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王侯-第8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俊给林觉的感觉是,似乎局面已定。这让林觉感到甚是疑惑。
 “大人也是赌局上的人,这一局大人押大还是押小呢?”林觉微笑问道。
 杨俊再次大笑起来,突然笑声止歇,瞪着林觉道:“老夫无需下注,老夫是庄家,老夫稳赢不输。你想套老夫的话?你还嫩了些。老夫只是为你感到可惜,老夫这一次能保你,可下一次未必能保得住你,你只能自己好自为之,这世上的事情终归是靠自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如果你真的够聪明,就应该学会审时度势。”
 林觉微笑点头道:“杨大人莫怪,属下多嘴了。不过我们不是在谈赌钱么?怎么似乎又不是在谈赌钱的事呢?好像说到别的什么事情上去了。真是奇怪的很。”
 杨俊冷笑道:“这话一点也不好笑。林觉,你现在是我枢密院的人,行事处事得深思熟虑,不要惹我不高兴。我这个人可不好相处。谁得罪了我,老夫是一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的,希望你记住这一点。”
 林觉拱手道:“下官怎会惹大人不高兴?大人放心便是。”
 杨俊点头道:“很好。朝廷很快便有关于此次叛乱的问责,有些人是难辞其咎的。我跟你说这话便是跟你提前打个招呼,我听说你这个人有些念旧情,所以我告诫你,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不要感情用事,否则你是自找麻烦。这一次虽然平叛成功,但是朝廷元气大伤。好不容易攒了些银子,一场平叛花掉几百万两,还死了这么多人。这件事倘不追根溯源,追究最终的责任,难对天下人交代。朝中有些人也闹够了,该歇歇了。”
 林觉起初对杨俊的话有些疑惑不解,忽然悚然而惊,怔怔的站在秋风中沉默了起来。
 ……
 一个时辰后,杨俊率亲卫离开兴仁府往东绝尘而去,郭冕郭昆林觉等人送到东城门外。直到马蹄掀起的尘埃消散,杨俊等人的身影消失在官道之上后,众人才纷纷回转进城。
 林觉单独留了下来,独自上了城楼,来到之前和杨俊长谈的地方,凭栏远望。时已深秋,霜天萧瑟。城内外树木的颜色已经不再葱郁,草木枯黄,天空高远肃穆,让人的心境也陷入了一种悲凉之中。
 林觉的心境确实不好,但这却不是因为文人的悲秋情节,而是因为和杨俊的一番长谈。在之前的谈话中,杨俊实际上透露出了很多的信息。不管是不是杨俊有意为之的试探,起码从他的话中林觉觉察到了一些隐秘的信息。关于押大押小的赌局的谈话,其实等于告诉了林觉,他现在已经上了吕中天和郭旭的黑名单,他们已经将林觉当成是晋王的人了。
 林觉其实很无奈,自己是怎么搭上晋王这条船的?事到如今,其实并非林觉主动的愿望,而是一步步的便走到了现在的局面。说是强迫,又不是强迫,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对于林觉而言,自然是根据平叛局面的判断而为之,但却客观上形成了助力晋王的事实。当然,自从朱之荣胆敢对自己行刺之后,林觉早已从心理上拒绝了对郭旭一方的任何好感。但这并不代表林觉便决意要帮助晋王在太子之位争夺之事上要做些什么。
 然而现在,自己恐怕就算是不想介入这场纷争,也不得不深陷其中了。林觉有些苦恼,有些犹豫。这些苦恼和犹豫大多是源于上一世林家所遭受的灭门之祸的教训。林觉不得不承认,上一世的灭门惨案在心灵深处给他带来巨大的阴影,所以这一世他总是告诫自己要避免重蹈覆辙。所以在二伯父林伯年被罢官之后,林觉其实从内心深处是松了口气的。林家家主的位置林觉本无意担当,但他还是没有拒绝,这其实也是基于他内心里的要把握林家航船的船舵,担心交予他人之手会重蹈覆辙的担心。上一世便是林伯庸和林伯年的共同决定,将林家带入了深渊之中。这一世林觉便刻意的从诸多层面杜绝这些可能的发生。
 可是现在,林觉悲哀的发现,一切似乎都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一般,有些事似乎注定便要往那条路上去走。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扯着走向。就像当初他知道梁王府会覆灭之后便刻意的要和梁王府保持距离,结果不但没能扯的清楚,最后还娶了小郡主,成为和梁王府休戚与共的命运关联者一样。又好像自己坚决的不掺和皇子夺嫡之争一样,却又莫名其妙的陷入其中。
 但有些事,却又是成功的,比如方浣秋的命运、绿舞的命运,比如林有德的命运。自己却又是成功的扭转了上一世的结局的。这便让林觉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到底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还是人定胜天能够扭转上一世的局面?似乎已经没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了。
第九四二章 余波难平
 杨俊透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便是关于此次平叛之后朝廷要问责的事情。这也是此时此刻林觉最为忧心之处。在林觉心中,此次叛乱的原因早已明晰。海东青也全部招供了他勾结辽人意图覆灭大周的企图。可说这次是大周内外的敌对势力互相勾结蓄谋已久的一次叛乱。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追根溯源,大周内部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朝廷政策出了大问题,给了海东青利用邪教发展壮大进而反叛的机会和土壤。这个出了问题的政策,便是这两年来轰轰烈烈的变法。便是急功近利罔顾民生的夺民变法之策。正因为《常平新法》和《雇役法》的实行过于急功急利,在条款和推行中过于强硬和凶蛮,导致了百姓生活的困顿,内心中不满的积聚,从而为人所利用,以至于发生了青教作乱之事。而要追究责任,则必然是追究新法的责任,追究严正肃和方敦孺以及一干变法派的责任。
 也就是说,杨俊给自己的警告是意有所指的,他是告诫自己不要在这件事上多嘴。他知道自己和方敦孺的关系,所以他特意点出来警告自己不要跟他对着干。那是因为,他其实早已知道朝中追责的目标是谁,他早已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他自己,也必是要对方敦孺和严正肃进行弹劾问责的一员的。原本杨俊是中立的,但严正肃和方敦孺之前推动关于军队的变革新法的举动已经激怒了杨俊。杨俊说过,谁将手伸向他的一亩三分地里,他便绝对不会答应。所以,杨俊现在的态度必是反对新法了。这一次,他必会站在反对派一边对方敦孺和严正肃进行弹劾问罪,所以他才会提前告诫自己。
 林觉心里的矛盾点便在这里,虽然他也明白,严正肃和方敦孺是有责任的,但是他们毕竟是立心为国,并无私心。而且新法也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大周增加了税收,很多拖延许久的大事有钱去办,很多兼并徒弟的行为得以制止,对于大周朝还是有裨益的。况且从个人情感上,林觉也不忍看着两位大人被群起而攻之,甚至是因此获罪。即便方敦孺对自己身为无情,林觉却也不能和他一样绝情。更别说还有师母和浣秋这层关系了。
 在这件事上,自己该怎么办?林觉心情烦躁阴郁的点就在于此。倘若问责两位大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结果?吕中天他们可不是善类,那是不整死人不罢休的主儿。自变法以来,被两位大人夺了风头,他这一次会轻易罢手么?两位大人的脾气恐怕也不是好相与的,闹将起来朝廷里怕是又是一锅粥了。皇上又该站何种立场呢?
 即便是清冷的秋风也无法让林觉纷繁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在城头踱步良久,却始终难以理清头绪。直到夜幕降临,白冰亲自上城来请,他才叹着气跟着白冰下城而去。
 ……
 次日上午,郭冕和郭昆整军回京。林觉新任京东西路安抚使之职,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离开了。按照林觉的要求,留下了魏大奎和五百骑兵跟随林觉护卫,其余大军尽皆凯旋。
 郭冕有些不太高兴,因为林觉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让他将教匪俘虏全部跟随他的凯旋大军押解回京。他的意思是,他要带着这一万多教匪俘虏回京,让父皇百官和京城的百姓们看看他的战果,让他大出风头一番。林觉显然不能答应他的要求,这么做既不具备操作性,也违背了林觉要改造安抚战后秩序的初衷。林觉现在可是钦差安抚使,在这件事上他可是有发言权的。
 其实,昨日林觉在关于教匪俘虏的问题上跟杨俊有过交流,林觉表达了希望能改造大部分教匪,并且释放他们的想法。毕竟大战之后需要的是安抚和怀柔之策,而非是制造更大的恐慌。虽然这些教匪们是有罪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林觉提出的方案是戴罪释放,监视劳作的想法。便是在确定他们都悔悟的情况下,释放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他们中大多都是青壮劳力,关押他们其实便是断了很多个家庭的生计,反而会造成更坏的后果。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他们回去养家,也是稳定战后社会局面的一个因素。但这些人确实也是反叛朝廷的罪犯,不能无视这一点。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监视居住,要求在地方官府的看管监视之下,并且只允许有极小的活动空间。一旦有不轨行为便即刻抓捕,罪加一等进行处罚。
 杨俊对林觉的想法很是赞许,林觉的这个办法解决了很多问题。第一是很多家庭的生计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第二便是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毕竟这一万多教匪全部关押起来可是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到的。而且在经历大乱之后的京东西路,地方上的官府只能基本已经丧失,监狱司法这些职能部门还需时间才能建立,这么多人怎么安置是个大问题。集中起来看守也有安全问题。所以这种监视下释放的作法有些类似于将他们关押在自己家里。不得不说,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杨俊答应林觉回京后向皇上禀明此事,替他向皇上进言,表明这么做的必要性,对于战后安抚是有很大好处的。当然,在朝廷允许之前,这些人只能暂时由广济军看压在兴仁府进行反省反悔,进行灵魂深处的改造。朝廷允许之后,林觉便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之了。
 所以,林觉可不能让郭冕胡来,不能因为满足他的虚荣心便让他将这一万多人押往京城。但为了照顾郭冕的情绪,林觉将俘虏中罪大恶极和死不悔改的七百多名死硬分子交予郭冕带回京城。这些家伙个个罪行累累,被人揭发出杀人奸。淫放火的种种恶行,都是不可改造之人。把他们送回京城去接受砍头的命运,既是对他们的惩罚,也是朝廷在平叛之后震慑天下所需要的。郭冲要匪首海东青自己已经没给他了,再不给他些人杀了泄愤,恐怕皇上心里这口恶气也出不了。
 林觉让孙大勇跟随大军回京,倒不是他身边用不着孙大勇,而是孙大勇此次回京是肩负着一个任务。林觉昨晚半夜起来写了一封长信,孙大勇便是带着这封信回京的。这封信是写给方敦孺的,林觉想了半夜觉得不能坐视两人面临问责而不管,于是写了这封信的目的便是详述此次叛乱的根源,指出这次叛乱跟新法是不无关系的。朝廷即将问责,所以提醒他们先主动向皇上请罪,化被动为主动,或许情形会好些。而且建议他们要立刻修改新法中的部分条例,并且要改变推行中的野蛮粗暴的作法,避免重蹈覆辙。
 这封信,林觉写的毫无保留。他将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想都写在了上面,林觉是真心希望两位大人能看进去,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而不要执迷不悟。林觉是将自己站在一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