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政务越来越消极,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
我晕,还迷途知返,迷途的是你好不!
杨聪并没有这么说,而是假装钦佩道:“景仁兄为国为民之心着实令人钦佩啊!”
赵时春立马露出一丝自得的表情,嘴里却是谦虚道:“过奖了,过奖了。”
杨聪突然又问道:“景仁兄,以你对皇上的了解,你认为皇上会听你的吗?”
这!
赵时春脸上顿时变得尴尬无比,以他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当然不会听他的,当初大礼议的时候,皇上几乎跟满朝文武都怼上了,最后皇上硬是把德高望重的名臣杨廷和给罢免了,换上了当时还只是白身的礼部观政进士张璁。
要论犟驴脾性,他可比皇上差远了。
他想了想,这才大义凛然道:“皇上是不会听我的,但是总得有人提醒皇上不是,我辈有识之士总不能为了自身安危而不顾国家社稷。”
晕死,还有识之士呢,你这个蠢货!
杨聪摇头苦笑道:“景仁兄,你又没有想过这奏折递上去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这个,赵时春还真想过,他无畏道:“大不了再被皇上关进诏狱用几天刑,然后再被罢官削籍呗。”
你还知道结果啊。
杨聪紧接着追问道:“然后呢?”
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啊,自己都被罢官削籍了,基本上就没然后,皇上总不可能再把他这个屡教不改的逆臣给招回来吧。
赵时春莫名其妙的看着杨聪,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聪见他呆愣的模样,忍不住叹息道:“景仁兄,小弟斗胆问一句,你认为这样做,于国于民有什么好处?”
赵时春并不是白痴,杨聪的话他自然能听懂,自己这样做于国于民没有一点好处,他只是白白把自己给搭进去了而已。
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由露出黯然之色,整个人都蔫了。
杨聪见他这表情,连忙趁热打铁道:“景仁兄,你可是二甲第三名,现在又进了翰林院,如果勤勉任仕,入阁为相都不是问题,你想想,如果你能入阁为相,又能为国为民做多少好事呢?”
这。
赵时春脸上慢慢露出挣扎之色,杨聪说的是有道理,但是他这犟驴脾性一时半会还转不过弯来啊。
杨聪紧接着低声道:“景仁兄,说句大不敬的话,这皇上总有过去的哪天,大明这会儿还亡不了,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晕死,这话你都说的出来,你简直比我还猛啊!
赵时春闻言,着实大吃了一惊,不过,震惊过后,他那犟驴脾性貌似也平复下去了。
他细细一想,杨聪说的的确有道理,何必白白牺牲自己,留着有用之身,才能真正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想到这里,他直接夺过杨聪手中的奏折,一把撕做两半,随即心悦诚服道:“清风贤弟,你说的对,为兄的确太过鲁莽了。”
杨聪闻言,不由暗暗松了口气,还好,这位正直之士算是救下了。
紧接着,他又和罗洪先开始讨论起《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的修撰来。
赵时春并没有走,他在旁边听了一阵,便忍不住问道:“清风贤弟,你们为什么要耗费心力研讨这冷门的地图呢?”
冷门?
好吧,赵时春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地理方面的知识在这年头的确是个冷门,压根就没几个人去研究。
不过,杨聪可不光想编撰一本地理书,而是想编撰一套百科全书,正好,这赵时春不但才华出众,这会儿还闲的很,如果他有什么特长,把他拉进来一起编撰《格物致知之理》岂不是又多了个帮手。
想到这里,杨聪详细的把自己编撰《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的目的介绍了一遍,同时也将编撰一套百科全书的想法说了出来。
赵时春闻言,不由钦佩道:“清风贤弟,你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啊,为兄受教了。”
杨聪连忙谦虚道:“可不敢这么说,大家共勉,共勉,对了,景仁兄,你可有特别感兴趣的事物,不若我们一起来编撰这套《格物致知之理》如何?”
赵时春想了想,随即尴尬的道:“不瞒清风贤弟,为兄喜好兵法,为兄也曾立志要率军击败鞑子,解大明北境之危,可惜,当初出任兵部主事的时候太鲁莽了,几封奏折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如若我能勤勉任仕,这会儿最少也应该是个兵部郎中了吧,领兵出征也不是没有希望,可惜了,可惜了。往事已矣,不说这些了,清风贤弟,你可曾想过在《格物致知之理》中加入《兵法篇》,如果有这个想法,为兄倒是可以略尽绵薄之力。”
《兵法篇》?
杨聪细细一想,他还真把这个给漏了,这《兵法篇》好像还真有必要加进《格物致知之理》中。
他之所以这样想,倒不是蔑视以往的兵法大家,主要以往的兵法侧重的都是冷兵器作战,而现在大明正处在冷兵器与热武器交替的关键时期,或许,正是没有相应的兵法指引,热武器才没有在大明发展起来,最后主宰战场,如果自己能编撰出适应热兵器作战的兵法来,或许会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杨聪郑重的点头道:“景仁兄,这《兵法篇》的确有必要编撰,只是我们不应拘泥于以往的冷兵器作战兵法,而应注重于研究热武器作战兵法。”
冷兵器?
热武器!
这会儿可没这个说法,赵时春满头雾水道:“清风贤弟,何谓冷兵器,何谓热武器?”
杨聪闻言,连忙解释道:“冷兵器指的就是以往的刀枪剑戟等不带火药,纯靠人力施展的兵器。热武器指的就是火枪、火炮等包含火药的兵器。热武器其实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比冷兵器强的多,对兵源的要求也没有冷兵器那么高,小弟认为,如果能一直发展下去,热武器必定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的主宰,但是,这会儿却没有热武器相关的兵法,所以小弟想编撰一本出来。”
赵时春闻言,不由将信将疑道:“热武器真能成为战场的主宰吗?”
杨聪毫不犹豫的道:“当然能,你想想,如果数万明军将士都能配上火枪,再配上几千门火炮,试问使用普通刀枪剑戟和弓弩的敌人能与之匹敌吗?”
如果能有几万枝火枪,几千门火炮,那还用想,一轮下去就能干翻几万人,这仗还用得着打吗?
不过,这也太不切实际了,赵时春摇头道:“如果能有这么多火枪和火炮,那自然是战无不胜,问题不可能有这么多啊,朝廷现在估计几千枝火枪都凑不齐,就更不要说几万枝火枪和几千门火炮了。”
杨聪微笑道:“不可能吗,所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我们编撰出火枪战法,让热武器在实战中所向披靡,这火枪和火炮自然会慢慢多起来的。”
赵时春闻言一想,也是啊,这会儿正因为没有好的战法,火枪和火炮基本很少在大战中使用,如果能用合适的战法,让边军能试着配备火枪和火炮对敌,并取得辉煌的战果,火枪和火炮肯定会引起重视,那数量自然会越来越多。
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吗
杨聪对热武器的展望着实令赵时春热血沸腾,他当即便自告奋勇,要帮杨聪编撰《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
这样的才俊要帮自己编书,杨聪自然是求之不得,赵时春可是差点当上状元的人物,不但才华出众,而且前程远大,只要他肯跟嘉靖服个软,以他的资历,不说青云直上,混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书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惜,这热武器兵法却不是这么好编撰的,虽然有杨聪的提点,虽然翰林院有数不清的兵法藏书,奈何热武器战法并没有现成的兵法可供参考,他等于是要凭空想象一部兵法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赵时春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收效却甚微,这种全新的兵法闭门造车好像是造不出来的,最好是能亲自领兵去战场实践,慢慢摸索。
这年头文官能上战场吗?
当然能!
明朝的规矩是文官统帅武将,也就是说,朝廷有什么战事一般都会派遣一个文官去当统帅,带领一个或者一帮武将去跟敌人开战。
这规矩,说起来的确有点荒唐,不过对于赵时春和杨聪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赵时春原本就是兵部主事,这会儿又在翰林院镀了一下金,如果操作一下,擢升兵部员外郎或者兵部郎中都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再挂个都察院御史混几年,再想办法升个右佥都御史,便有资格巡抚边镇,率军与北元余孽作战了。
这事情操作难度是有点大,但以杨聪现在的能量,也不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所以,赵时春把自己的想法和杨聪一说,杨聪便有点意动了。
或许,让赵时春去山西当个巡抚也不错,正好自己的老爹在那边势单力孤,如果有个巡抚罩着,那就高枕无忧了。
这想法靠谱吗?
实话说,这想法相当的不靠谱。
历史上赵时春还真出任过山西巡抚,而且还真领兵跟北元骑兵干过一仗。
可惜,他就是个赵括式的人物,纸上谈兵厉害的很,领兵打仗却不行,他率军在广武与北元骑兵遭遇,手下将领皆不听命,结果他一战而败,差点全军覆没。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当时正值严嵩当权,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边关将领都没了信心,皆避而不战,他就算他兵法学的再好都没用。
这件事在当时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边关将领皆避而不战,督抚则应据坚城而守,而不应亲自率军出战;褒之者认为,边关将领无胆,督抚身先士卒,这种胆气值得钦佩。
总之,这赵时春虽才华出众,也酷爱兵法,却非将帅之才,他要真有能耐,就算当时的边关将领再没信心,他也应该能组织起来,不能组织起来,就证明他还是有一定缺陷的,如果杨聪真的将他送到边关,恐怕将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
还好,这时候,又一个能人复职了。
这人就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二甲第一名唐顺之,他也被调到翰林院当编修来了。
唐顺之一来,罗洪先和赵时春都兴奋的不行了,因为罗洪先就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的状元啊,两人可是同科,一个一甲第一名,一个二甲第一名,交情好的很,而赵时春和唐顺之则是同好,唐顺之对兵法也相当的感兴趣,而且也曾出任过兵部主事。
其实,杨聪跟着唐顺之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唐顺之是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畿的得意弟子。
王畿和聂豹同是阳门七子,而杨聪和聂豹、徐阶师徒的关系又非同一般,要这样论起来,这唐顺之跟他也算是一伙的了。
这唐顺之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传奇式人物,可以说,整个阳明一脉里面,只有他真正继承了王守仁的衣钵,因为其他人都只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而唐顺之不但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还继承了王守仁的武功。
历史上的唐顺之可是战功赫赫,他不但用计帮胡宗宪分化瓦解俩大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使得倭寇群龙无首,还亲自率军出击,屡战屡胜,打得倭寇抱头鼠窜。
可惜,当时是奸臣严嵩当权,他纵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重用,而且常年与倭寇作战也使得他心力交疲,病根深种,到后面甚至走路都走不稳了,就更不用说去杀倭寇了。
最后,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根本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剿灭倭寇,于是便把自己毕生心血浇铸的《武编》,传授给了戚继光,而其中就有鸳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