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的美颜手机-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战场上你不是见了,我大师兄常无痕用的那个机关妖兽,就是千足的尸体改造的。我卖的。”
“你。。。卖的。。。?”
钱初九彻底无语了,深感这世界变化太快,有些跟不上形势。什么时候开始,称号妖王都能买卖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这段时间李悠的行程都几乎是透明的,他最近往南边跑不还是进青云书院之前的事么?那时的李悠怎么可能干的过妖王?
本来就在他心目中神秘而强大的李悠,又多了一层看不透的神秘。
“好吧,我先去看看花师和咱家那位谢大少,再去看看地方,确定了再和你说。”
李悠认真的看着钱初九。
“我说过,武当是你的。咱们兄弟归兄弟,事业归事业,你钱初九,已经不再是那个人人看不起的垃圾了,也不是鬼鬼祟祟的隐剑了,堂堂正正做人,风风光光做事。你现在已经做的极好了,不用再事事都要向我汇报。拿出一个掌门的风采来。”
李悠明白钱初九的心思,感恩,混杂着一些敬佩,还有一些真情实意。但越是这样,他越要和钱初九说明白。因为类似的事,上辈子见太多了。
现在的武当已经颇具规模,有了一点势力的雏形了。但是内部也开始有了小群体。
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当初李悠讲道,培养出来的核心弟子。这些人忠诚度高,听令与钱初九,但是却把李悠神话成了一种近乎信仰的存在。一部分是后来钱初九从那些学了功法的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骨干,这些却是只认钱初九,并不理会李悠是谁。
还有一支特殊的存在,就是常无痕原本培养的一些精锐隐剑,现在也送给了李悠,被他安排进了武当。这些人无论资质,还是能力,都远胜之前那些弟子。但是他们的态度很暧昧。
一方面,都是隐剑出身,他们确实和钱初九很合的来。经过一些试探后,也敬佩钱初九的实力,愿意听命。而另一方面,还是由于隐剑出身,他们的忠诚度极高,这是从小就近乎洗脑培养出来的。只不过这份忠心的目标却是剑首下令后,让他们效忠的李悠。
这其实就给武当这个新生的宗门留下了隐患,就和上一世的创业一样。李悠相当于一个投资人,用功法和传承入了股,而钱初九才是那个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创业者。
初期不明显,但当这个宗门成长起来了,牵扯的利益多了,这点隐患早晚成矛盾。这并不是说钱初九见利忘义,而是很多事到了那种程度,已经由不得他了。他也需要为忠心于他的那些弟子负责,当责任压过了心中的那点兄弟情义,早晚要出事。
而对于李悠而言,这本就是送给钱初九的一份事业,并不打算插手,更不想事情发展到不愿看到的程度。所以防患于未然,李悠已经多次向钱初九强调他这个掌门的权威性了。可惜,钱初九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眼界。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他这个平民出身的杀手,相比权力,更看重兄弟情义。
所以李悠这次借机,再说狠话,就是希望钱初九明白,他这个掌门必须建立起权威了。
钱初九对李悠是信服的,他之前只是本性难改,对李悠的话并不全理解。但是现在,手下也管着几百号人,尤其是隐剑的那几位进来后,一些变化也感受到了,也逐渐有了一些管理的心得。现在再听李悠的话,也就别有一番感悟。
“好了,哥,我明白了。你的心意我懂,你放心吧,那帮小崽子我压得住。你也说了,我不是以前的钱初九了。那我就先走一步了,下回见面可能就要喝你们喜酒了,是吧?剑六。”
最后一句,钱初九却是对着李悠身后刚刚清醒的剑六说的。一路见证两人的钱初九,对李悠和剑六的那点小心思心知肚明。
可惜他这句玩笑话,却捅了马蜂窝。剑六刚刚收摄心神,理清混乱的思绪,意识还停留在李悠那羞人长吻中。被钱初九这一句半开玩笑的戏谑话语,直接羞意难忍。为了掩饰,拔剑就砍。当然了气势虽足,招无剑招,意无杀意,被钱初九鬼哭狼嚎的狼狈而轻松的躲开了。
“哥,管好你女人,杀人啦!”
惨叫着,钱初九无形剑遁用起,身形凭空消失,只在空中留下一句缥缈的声音。
李悠伸手一把揽住剑六,止住了她的动作。
剑六羞的把头深深的埋在李悠怀中,任凭李悠如何花言巧语,只是做一个埋头鸵鸟。李悠干脆一把抱起,脚下雷龙舟浮现。
“不说话?大爷现在就带你洞房去。”
“不行!”
受惊的剑六,双臂无力的顶着李悠的胸膛。
“明媒正娶,那之前。。。不行,绝对不行!”
李悠长笑一声,遁光起。
“好,那就明媒正娶,先带你去见见人,做个见证。”
这场战斗虽然声势浩大,但其实在江湖上影响并不大。说白了也不过就是藩王欺负当地小宗门。也就是后来牵扯进了青云书院和枯荣寺,才稍稍引起了江湖的关注。相比于血灾和血灾后那大片权利空白地带,这些破事实在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但是结果出来后,却是天下大惊。楚王府输了,而且是输的相当彻底,青云书院已经这么彪悍了么?
不过关注的人依旧不算多,当个新闻听听也就罢了,事不关己。
但是接下来的,才是震惊天下的大事。
佛祖出山,亲自邀请道门和儒门,以及江湖上有头有脸的势力,要开公审大会,审判楚王父子。这在人族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
佛门不是楚王一头的么?怎么变了?
而且,圣门审判藩王,这是要正式插手俗世了么?
第七十八章 如何开口
李悠坚信任何一个大势力的头领都不可能是简单的人物。或者说,任何一个能走上高位的人,都不简单。
李悠有他的算计,把金婉玲的灵魂分身交给佛祖,是丢出一块烫手的山芋。
浮屠血海宗实力强悍,虽然最核心的薛韦被李悠设计驱逐出了此界,但是剩下的薛韦那些弟子也不是善茬。起码就有一个雷灭,就算李悠也有点发怵。
而且李悠现在也算得上家大业大了,这次金婉玲鼓动楚王府的行动,就让李悠心底暗暗后怕。现在的李悠不是那个带着黑大爷浪迹天涯的孤单浪客了,可以随意作,而不用担心后果。随着和他有关联的人和势力越来越多,牵绊也就越来越大。
为什么当权者都喜欢秩序?秩序意味着可控,秩序意味着大家有规矩可守。但李悠的大敌,无论浮屠血海宗,还是九天,显然都不是什么守规矩的主。所以李悠乐的把这块烫手的山芋交出去,让个大的顶着。
近距离见识了佛祖的实力,李悠也就明白了。三圣门地位的稳定,怕是和天道也有契约。佛祖既然能超脱还待在此界,那么一直隐隐压着佛门一头的道门和儒门没道理没有超脱高手。所以,李悠引把火就行了,至于冲锋陷阵,还是让圣门去吧,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李悠很清楚,佛祖看透人心,不会不知道这是个坑。但他也很有信心,佛门会跳,而且跳的义无反顾。这其中还是三圣门间的一种平衡问题,按理说事关人道大计,这件事天然该由儒门负责。
三圣门虽然表面没说,但事实上是有所分工的。道门负责引领,儒门负责管理,佛门负责安抚,当然,这个责任划分很隐晦,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轻易不会越界的太明显。
佛门接手了金婉玲,也就意味着插手了儒门负责的人族管理的圈子。这是佛门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一个机会,一个大义。而李悠就是那个送上刀子的人。
当然,李悠自然不是为了搞乱人族,引动内耗。他的目的也很明确,削弱儒门的权威性,进而彻底把修行界和凡人界明确的划分开。
自从走上了人道的路子,李悠就不断地在思考,人族该何去何从。发展壮大,说起来简单,但李悠两世为人,都没担过这么沉重的担子。一直以来,虽然李悠在飞速的成长,但依旧摆脱不了上一世小白领的局限。他真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领导者,别说这么大的一个人族了,连自己的小势力他都没信心管好。要不是准姐夫莫讷言的帮忙,和弟子们的迅速成长,就他手下这几十号人他都管不明白。
好在李悠也有自己的长处,两世为人,又有着一个世界的璀璨历史作为后盾,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人定胜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要有机会,总会有适合的人蹦出来,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他要做的事,就是提供机会,筛选合适的人。
而这种机会,却被三圣门近万年的僵化统治给扼杀的完完全全。是人就有私心,就看现在圣门内部已经多少年没有外姓的天才诞生了,已经快变的和妖族一样,唯血脉论了。诚然,这些嫡系血亲,从小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资源,成材的几率自然要高一些。但是,那些没有机会的平民就真的没有天才么?
细数上一世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诚然有唐太宗这样官宦出身的,但是谁又敢小看沛县泗水亭长,更别提北大的图书管理员了。
所以李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效仿上一世的神话故事。修行界是修行界,高高在上。人界是人界,脚踏实地。有座不周山作为唯一通道稍稍连接就够了,不能再像现在这样仙凡混杂。
说白了,李悠认为三圣门在保护人族的同时,制约了人族的发展。现在的人族,尤其是中土的人族,就像被父母严密保护的巨婴一般,完全是在浑浑噩噩度日。一切的危险和机会,都被三圣门承担了。这是很危险的。
但这些事,李悠谁都不敢说,太叛逆了,太挑衅现有秩序了。他只不过说了一句人人如龙,很多人只当玩笑,就已经给他带来很多压力了。更进一步的计划,李悠只能自己默默推进。
所以用佛祖的一个人情,和剑六拜师为交换,顺利的把这个烫手山芋丢出去,李悠已经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只是李悠想到佛门也不是善茬,肯定借机会有动作,但没想到这帮和尚这么狠。
佛门,佛祖出山,亲自召开审判大会,牌面怎么可能小。
而且他们选择的地方,很有意思。既不是佛门的传统地盘,也不是圣都这样的人族都城。而是赵王府的遗址。
赵国,在秦国以东,圣都正北,是这次血灾受创最重的地界。薛韦首徒雷灭亲自出手,屠尽赵王府,建立了最大的一个血海。李悠之前和老姐一起被薛韦追杀,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血灾过后,赵国十室九空,至今还有大量血神子游荡在野外。
佛门宣布了审判大会的时间地点后,后续的动作才更引人深思。
首先,为了确保大会的顺利召开,大量各地的行脚僧齐聚赵地,清缴剩余的血神子。其次,大动土木,以保障招待之名,在原赵王府的遗址上,开始修建一座更加宏伟的寺庙。
这两条虽然有点昭示野心,但还算说得过去。毕竟大家都明白,大灾过后,就该瓜分胜利果实了,谁家还没点动作。佛门虽然动作大了点,但毕竟占了个理字。
而且这次受灾最重的是赵魏两国,都在北方。其次的是吴越两国,在南方。儒门现在主力都在吴越,一边和佛门争权夺利,一边还要应对两家藩王的反扑。没想到佛门虚晃一枪,开始经营北方了。把儒门晃的有些手足无措,但又不敢轻易抽调力量。毕竟两家藩王闹的厉害,眼看吃到嘴了的肥肉,也不敢轻易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