个时代如此少的人口,在甘肃地区推行玉米规模化种植,这地方粮食恐怕要泛滥成灾的。
 王嵩的三万多军队与先零羌军民一起,先是开垦了三十多万亩地种玉米,后又开垦了三十万亩种土豆。然后,王嵩又发动军队去各地收集用牛羊马的粪便用于施肥,教会羌人除草,捉虫,驱赶野兔,野猪等食草动物。
 王嵩生长于农村,年轻的时候很苦,从还是小屁孩开始,就整天跟父母在地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后来上学了,几乎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都要在地里劳作,除此之外,那时候山村里的学校还有农忙假,每到农忙的时候,学校里会放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忙干农活。因此,在种植玉米土豆方面,王嵩可是一把好手。
 在王嵩的亲自指导下,通过两个月的精耕细作下来,土豆和玉米都长势喜人,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和土豆地,让王嵩特别的有成就感。
 成公英在先零羌的部落聚住地,开了二十个学堂,二百多识字的汉人士兵及从各地赶到的识字的儒生,在先零羌的部落,开从事着汉语的文化教育,对部落中的孩子进行免费教育,并给予粮食补助。
 此时正值青黄不接,对于缺粮的羌人来说,粮食补助比什么都重要,就连部落中的大人,也经常溜进学堂来听课,以获取每天的口粮。
 王嵩乘机在羌人中推出文化考核制变,只要考核及格,就可以担任郡县的基层官员。以前的官员都是汉人,现在只要有文化,羌人一样可以做官。这对羌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此这般,在羌人中掀起了读书学习的热朝。
 学堂里教学用的教材,也充分考虑到了羌人汉化的伟大事业。
 王嵩亲自参与了教材内容的编写,在教材中重点强调羌族是炎帝的后离裔,并在其中杜撰了后世颇具争议的羌族祖先历史。
 关于羌族是否炎帝后人,后世争议颇多,众说纷纭。
 但王嵩为了汉化羌人,直接杜撰了很多羌族祖先是炎帝的故事,还瞎编了许多关于羌汉祖们先共同对抗洪荒猛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增强两种民族的之间的认同感,便于更好地融合。
 在汉朝这个时代,汉族被认为是最高贵的民族,有机会加入汉族那是所有胡人的梦想。
 现在这个当朝大将军找出了许多“故事”,言之凿凿地说羌族其实就是汉族流落在蛮荒之地的亲兄弟,让无数羌族男女为之兴奋得彻夜难眠。
 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王嵩在一次羌汉的集会上发表公开演讲,演讲的话题就是:《回家吧,兄弟!》
 化身希特勒的王嵩,在演讲中挥舞着双手,非常煽情地说道:
 “羌人兄弟姐妹们,汉人兄弟姐妹们,今天,我站在这里,站在这块我们共同的祖先开发出的这片土地上,我感到非常的惭愧!这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在这片上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埋葬过我们在兄弟残杀中惨死的兄弟,有羌人的,也有汉人的!
 每一寸土地,都流淌过我们兄弟的鲜血,有羌人的,也有汉人的!
 那野草如此茂盛,那原野上的鲜花如此美丽,是因为我们兄弟之争的鲜血浇灌了它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悲哀吗?!
 ……(此处省略二千字)……
 即是兄弟,又何必再分什么羌人汉人?又何必穿不同的衣裳?又何必要有不同的文字和语言?又何必要分离?
 羌人兄弟,你们是我们汉人遗落在蛮荒之地的亲兄弟!回家吧,兄弟,回家吧,兄弟!……”
 讲到最后,在事先安排好的“托“的带动下,几千人开始一起大喊:“回家吧,兄弟,回家吧,兄弟!……”
 别开生面的演讲方式和煽情的语气。让现场的无数人一边呼喊一边泪流满面。
 王嵩见效果不错,干脆到各个寨子进行巡回演讲,这种类似后世传@销组织洗脑一般的宣传方式,,在羌人和汉人之间掀起了“羌汉一家亲”的热浪。
 先零羌的部落及附近地区,无论羌汉,都开始放下心中的不满或仇视,都在流传着上古时代共同祖先们的英勇“故事“。凡是有人聊天的地方,随处都可以听到:“那时我们伟大的祖先炎帝……”。或者:“大将军说我们有共同的祖先,羌人就是汉人,汉人就是羌人,没必要分那么清……”
 “哎,大家都穿汉服了,回家叫你婆娘把你这衣服改一下,改成汉服。大将军说了,都是兄弟,没必要穿不一样的衣服。”
 “听说你家的娃会写二百多个汉字了,真是厉害!”
 “听说那汉语拼音是大将军自己发明的,全称叫王氏汉语拼音法。有这个王氏汉语拼音,比以前学汉语容易百倍都不止。”
 慢慢地,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穿汉服的羌人越来越多,整个先零羌部落,都像吃了兴奋药一样模仿着汉人的一切。
 慢慢地,崇拜王嵩的人也越来越多,王嵩在先零羌百姓心中的地位,完全超过了其部落首领参赫隶。或者说,在这些羌人百姓心中,参赫隶只是首领,而王嵩则是天神之子一般的存在。
 而格丽莎对王嵩的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整天跟屁虫一样地跟在王嵩。
 当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出现了野兔时,格丽莎终于把王嵩拉进了玉米地里去抓野兔,结果野兔没抓到,胸前的一对“玉兔“倒是被王嵩牢牢地抓在了手上……,然后两人在玉米地里翻云覆雨折腾了半天,最后格丽莎被折腾得精疲力尽,离开玉米地时,是王嵩背回来的……。
 从此以后,两人便经常钻到玉米地里去抓兔子。周围的年轻男女听说大将军跟格丽莎经常钻玉米地抓兔子,也纷纷仿效,把玉米地变成了浪漫的娱乐场所。
'207。第207章 钻林子正常,玉米地亦然'
 为了加快民族的融合,贾诩向王嵩献计设立“羌汉通婚奖”。凡是羌汉通婚者,不论谁嫁谁娶,一律免税八年。这个政策一颁布,王嵩军中将士就被羌女们盯上了。
 而周边的汉人,冲着免税八年这条特大优惠,也纷纷赶到羌人部落,男的娶羌人为妻,女的嫁羌人为夫。
 让王嵩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政策的影响力过于强大,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拆散了无数原本美好的家庭。很多原本幸福的汉人家庭或羌人家庭,为了免税,纷纷离婚再娶,使孩孑的抚养和老人的照顾变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王嵩不得不招集官员们开会,讨论关于羌人和汉人家庭离婚再娶的问题。
 毒士贾诩主张同样免税八年,在短期内打乱所有的社会秩序,达到彻底融合羌汉的目的。
 这种只求结果不择手段的“毒士”行为,遭到了成公英的强烈反对,因为这可能导致大多数家庭被拆散的严重社会问题。最后王嵩决定将离婚再娶的羌汉婚姻的免税改成了三年。不过,虽然只是三年免税,仍然造成了不少家庭因此而离异。
 对于贫困的大西北百姓来说,在这么大的诱惑之下都不能破碎的家庭,肯定是真爱!
 ……
 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王嵩用羌人最隆重的礼节,将格丽莎娶回了自己帐中。然后给蔡琰写了一封信,解释汉羌联姻的重要性。贤惠的蔡琰表示理解,并派人给格丽莎送来了很多礼物。
 收获的季节越来越近,看着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土豆地,羌族百姓的心里乐开了花,几乎每天都会人来问王嵩还要多久才能收获。
 终于等到一天,王嵩让参赫隶召集所有能召集到的羌人百姓,举行了隆重的秋收仪式,在举办了一场对鬼神和祖先的敬畏活动之后,王嵩下令全体军民开始掰玉米!
 一担一担的玉米挑回来,堆在营地前,很快堆成了几座山,究竟有多少玉米,王嵩也说不清。找了块大约一亩的玉米地统计了一下,收了800多斤玉米(后世甘肃玉米亩产在120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三十万亩地可收玉米2。4亿斤,换成吨就是12万吨玉米!
 收了十来天,终于将玉米收完了,王嵩安排人将玉米棒子放在地上晒干,脱粒然后入库待分配。
 接下来便是收土豆,土豆的产量比玉米更高,亩产达到了1000多斤(后世甘肃土豆亩产在00斤以上)。三十万亩土豆,总产量在3亿多斤,换成吨就是万吨。
 这么多粮食,如果平均分给三十万羌人的话,每人可分1800斤,按每天每人吃4斤,可吃450天(这时代的人比较能吃)。
 王米杆子和土豆茎叶也不能浪费了,都是很好的伺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