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哺母星-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星意识可以让王建斌分几次去冲击能量壁垒,每次都会削弱能量壁垒,这样几次下来,便可以彻底打破能量壁垒,从此晋升掌控期了。
但是这种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即使突破到掌控期,以王建斌的天赋来说,他的能量上限只会在30万帕的基础上翻倍,到时候即使他突破到神通期,他的能量上限恐怕还不如觉醒后期的战斗类的高呢。
当然,能够突破总比不能突破要强的多,三四百万帕的神通期总要比三十万帕的觉醒后期实力更加强大。
现在,自从垂钓天赋变异之后,有了渔具护身的加成,王建斌的能量上限足有八十多万帕,已经可以和顶级的生活类天赋觉醒者比肩了。
并且他的能量上限还没累计完成,九万八千帕距离三十万帕顶峰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一旦他自身的能量上限累计完成后,就能够达到百万之多。
或许他有机会不需要虚弱能量壁垒就可以晋升。
并且,一旦王建斌突破到掌控期,就可以具现出更多的渔具,融合后就可以给他带来更高的能量上限。
如此一来,即便是普通的战斗类天赋者单在能量上面恐怕也比不上他。
第八十三章:寻找最优方案
东方世界之树的馈赠远不止简单的能量恢复度,最重要的还是共鸣技能。
当王建斌消耗能量尝试性的释放共鸣时,一幅三维立体的全景地图展现在了眼前,并且随着他的想法不断的调整角度,缩小俯览全景或者放大查看细节,一切都随心所欲。
在这幅全景地图上,还有许多颜色各异的光点在闪烁,光点从宁静的白色一直到冰冷的黑色,颜色越深闪烁的频率越快。
光点的颜色分布的很有规律,越靠近东方世界之树的光点颜色越浅,越接近外围颜色越深,直至黑色。
王建斌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白色区域,想来是因为只有蠹虫卵和幼生体的缘由。
王建斌来回点开光点尝试进入其中,他发现进入颜色越深的光点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应该是东方世界之树控制薄弱的地方,应该是蠹虫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
关注其中之后,反馈的意识会比较强烈,黑色的区域就是世界之树想要自己选择的位置。
等技能了解的差不多以后,王建斌取消了共鸣,他并没有直接选择传送,磨刀不误砍柴工,他需要对自己的能量饵料有一个更加详尽的了解。
王建斌在周围不断的释放能量饵料,企图找到一种杀伤力最大和消耗最少的方案来。
三个小时之后,针对蠹虫卵和幼生体的比较理想的方案已然新鲜出炉。
经过不断的实验,王建斌又有了新的发现,能量饵料经过叠加后最广可以影响方圆五公里范围,至少需要累计一百份饵料。
五百份饵料堆积在一起后,可以完全保证消灭范围内的所有蠹虫卵和幼生体,并且为防意外仍有些许剩余。
另外堆积的能量饵料数量越多,蜂拥而至的蠹虫卵和幼生体的移动速度越快,超强的诱惑力致使它们如同跳蚤一样,可以远远的弹跳过来。
最后就是饵料的类型了,连带着雪花粉、粘粉在内的所有饵料,王建斌总共可以具现八种之多。
诸如雪花粉、粘粉此类的状态性饵料在具现出来以后,对于蠹虫并没有太强烈的诱惑力,因此不再研究。
剩下的就是不同味型的功能性饵料。理所当然,消耗能量越多的饵料影响的范围和诱惑的强度越大,在同样的能量下,又以红薯味型的素食饵料最为突出。
想来,薯味素食才是蠹虫的心头所爱。
红薯味型的饵料是王建斌晋升觉醒后期的产物。
原本具现一份红薯饵料需要消耗800帕能量,自从与身体融合之后,在渔具护身的加成下,仅需要400帕能量就可以具现出一份。
由于身体现在还在被木之本源碎片改造,王建斌并不能确定他的觉醒者能量,是否可以和慕杉的苍榕铁卫共通,因此暂时只以自身的觉醒者能量计算。
觉醒后期的王建斌在渔具护身的加成下,他的能量上限达到了818000帕,足足可以具现出2045份红薯味型的能量饵料,再加上每小时恢复25%的最大能量,他一小时又可以多释放五百次技能。
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王建斌一小时就可以清除5公里范围的蠹虫卵和幼生体,并且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杜绝蠹虫的繁衍生息。
在此后继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王建斌已经连续三次激活了共鸣技能,三次的共鸣技能消耗了很少的能量,应该大部分都由世界之树承担了。
由于暂时没有把握,王建斌并没有直接冒险进入黑色区域,他先是分别进入到中黄、土黄和枯黄色光圈内,这里还是以蠹虫卵和幼生体为主,仅仅只发现少量的蠹虫成熟体,并无蠹蛾的踪迹。
也正是这几次的传送,让王建斌确定了一点。
能量饵料对蠹虫成熟体没有任何吸引力!
蠹虫成熟体仿佛已经不需要再汲取能量,在几百份能量饵料的面前,它们依旧不依不饶的攻击着王建斌。
这些家伙就好像放大版的豆虫,它黝黑发亮的身体有成人手臂大小,身体外面的角质层凹凸不平,一口黏液能喷两三米远。
蠹虫成熟体的弹跳力也很高,速度也快的很,王建斌发现它们的时候得有二百米开外,只是十多秒就冲到了面前疯狂的吐着口水。
蠹虫成熟体的黏液腐蚀性很强,即使王建斌释放了铁甲技能,套上了一身铁木盔甲,长时间战斗中稍微不注意就有地方损坏严重。
在人物面板中,慕杉的技能只有铁甲、铸能和返祖,但是他本身掌握着及其多的技能,比如精通蠹虫的攻击方式,比如熟练掌握刀、盾、弓箭,比如擅长攀爬和潜水。
虽然很多记忆都不完整,但像是这种近乎于本能的技艺,却都被肌肉储存了下来。
只要是看到某件相关的物品,心里就会浮现出该物品的重量、手感、使用方法、技巧等一切细节。
这给了王建斌极大的帮助,让他在和蠹虫成熟体的战斗中轻松许多。
“唰——”
王建斌的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右手已经握着铸能的木刀斜着刺了过去,趁着大黑虫子喷涂黏液的间隙,直接刺穿了它的嘴巴。
只是一击,一个大黑虫子就已经被彻底消灭。
“呼——”
这一次更夸张,王建斌都没察觉出蠹虫成熟体的位置,只觉得脑后有风呼呼作响,便头也不回的反手将木刀从左臂腋下向上刺出。
双杀!
等到战斗结束以后,王建斌这才反应过来,他回忆刚才的种种,一点点的学习刚才慕杉的战斗方式。
不仅仅是动作剖析,还有理论依据。
在玛法世界里,仗着能量化、数据化的身体,王建斌的攻击方式简单粗暴,一个字——莽!
他对战斗技艺方面掌握极少,不只是他,所有的玛法世界内的人们几乎都是如此,没办法,规则使然!
但是在苍榕世界内绝不可继续如此,慕杉的这些身体本能才是王建斌在此安身立命的根本。
只有学习了解这些战斗技艺,做到融会贯通,才能为他以后得战斗夯实基础,才能让王建斌以后的人生都因此而受益匪浅。
第八十四章:好大只扑棱蛾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慕杉二十余载的不懈努力,刻苦训练时的汗水和艰辛战斗中的鲜血,点点滴滴的汇集在一起,才成就了如今近乎本能的战斗技艺。
战斗时的慕衫像是一名最优秀的老师,把一生中所有的战斗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王建斌。
蠹虫成熟体全身覆盖的角质层异常坚韧,劈砍类的攻击往往会将其击飞,最终只能伤而不杀,无法快速简洁的完成击杀。
蠹虫成熟体的弱点是嘴巴连接着的柔弱脏器,只有在喷涂黏液时才会显露,因此苍榕世界的武器形状多为细长,方便更好的进行直刺攻击。
直刺对于杀伤蠹虫来说最为有效,其中尤以弓箭最为强势。
当然,战斗时的自我保护也是一门必学的课程。
王建斌周身一整套铁木铠甲,只有面部和双手暴露在外,眼睛、口鼻和手部没有防护。
因此,慕衫在攻击时脸部很少正对着蠹虫的口器,总是侧着身斜刺。实在躲避不开时,左手极其轻便的小圆盾瞬间就可以抵达关键位置,把整个面部保护的滴水不进。
并且,在攻击结束之后,慕衫也总是会下意识抖动手腕,借助武器的护手将飞溅的粘液阻挡在外,达到防护手部的目的。
每一次战斗结束,王建斌都会仔细回顾战斗的过程,观察身体在下意识中是如何攻击和闪避的,找到自己应该学习和注意的事项,在他心里已经完全把慕杉当做老师了。
玛法世界里的战斗锻炼了王建斌的胆魄,让他敢于进攻和不怕伤痛,塑造了他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这次的苍榕世界之旅,无疑会使王建斌的战斗技艺大幅度的提升,让他掌握战斗的时机和学会防护自身的弱点。
持续二十四小时里,王建斌没有丝毫的休息,他除了磨炼战斗技艺之外,就是在不断的穿梭颜色各异的光圈,不停地具现出红薯味的能量饵料。
在这期间,他不经意的发现了一只蠹蛾,一只被能量饵料吸引而来的蠹蛾。
起先,一团不规则的灰白色阴影将饵料堆笼罩在内,王建斌还以为那是一片乌云,乌云在大地上留下一片灰色的影子,阳光穿过缝隙显露着白色的光斑。
等到他仔细观察之后才恍然大悟——好大一只扑棱蛾子。
这只蠹蛾有普通风筝的两倍大小,周身全是形状各异的灰白色光斑,也说不上蠹蛾的底色是灰色、还是白色的。
蠹蛾的速度极快,而且悄无声息。
就在王建斌低头扎紧裤腿的空当,这只大扑棱蛾子就出现了,空气仿佛静止了一般,没有带起丝毫的涟漪,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那里,仿佛原本它就该在那里似的。
趁着蠹蛾被能量饵料吸引,王建斌对准它释放了垂钓场景(变异)。
“叮!垂钓场景(变异)释放成功,启动驯化模式。”
蠹蛾的个体实力应该很低,除了刚开始消耗10%的能量值以外,随后每秒钟只消耗100帕能量,和驯化高等魔物骷髅精灵的时候没有两样。
王建斌现在每秒就可以恢复50多点能量,蠹蛾的这种消耗让他心神得以舒缓,大大缓解了他能量匮乏的压力。
“叮!垂钓场景构建成功,随机鱼种模拟成功。”
“叮!习性提示:该鱼种成群游弋于浅水区。”
王建斌听着提示,观察着垂钓场景周围的环境。
眼前的山间小溪一片浑浊,水流裹挟着泥土从远处上游冲击过来,再看周围树木枝繁叶茂、绿意葱葱却并无果实,大概可以推断为夏季涨水期。
结环境分析习性提示,又可以得到关于该鱼种的四个信息。
一:浅水区活动说明该鱼种分布于中上层水域;
二:成群游弋加上浅水区说明该鱼种个体不会太大;
三:垂钓环境是明显的淡水水域,说明该鱼种为淡水鱼。
四:山间的小溪不同于大江大河,鱼的种类相对来说要少许多,由此至少可以推测出该鱼种分布广泛。
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淡水鱼,个头不大的中上游水域成群结队的小鱼,这样的鱼能是什么?
淡水鱼种有很多,分布广的鲫鱼、鲤鱼等这属于中下层鱼种,像是白鲢、花鲢等并没有多到随处可见的地步,再能想到的就是翘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