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淑相闻言,不由惊喜道:“杨大人,你真愿意帮这个忙?”
刚才,他真有点绝望了,杨聪表现的就跟个官场老油子一样,不想得罪人,他还以为自己找错人了呢。
没想到,杨聪却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他着实激动的不行了。
杨聪淡淡的道:“夏大人我们也不是得罪一两次了,再多得罪一次又何妨,至于那个陈洪,他以为这是正德朝吗!”
这话说的,好有气势啊,跟刚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刘淑相目瞪口呆的看着杨聪,过了半晌,他才郑重的拱手道:“杨大人,若此次能帮我渡过难关,今后但有差遣,只管开口,不过,我有个原则,颠倒黑白,助纣为虐之事,我不做。”
杨聪闻言,大笑道:“刘大人尽管放心,我们也不做那颠倒黑白,助纣为虐之事,至于夏大人和陈公公,有什么手段,我们都帮你接着。”
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
夏言为什么要帮陈洪收拾刘淑相呢,他当初不是得了嘉靖的旨意去清理皇庄吗,而且,他当时还雷厉风行,把宫里太监侵占的民田差不多都归还给老百姓了,这会儿他又帮着宫里的太监去侵占民田,这不自相矛盾吗?
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嘉靖当初让他去清理皇庄其实是为了收拾那些正德朝留下来的大太监,这些人是正德的亲信并不是嘉靖的亲信,嘉靖自然要清理一番,不然整个皇宫都被正德朝提拔起来的大太监管着,嘉靖怎么能放心。
嘉靖让夏言负责裁撤皇宫侍卫和京营宿卫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因为这些人都是正德皇帝留下的骄兵悍将,他也不放心,不把人裁撤了,他觉着皇宫都不安全。
说白了,一开始的时候,夏言就是嘉靖手里的一把刀,专门用来收拾正德朝旧势力的。
夏言也明白嘉靖想让他干什么,所以他收拾起那些太监和骄兵悍将来一点都不手软,不管是谁,甚至是建昌侯张延龄他都毫不犹豫的一刀剁下去。
这些人职权可不小,如果没有嘉靖在后面撑腰,他一个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敢这么操蛋,早被人收拾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正因为是嘉靖的意思,所以,不管是公侯勋贵还是宫里的大太监都栽在了他这个小小的给事中手里。
不过,嘉靖当时可没想着要让他入阁甚至取代张璁成为内阁首辅,一开始嘉靖纯粹就是把夏言当把刀而已,所以,他收拾了那么多的权贵也只是晋升了一小级,成为都给事中。
至于后面他爬上礼部尚书的高位,甚至成为内阁大学士,那都是因为他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获得了嘉靖的认可。
嘉靖就是这样,你要给他一条心,帮他收拾人,又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他就会使劲提拔你,不管你是九品芝麻官也好,七品给事中也罢,甚至像张璁那样的观政进士他都能几年之内提拔为内阁首辅。
夏言正是摸透了这一点,才辉煌腾达的。
他之所以帮陈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那么,他跟陈洪又是什么关系呢?
很简单,陈洪是他的搭档。
嘉靖毕竟是皇帝,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也不可能对朝堂上发生的任何事都了若指掌,他常年身处皇宫,根本就看不到外面发生的事情,如果没人跟他说,他也不知道夏言有多么的厉害。
这年头太监就是皇帝的耳目,很多事情皇帝都是通过身边的亲信太监去了解的,甚至奏折都控制在太监手里,因为通政司都是把奏折先传到司礼监,司礼监登记整理好了才会送往内阁又或者往皇帝那里送,有时候皇帝忙了又或者累了,连批红都是太监写的。
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就是皇帝,甚至,有时候太监比皇帝都牛!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天启朝的时候大太监魏忠贤挪用皇宫内库银两给自己修陵墓,正好那时候天启他爹明光宗的陵墓也在修,魏忠贤是什么好的都往自己陵墓里整,银子也是先紧自己陵墓用,结果,他的陵墓花了三百多万两,天启五年的时候就修好了,明光宗的陵墓拖拖拉拉才给了一百多万两,直到天启六年地面工程还没完工。
要说修陵墓这种事,天启自然是紧他爹的先来,魏忠贤跟他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好比他爹明光宗还重要不是,但魏忠贤偏偏就这么干了,天启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天启压根就不知道啊。
当时负责修建明光宗陵墓的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万燝为这事专门上了个奏折,骂魏忠贤无法无天,欺君罔上,结果,天启没看到奏折,万燝反被魏忠贤以天启的名义活活杖死了!
这件事足以证明,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权有多恐怖,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他们厉害一点,皇帝就是他们手里的傀儡。
这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个弊端,因为太监权力太大了,很多时候太监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内阁,所以明朝也是权宦奸宦出的最多的一个朝代,比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等。
这个时候内阁大学士一般都不敢得罪司礼监秉笔太监,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合作掌控朝堂大权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他就是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合作才掌控了朝堂大权。
当然,这会儿冯保和吕方什么的还只是宫里的小太监,而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就是黄锦和陈洪,夏言正是想和陈洪合作掌控朝堂大权。
现在顺天府尹刘淑相得罪了陈洪,夏言自然要帮陈洪收拾他。
这个跟什么清正廉洁其实没什么关系,夏言帮陈洪也不是因为陈洪给他塞了钱,说白了,夏言就是为了掌控朝堂大权,至于刘淑相是贪官还是好官这都不是重点。
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很多时候都是不分是非对错的,只分你是敌人还是自己人,这点张璁和夏言清楚,杨聪也清楚。
杨廷和是好官吗,如果从大方向上说,他是,他可是四朝元老,正德驾崩,没有人继承皇位,就是他在撑着整个朝堂,也是他将嘉靖迎进宫里继位的,但是,张璁就要收拾他,不为别的,就为了权力。
张璁是好官吗,如果从大方向上说,他也是,正德朝弊政丛生,正是他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嘉靖初期才出现中兴的苗头,但是,夏言就要收拾他,不为别的,也是为了权力。
夏言是好官吗,如果从大方向上说,他也是,嘉靖初期的中兴,他也出了不少力,但是,杨聪同样要收拾他。
为什么?
很简单,学的呗!
夏言认为,他如果能掌控朝堂大权,大明肯定会变的更好,而杨聪也认为自己如果能掌控朝堂大权,大明肯定会变的更好,两个人都这么想,起冲突那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杨聪一听闻夏言要收拾刘淑相便来了兴趣。
不过,他并不像夏言那样,为了掌控朝堂大权,什么人都敢用。
他考校了一番之后,发现刘淑相的确是个好官才决定帮人家,如果刘淑相是个贪官,他可不会管人家死活,反正来日方长,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第九十三章 魔怔
夏言这个人为官应该还算是比较刚正的,办事也算勤勉,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真本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嘉靖对他还是比较欣赏的。
但是,他这人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摆谱,官越大就越喜欢摆谱,而且权力欲还大的很,他对内阁首辅之位的渴求简直都有点魔怔了。
原本对于宫里太监侵占老百姓土地一事,他是应该站在老百姓这边的,因为太监侵占了老百姓的土地并不会给朝廷带来一丝一毫的收入,皇庄原来的地就不少,这些太监都贪了九成多的收益,他们自己侵占的地当然更不可能给朝廷上缴什么利润,相反这样做还会激起民愤。
正德朝的时候,因为太监以皇庄的名义侵占土地太多,就曾激起北直隶农民闹事,搞得整个京城都不得安宁。
嘉靖之所以让夏言去清理皇庄,一则是为了收拾正德朝的旧势力,同时也是为了京畿的安宁。
这个道理,夏言自然明白,但是,一涉及到权力,他就犯糊涂了。
这地如果是黄锦手下的太监侵占的,他甚至都会支持刘淑相秉公办理,但是,这地是陈洪手下太监侵占的就不一样了,因为他还要靠陈洪去博取嘉靖的欢心呢。
陈洪这个人的确不是个好人,不但贪婪成性还狠辣无比,谁要是得罪了他,他就把人往死里整,根本就不讲一点道理。
这点夏言相当清楚,他也反感人这样,毕竟他认为自己还是讲道理的。
但是,他也没办法,宫里这会儿最有权势的就黄锦和陈洪,而黄锦是嘉靖的伴当,对待嘉靖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他找黄锦去糊弄嘉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陈洪,愿意帮他在嘉靖面前说好话。
他想爬上内阁首辅之位,宫里没人肯定不行,特别是这个时候,因为误信了刘伯跃和陈达这两个奸佞小人,又不小心烧掉了几份重要的奏折,嘉靖对他已经颇有些意见了,如果没有陈洪帮他说好话,他很有可能会彻底失去嘉靖的恩宠,所以,陈洪一说让他帮忙收拾刘淑相,他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
他原本想着刘淑相应该会识相,自己派人过去一警告,这家伙应该就知道轻重了。
不曾想,刘淑相不但不识相,反而亲自跑去登门拜访新科状元杨聪。
这意思,就是投靠阳明一脉跟他作对了。
麻匹的,你以为有阳明一脉护着老子就收拾不了你了还是怎么了?
夏言收到消息,当即便怒了,第二天他便命手底下的御史和给事中疯狂上奏,弹劾顺天府尹刘淑相!
他命人弹劾的当然不是刘淑相把原本属于徐家的地判给了徐大徐二兄弟,这地当初他也是这么判的,他要命人弹劾这个,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他命人弹劾的是刘淑相收受贿赂,取消了永乐朝徙京富商后裔的助役银。
这件事情,的确是真的,刘淑相的确收受了人家的贿赂,而且还真把永乐朝徙京富商后裔的助役银给取消了。
不过,这事情刘淑相并没有做错。
永乐朝的时候,京城从南直隶迁到北直隶,不但朝廷各大衙门迁过来了,原本金陵城里很多富商也被迫迁过来了。
没办法,当时的顺天府差不多就是个边镇,虽然这里有北元旧都但历经数次大战之后这里的商户要么被人抢光了,要么就跑光了,北元旧都内可谓百业萧条,人烟稀少,作为大明的京城自然不能这么荒凉,所以,明成祖下旨,命金陵数千富商迁往北直隶。
这事原本是好事,因为北元旧都虽百业萧条,但城池规模摆在那里,经过扩建之后,住进去上百万人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作为大明的京城,朝廷肯定会往里迁人,里面很快就会住满,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甚至,明成祖为了让他们尽快在新京城扎下根来,还免费为他们提供的相应的铺面。
不过,就有一点不好,他们必须上缴助役银,因为当时的新京城正在建设中,到处都需要钱,朝廷也负担不起,而他们免费获得了铺面,又有巨大的商机,等于白捞也一个天大的好处,出点助役银也是应该的。
原来定下的助役银是每家富商每年一百两,直到新京城建好为止。
一年一百两,对于普通商户来说自然是笔巨大的开支,但是对于富商来说却还不算太大的负担,只要生意好,他们一年赚个几百两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他们跑到新京城开店根本就不愁生意,一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