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王侯-第10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俊皱眉想了想道:“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你是不可能杀皇上和后妃的。最多是杀了郭冕罢了。真是郭旭所为?那也简直令人发指。这等事一旦传出去,郭旭便将背负千古骂名。他为何要这么做?”
吕中天道:“老夫何尝不是这么想的,他可能是郁结太久,见了血收不住自己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善后。皇上和太子都死了,消息传出去天下必将大乱。你我身为重臣,该如何善后的问题。所以我只能来找你商议。”
杨俊冷笑道:“找我?我若说要为皇上报仇呢?郭旭做下这等禽兽之行,大周岂能容他?你是帮凶,罪名相同。你来找我,那是找对人了。你不找我,我还要去找你,我要将你拿了问罪,为皇上报仇。为太后报仇。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了进来。嘿嘿,吕中天,你的死期到了。”
杨俊恶狠狠的说着话,手中长剑微微的颤动,在吕中天的喉咙左近游移。吕中天没有吓得屁滚尿流,脸色反而忽然变得严肃了起来。
“杨大人,你要杀了老夫尽管动手,老夫既敢来你这里,既敢跟你说出实情,便是不惧了生死之事的。不过,老夫有几句话倒要提醒杨枢密。”吕中天淡淡道。
杨俊冷笑道:“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吕中天道:“杨枢密,这是郭氏皇族之间的内乱,我等皆为臣子,这些事虽不希望发生,但既然发生了便要面对。你可以杀了我,但杀了我之后呢?你当如何?率兵进宫杀了淮王?再然后呢?莫非你要自己当皇帝?”
杨俊冷声道:“休得血口喷人,我杨俊可无窃国之心,你当我杨俊是你吕中天么?”
吕中天点头道:“老夫当然知道你杨枢密对郭氏忠心耿耿,并无夺天下之心。就算你想这么做,也是不会成功的。你以为你辖下的兵马会拥戴你为皇帝么?你怕是痴心妄想。你可以调动他们为大周作战,却未必能命令他们背叛大周皇族。你只要一生窃国之心,你便离死不远了。老夫也懂的这个道理,这天下终归是郭氏的,谁也拿不走。虽然郭旭杀了太子,导致皇上也气急攻心驾崩,但郭旭毕竟是皇上唯一的儿子,只有他才能即位为帝。你若率兵进宫杀了他,然则你要推举谁我帝?莫非你要去推举郭冰或者是郭昆不成?你若沾上了郭氏之血,从今往后,你便背负天大罪名,你认为他们还会信任你?你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坟墓。”
杨俊皱眉沉吟,一言不发的瞪着吕中天。
吕中天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奏效,于是继续说道:“老夫知道这件事让杨枢密心中震惊。但杨枢密可否好好的想一想。原本我们便是要推举郭旭为太子的。皇上立了郭冕,郭冕将来登基为帝,你我都将遭到冷落或是惩罚。搞不好还会人头落地。郭旭虽然行为不当,但这不正是你我当初想要的结果么?难道你希望人头落地?希望你被诛灭全族?”
杨俊手中的宝剑离开了 吕中天的喉咙口数寸,这一细节连他自己也是无意识的,但在吕中天看来,这却是成功的开始。
“杨枢密,终究这件事是郭氏内乱,你我外臣是最好是不要插手其中。不管郭旭犯下多大的错误,都不是你我所能指谪判定的。你或许以为郭旭行事太过,但如果郭冕登基,你以为他会容许郭旭会活下来么?所以易地而处,郭旭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些缘由的。其实,这些是在历朝历代也屡见不鲜。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事后为人所唾弃诟病,但如今,谁不说李世民乃一代圣明之君,比肩秦皇汉武的英明皇帝。但他不也是杀兄杀弟,逼了李渊退位?于人伦而言,这或许是不该。但于整个国家社稷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好处。倘无李世民的玄武门之乱,在李元吉手里,李唐还有没有后世的贞观之治呢?”吕中天沉声说道。
杨俊手中的剑慢慢的移开了,脸上若有所思。
吕中天继续轻声道:“老夫之言或许有些偏颇,有些以偏概全之论,那李元吉或许也能开创盛世,但那毕竟是可能罢了。而李世民的功绩是世人都能证明并且传颂的,这一点谁能否认?郭旭也许比不上李世民,但比之郭冕如何?郭冕倘若登基为帝,对大周是好是坏?”
吕中天的一番话尽在软肋之中,句句集中杨俊的要害。杨俊收回长剑,垂首深思不已。
吕中天缓缓走近,在杨俊耳边低声道:“拥戴郭旭为帝,这是最佳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况且来之前,郭旭跟我说了,倘若你愿意继续支持他,他将感激不尽。郭旭说了,以杨枢密的功绩,当可封王。他登基后要封你为王爵,继续命你掌管枢密院。并且赋予你军务自专之权,让你可以放手大搞军事,一展抱负。老夫听说你有家中有一孙女儿,年方十五,老夫愿意从中撮合,让你孙女嫁给郭旭。郭旭正妻秦氏不贤,登基之后便立你孙女为皇后,这样,咱们便亲上加亲啦。你也不必担心我和郭旭的关系而受到排挤了。你看如何?”
杨俊愣愣的坐在堂下,看似犹豫不决,其实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在怀疑郭旭篡位的事实被证明了之后,杨俊心里的第一反应绝非是要杀了郭旭,为皇上和太子报仇。郭旭上位是他一直希望的结果,甚至他曾经也考虑过郭旭篡位的可能。但他没想到郭旭会真的敢这么干,而且决绝无比。
其实,留给杨俊的选择不多,要么他便打着为皇上和太子报仇的旗号去杀了郭旭。然后要么拥立梁王,要么自己扯旗造反。然而这两件事都不是他想干的。对他而言,这都是极有风险之事。他一不愿让梁王父子渔翁得利,二不愿背负反叛之名。所以,对他而言,最好的结果无异于承认这个结果,顺势而为之。
但他又不能毫无表示,表态拥戴郭旭会大大有损他的声誉。郭旭所为也是令人发指,让人无法接受。但倘若有合适的条件,自己能得到弥补的话,又有何不可呢?倘若真能得封王爵,又能军务自专,且孙女再成为郭旭的皇后的话,那自己便可权势熏天,高枕无忧了。
“杨枢密,该说的,老夫已经说了。时间紧迫,不能耽搁。但请杨枢密一言而决。杨枢密若是不愿意,可以立刻杀了老夫,举兵进宫,试一试将来结果如何。老夫把话撂在这里,那样做你绝对没有好下场。还请抓紧做出决定,不要学妇道人家磨磨蹭蹭犹犹豫豫,这岂是做大事之人的风格。”吕中天进一步的刺激着杨俊道。
杨俊盯着吕中天道:“老夫怎知你不是哄骗于我,事后过河拆桥?你的话我如何相信?”
吕中天咂嘴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话说到这个份上,你还不信,教老夫如何?老夫冒着被你杀了的危险前来,难道这不是诚意?”
杨俊摇头道:“吕相可不是君子,即便是君子,也是个伪君子。咱们还是不要订君子协定为好,丑话要说在头里。你立下字据,将你说的条件写下来,按手印画押。今后倘若你卸磨杀驴翻脸不认,我便将这字据公布于天下,让你也死无葬身之地。要死,咱们一起死。”
吕中天怒骂道:“你这杨灭绝,心狠手辣倒也罢了,还这么多心眼。”
杨灭绝是士大夫们在私底下对杨俊的鄙夷称呼,讽刺他在西夏实行的灭绝人性的‘灭绝令’。这外号杨俊自己也有所耳闻,只是从未有人当面这么骂过他。
“老匹夫!你又能好到哪里去?你的心眼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你又比老子好多少了?你老子我可不信你。”杨俊跳脚骂道。
吕中天气的脸发白,口中骂骂咧咧,突然一伸手道:“拿来!”
杨俊道:“什么?”
“纸笔伺候,你不是要字据么?还不给本相铺纸磨墨。”吕中天喝骂道。
杨俊啐了一口,转头去找纸笔砚台,倒也不想这时候闹僵,果真亲自磨墨。吕中天提笔蘸墨,刷刷刷写下字据,按上指印,差一点将那字据丢到杨俊脸上去。写完后负手转身便走。
杨俊拿着字迹小心吹干,折叠起来揣在怀里。便听走到门口的吕中天回头喝道:“请杨枢密即刻调集兵马,封锁全城城门,实行宵禁。明日一早,你我共同以皇上的名义发布诏书,召集群臣上殿。届时你必须跟我同进退。倘若有人提出质疑,或者是反对,或者散布谣言者,一律抄家抓捕。三日之内,淮王必须登基,稳定住局面。之后,再慢慢跟某些人算账。”
杨俊点头道:“放心便是。不过老夫得进宫去见一见皇上。皇上驾崩了,身为老臣,岂能不去见他一面。”
吕中天啐道:“惺惺作态,令人作呕。”
第一一二六章 惊惶之夜(四)
汴河岸边,黑沉沉的码头上,三艘高桅大船正静静停泊在岸边。这是三艘林家的大船。不久前杭州林家大船满载海外贸易的货物抵达京城。各商家将货物卸下运走之后,三艘大船自然不能放空回杭州,于是停在汴河大码头替商贾装运货物回杭州。
也正是因为如此,林觉才无需找到另外的船只去运载人员提前出城。
在和沈昙和马斌在裕德楼简单交流之后,林觉做出了即刻开始撤离的决定。几人都认为,局面的恶化是肯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得知林觉要将很多人一起带走免受牵连的决定之后,沈昙和马斌都认为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林觉要将两家大剧院中的数十名女子和一大批林家伙计一并撤离京城,而且还有林家家眷以及随行众人的家眷。这当中老弱妇孺太多,这只队伍会严重拖累行动。一旦遭遇拦阻和追击,这几乎是致命的。马斌和沈昙对此甚为担忧,认为这么做是行不通的。
但林觉的想法不同,林觉一直都是奉行着保护身边每一个人的想法,但有可能,绝不会丢下他们不管。这些人都是依附于林家存在,关系紧密。丢下他们,势必会让他们遭受牵连。当初青教作乱之时,应天府局势吃紧的时候,林觉都还去派人救援郑暖玉她们,由此可知林觉的行事原则。不抛弃任何一个身边人,这是林觉坚持的原则。也正因如此,林觉身边团结了一批忠心耿耿之人,便是因为在林觉身上,他们感受到了仁义和尊重的力量。
但林觉也不得不考虑实际的问题。所有人该带走的人都带走的话,那是一只庞大的队伍。充斥了女眷孩童和老者,那将无法承受任何的攻击,而且无法保护他们周全。这次撤离不是送死,而是逃生,所以必须要确保绝大部分人安全撤出京城。
鉴于对局面的考虑和现实情形的考虑,林觉决定即刻开始撤离人员和物资。三艘大船是现成的,趁着天黑的掩护,趁着城中尚未戒严,城中局面尚未恶化,必须立刻将所有行动不便的老弱妇孺和大批的金银细软物资都撤走。
于是乎,从初更过半开始,一辆辆的马车悄无声息的从黑暗中驶来,一群群的人下车上船,一箱箱的物资搬运上船。所有的一切都在无声的黑暗之中进行着,没有灯火和喧闹,每个人其实都或多或少的意识到了局面的严重性,都遵照着林觉的吩咐行事着。
从大剧院中撤离的人员足有一百六十多人,加上他们的家眷和行礼物资,足足装了一艘大船。装满之后,林觉即刻吩咐开船,目送第一艘大船往西而去。
紧接着登第二艘船的是林家众妻妾婢女仆役以及林家护院的家眷们。林家众妻妾虽然极不愿意离开林觉先走,特别是小郡主郭采薇,她希望能留下来。因为她既牵挂留下来的林觉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