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王侯-第1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皇上郭昆只是在议定之后下旨发布罢了。
 郭昆自己也确实避免在这些事上做些决定,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这种关键时候,这些大事还是不要插嘴的好。他丝毫没有觉得,在整个议事的过程中,他其实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关键的决定。他只沉溺在最后需要他下旨施行的虚荣里无法自拔。
第一五九三章 百废待兴
 经过连续数日的磨合,新朝廷各衙门终于从头绪繁杂纷乱之中找到了感觉。各衙门官员也终于开始磨合成型,京城的局面也从纷乱之中慢慢变得有条理起来。
 街市上,有店铺陆续的试探性的开业。虽然吕中天对京城进行过连续的搜刮,但其实百姓自有百姓的办法,特别是商贾们,精明之极,鼻子也灵敏的很。早在女真人南下之时,很多人便未雨绸缪藏匿了大批的粮食物资货物钱财。各家自有各家的办法,各人自有各人的藏匿之策,所以即便吕中天在汴梁城中搜刮了几次,很多百姓之家的财物物资得以存留了下来。
 开始时,朝廷颁布了开市开业开航的圣旨,这些商贾之家还有些担心这是朝廷的引蛇出洞之策,他们谨慎的观望着态势,不敢轻易开业。但随着局面的发展,他们终于放下心来。汴河大街上的张家正店和杨二嫂正店等几家老字号试探性的开店营业,竟然引得当朝宰相林觉亲自带着随从来吃饭。付了双倍的价钱不说,还分别给两家酒楼替了匾额,称赞他们是商界的先锋和楷模。
 这消息一传出去,顿时街市作坊纷纷开业,不管有没有多少货物可以卖,但门脸却是要开着的。而且为了解决货物不足的问题,朝廷特意组织了船队往就近的没有经过战火璀璨的两淮之地免费为他们采购货物。而且为了解决商家和百姓们手中拮据,难以促进商业繁荣和缺少购买手工业原料的问题,三司使杨秀贴出了免息官贷告示。
 告示公布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所有商贾作坊乃至百姓,都可以在三司衙门申领免息的贷款,以一年为限,按照衙门公布的标准,按照经营规模核准官贷数目。大型商行最高可贷银千两,小型商铺作坊等最少也可贷银五十两。普通百姓之家,可贷银十两至五十两不等。这官贷不但无息,而且可延缓三年归还官府。也就是说,在三年之内,这些银子不收利息,任百姓和商家们使用流转。此举正是为了让商家工坊和百姓们能够度过眼下的难关的措施,可反过来促进商贾和百姓们早日正常的经营和生活。而且因为免息,三年还十两到五十两银子的压力并不大。
 这项措施简直好的令人难以置信,但总有胆大的和急于重新上路的百姓来当出头鸟,当他们捧着白花花的银子回家时,这件事又一次成为了现实。数日之内,三司衙门发放了近三百万两纹银的官贷,而这些银两便迅速的成为京城商业流通的促进剂,盘活了整个京城市场。
 这个办法当然是林觉的主意,杨秀因为市场流通不畅,百姓们大多数已经成为赤贫之家而无法采购和消费,很多小本经营的商贾作坊没有本钱展开商业和制造的活动而苦恼,前来询问林觉该怎么做时,林觉想到了当初变法时的常平新法的措施,便是发放官贷使赤贫之家渡过难关的作法。于是便提出这种无息官贷的办法。和常平新法不同的是,这种措施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无息本就是惠民,更设了官贷上限,三年还清的策略,便是为了避免百姓们无力还官贷的可能。这是在常平新法的基础上的一种更宽松和优惠的政策。
 当然了,一个难题便是,这一大笔的银子从何而来。事实上现在朝廷手中攥着一大笔银子,数量高达六百多万两。这些银子还要拜吕中天所赐,吕中天死后,他的家宅之中抄家便抄出了两百万两巨额财产,都是他多年贪墨所得。还有他的那些党羽官员们被查抄家产时也抄出了七八十万两的脏银。至于而其余的三百多万两银子的来源说起来有些不太光彩,那正是吕中天收缴的京城百姓之家的银子。京城百万百姓,近二十万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被吕中天搜刮了一番。很多富家大贾殷实之家被搜刮的底朝天,原本得银钱高达五百多万两,但部分已经被瓜分和消耗。杨秀查封京城国库时,除了粮食之外,还缴获了这笔银两。
 关于这笔银两该怎么处置,部分官员认为该还给百姓。说这是百姓的钱财,当还给百姓云云。林觉嗤之以鼻。银子确实是百姓的,但吕中天搜刮上来的银两高达五百万,现在只剩下三百万两,难不成要倒贴两百万两不成?若是只归还部分,反而落得个朝廷截留银两的名声。况且就算归还百姓,也不好操作。当初吕中天可没有造册说从哪一家取了多少银子和粮食物资,难不成平均分配不成?有些官员太过迂腐,心是好心,但事儿却不能这么办。
 这一次便通过这种办法,将银两以官贷的方式无息发放下去,解决百姓目前的困境的同时,还落得个好名声。而且三年之后,这三百万两原封不动的会回到朝廷手里。这是一种变相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惠及朝廷的办法。虽然说最终百姓们的银子成为了朝廷的银子,这似乎有些无耻。但这个黑锅便由吕中天去背吧,那可不关朝廷的事。
 还有另一项举措,也是和恢复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汴梁城经过战火的洗礼,北城和南城的城楼和城墙都损毁严重。北城还好些,毕竟只有城墙上的设施遭到损毁,城门城墙基本保持完好。但南熏门却已经彻底报废,连带七八十步宽的区域都成了废墟。这当然要迅速的修缮重建。本来这件事并不急,但林觉还是指示迅速修缮。这倒不是担心有敌人攻进汴梁,而是为了给城中尽快的创造就业机会。
 起初这一段时间,商业和航运手工业必不能快速的恢复,大量的无业百姓暂时找不到生计,而朝廷进行修缮城墙的这种大工程便可以大量的创造就业机会。工钱哪怕少一些都可以,但可以让无业游民们有事做,有工钱拿,这便是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所在。起码有几千个劳力可以就业,这大大的缓冲了京城这段时间就业的压力。只需再过一小段时间,等城中商铺作坊,汴河各家码头船行开业,外地和京城之间的商道打通之后,就业便不再是个问题。商铺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码头上需要大量的苦力,作坊里需要劳作的工匠伙计,一切都不再是个问题。
 整个城市处于一种重生之后的躁动不安之中,各种新措施和新消息层出不穷。谁也没想到,这座大周的都城在经历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不但没有死去,反而迅速的激发起了新的活力。人心在恢复,每一天对普通百姓而言都似乎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人其实最怕的便是没有希望,希望在,人心便不会死,便会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而绝望,则可以扼杀一切生机,让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
 五月初三,对于京城士子们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朝廷宣布的临时科举便在今日进行。郭旭登基之后,数年间科举荒废,倒不是没有举行科举,而是读书人和士子们很多人不肯同流合污。以至于大量读书人都只能蹉跎光阴。新朝廷中的衙门里人员紧缺,落雁军中选拔的部分人手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更何况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那可不是随便拉一个人便能胜任的。
 别的不说,落雁军中选拔的不少人便在短短的时间里闹出了无数个笑话。大量的中低级的官职需要补充,否则整个朝廷的运转便要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这临时的科举取士便成为了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这一次取士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迥异之前,林觉亲自担任了主考官的角色。
 科举考试以一种公开的新颖的形式开始。林觉和马青山杨秀分任主副考官,现场出题,现场答题,现场公开品评。甚至考场都不在南城贡院,而是公开在朱雀门广场之上,摆下上千张桌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考。
 至于考题,更是临场给出。主副考官当场出题,当场分发给举子,让他们现场作答。考题也不限于诗词文章,而更侧重于国策和军事,以及理政之能。文章诗词只占据一小部分份额,其余的皆为实测能力。比如林觉出的一道题目便是关于如何看到商贾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便是要找到那些对于商业在国家经济之中的重要性看的清楚,想的明白的人。而那些认为商贾之道乃末流低等的迂腐看法的举子,则在这一题上便会大大的失分。马青山更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出了一道关于文臣和武将哪个对国家更有用的论述题。杨秀给出的题目则关于财政方面,他的三司衙门现在缺少的便是这一类的官员。
 总之,这次非正式的科举是最为特别的一次科举,虽然这引起了不少读书人的争议,但是也让他们意识到一种风向的转变。大周朝似乎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大周朝了,很多东西已经开始改变。
第一五九四章 争渡
 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汴河之上举行久违的龙舟竞渡活动。这并非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举动,而是通过节庆活动进一步的舒缓民心,营造一种稳定向好的氛围。所有的钱款都是朝廷支付,邀请各大商行,各坊百姓参与竞舟欢庆活动。
 上午辰时,汴河两岸人山人海,百姓们云集于此。当日风清日丽,春阳高照,汴河之水碧绿清澈。和风丽日之下,彩色的龙舟一字排开在汴河河面之上,看上去赏心悦目。河岸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人们着新衣,插艾草,孩童佩香囊,女子簪时令鲜花在鬓发之上,当真是气象面貌一新,个个兴高采烈。
 辰时过半,文武百官陪同皇上郭昆亲自来此,更是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万民高呼万岁的场景让郭昆开心的大笑不已。不过,他开心了没有一小会。当林觉和两位夫人在亲卫骑兵的簇拥之下抵达相国寺桥的龙舟竞渡的起点时,郭昆身边的文武官员跑了一大半去见林觉,而百姓们也将他们的热情不遗余力的奉献给了林觉。欢呼赞颂之声甚至比之前给郭昆的还要热烈和巨大。
 不知为何,民间给林觉起了个称呼,不叫林元帅,也不叫林宰相林枢密使,而是给他起了个叫‘林圣人’的称号。这起初只是小部分人茶余饭后小范围内谈论林觉的经历和过望而感叹他是天降圣人的言论,不知怎么就大范围的传开了。再加上这段时间朝廷中种种惠民之策都被知晓是林觉所为,林觉的声望早已在京城百姓们之中高涨。
 河岸上,震天欢呼的‘林圣人’之声,蜂拥而至想一睹林觉真容的百姓,乃至林觉一向以来俊美潇洒文武全才,以及他身边娇妻美女如云的传闻,更是让京城的少女们心中疯狂。场面一度接近失控。
 郭昆本来高兴的心情便在这种场面中变得极为低落和愤怒。他今日亲自来观看龙舟竞渡,与万民同乐,他才应该是这里的主角。现在林觉的出现让自己沦为了配角。这还罢了,两厢一对比,才知道自己和林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完全不同。对自己,百姓们的欢呼声是带着一丝敬而远之的勉强。高呼万岁是出于对礼法的敬畏不得不为之。而对于林觉,这些人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瞧瞧那些挤得云鬓散乱的女子们,成何体统?而那‘林圣人’的称呼,也如刀子一般扎着郭昆的心。圣人降临?他算那门子圣人?自己是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