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王侯-第7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野猪撞到屠夫家么?找死不成。”
“对对,上,上,拿了他们再说。”
外边人群鸹噪起来,七八名老捕快今日在公房待命,老家伙们出奇的凶狠。最近提刑司又连破大案,正自扬眉吐气之时,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胆气也壮。三言两语便要动手。
两名御史台衙役吓了一跳,连声叫嚷解释,却被他们围到了中间。手快的已经上手上脚开始动真格的。
“都给我住手!”一声断喝传来,众衙役忙回头看去,只见杨秀和于得水站在公房前的台阶上。喝止的是杨秀。
“怎么回事?乱吵吵什么?那两位是谁?”杨秀皱眉喝道。
“禀大人,这两个自称是从御史台来的衙役,说是奉命来拿林大人的,这不是荒唐么?明显是走错了门的。兄弟们正要拿他们去送衙门。”衙役班头老吴忙上前禀报道。
杨秀皱眉看着来人。沉声道:“你们是御史台的人?”
两名衙役连忙拱手道:“大人,我兄弟奉方中丞之命来拿林大人去问询。”
杨秀皱眉道:“行文呢?”
一名衙役忙取出行文递上,杨秀接过看了看,确实是盖着御史台大印的让林觉去御史台衙门接受询问的文书。杨秀心知肚明,林觉已经将杭州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了,他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你们这些人,仗着御史台的名头便胡言乱语。这明明是请林大人去协助调查的公文,到了你们嘴里便成了拿人了。你们知道什么是拿人么?拿人是拿犯法之人,林大人是犯法的囚犯么?混账的很。”杨秀怒斥道。
两名衙役对视一眼,知道杨秀是故意吹毛求疵,却也只能点头称是。
“对不住,是我们哥俩的错,您大人大量。确实是请林大人去问话的。不知林大人可在?请林大人跟我们走一趟。方中丞和大理寺刑部的几名大人还在堂上等着呢。”
杨秀打了个激灵,居然是审刑院集体询问,看来事情棘手了。杨秀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自己出来询问,便是想看看事态如何。看看自己能否替林觉挡驾。现在看来,自己怕是无法解决了。
杨秀正犹豫间,林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杨秀忙上前低声回禀,林觉摆手道:“我都听到了,杨兄,看来我必须得去一趟了。”
杨秀忙低声道:“林兄,看上去非同小可啊。你当真要去?”
林觉苦笑道:“行文到了门前,衙役堵在门口了,我不去成么?”
杨秀皱眉道:“也是,可是我担心……要不要我去送信给王府,通知小王爷?”
林觉摇头道:“通知小王爷?嫌事情不够大?王府现在自顾不暇,不要告诉他们了 ,免得添乱。再说这只是询问,能有什么事?不用担心。你坐镇衙门做事,我去去就来。”
杨秀皱眉道:“我担心……”
林觉笑道:“杨兄,哪有那么多的担心。他们能吃了我不成?我去了。衙门里的事情你按照布置带着大伙儿做便是,中午搞不好要留在御史台吃饭了。御史台的饭不知好不好吃。哈哈哈。”
林觉整整衣冠,举步下了台阶,对那两名衙役道:“是你们两位么?”
“是是是,林大人请。”两名衙役忙躬身道。
“要不要上绑?”林觉笑问道。
“不不不,那哪里敢啊,大人这不是折煞我们么?”
林觉哈哈大笑道:“那我半路上跑了,你们可难交差了。”
两名衙役一愣,旋即意识到林觉在说笑话,跟着干笑起来。虽然如此,两人还是一前一后将林觉夹在中间。林觉笑声未歇,举步出门。
……
御史台中厅大堂之中气氛肃穆,方敦孺正襟危坐在主座上,两侧两座桌案后坐着的是刑部侍郎郭松,大理寺少卿裴元素。此次由方敦孺为首,抽调三大司法机关组成的专案组,专门为审理梁王郭冰溺杀康子震一案而组成。三堂会审的规模足见此案案情之重大,朝廷上下之重视。
关于这件案子,其实很多人,甚至是变法派内部也是有着很大的争议的。很多人对方敦孺和严正肃要将此案归结为对抗新法,阻挠新法之罪是不太理解的。
诚然,梁王郭冰擅杀康子震之举确实对变法派打击甚大。但定其藐视法纪擅杀官员之罪其实才是正经的罪名。而非要定一个破坏对抗新法的罪名,这实在并无必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罪名比擅杀官员的罪名更为恶劣。因为擅杀官员违背的只是朝廷的法纪,而破坏阻挠新法则是对抗大周此时的改革变法的大局,再说大一点那是危害江山社稷之举。
所以,一旦以破坏阻挠新法的罪名定罪,梁王的罪行将更为严重,甚至有可能被判死罪。而所有人其实心里都明白,皇上不大可能去给王爷定死罪。严正肃和方敦孺此举实际上是给皇上出了个大大的难题,也给他们自己出了个大大的难题。
倘若不能让梁王在此案上受到严厉的惩罚,实际上削弱的是变法派的权威,损伤的是变法派的热情。带来的负面效果反而是极大的。这反而不如老老实实的定性为擅杀官员目无法纪这样的罪名来到妥当安稳的多。
然而,严正肃和方敦孺是何许人也,他们倘若知道回旋和后退,那他们也不是严正肃和方敦孺了。这两人之所以扛起变法的大旗,便早已将一切都抛诸脑后,根本不给别人也不给自己留后路。他们的信念如铁一般的强硬,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们也策马飞驰,根本不去多想。这便是严正肃和方敦孺,这便是两位铁腕变法派的领导人物。若不是如此,新法也早就在推行之初便夭折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法有如今的局面和成效,那正是严正肃和方敦孺这种铁血手段推行所致。领导者的气质也极大的影响着他们的团队,变法派官员个个都如狼似虎嚣张跋扈,自然也受两位大人的作派的影响。不去评价新法的得失,不去评价一些负面的因素,但只从做事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做事的态度。不瞻前顾后,不踌躇犹豫,认定一个目标便去做下去,绝不回头。这正是很多成功者所特有的品质,迎难而上,绝不退缩。
第七八三章 不善
方敦孺和严正肃当然也不是愣头青,在这件案子上,两人其实是有所图谋的。他们并非不知道要定性王爷阻挠敌视对抗新法之罪是颇有些难度的,搞不好会适得其反。但是相较于带来的好处而言,这恰恰是他们需要的一个极大的契机。
其一,目前变法的局面看似一片大好,但其实进入攻坚期之后举步为艰。《雇役法》的推行遭受的最大的阻挠便是助役钱的征收遭受到了官员豪族皇族的一致抵抗。这也是为何两人急于希望能寻求一个突破口的原因。在杭州,康子震寻求的便是突破梁王郭冰这个突破口,但其实在大周各地,高级官员以及皇族分支也都是新法推行官员急于突破的对象。破一处,便可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大坝只要溃破一处,便可各个击破,完成雇役法最后的攻坚。
所以,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将郭冰杀死康子震一案拔高高度,定性为对抗新法的罪名是一次极好的契机。倘若能定罪,起到的便是敲山震虎,当头棒喝之威。让那些顽固抵抗和观望者心中明白,连梁王爷都抵挡不住变法之威,更遑论是他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定罪成功,这件事新法攻坚决定性的转折点,会将新法的推行往前猛推一大步。虽然失去康子震是让人痛心的损失,但倘若他的死能换来这样的结果,那也算是死得其所的。
其二,此举可以很好的试探皇上心底里的底线。年初关于新法的轩然大波引发的朝廷中的动荡虽然已经平息。吴春来领衔弹劾的《十罪疏》犹在耳边。那份弹劾的罪状现在被贴在了条例司公房的墙上,严正肃和方敦孺天天看一遍,便是提醒自己朝中反对变法派的强大。但那并不是他们所担心的,他们担心的其实是在那件事上皇上最后的态度。
皇上在那件事上表面上是坚定的维护了变法派,但皇上依旧下旨任命了吴春来为副宰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搞平衡,和稀泥。这或许是帝王御人之道,又或许是当时情形下皇上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严正肃和方敦孺看来,他们感受到的是皇上内心中的一丝波动。倘若皇上坚定不移的推行新法,又怎会容这些人诋毁新法,又怎会给诋毁者升官,借以平息事态。皇上应该和自己两人一样的坚决,变法之事本就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不可能有既此又彼,既对又错的表态。所以,皇上的内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很重要。
此案正好可以作为一个试金石,探查皇上的内心。
其三,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即将进入第二阶段。数部军队方面的变革新法正在酝酿草拟之中。毫无疑问,第二阶段触及大周军队的改革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触及到的将是一些手握重兵实权的人物,其难度和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如果在梁王一案上能够果决处置,展现决心和强力手段,展示变法派的威严,无疑将是第二阶段新法推行的最好开端。
尊贵如大周王爷都不能阻挡变法的洪流,那些打算对抗阻挠之人该掐掐自己的腿肚子,看看自己有没有可能阻挡大势,敢不敢跟变法派和皇上叫板。
某种意义上来说,郭冰溺杀康子震一案会成为一个试金石,风向标,会让那些动摇的人坚定信念,让那些试图顽抗抵触的明白大势之不可阻挡,会对整个变法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康子震的死确实是损失,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在有心人的操纵下也是可以成为好事的。
不过虽然此案的意义重大,但具体到案情上,方敦孺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帽子不是说扣上便扣上的,那需要证据的支持。杀了康子震虽然是事实,但强行说杀康子震是为了阻挠新法的推行却有些说不过去。梁王郭冰以前说过的一些言论也可以作为佐证,但那毕竟只是证据之一。要想定罪,需要的是更多的更详实的证据,这便需要专案组查出更多的实证来。
除了派遣人员即刻去杭州查实之外,方敦孺理所当然的将突破口放在了林觉身上。此案发生时林觉就在当场,林觉又是王爷的女婿,必是知道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内情的。只要林觉开口说话作证,便是最有利的证据。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方敦孺那天午后才会去微服去见林觉,想说服林觉站在自己的一方来指证梁王爷。不得不说,方敦孺这个人其实有时候傻得可爱,他自己六亲不认,有时候便认为别人也跟他一样。他似乎也忘了自己对林觉的绝情。换做一般人,这种想法早就打消了,但他却还是去了。还自作聪明的耍了些手段,又拿以前的情分和方师母浣秋的感情作为底牌来诱惑林觉。当然,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林觉果决的拒绝了他。这让他极为愤怒和失望。
既然软的不行,方敦孺便决定来硬的。他要让林觉明白,他必须跟自己合作。否则他便没有任何的出路。他必须要撬开林觉的嘴,因为这是目前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林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御史台中堂之前,等的已经有些心焦的几名官员终于松了口气,坐直了身子,展现作为审讯者的威严。
方敦孺默默的看着走到堂下的林觉,他发现林觉没有穿官服戴官帽,只着一袭青衫,就像当初自己在松山书院后山见到的模样。忽然间方敦孺生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