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王侯-第10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火器了。听高慕青这么一说,梁七顿时醒悟,也立刻想起了当初那一窝蜂居高临下,横扫山坡的情形。
“当初那一窝蜂是木质之物,很容易起火,而且结构松散不耐用,容易散架。搬运装箭也不容易。而这一次,我用的精铁外筒。精铁锻造的只有米粒厚度,重量也不重。更重要的是这内芯,是固定的。装好箭支之后直接插入铁桶之中,后方铁销固定住,便可随意搬运发射了。可重复使用,不会损毁。并且装填也方便。只需配备三到四个内芯,轮换装入,便可持续发射。当然,需要尺寸合适的火箭,寻常用的箭支怕是不成的。但这不是问题,我们箭支作坊已经运转,造出专用的箭支不是难度。”
林觉一边说,一边招手让两名士兵来帮忙。士兵报过来一捆箭支,都是事前制作好的火箭。林觉手脚麻利的将箭支一一的插入轴芯小孔之中,箭尾抵着实心铁片。所有的引信被全部编织在一起之后,两名士兵按照林觉的指点,将‘车轮’塞入了铁桶之中。拉出引信在后方的小孔中耷拉出来。
“拉到山坡上试一试。”林觉道。
平板车被拉到山坡上,一窝蜂被两名士兵抬下地来,斜斜的摆在山坡上方的草地上。两名士兵用细长的铁钎插入死角固定的小孔,钉在地上固定住。
“慕青,你来点火。”林觉笑道。
高慕青答应一声,上前接过士兵手中吹亮的火折子,点燃了编制的如同麻花辫一般的引信。众人连忙后退,但见那引信嗤嗤作响,冒着火花。轰然一声响,一枚火箭带着凄厉的尖啸之声冲出一窝蜂的铁桶口。下一刻,嗖嗖嗖轰轰轰之声大作,烟雾升腾之中火药燃烧的火花此起彼伏。在短短的数息时间里,轰鸣声已然结束。尖利的啸叫声依旧在继续。拖拽着长长的尾火的箭支尚在空中飞行,紧接着,轰爆之声响起。山坡下方数百步之外的扇形地面上一片烟尘和火光。浓烈的硝烟味道刺鼻难闻,但是众人置若罔闻,都呆呆的看着下方的山坡。那里,扇形数十步距离之内全部被火箭所覆盖。此起彼伏的爆裂声让草茎起落,黑烟弥漫。生满杂草树丛的山坡似乎被烧焦了一大片一般。
马斌沈昙孙大勇等人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一窝蜂’火箭筒的威力。适才见箭矢连发,尖啸如电,便已经惊骇。此刻见那打击范围和效果,当真是瞠目结舌,半晌无言。
“这……这么厉害?”马斌讶异道。
“连珠六十四只火箭,五息之内。射出,覆盖方圆百步之内的地面。箭支呈斜角,呈扇面形射出,最大限度的覆盖前方的地面。火药末端会发生爆炸,威力更增。如此火器,谁人能敌?厉害啊,厉害。”孙大勇喃喃说道。
林觉哈哈大笑起来道:“还是孙兄弟观察的仔细,正是六十四枚火箭,略呈喇叭口形状,正是为了让箭支发散呈现扇形攻击。因为绑了火药筒,所以箭支的飞行距离有偏差,会上下左右的乱飞,所以更难预料。但这种情形对于杀伤力穿透力会产生减弱的负面效果,正因如此,才在火药桶末端加了一个小小的药囊,无论是在空中爆炸还是在来犯之敌的人马之间爆炸,都会增加杀伤力,起码会让他们身上着火。”
沈昙道:“好厉害,你真是算到了骨子里。此物一出,谁可与我落雁军争锋?”
林觉耸耸肩道:“也不能太迷信这东西,这玩意厉害是厉害,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若无有利阵型,若无充足资源,这东西也就是一堆废物。一下子六十四只火箭,成本是多少,你们算过没?”
秦春草道:“以我的估算,一只打造的箭支成本合四百钱,也就是四钱银子。加上火药和制作之耗,起码一两银子要的。”
林觉点头笑道:“不愧是山寨管钱粮进出的,算的大致不差。莫忘了这是铁头箭,成本要加两钱,所以,一支火箭成本在一两二钱左右。六十四只箭,那便是七十多两银子。就刚刚一眨眼的功夫,七十多两银子便没了。”
众人咂舌不语,是啊,这简直是烧钱。某种程度上,打仗就是打银子。落雁军马上就要实行军饷制了,之前都是象征性的给一些银子粮食,分配一些资源以充作军饷。但成为正轨兵马之后,便必须要有军饷银两的发放。奖励和抚恤也都要拿真金白银出来。落雁谷可没有什么税收,这些银子从哪来?现在这火器如此烧钱,银子从哪来?
林觉道:“不过,既然威力如此巨大,一窝蜂是必须要制造的。我初步的想法是造三十架,那也是我估算的将带来的几千斤精铁全部用完之后的数量。诸位想想,要是一字排开三十架摆在这里,数轮发射下来,前方的一切都将成为焦土。慢说是进攻的人,便是一只蚊子,怕是都要被打断翅膀。”
众人想象着那样的情形,一个个心中难以形容那场面。一架一窝蜂便已经是如此情形。三十架,怕是千军万马也得溃败了。这可比弓箭连弩的阻击要好不知多少倍了。
“可是三十架,一轮下来便是……几千两银子,一场仗打下来,便是几万两甚至十多万两银子啊。”秦春草低声道。
梁七咂嘴道:“我说媳妇儿,你说这些作甚?可不是煞风景么?”
秦春草道:“我说的是实情,我们没有这么多银子,没有这么多的物资消耗啊。这几年虽然安稳些,可库房里除了粮食,可也没落得什么值钱的东西。银子只有十万两而已。”
梁七忙道:“别说这些了。”
第一一八二章 生女(修)
林觉摆手笑道:“梁兄弟,你不当家,自不知困难,我倒是理解秦指挥使掌管后勤营事务,这本就是她分内之责。秦指挥使,你放心,银子你不用担心。我林家这几年虽然没赚到多少银子,但这一次携带来的银两倒也有些。百十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而且莫忘了,王爷怎么可能不出银子?今晚我去找他们商议此事。没有银子打什么仗?王府还是有些家底的,虽然离京时为了逃出来,被我掀翻了几辆银车,损失了些金银财物,但据我所知,大部分珍贵的珠宝字画可都不在那些车上。这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来的。你们不要误会,以为我花不起那银子,那神威将军炮只是性价比不高,耗费银子有些太不合算了。这一窝蜂可不同,这玩意可是能扭转战局的,性价比超高。别说我们有银子花,便是没银子,砸锅卖铁也是要弄成的。咱们不是抠门过日子,而是算计着过日子罢了。该花的必须花,该省的必须省。”
众人闻言大喜,林觉既然这么说了,那还担心什么?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王府应该将全部家产拿出来充作军费才是,这可是为了他郭氏做事,哪有一毛不拔,光喊口号的。皇上还不差饿兵呢。
……
军火作坊的事情敲定,算是了结了林觉心中的一件大事。整个伏牛山虽然有欣欣向荣之态,但其实许多事都百废待兴。山中是个小小的世界,但和外边的世界也差不了两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务繁杂程度一般无二。
林觉虽然主抓军务之事,但对于山中的建设也必须要拿主意。况且很多事是不分军民的,看似是和民生相关,但其实也是军事。比如说山谷中的稻田到了扬花季节,无数的飞蛾和虫子飞来啃噬,这虽然是农事,但显然跟军事有关。落雁谷的粮食收成决定了军粮的来源,决定了能养多少兵马。这不是小事。
针对这个问题,林觉便不得不和高慕青一起积极的应对,找出解决办法。这年头也没有农药,靠着蛇蛙和白鹭的捕捉显然抵挡不住这爆发的飞蛾和飞虫的大潮。于是林觉试验性的进行了灯火捕捉试验。后世林觉知道有这么一种捕杀的方法,便是灯诱这些飞虫。于是林觉凭着记忆和想象,制作了几盏风灯捕蛾器。百姓们都觉得不靠谱,觉得林大人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第二天一早,他们看到了目瞪口呆的一幕。捕蛾灯下边的网格里满满当当全数是飞蛾和飞虫,密密麻麻让人头皮发麻。成千上万只飞蛾和飞虫飞来,最终被困在细网格之中,无法逃脱。
这个办法有效,于是整个落雁谷中的水旱田中一夜之间成了银河繁星一般,灯光点点。三天后,飞蛾飞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一场危机就此避免。百姓们对林觉佩服的五体投地,很多人明白飞蛾扑火的习性,但拿来利用捕虫,那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的。
除了这一类的事情之外,山中各寨之间的交通也是个头痛的问题。这件事其实很重要,无论对军事调度还是百姓的迁徙都很重要。伏牛山中地势险峻,方圆数十里的山脉,大大小小的山峰多达三十多座。树林茂密,峡谷幽深,悬崖峭壁,荆棘纵横。要在这样的地形中快速行动,是个极难的问题。
其他各镇虽然占据有利地形占据山口,但整个伏牛山防御的重点其实还是在落雁谷。所以,倘若其他山口各镇遭遇敌袭,虽然烽火报信会让消息第一时间传来,但是增援的兵马却并不能第一时间赶到。最快也要行三五天才能抵达。
高慕青做过这方面的尝试,统一伏牛山之后,高慕青下令过开辟一些道路。但山中开路堪比登天,所谓的开辟道路,其实也不过是因循山势和谷地的走势,找到相对可以通行的稍微平坦一些的路径罢了。有的时候,为了绕过险峻地形,明明可以直线抵达的,却要绕行整座山峰。路是通了,时间却花费的更长。遇到险峻的山涧峡谷,更是只能再绕行,找到可以渡过之处。
即便如此,到了冬天,这所有的开辟的道路还是全部作废了。大雪一下,所有的道路全部封锁,根本无法通行。那时候,各山小镇便成孤岛了。
林觉决定快速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当然不是开山辟道,而是搭建滑索绳桥。在林觉看来,这是最为便捷且快速的办法。虽然看起来很悬,但只要安全性能得到保证,这可是移动最为迅速且经济的办法。
索道的搭建其实也不算难,建造木塔作为基点,以坚固的绳索相连,绳索上挂上吊篮。下山越谷只在一瞬之间。绳索不用担心,加粗绳索这耗费不了多少资源。搭建木塔也耗费不了太多资源。这些木塔同时还可以作为瞭望塔使用。平日多加维护和更换,便没有任何的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快速沿着绳索滑降时的减速和安全问题。
从山峰到山谷,从山涧之间滑行,倘若不能保证滑行时能控制速度,那么没人能活着从滑索上下来。高速滑行的最后便是粉身碎骨。不过,对于林觉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林觉当初设计出的登山器有了用场。登山器紧握绳索的特性让滑索的滑行有了人为二二控制。在滑行过程之中,只需控制滑行速度,不时的一登山器减速,则可以实现人为的控制速度。虽然,这种简陋的办法会让乘坐滑索的人因为惯性而东倒西歪,但是这跟粉身碎骨比起来却是最好的选择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索道系统,兵马和百姓可以自由快速的移动。虽然说上山的路还需自己走,但下山之快速却是令人咂舌。以前三天可达的路程,有了滑索之后可以缩短到一天甚至半天时间。这已经是最好的效率了。
每日里,林觉都是在这种忙忙碌碌之中渡过。每天跟着众人一起奔波在落雁谷和其他各处,解决各种难题,改进各种系统。一切都是为了让整个伏牛山成为运转的更加有效率,更为先进和便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