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的美颜手机-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思片刻,李悠换了张纸,郑重的写下了四个大字。
 知行合一。
 李悠终于想明白了。
 春秋时期,生产力低下,工艺不足,书籍只能刻在竹简上,成本高,产出低。不但限制了传播,更限制了字数。所以越是古老的文章,越是字字珠玑,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反倒是宋,明两朝,生产力发展,印刷术成熟,纸张便宜了,书籍才从奢侈品成为日常品。才有了成熟的科举制,有了广大寒门学子。研究的人多了,自然发展的就快了。才有了程朱理学,才有了阳明心学。
 而且他们的学说可以更完整,更长篇大论的著书以传后世。
 李悠工作后读的王阳明全集,就是集合了王阳明多名弟子记录的讲学语录。虽然形式近似《论语》,多为对答之语。但是内容上却丰富了很多,不再是金句模式,而是更偏向口语。字数多了,讲述的也就更清楚,甚至不乏举例旁证。理解起来自然容易。
 所以,记忆相对完整的阳明心学,就是自己未来主攻的方向了。
第二十四章 惊变
 数日后,城郊一处还算山清水秀的小山包,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葬礼。
 花师不愧是名师,不放弃任何教学的机会。儒门重孝,而孝悌恰是谢卓远缺失的一部分。最是无情帝王家,谢卓远对他那个身为帝王的父皇,完全是陌生的。这辈子也就见过五面,说过三句话。只有母亲的爱,让他还不至于完全对孝无感。
 但是悌,兄弟之间,可就算了吧。填补这个位置的正是李悠。
 这场葬礼,虽说前期的物品置办都是子爵府的佣人包办了,但是整场葬礼完全由花师主持,谢卓远,李悠两人负责一切,不加人手。
 葬礼被办成了孝道,礼道的一节实践课。
 李悠自不必说,占人身躯,承人因果,他并不介意做一回孝子贤孙。更何况心怀愧疚,该有的礼仪,做的规规矩矩。
 只是谢卓远却需要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
 师弟是师弟,师弟的父母却又是另一回事。一对平民夫妇和他的地位差距太大,出钱出人都不算事,那是由于不在乎。身为皇子,身为修炼者,世俗的这点金钱物力对他来说,完全可以视作无物。
 但是真正刺激他的是这几天,李悠身上那能清晰感受到的浩然气的增长。那种增长的幅度,就连花师都啧啧称奇。而他,却始终入不了仁义之门,在浩然气的大门外徘徊。这让一向自负的谢卓远怎么能忍。
 为了实力,为了对命运的挑战,为了浩然气,谢卓远不得不放下心中的那份无谓的坚持,认真听从花师的安排。
 平民的葬礼虽说简单,不比权贵的规矩众多,但也有着约定成俗的不少规矩。李悠也没想到,花师竟然对此极为精通,主持的有条不紊。
 花师这么大的名师,总不至于客串红白喜事的司仪赚外快吧?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不过李悠倒能猜出点端倪,儒门五常,礼是重要一部分。花师要养浩然气,平日里就要一举一动符合他理解的儒。礼之一道上到祭祀天地,祭奠祖先,中至婚丧嫁娶,下至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在其中。花师会这些,也能理解。
 葬礼一切顺利自不必说,按照规矩,李悠需要结茅庐,守灵三日,完成孝道。但是花师和谢卓远却有些为难,刺杀刚过,苗家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李悠,老父母完全属于附带的。把李悠自己丢在郊外,显然不安全。但不守灵却又不合礼法。最终只能留下子爵府的管家和花师的贴身剑奴剑一,暂时保护李悠。
 万没想到,本来还有点担心的师徒二人一回城,却收到了几条啼笑皆非的消息。
 四日前,苗氏商会的祖地,得罪了高人,被两个起码金丹四品的高手突袭。人畜不留,两日后才被人发现。
 由于在玄渊帝国这等高手只有昆吾剑宗有,而苗家是三皇子的走狗,打狗还需看主人。当地官府深怕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急急上报了昆吾剑宗。事太大了,动用了金丹高手,还是顶级的金丹高手,这无疑是皇子间斗争激化的表现,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天下大乱的节奏。
 昆吾剑宗的金丹高手一般都是对内震慑,对外才会出手。哪怕国家间战斗也都是震慑为主,很少高手下场死斗。这些金丹高手就像李悠前世的核武一般,震慑威胁才是日常。
 但现在就相当于自己国内爆了两颗核弹,你说吓人不?
 皇家和剑宗都惊动了,马上排查何人出手。但查了一圈,就那几个有数的金丹,都有着不在场的证据,这就更吓人了。
 各种情报部门纷纷出动,各种诡异手段全上,最后得出的结论,好悬没把皇室和剑宗的高层气死。
 苗家机缘巧合,或者说坑蒙拐骗,得了一件宝贝。具体的已不可考,只知道似乎是块金属。苗家动了歪心思,就没上交三皇子,留了下来。不想,不知怎的被外来高手得到消息,引来灭族之祸。
 为此,可是在高层引发了不小的震荡。首先,三皇子作为主子,被问责,削了半年资源供应,禁足三个月。这其实并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三皇子在父皇面前留下了御下不严的印象,再加上其他竞争对手的落井下石,想要染指皇位可就难了。
 紧接着被责问的就是情报部门。金丹高手偷偷入境,你们察觉不了还能谅解一二,非战之罪。但是苗家有宝贝这样的情报,本土情报组织一点消息没有,却让外国的情报组织得到消息。这就无法原谅了,这就是无能。
 但这方面别说花师了,谢卓远也没有太多消息。毕竟搞情报的本就是隐秘的,区区皇子身份还不足以了解其中详情。他甚至连帝国到底有几个情报机构都不清楚,只知道一个明面上的巡查司监察天下。
 当然这些高层动态离衡建城这个三线小城太远了,就连谢卓远这个皇子都影响不到。学院中的菜鸟,空有皇子名头,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际权利的。
 真正有影响的,却是之前一直被师徒俩担心的衡建苗家。
 皇权帝国,律法只在平时有用,皇帝震怒,剑宗掌门震怒,苗家这个祸源,怎么可能轻饶。为臣不忠,包藏祸心,就这一条就够了。主家虽然被灭,但还有分散各地的商会和分支。而且有的是其他皇子眼馋三皇子的这条财路,岂有不趁机落井下石的道理。
 苗氏子弟一律贬为奴籍,生意也被群狼蚕食了。
 苗老三,苗宾灵也被剑宗的人带走。他的灵根是剑,正是剑奴的好人选。剑宗的来人还生怕花师截胡,毕竟在这儿花师是地头蛇。趁着葬礼时机,直接就把人押走了,根本不和花师打照面。
 如果说苗老三的下场还算情理之中,另一条消息却让师徒俩有些愕然。
 卫长太离家出走,消失了。
 这是很见鬼的事。堂堂城主之孙,就不说他一个炼气期的小屁孩,怎么逃过了师父的监管,怎么逃出的学院。无论是卫隆这个地头蛇,还是卫长太母亲的势力,怎么可能让一个几乎没什么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少爷,消失找不到了。
 除非死了,尸骨不存那种。
 花师眉头紧皱,有点太巧了吧?这俩事单独哪一件,师徒俩都能当个热闹看。但是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又加上李悠家这件事背后正好是这两家,这等巧合,别人会不会多想。
 不过也就郁闷了一下,花师就不在意了。巧合就是巧合,弄翻苗家的是两个金丹大高手,又不是我能指挥的动的。卫长太的事,我们今天大半天都在操办葬礼,大把的人证,又做不了假。身正不怕影子斜,花师的身份也不是别人随意拿捏的。
 倒是这么一来,李悠的危机却是完全不存在了。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第二十五章 匆匆时光
 数日后,一切归于平静。
 李悠守灵三日,回到学院继续学习。
 卫长太虽然依旧没有找到,但却送了封信回来,言语含糊,只说被师尊看中,提前收入了宗门。具体是何等宗门,却未细说。
 说实话,要不是信中留下了极为特殊的记号,让卫家确认这是出自卫长太之手。就凭这点内容,鬼能信。
 虽然语焉不详,但好歹也是个交待。卫隆和卫长太的母亲,总算放下了心中的嫉恨,不再刻意针对花师。
 反倒是花师得到消息,心中隐隐犯嘀咕。有没有宗门提前收徒,有,但是情况极为特殊。玄渊帝国内,昆吾剑宗一家独大,制定规则。所有宗门都只能等学院弟子两年学业结束后,才能收徒。
 这其中的原因也简单,昆吾剑宗怕有漏网之鱼,所以用两年时间打基础,同时也考察有没有看走眼的天才。两年时间够了,虽说也有大器晚成,很晚才发力的例子,但毕竟是极少数。
 昆吾剑宗挑完了弟子,吃了肉,剩下的汤才是其他宗门的。
 但是这世上又不只有玄渊帝国一个国家,昆吾剑宗也只不过是个区区三级宗门。在这一亩三分地还是个人物,但上边还有一级,二级,更有超然世外的圣门。
 很多高手并不滞留一地,毕竟有像谢九衢那样喜欢开宗立派,控制一片区域的资源的。就有喜欢到处乱跑,去撞机缘的。
 玄渊帝国的国防,防防开光期,融合期的高手还行,厉害点的金丹期就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了。金丹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内小天地自成一体,对能量的控制有了质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能飞,再有点身家,弄个飞行法宝,那更是来去无踪了。
 所以之前灭掉苗家的金丹,帝国并未因此开罪与人。情报部门受罚,主要还是情报的疏漏,没提前知道苗家藏宝贝。
 不过这些金丹高手主要是去各种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撞机缘,一般不和当地政权发生联系。只要不惹事,剑宗也懒得管,也管不住。
 这些人有时候发现资质卓绝的天才,也会收徒。偶尔为之,只要不大面积撬剑宗的墙角,剑宗也只能听之任之。
 只不过卫长太花师也了解一些,毕竟当初死活要拜师,肯定要考察一番。此子性格,脾性,认知都让花师看不上眼。那种高高在上的极端思想,基本是不可能领悟儒门思想的。现在既然被别人当做宝贝,收入门下。可想而知,不是什么正经的宗门。
 天有日月,道有阴阳,修炼也有正邪。或者准确说,有正统,也有邪门外道。
 原本基础修炼都差不多,但自从发现了精神力,开辟了新的境界,人族的成分就复杂了。原本由于功法的不同,诞生的流派已经逐渐有了宗门的雏形。随着各种思想的出现,进一步细化。也由于共同的思想,凝聚力大增,真正的宗门形式才逐渐定型。
 但是原本的修炼,大家其实差不多。这就像刀,本身不分好坏,只看持刀人要干什么。但随着思想的传播,同道中人聚合,这宗门就带上了思想的烙印,可就分个好坏正邪了。
 简单来说,一些思想相近,冲突不大的宗门就逐渐联合起来排斥那些思想和他们冲突的宗门。势大者为正,失败者就成了邪。
 现在,正就是儒释道,以及一些冲突不大的小势力。而和儒释道思想冲突严重的,就是邪门外道,就是魔。
 卫长太的品性,怎么看都和儒释道不符。那就只能是入了邪门了。这让身为正统的花师极为不喜,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人也找不到,单凭猜测也不好说什么。
 不管怎么说,学院恢复了宁静。其实是花师的道场恢复了平静,没了外力干扰,师徒三人都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学习和修炼上。
 春去秋来,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