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王侯-第1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击退了大周的三十万大军,守住了朕的析津府。朕感谢他们还来不及呢。这一次若非如黑河部落这样的数十个部落无私的调遣他们部落兵马前来相助,哪有今日之捷?朕不但不怪罪,反而要重重的赏赐。这些舞姬,朕本就是要赏赐给用功之臣的。都听好了,一会儿除了这殿上的三十名舞姬,朕还为你们准备了一百多名相貌出众的宫女,所有从析津府来的我大辽的勇士们都可以选一个,朕将她们赏赐给你们受用。当你们的奴婢便是。”
 殿上顿时大哗,众将领欣喜大叫,纷纷行礼道谢,喜不自禁。
 很多官员虽然皱着眉头,但却也知道这是皇上顺水推舟的缓和之法。总不能在今日庆功宴上为了这点事而煞风景吧。按说,这种行为是要拖出去问斩的,皇上显然不想这么做。
 “舞姬乐师们都退下吧。”耶律宗元笑着摆手道:“一会儿酒宴之后再让你们自己挑人,现在朕却不想看她们跳舞了。她们的舞姿虽然好看,乐曲虽然好听,但朕更愿意看殿上我大辽的这些忠臣良将们,更愿意听的是析津府大捷的经过。虽然朕已然接到了众人的奏报,但朕更愿意听你们亲历战斗之人的禀报。哪一位爱卿愿意受累,就在这朝堂之上,给朕再说一遍咱们是怎样打的大周三十万大军落花流水的,析津府之战是怎样扭转战局的。如何?哈哈哈。”
第一三二二章 绝望时刻
 时间回溯到六天前析津府攻城战的现场。
 在马青山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作战方略的指导之下,大周攻城兵马在傍晚时分突破了南城门,骑兵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冲入了城门中。杨俊的骑兵亲卫营指挥使何传宗率领数千骑兵拼死搏杀,成功的将韩德遂和两万多守城辽军吸引下城,分散了辽军城墙上的兵力。
 马青山果断请求杨俊下达了全面攻城的命令,杨俊明白了马青山的意图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将手头的八万中军全线压上,在天黑之前一举突破了南城墙。
 当源源不断的大周兵马冲上城墙,并且占据了七八处下城的阶梯通道,蜂拥往城中冲来的时候,就连韩德遂也意识到析津府即将不保了。城池被破,最大的可凭借的优势已然丧失。总兵力不及对方,肉搏能力不及对方的情形之下,析津府似乎已然无力回天了。
 但是韩德遂从攻城战一开始便已经下定决心死战到底,因为他清楚的明白,一旦析津府被攻下,大辽江山便将风雨飘摇,时日无多了。作为耶律宗元的岳父,作为和耶律宗元在同一条船上的盟友,韩德遂当然明白,那也是自己韩氏一族数代人努力才获得的今日的地位和成就的终结。韩德遂当然不甘心,所以他必须死战到底,因为他毫无退路和回旋余地。
 韩德遂不愧是大辽名将,在这种时候,他依旧能冷静指挥,有条不紊。得益于之前便考虑到的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状况,韩德遂早早的便在城中主要的大街上设立了数道工事。这些以沙包石块垒就的工事虽然和城墙不能相比,但是依旧可以作为巷战凭借的手段。长街上大量堆积的木料桌椅也被全部点燃,用来阻挡大周兵马的推进。
 与此同时,韩德遂迅速的集结了剩下的近七万守城兵马,在每一处街道和巷口对大周兵马展开了阻击。巷战进行的极为惨烈,大周的十几万兵马和六七万辽军在每一处工事,每一条街巷展开了争夺和血战。每一处街口和巷陌之间都浸染了鲜血。
 辽人的优势在于对于地形的熟悉和长弓的精准狙击,而大周兵马谋求的是以优势兵力突破街区层层推进围剿。一旦将辽军围堵在某处,进入真正的肉搏作战中,辽人便根本没有抵抗之力。但大周兵马虽然人数多出一倍,但他们连续攻城作战,已是疲惫之兵。加之辽人在城中遍造工事,极大的阻碍了大周兵马的推进。所以,巷战的进展极为缓慢。
 终于,在午夜时分,大周兵马占领了大部分的城池,近四万辽军在韩德遂的指挥下退入析津府北城的皇宫之内,凭借皇宫的高墙进行最后的拼杀。
 这本已经是无力回天的死局,皇宫的城墙虽然高大,但绝对抵挡不住大周兵马的进攻的。但为了减少伤亡,杨俊下令调集城外的攻城器械入城,想用攻城器械一举攻破皇宫,完成最后的围剿。
 然而,就在此时,变故却陡然发生。留在南城之外的大周三万后勤辎重兵马和万余伤兵突然遭受到了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无数辽国骑兵的袭击。所有大周兵马的主力都在城中浴血作战,且辽军守城主力已然全部尽在掌握,人数和分布皆已明朗,谁能料想到会有另外一只辽军兵马抵达。
 仓促之间,城外大周兵马一边示警,一边阻止抵抗。然而对方袭击的兵马之多超出想象。黑压压的辽军骑兵遍布山野车城下空地,粗略估算,人数恐怕超过十五万之数。如此大批的兵马突然袭来,事前竟无半点征兆,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而之前居然没有半点关于这只兵马的情报,这更是让人措手不及。
 兵马数量完全碾压,加之城外的兵马本非大周主力,老弱病残居多。当攻入城中的杨俊白奇马青山等人接到禀报时,城外的局面已经是一边倒的局势了。数万大周老弱病残兵马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被歼灭的七七八八。对方大部分兵马已然冲南城进入城中,直捣围攻皇宫的大周兵马的腹背。
 双方的兵力逆转,大周城中兵马尚有十三四万,而辽军总兵力竟然猛增至二十万左右,实力对比陡然逆转。更麻烦的是阵型,增援的辽军和皇宫中坚守的韩德遂所率的辽军呈南北夹击之势,将大周兵马夹在了当中。
 这种局面之下,白奇和马青山即刻向杨俊建议,立刻停止攻击,转而集中突围。但是,杨俊此时却犯了致命的经验主义的错误,他将当年和西夏主力正面交战一举击溃他们的情形当成了和眼前一样的局面,他认为自己依旧能够复制当初的那一战。如果能在此处将辽国大军正面击溃,则局面将完全落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否则在拿下析津府继续进兵北上的时候,还是要和辽军主力进行决战。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这里进行决战。
 当然,杨俊也不是我完全没有权衡战力的对比,对方人数超过己方数万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杨俊的决定不能不考虑实力对比的因素。但他在看到了对方增援的兵马的装备之后,发现对方增援的兵马并非辽国正规兵马,那些人身无盔甲,兵刃也都是七拼八凑的,战马也非精挑细选的,明显是临时拼凑的兵马。这是一只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杂牌军。杨俊认定他们的战斗力不会强。而且,杨俊认为,在城中逼仄的地形之下,对方以骑兵为主的兵马并不能发挥威力。而大周兵马以步兵为主,则可以游刃有余,迂回穿插,行动自如。
 鉴于以上种种判断,杨俊不但没感到丝毫的不妥,反而认为这又是一次让自己名震天下的机会。他决定要以十三万大军和对方近二十万大军展开一场旷世决战。
 白奇和马长青以及部分将领虽然苦劝阻止,但被杨俊一句‘尔等莫非怯战怕死不成’便噎的一句反对的话也说不出了。既然元帅心意已决,那也只有拼死一战了。
 杨俊收回了指挥权,亲自安排大战事宜。黎明时分,在得知己方援军抵达的消息后,韩德遂率四万辽军冲出了皇宫,与此同时,南边的辽军援军也从十几条主街方向潮水般的涌向战场,双方显然是经过了沟通,虽然并不知道这种沟通是如何实现的,但明显是同时发动南北夹击。
 大战在黎明时分开始,在析津府皇宫周围的环形广场以及方圆四五里的街巷之中,集中了双方数十万的兵马,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大火拼。这是有史以来在一座城池之中的一个小范围内集中的数量最多的一次战斗。街巷广场上到处是人,到处是厮杀,到处是鲜血和惨叫,堪称人间地狱一般。
 杨俊坚信这场战斗他会取胜,因为他的兵士都是精锐,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更有他这个大周军神亲自指挥,应该不会有失。也许是场惨胜,也许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或许要从黎明战到黑夜,但自己一定会胜利。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战斗甚至没有持续到一个时辰。当朝阳的光芒洒在城中战场上的时候,大周兵马便开始全线崩溃。
 原因很简单,杨俊之前的种种分析不可谓不正确,但他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影响战斗胜败的要素。第一个便是疲劳。杨俊完全忘记了在今夜之前,大军已然不间断的攻城三日,所有的兵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虽然采用的是轮换攻城之策,但是攻城吃紧之时,便会驱赶撤下来的兵马再次冲锋。全军上下,实际上三天时间真正能休息的时间不过几个时辰。大军在攻城,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随时准备全军进攻,哪里有让你歇息的时间。而且,在此之前,大周兵马已经连续行军月余。自进入辽国境内,便几乎在攻城、渡河、急行军中渡过。时而还要担心对方的伏击。全军上下其实都已经从骨子里疲惫不堪了。而辽国的兵马除了那四万仅存的守城兵马疲惫不堪之外,增援的十几万大军则个个是生力军。
 第二个因素便是士兵们的心理。原本久攻不下的攻城战,损失了那么多的兵马,士兵们便已然心中生出厌战之意。当马青山的计策见效,原本以为这炼狱般的攻城战要到头了的时候,忽然间又面临对方大批增援兵马的情形,其心理上的打击可想而知。原以为能活着捱过这场攻城战,但此刻却心生恐惧。
 劳师袭远已然是兵法大忌,疲兵和生力军对战,人数又不占优势,心理上又生出厌战之心,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便是训练有素之兵,也绝难取胜了。杨俊也许是个优秀的领军者,但他有时候过于自信,过于刚愎自用。对胜利的渴望过于强烈,不肯接受失败的事实。这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给他带来辉煌的胜利,但有时候便会让他一败涂地。
 在正南方向的长街上,大批的大周士兵丢掉武器举手投降不愿再战之后,厌战悲观的负面情绪如瘟疫般的滋长。疲惫而无心气的大周士兵们很快便陷入了苦战之中,而越是如此,对方的压迫力便更大,便会越发造成恶性循环。绷紧的弦一旦断了,便是全面崩溃之局。
第一三二三章 梦断
 (二合一)
 败像已现,副帅白奇和马青山都觉察到了这一点,他们知道,必须尽快做出决断,进行突围了。若是再拖延下去,全军溃败,士气大丧,便要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两人立即向杨俊建议突围,然而杨俊此时却已经红了眼,他不愿接受失败的结果,厉声否决了两人的提议。但正南方向的溃败他也看在眼里,杨俊为了挽回败局,下达了让何传宗率领仅剩的两千亲卫营骑兵顶上去进行反击。杨俊认为,前面的溃败是因为对方骑兵冲锋步兵阵型所致,而非其他原因。只需稳住局面,抵挡住对方骑兵的冲击,便可制止溃败之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便要动用最为精锐的亲卫骑兵营才可以。
 何传宗丝毫没有犹豫,他从孩童时便跟在杨俊身边,杨俊便是他的父亲,便是他心中的偶像,是高不可攀的高山。对于杨俊的每一个命令,他都无需做出任何的思考,只不折不扣的完成便是。两千亲卫骑兵营冲向了前方逆行败退的大量步兵的阵型,朝着正南大道上汹涌冲杀而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