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皇帝-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玉卿听到赵桓说的话,用力的拽了拽头发,说道:“哎呀陛下,这个难度太大了,你还得再给我一点时间。”
赵桓想要给王玉卿一点动力,就说道:“除了黑火药之外,上面还有黄火药,那东西的威力是现在这种银火药的百倍以上,只需要很小的一点,就可以发生剧烈的爆炸,那才是你需要研究的最终目标。”
“还有比黑火药威力更强大的炸药?”王玉卿听后,吃惊的长大了自己的嘴巴,双眼却是发光,他现在已经对研究这黑火药有一种莫名的狂热,或许当你潜下心去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研究成功了会有一种很强大的内心满足感。
“嗯,这个短时间内完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你可以换个角度,来增加这火药桶的威力。”赵桓拿起那根火统管来,对王玉卿说道:“既然爆炸的威力达不到,那就多往里面添加炸药。”
“可是那样一来,这火药弹就变得更加大了!”王玉卿皱着眉头说道。
“嗯,那就把这火统管也铸造的更加粗长,威力不够,数量来凑嘛!”赵桓说道。
“那不是更加不便于士兵的携带了,难道要好几个人一起抬着?士兵也没法使用了。”王玉卿摇了摇头说道。
“想事情的时候,不要这般的呆板,这东西这么沉了,为何还要让士兵抬着,完全可以给它按上两个车轮,这样一来,士兵就可以推着,甚至用马拉着行走了!”赵桓说道。
“哎呀,对啊!”王玉卿一拍自己的脑门,大叫道:“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赵桓心中暗乐,你没想到就对了,我脑子里可是装着宋以后一千多年的智慧呢,很多事情或许在现在看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却是非常的有远见,而且,赵桓所说的话,也相当于是给王玉卿指明了一个方向,可以让他少走许多的弯路。
王玉卿对赵桓越来越崇拜了,感觉赵桓无所不知。
“像是这样的火统管,现在还有多少?”赵桓询问道。
“自从上次接到陛下你的通知以后,我让那铁匠抓紧时间赶制,现在已经准备好了五千支火统,火药弹几万枚!”王玉卿对赵桓说道:“陛下放心,我马上让那些铁匠按照陛下您的要求进行调整!”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先将这些已经准备好的火统和火药弹运走,朕有用。”
和王玉卿交流了一番以后,赵桓突然清醒的认识到一个问题,制约火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冶炼技术的落后,看来还是需要革新冶炼技术。
于是赵桓又去找了匠作监的谢桓。
谢桓虽然岁数不大,但是却是这大宋朝最有名的工匠之一,乃是陈郡谢氏之后,谢氏也算是工匠世家了,谢家的祖上,从隋朝开始便是官家的匠人,到了谢桓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匠作监谢桓拜见陛下!”谢桓没想到赵桓会突然来到匠作监,整个人都有些发懵,要知道,在宋朝,匠人的地位可是很低的。
“谢爱卿平身,朕过来随便看看!”赵桓对谢桓说道。
“随便看看?”谢桓有些搞不明白赵桓的意图,赶忙说道:“陛下你想看什么,微臣给你带路。”
于是赵桓先去参观了炼铁的地方,宋朝的炼铁技术其实已经相当先进,采用的是湿练法,通过不断的敲击,减少铁矿石里面的杂质,然后铸造成需要的形状。
“谢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冶炼技术,效率实在是有些低下了。”赵桓对谢桓说道。
谢桓不知道赵桓为什么这么说,解释道:“陛下,这湿练技术,已经我知道的最为先进的冶炼技术了,而且我们匠作监的效率并不低,匠作监有匠人一千余人,现在每天可以制作箭矢一万支,就算是陛下要求制作的火统管,也可以每天制作五十支!”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种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比如,咱们可以制作模具,然后就可以让这些需要制作的东西,量产!”
谢桓听到赵桓说的话,说道:“这是不可能的陛下,这铁块如此的坚硬,就算是有模具,也不可能将这铁块放到模具中啊,这又不是水!”
赵桓一拍手,说道:“对了,就是水,铁也可以化成铁水,只要把铁化成铁水,不就可以通过模具量产了嘛?”
“这不可能,铁如此的坚硬,怎么可能会化成铁水呢?”谢桓反驳道,他是一个专业的匠人,有着自己作为匠人的傲气。
“并不是不可能,而是所需要的热度还没有达到!”赵桓在后世的物理学上学到过,铁的熔点大约在一千五百度左右,便说道:“就像是这水一样,平常的时候是流动的,而到了冬天天气冷了,就会变成冰块,铁块也一样,要想让他变成流动的铁水,需要达到足够的热度!”
谢桓以前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听到赵桓这么一说,他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立刻明白赵桓说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陛下大才,这一点,臣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谢桓颇有些感触的对赵桓说道。
“朕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给你,但是接下来具体要怎么做到,还是需要你来摸索,这铁化成铁水所需求的热度极高,能不能达到这个热度,还需要你不断的摸索,但是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如果你能够做到,那绝对是像活字印刷术一样的伟大革新!”赵桓说道。
'72。第72章 践行'
像毕昇活字印刷术那般!
这样的有活力实在是太大了,尽管谢桓知道自己的匠作水平一流,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匠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并不高,这一世或许还有那么些人认识自己,但是百年之后呢,又有谁会记得呢?
如果能成为像是毕昇那般人物,那估计真的能名垂千古,那无疑对于自己,对于整个谢家,甚至整个匠人群体都是一种无尚的荣耀。
谢桓自然是心动了。
“陛下,臣愿意一试!”谢桓说道。
“嗯,期间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去找朕,朕只有一个要求,尽快实现这种技术变革!”赵桓对谢桓说道,就像是后世赶超英美一样,好多技术,必须是用钱来砸的,前期的投入或许是巨大的,但是最终的回报也是可观的。
能得到赵桓这样的答复,这就算是对于谢桓的最大支持了。
从军械部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成大富赶紧凑过来说道:“陛下,现在起驾回宫?”
“不,现在去飞羽军大营!”赵桓说道。
“陛下,这宫门马上就要关了。”成大富小心的提醒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走吧。”现在情况紧急,他必须抓紧时间。
于是赵桓一行人又前往飞羽军大营。
岳飞现在在洛阳镇守,飞羽军现在是副统领杨卫国,此人虽比不了岳飞勇武,不过却也是将门之后,乃是杨家将的后人。
杨卫国对于赵桓这么晚还来军营有些意外。
“末将参见陛下!”杨卫国赶忙向赵桓施礼。
赵桓突然来袭,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事态紧急,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来一个明察暗访,只有这种不打招呼突然的到访才能真正的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如果事先打好招呼的,那都是当地官员想让你看到的问题罢了。
赵桓来到杨卫国的大营,说道:“军械部的那批新式火器,是否已经运过来了?”
“回禀陛下,已经全部运抵飞羽军的军械库!”杨卫国回答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我要交代给你一个绝密的任务去执行,你们能做到吗?”
飞羽军士兵从军的第一天学习的就是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现在听到赵桓说的话,杨卫国赶忙回答道:“请陛下下命令,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朕准备组建一支敢死队,绕道兴庆府,突击西夏皇宫!你可愿意带兵出征?”
“杨家世代忠烈,愿为我大宋中兴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杨卫国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此去凶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金夏联军对西北虎视眈眈,朕思索了良久,只有这一招围魏救赵,才可以缓解我西北之危局!”
作为飞羽军的副统领,他自然也是知道西夏出兵的事情,这对于本来就兵力捉襟见肘的宋朝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本来还打算请战想去前线的,却是没想到等来了赵桓这样的一个任务。
正如赵桓所说,这个任务,定是九死一生,深入到敌人的国都,那可就相当于是陷入到了敌人的包围圈了,到时候西北的危局可以解了,但是他们再想要逃出来,可就困难了。
“陛下,飞羽军全体早就准备好了,您下命令吧。”杨卫国说道。
“好,杨卫国听令,朕命你率领五千飞羽军,从蜀地绕道兴庆府,偷袭西夏皇宫,今夜即出发!”赵桓命令道。
“末将领命!”杨卫国接旨。
“至于人选,你就自己决定吧,父子皆在军中的,父去子留,兄弟皆在军中者,已婚者去,未婚者留。”赵桓并没有将所有的飞羽军都派出去,一方面这是去偷袭,人数太多了,反倒是容易过早的暴露;另一方面,这汴京城外也不太平,这留下的五千飞羽军,将是他最后的底牌。
“只是陛下,这蜀道难,自古就被称为天险,想要从此处绕过去,实在是有些困难。”杨卫国对赵桓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朕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现在北面被金军占据,西面被西夏军队占据,要想突袭兴庆府,只有绕道蜀地。”
杨卫国知道赵桓说的是事实,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事态紧急,末将即刻点齐人马出发,定将兴庆府搅他一个天翻地覆。”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好,成大富,命人上酒,朕今晚要给他们践行!”
很快,在飞羽军的沙场之上,一万个人被分成了两个阵营。
赵桓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的众将士,不由得感慨万千。
“汉家儿郎们,告诉朕,你们怕吗?”赵桓开口问道。
“不怕!”尽管没有经过训练,但是这个时候得飞羽军却是出奇的口号一致。
“你们在撒谎,打仗死人,哪有不害怕的道理!”赵桓开口说道。
“……”众人有些蒙。
“但是朕也知道,你们没有撒谎,因为你们的勇气战胜了你们内心的恐惧,所以你们不怕!”赵桓接着说道。
众人忍不住乐了,原本紧张的氛围立刻消散了不少。
“此次九死一生,但是你们却愿意站出来,舍生忘死,朕这杯酒,敬你们!”说完,赵桓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要出征的五千飞羽军一饮而尽。
“谢陛下!”众士兵没想到这辈子居然还有和皇帝对饮的机会,这个时候难免有些激动,纷纷举杯,痛快的将一杯酒喝干净。
“陛下,我等请命,愿意一同前去!”这个时候,留守的一名士兵站出来说道。
随着他的带头,又站出来了好多的士兵,都是纷纷请命想要上前线。
赵桓心下感动,这才是汉家军队的风采,哪像是历史上那支闻风而逃的宋军一般。
留守的五千人这边,出现了一阵骚乱,这个时候居然都想要去送死。
“都给我闭嘴,服从命令!”杨卫国怕出了乱子,惊扰了赵桓,赶忙站出来说道。
'73。第73章 君王死社稷'
赵桓伸手冲着众人压了压手,说道:“此次偷袭,必是九死一生,但是留下来的,并不意味着活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